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道工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4129阅读:8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井道工作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施工平台,尤其是一种电梯井道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增多,且高度也越来越高,电梯井道施工平台的搭建难度越来越大。在以往的施工中,使用钢管搭设满堂架,这种搭设给结构本身带来的集中荷载过大;而且在搭设过程中,空间狭小,加大了工作量,增加了成本的同时还会造成施工滞后,在后期的拆卸中,每拆卸一根钢管,都要运出电梯井道,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并且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道工作平台,该种工作平台搭建简单,施工过程中负载小,安全系数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井道工作平台,包括支撑部、提升托架、脚手架,支撑部架设在内侧墙预留洞口与第一电梯门洞口之间,提升托架放置在支撑部的上部,提升托架上部设置有安全防护平台,脚手架与提升托架固定连接,脚手架向上延伸至第二电梯门洞口的上方,脚手架顶部罩设有安全防护网,第二电梯门洞口处的脚手架上设置有工作台,工作台包括脚手板、翻板,脚手板放置在对应位置的脚手架上,翻板设置在脚手板的四周,翻板与脚手板铰接并可相对于脚手板翻转,翻板的水平外延抵在四周墙壁上,工作台下方的脚手架两侧分别设置有顶紧装置,顶紧装置分别顶紧在内侧墙壁以及第二电梯门洞口处的梁上。

作为优选,支撑部包括横向支撑杆以及纵向支撑杆,横向支撑杆的两端架设在内侧墙预留洞口与第一电梯门洞口之间,横向支撑杆以及纵向支撑杆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横向支撑杆以及纵向支撑杆共同构成网状结构。

作为优选,脚手架的侧面设置有剪刀撑。

作为优选,工作台与下部脚手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方木。

作为优选,安全防护平台的结构与工作台的结构一致,安全防护平台与下方提升托架之间设置有支撑方木。

作为优选,脚手架通过卡扣与提升托架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顶紧装置为顶丝。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平台为上下两层结构,上层为施工平台,下层为安全防护平台,搭建简单,施工过程中承受上部的载荷较小,安全系数高,同时在一处施工完成后,可以将整个工作平台吊起至下一施工点,针对于高层电梯井道的施工具有很大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支撑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脚手板翻板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一种电梯井道工作平台,包括支撑部3、提升托架4、脚手架6,支撑部3架设在内侧墙预留洞口1与第一电梯门洞口2之间,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包括横向支撑杆31以及纵向支撑杆32,横向支撑杆31的两端架设在内侧墙预留洞口1与第一电梯门洞口2之间,横向支撑杆31以及纵向支撑杆32通过卡扣固定连接,横向支撑杆31以及纵向支撑杆32共同构成网状结构,提升托架4放置在支撑部3的上部,提升托架4上部设置有安全防护平台5,本实施例中安全防护平台5与工作台8的结构一致,安全防护平台5与下方提升托架4之间设置有支撑方木12,脚手架6与提升托架4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脚手架6通过卡扣与提升托架4固定连接,脚手架6向上延伸至第二电梯门洞口7的上方,脚手架6的的侧面设置有剪刀撑61,脚手架6顶部罩设有安全防护网62,第二电梯门洞口7处的脚手架6上设置有工作台8,工作台8包括脚手板9、翻板10,脚手板9放置在对应位置的脚手架6上,脚手板9与下部脚手架6之间设置有支撑方木12,翻板10设置在脚手板9的四周,翻板10与脚手板9铰接并可相对于脚手板9翻转,翻板10的水平外延抵在四周墙壁上,工作台8下方的脚手架6两侧分别设置有顶紧装置,本实施例中,顶紧装置为顶丝11,本实施例中,顶紧装置分别顶紧在内侧墙壁以及第二电梯门洞口7处的梁上。

工作过程,首先在已经施工完成的第一电梯门洞口1搭建支撑部,将后将提升托架4以及依附在其上的安全防护平台5、脚手架6、工作台8搭建完成,工作台8位于第二电梯门洞口7处,当第二电梯门洞口7处的施工结束,将翻板10翻转使其不与墙体摩擦,用吊挂装置将提升托架4及其上部结构整体吊起,并在第二电梯门洞口7处搭建支撑部,然后将提升托架4及其上部结构放置在支撑部上,此时工作台位于待施工的电梯门洞口处,如此循环,完成整个电梯井道的施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