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滑移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85694阅读:60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滑移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村镇建筑减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简易滑移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0002]以增强构件抗力,增加圈梁、构造柱布置为主的传统抗震措施往往因为技术难度和造价因素难以得到有效执行,村镇建筑是建筑抗震的薄弱环节,因此,急需一种适于村镇低层建筑的简易滑移隔震结构。

【发明内容】

[000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易滑移减震结构及适于该结构的启控限位盒,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种简易滑移减震结构,包括设置在建筑室外地面标高处的上下两层圈梁,所述两层圈梁之间铺设一道滑移层,所述上下两层圈梁上预留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内设置有滑移启控限位盒,所述滑移启控限位盒包括通过捆绑橡胶割片形成的捆绑橡胶束内层,所述捆绑橡胶束内层外包覆有脆性抗剪盒。
[0006]进一步,所述上层圈梁之上为砌体墙,所述下层圈梁之下为大放脚基础,所述大放脚基础之下为混凝土垫层。
[000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由脆性抗剪盒提供足够抗力抵抗地震剪力,确保上下圈梁不滑移分离;中、大震作用下,脆性抗剪盒发生剪切破坏,上下圈梁开始滑移减震耗能,削弱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同时启控限位盒内的捆绑橡胶束发生剪切变形,并提供变形限位能力。
[0008]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0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图1的侧视图;
[0012]图3为启控限位盒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4]如图所示,一种简易滑移减震结构,包括设置在建筑室外地面标高处的上层圈梁I和下层圈梁2,所述两层圈梁之间铺设一道滑移层3,所述上下两层圈梁上预留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内设置有滑移启控限位盒4。
[0015]本实施例中,所述滑移层3为通过低标号改性砂浆、滑石粉、聚四氟乙烯颗粒等低摩擦系数材料制成的低摩擦系数滑移层。本实施例中,所述滑移启控限位盒包括通过捆绑橡胶割片形成的捆绑橡胶束内层5,所述捆绑橡胶束内层外包覆有脆性抗剪盒6。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层圈梁之上为砌体墙7,所述下层圈梁之下为大放脚基础8,所述大放脚基础之下为混凝土垫层9。
[0016]本实施例的减震结构在小震作用下,由脆性抗剪盒提供足够抗力抵抗地震剪力,确保上下圈梁不滑移分离;中、大震作用下,脆性抗剪盒发生剪切破坏,上下圈梁开始滑移减震耗能,削弱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同时启控限位盒内的捆绑橡胶束发生剪切变形,并提供变形限位能力。启控限位盒布置位置及数量根据不同抗震设防烈度要求选用,其外包脆性抗剪盒的混凝土强度及厚度根据不同抗震设防烈度下多遇地震(小震)基底水平剪力计算确定。
[0017]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一种简易滑移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建筑室外地面标高处的上下两层圈梁,所述两层圈梁之间铺设一道滑移层,所述上下两层圈梁上预留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内设置有滑移启控限位盒,所述滑移启控限位盒包括通过捆绑橡胶割片形成的捆绑橡胶束内层,所述捆绑橡胶束内层外包覆有脆性抗剪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滑移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圈梁之上为砌体墙,所述下层圈梁之下为大放脚基础,所述大放脚基础之下为混凝土垫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简易滑移减震结构,其中该减震结构包括设置在建筑室外地面标高处的上下两层圈梁,所述两层圈梁之间铺设一道滑移层,所述上下两层圈梁上预留有若干个孔洞,所述孔洞内设置有滑移启控限位盒;该启控限位盒包括通过捆绑橡胶割片形成的捆绑橡胶束内层,所述捆绑橡胶束内层外包覆有脆性抗剪盒;本实用新型适于村镇低层建筑,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减震效果好等优点。
【IPC分类】E04B1/98
【公开号】CN204738409
【申请号】CN201520270373
【发明人】李英民, 袁康, 姬淑艳, 田弯, 王文东
【申请人】重庆大学
【公开日】2015年11月4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9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