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晶水泥发泡保温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6295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板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晶水泥发泡保温模块。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是日渐攀高,楼盘开发商也越来越注重楼盘品质,随之带动了很多新型的建筑板材的兴起,当前,建筑板材主要有:保温板、外墙砖、石材、铝板、玻璃幕墙等。

保温板,顾名思义,就是给楼房保温用的板子,传统的保温板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具有防潮、防水性能,可使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厚度,从而增加室内使用面积作用。

然而,随着人们对板材的要求越来越严苛,单纯的以聚苯乙烯树脂为主料原材的保温板已经无法适应人们对板材的要求,人们希望得到一种具有聚苯乙烯树脂保温板特性且强度高、保温效果更佳的板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具有传统保温板特性的碳晶水泥发泡保温模块。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高一种碳晶水泥发泡保温模块,包括基层以及设置在基层上方的聚丙纤维层,所述聚丙纤维层的上方设置有碳晶层,所述基层的材质为水泥发泡材料,所述碳晶层的材质为发热碳晶。

作为优选,所述碳晶层与聚丙纤维层之间还设置有隔音层。

作为优选,所述隔音层的材质为无机棉。

作为优选,所述基层内还设置有玻璃纤维层。

作为优选,所述玻璃纤维层将基层分为对称设置的两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进原有的保温板,在原有保温板的基础上加设其他成分,从而提高了其强度以及保温效果,同时,利用设置在表面的碳晶层达到美观、保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碳晶水泥发泡保温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基层;2、聚丙纤维层;3、碳晶层;4、隔音层;5、玻璃纤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碳晶水泥发泡保温模块,包括基层1以及设置在基层1上方的聚丙纤维层2,基层1的主要作用就是固定,因此需要一定的强度才可以,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水泥发泡材料作为基层的材质,本实施里中的水泥发泡采用物理发泡技术将水泥进行发泡,从而形成水泥发泡材料,而将基层采用水泥发泡材料主要就是利用水泥发泡材料的特性,由于发泡水泥中含有大量封闭的气孔,使基层的内部形成架桥结构,进而降低单位面积内所受力的大小,从而提高其强度,同时,这些封闭的气孔也使基层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同时,发泡水泥属多孔材料,因此它也是一种良好的隔音材料,另外,发泡水泥同样也是无机材料,遇火根本不会燃烧,从而具有良好的耐火性,在建筑物上使用,可提高建筑物的防火性能。板材闭孔率高,使水分无法侵入,达到耐水抗冻的功效。用于墙体外保温,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发泡板,与墙体同质同材,工程寿命等同于建筑物寿命,不需要经常更换,而聚丙纤维层2的主要材质则是聚丙烯纤维,聚丙纤维层2的主要作用是给板材提供一定的韧性,发泡水泥在强度和其他特性上达到了传统保温板的要求,但是,其韧性相对差一些,因此,通过聚丙纤维层2的设置,提高整个板材的韧性,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聚丙纤维层2的上方设置有碳晶层3,碳晶层3的材质为发热碳晶,碳晶层3是在微晶颗粒中加入远红外发射剂以及限温剂等,以特殊工艺与制备技术制作而成,其在墙暖工作的时候,释放的是远红外线,不带走空气中的水分,使生活的环境不干燥、舒适。

为了提高保温板的隔音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在碳晶层3与聚丙纤维层2之间还设置有隔音层4,具体的说,隔音层4的材质为无机棉,选用无机棉作为隔音的材料主要还是考虑到生产的成本和防火的目的。

同样,还是考虑到板材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在基层1内还设置有玻璃纤维层5,玻璃纤维层5将基层分为对称设置的两层,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绝缘性好、耐热性强、抗腐蚀性好,机械强度高,在提高板材强度的同时,也能提高更好的韧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