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脚手架,属于建筑附件领域。
背景技术:
大面积跨度的多柱点支承网壳,在各种厂房屋面设计中,被越发广泛的使用。此种网壳多为平板结构,由多个有规律排列的钢柱或混凝土柱支承,网壳高度在20m以下,面积较大,自重并不大。目前,对于这种网壳的施工基本是采用满堂架高空散装法、吊装法、整体提升法、网壳累积滑移法等已有施工方法,但已有的施工方法在经济性和时间上都非常不合理。而且,由于脚手架大多使用的是固定式脚手架,面对该种施工结构时,需针对每一个安装部位搭建脚手架,不仅造成脚手架的用材较多,而且,还增加了安装时间,同时也增加了安装难度,耗费的人力和财力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圆柱面双层钢网壳的滑移脚手架,它结构简单、搭建方便、且能够进行滑移动作。
本实用新型所述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用于圆柱面双层钢网壳的滑移脚手架,包括脚手架本体、轨道和滑轮件,所述的轨道固定铺设在地面上,且平行设置有多组,所述的滑轮件设置在轨道上,与轨道配合滑动连接,而所述的脚手架本体则设置在滑轮件上;所述滑轮件包括滑轮、滑轮支座和立杆;所述滑轮装配在滑轮支座上;所述立杆一端固定在滑轮支座的顶端中心处,另一端与脚手架本体过盈配合;所述滑轮两侧均设有定向护板。
上述用于圆柱面双层钢网壳的滑移脚手架,所述的轨道为工字型结构,与滑轮构凹凸配合,它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枕木,所述枕木位于地面以下。
上述用于圆柱面双层钢网壳的滑移脚手架,增设滑轮锁止机构,所述滑轮锁止机构分别设置在滑轮支座两侧,它包括旋转杆、旋转支杆、连接杆、挂环、固定板和橡胶块;所述旋转支杆的一端固定在滑轮支座上,另一端与旋转杆的中心铰接;所述旋转杆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固定在滑轮支座上,另一端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孔后与固定板固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橡胶块,所述橡胶块一端面为齿状结构;所述挂环与旋转杆挂接配合。
上述用于圆柱面双层钢网壳的滑移脚手架,所述沿轨道方向相邻的滑轮件间隔距离小于4M。
上述用于圆柱面双层钢网壳的滑移脚手架,增设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设置在滑轮的凹槽处,所述耐磨层为皮垫。
本实用新型通过轨道和滑轮件,实现了脚手架进行滑移的目的。使脚手架可在不筒的安装部位进行滑移,增强了脚手架的利用率,大大节约了脚手架的安装成本,也降低了脚手架的重复搭接工作,增强了施工人员的工作效率。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了保障轨道的承载性和稳定性,还在轨道的底部设置有枕木,以保证脚手架的稳固性和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便捷,适用于任何圆柱面双层钢网壳的施工现场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锁止机构和滑轮件装配示意图。(未按比例画出)
图中各标号清单为:1.滑轮支座、2.立杆、3.滑轮、4.枕木、5.定向护板、6.轨道7.锁止机构、8.旋转支杆、9.旋转杆、10.压缩弹簧、11.挂环、12.连接杆、13.导向孔、14.固定板、15.橡胶块、16.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脚手架本体、轨道和滑轮件,所述的轨道固定铺设在地面上,且平行设置有多组,所述的滑轮件设置在轨道上,与轨道配合滑动连接,而所述的脚手架本体则设置在滑轮件上;所述滑轮件包括滑轮、滑轮支座和立杆;所述滑轮装配在滑轮支座上;所述立杆一端固定在滑轮支座的顶端中心处,另一端与脚手架本体过盈配合;所述滑轮两侧均设有定向护板
所述的轨道为工字型结构,与滑轮构凹凸配合,使滑落能够卡接在轨道上。所述轨道的底部还设有枕木,它们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所述枕木用于提高承载性和稳定性。所述枕木位于地面以下。
另外,为了保障滑轮的使用性,特增设耐磨层,所述耐磨层设置在滑轮的凹槽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轮件,沿轨道方向,相邻的滑轮件间隔距离小于4M。
为了保障使用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特增设滑轮锁止机构,增设滑轮锁止机构7,所述滑轮锁止机构7分别设置在滑轮支座1两侧,它包括旋转杆9、旋转支杆8、连接杆12、挂环11、固定板14和橡胶块15;所述旋转支杆8的一端固定在滑轮支座1上,另一端与旋转杆9的中心铰接;所述旋转杆9的一端通过压缩弹簧10固定在滑轮支座1上,另一端与连接杆12连接,所述连接杆12的另一端穿过导向孔13后与固定板14固接;所述固定板14上设有橡胶块15,所述橡胶块15一端面为齿状结构;所述挂环11与旋转杆9挂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