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车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1823阅读:4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调车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防护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可调车棚。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被广大家庭作为代步工具而广泛得到使用,而且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房地产小区、汽车制造厂家、汽车销售商家、对汽车篷的需求日益增加。目前,传统的汽车棚种类繁多,如水泥建筑结构或钢架结构,其棚顶采用阳光板、篷布、或彩钢板等材质,由于其结构固定不变,容易受使用场地的限制,且占地多、造价高,不方便包装和运输,同时从建筑外形、色彩到功能使用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文明生态城市的建设需求。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人们对现有技术进行了相关的改进,例如公告号为CN202249012U的公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其通过主要由骨架和固定在骨架上的经编网构成的单元结构,骨架是由两根主立柱、与主立柱螺栓连接的横拉杆、与横拉杆螺栓连接的顶部支撑杆构成,主立柱与横拉杆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顶部斜拉杆,主立柱靠近中下部位置设有与横拉杆连接的斜拉杆。

但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不足之处,其无法根据车的类型类调整车棚篷顶的高度,一般车棚与汽车车顶之间的距离越高在雨水天气时汽车车身淋雨的面积就会越大,同样汽车车顶与车棚之间的距离越短,车棚对汽车的保护会越好,但由于汽车的类型不同导致汽车的高矮不同,从而也使得车棚无法根据汽车高矮来最大程度的避免汽车淋雨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车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根法根据需求来调整车棚高低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车棚,包括对称设置的主立柱以及架设于主立柱之间的框架,框架内设置有室外膜,主立柱上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滑移板,滑移板分别设置有与框架连接的长拉杆,主立柱底部设置有箱体,箱体内设置驱动电机,主立柱顶部设置定滑轮,滑移板上固定连接有绕过定滑轮与驱动电机缠绕的钢丝绳,框架上还设置有扩张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内设置有室外膜,因此整个框架与室外膜配合后起到对车体遮雨的作用,为了适应不同的车体高低需要调整框架在主立柱上的高低,当需要调节框架相对于主立柱的高度时,首先启动位于箱体内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转动后使得钢丝绳收卷在驱动电机上,随着钢丝绳的不断缩短使得绕过定滑轮的滑移板逐渐在主立柱上上升,滑移板上设置的长拉杆对框架起到支撑作用,同时长拉杆与框架支架之间均形成为三角形对框架进行拉伸,在调整框架高低的同时,框架上的扩张机构还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对框架进行面积的扩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滑移板上设置若干滑块,主立柱侧壁设置与滑块配合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减少滑移板与主立柱之间的摩擦力,在滑移板与主立柱的接触处上设置有若干个滑块,主立柱的侧壁上设置有可供滑块定向滑移的滑槽,当驱动电机上的钢丝绳绕过位于主立柱顶部的定滑轮对滑移板不断进行拉伸,随着钢丝绳的收卷滑移板在滑块与滑槽的作用沿主立柱竖直方向做定向上升运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框架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前后杆和左右杆,前后杆上对称设置有弧形杆,长拉杆与弧形杆之间设置有可拆卸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内安装有室外膜,框架主要由前后杆与左右杆拼接而成,当框架与长拉杆之间进行连接时,为了避免影像扩张机构,在前后杆上设置有对称的弧形杆,长拉杆直接与弧形杆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长拉杆与弧形板之间进行拆卸时,只需要通过拆卸组件即可快速实现长拉杆与弧形板之间的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可拆卸组件包括位于弧形杆上的孔洞,长拉杆上铰接的螺纹柱;螺纹柱一端与长拉杆铰接,另一端穿过孔洞,螺纹柱上还设置有螺纹连接的螺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长拉杆与框架之间进行拆卸时,旋转螺母使得螺母与螺纹柱分离,此时由于没有螺母限制螺纹柱使得螺纹柱可以从弧形板上的孔洞处抽出,不在穿过孔洞,最终长拉杆与弧形板分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扩张机构包括位于前后杆上叠加的横杆,横杆之间设置有扩张板,扩张板与横杆之间设置滑移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上可以通过扩张板进行扩张,增大框架的遮雨或遮阳面积,启动滑移组件使得扩张板在横杆上滑移,原本对称设置的扩张板之间逐渐远离,横杆位于左右杆上且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滑移组件包括位于扩张板两侧的滑动轮,横杆上设置与滑动轮配合的滑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扩张板与横杆之间为滑移连接,由于横板位于左右杆上且固定连接,因此扩张板沿左右板方向进行滑动,通过扩张板上设置的滑动轮与滑轨配合即可滑动扩张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框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扩张板滑移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扩张板在横杆上进行滑动,在框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扩张板滑移的驱动机构,若驱动电机设置在主立柱上则会导致无法驱动滑移组件,框架可以在主立柱上做升降运动,因此驱动机构设置在框架上而不是设置在主立柱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位于框架上倒置的伸长柱,伸长柱上设置液压缸,扩张板上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与液压缸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框架上设置有倒置的L型伸长柱,伸长柱上设置有朝向下方设置的液压缸,液压缸与扩张板之间设置有驱动组件,液压缸向下运动后使得驱动组件受力进而将受力传导至固定件上,最终扩张板在固定件的作用下向外扩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位于液压缸上的活塞杆,固定件与活塞杆之间设置有V型的连接杆,连接杆分别铰接于固定件与活塞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压缸上的活塞杆朝向下进行伸缩,扩张板为对称设置,固定件与扩张板同为对称设置,活塞杆数量为一个,固定件与活塞杆三者之间构成为三角型,活塞杆上还设置与固定件铰接的V型连接杆,活塞杆伸缩后,V型的连接杆由原本靠近逐渐相互远离,最终使得扩张板相互远离。

本实用新型具有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根法根据需求来调整车棚高低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扩张机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C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8为图7的D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10、主立柱;11、框架;111、前后杆;112、左右杆;113、滑移板;114、长拉杆;115、箱体;116、驱动电机;117、定滑轮;118、钢丝绳;119、滑槽;210、孔洞;211、螺母;212、横杆;213、扩张板;214、滑动轮;215、滑轨;216、伸长柱;217、液压缸;218、固定件;219、连接杆;310、螺纹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和图3,一种可调车棚,车棚主要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主立柱110,在主立柱110上设置有可上下滑移的框架11,在框架11上设置有透明的室外膜,室外膜可选择PVC膜,框架11为水平放置,主立柱110为竖直放置,框架11上固定连接有滑移板113,主立柱110上设置滑槽119,滑移板113上设置有滑块与滑槽119配合,在主立柱110的底部设置有箱体115,箱体115内设置驱动电机116,主立柱110内设置空腔以及位于空腔顶部的定滑轮117,驱动电机116上设置有绕过定滑轮117延伸出空腔与滑移板113固定连接的钢丝绳118,框架11包括前后杆111和左右杆112。

参照图4和图5,前后杆111的底部对称设置有横杆212,横杆212之间设置有滑移连接的扩张板213;前后杆111的顶部之间还设置有弧形杆,滑移板113上设置有与弧形杆可拆卸连接的长拉杆114,框架11上设置倒置的L型伸长杆,伸长杆朝向框架11处设置有液压缸217,液压缸217上设置活塞杆以及与活塞杆铰接且对称设置的连接杆219,连接杆219一端铰接于活塞杆另一端铰接于弧形杆。

参照7和图4,当需要根据车体高低来调整框架11高低时,启动驱动电机116的转轴,驱动电机116对钢丝绳118进行收卷,由于钢丝绳118一端连接于驱动电机116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滑移板113,同时钢丝绳118绕过位于空腔内的定滑轮117,因此当驱动电机116收卷钢丝绳118后滑移板113在滑块与主立柱110侧壁上滑槽119的作用下进行升降操作。

参照图2和图6,前后杆111之间固定连接有弧形杆,在滑移板113与弧形板之间连接有长拉杆114,长拉杆114一端与滑移板113固定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弧形板,长杆的端部设置有螺纹杆,弧形板的中间设置有上下连通的孔洞210,螺纹杆穿过孔洞210螺纹连接有螺母211;

参照图8,同时在前后杆111上均设置有横杆212,横杆212之间设置有可滑移连接的扩张板213,当需要对框架11在前后杆111方向进行扩张时,需要调节扩张板213在横板之间进行滑移,由于车体从左右杆112方向进行驶入,因此在前后杆111延长方向对框架11进行加长可以使得框架11对车体进行最大化的遮挡,便于在暴晒和雨雪天气对车体的养护。

当扩张板213进行外伸于框架11时,首先启动位于伸长杆上的液压缸217,液压缸217扩张板213之间链接有连接杆219,连接杆219与液压缸217上的活塞杆与扩张板213逐渐均为铰接,当启动液压缸217带动活塞杆朝向扩张板213运动时,连接杆219受力后连接杆219之间由原先的靠近状态变为逐渐分离状态,此时V型的连接杆219之间使得扩张板213相对于框架11进行外伸扩张操作,当扩张板213受力后位于扩张板213两侧的滑动轮214在滑轨215上进行滑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