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地下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81188阅读:1150来源:国知局
复合型地下车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车库,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地下车库。



背景技术:

我国的建筑业随着前几年的蓬勃发展,已从黄金时代进入到白银时代,特别是住宅建筑,竞争尤其激烈;为了节约土地,建筑层数也不断向高层发展,从而导致了停车库布置困难的问题。

为解决停车问题,并满足规划要求,几乎所有的高层小区都做全地下车库(如图1所示),有的还建二层地下车库,致使投资成本大大增加,工程时间相应延长。目前,主要采用立体机械车库来解决上述问题,但立体机械车库前期投入也不小,而且由于需要配备专业维修人员使得后期维护费用高,进出车时也需专职人员操作,使用极不方便,高峰时段更耽搁时间,有的规划部门就明令禁止在住宅小区内做立体机械车库,因此立体机械车库不适合住宅小区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占地面积较少、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的复合型地下车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复合型地下车库,包括设置于建筑物第一层楼地面下面的凸字形地下车库和凹字形半地下车库。建筑物两边均设有凹字形半地下车库,凸字形地下车库两边分别与凹字形半地下车库相叠合连接。建筑物的第一层楼地面下面设置为上下两层结构,上下两层结构由从上到下分布的地下第一层和地下第二层构成。凸字形地下车库由位于地下第一层的上层空间区域和位于地下第二层的下层空间区域构成,上层空间区域与下层空间区域相通,下层空间区域设有与地下车库车道相接的下停车位;凹字形半地下车库由左空间区域、右空间区域及设置于左空间区域与右空间区域之间的及中间的下沉式车道构成,右空间区域的右边与下层空间区域的左边相叠合连接,左空间区域的左边与地下第一层的墙壁连接,左空间区域、右空间区域均设有与下沉式车道相接的上停车位;上停车位与下停车位在凸字形地下车库与凹字形半地下车库之间形成上下分层的停车库。采用地下车库与半地下车库相叠合的结构设置,大大减少了车库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建造与维护成本。

本实用新型专利中,为使地下车库组合最优化,在立体方面,以一个或若干个凸字形地下车库合拼为基础,并在凸字形地下车库的“凸”字形外边的“肩膀”上左右各叠合一个凹字型半地下车库,由此方式叠合组成的复合型地下车库,在同样的用地内,至少增加了两排停车位或停车库,而且总高度最低。凸字形地下车库合拼时,为降低工程造价,除取消合并处的墙外,同时把停车位上的顶板上抬升至车道处顶板平,从而形成一个大凸字型车库。一般情况下,当凹字型半地下车库单边叠合在凸字形地下车库上时,只是把停车位部分重叠使得既最简单又最经济,当楼间距比较近时,可把重叠部分尺寸加大,相当于把“凸”字形的头部挤窄甚至也可以将“凸”字形的顶部切除,此时凸字形地下车库中布置的机械排风管和自动喷淋灭火系统也相应靠内边平移。

作为优选,还包括最外层的建筑物第一层楼地面下面的外侧单独设置凹字形半地下车库。

作为优选,凹字形半地下车库与建筑物拼接时可向内延伸至建筑物第一层楼地面内。

作为优选,下沉式车道上的地面与建筑物第一层楼地面之间通过楼梯入口天桥连通。

作为优选,凹字形半地下车库的架空层顶板上布设有加气混凝土。

作为优选,凹字形半地下车库的上面布设有带刺绿篱,带刺绿篱位于靠近种植土的下沉式车道一侧。

当汽车从小区入口下坡道经下沉式车道进入凹字形半地下车库之后,可将汽车停在左空间区域或右空间区域中的上停车位;或当汽车经下沉式车道后再通过地下车库车道进入凸字形地下车库,可将汽车停在下层空间区域中的下停车位。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型地下车库有以下优点:

1、采用凸字形地下车库与凹字形半地下车库之间的局部位置的叠合,大大减少了车库的总占地面积,可使小高层、高层的商住项目不再需要设计成满铺地下车库;

2、下沉式车道为室外普通地面,不再计入车库公摊面积,使每个停车位或停车库的单位面积降低,节省了车库的造价;

3、凹字型半地下车库造价约为地下车库造价的一半,尤其是内边叠合部分的车库只增加了顶板及部分侧板,结构简单易实施;

4、因复合型地下车库的车库主体与主楼分离,解决了结构设计中的不均匀沉降差问题,可使车库主体的基础选型更节省。

5、因复合型地下车库的车库主体与主楼分离,车库主体可延后施工,不但可加快工程进度,而且可降低前期资金投入。

6、因复合型地下车库车库主体部分相比原先的大地下车库地基埋深较浅,相应土方开挖量减少,基坑围护成本降低;

7、在总平面组合设计时复合型地下车库若设计成每个单元的地下车库部分小于2000平方,这样按规范可不设机械排风,不但降低工程造价,而且省去了后期使用、维护费;

8、半地下车库的下沉式车道设置,使此部分车库的采光通风良好、使用更加便捷,有助于提高销售价格。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采用地下车库与半地下车库相叠合的结构设置,大大减少了车库的占地面积,降低了建造与维护成本;该地下车库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实用性强,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普通地下车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地下车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凸字形地下车库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凹字形半地下车库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图4中A-A方向的剖面图。

图6为图4中B-B方向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凸字形地下车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凹字形半地下车库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复合型地下车库,如图2~8所示,包括设置于建筑物6第一层楼地面下面的凸字形地下车库1和凹字形半地下车库3,建筑物6两边均设有凹字形半地下车库3,凸字形地下车库1两边分别与凹字形半地下车库3相叠合连接;建筑物6第一层楼地面下面设置为上下两层结构,上下两层结构由从上到下分布的地下第一层和地下第二层构成,凸字形地下车库1由位于地下第一层的上层空间区域和位于地下第二层的下层空间区域构成,上层空间区域与下层空间区域相通,下层空间区域设有与地下车库车道4相接的下停车位21;凹字形半地下车库3由左空间区域、右空间区域及设置于左空间区域与右空间区域之间的下沉式车道5构成,右空间区域的右边与下层空间区域的左边相叠合连接,左空间区域的左边与建筑物6地下第一层的墙壁连接,左空间区域、右空间区域均设有与下沉式车道5相接的上停车位22;上停车位22与下停车位21在凸字形地下车库1与凹字形半地下车库3之间形成上下分层的停车库。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最外层的建筑物6第一层楼地面下面的外侧单独设置的凹字形半地下车库3。

本实施例中,凹字形半地下车库3与建筑物6对接时可向内延伸至建筑物6第一层楼地面内。

本实施例中,下沉式车道5上的地面与建筑物6第一层楼地面之间通过楼梯入口天桥7连通。

本实施例中,凹字形半地下车库3的架空层顶板上布设有加气混凝土9。

本实施例中,凹字形半地下车库3的上面布设有带刺绿篱8,带刺绿篱8位于靠近种植土的下沉式车道5一侧。

根据消防等级,高层住宅楼一般以11层33米高、17层54米高进行布置,本实施例对如下两类住宅实施复合型地下车库方案进行具体说明。

以17层住宅小区为例,层高按2.9米,室内外高差0.2米,女儿墙高1.2米,楼间距按1:1比例设计。按建筑设计标准,层高按地面至结构板顶计,宽度按墙中轴线计,墙厚按0.20计。因:17*2.9+0.2+1.2+0.20=50.90米,故楼间距按50.90米布置。

根据规范要求及设计经验:1、停车位:深≥5.5米,净高≥2.0米,层高上装喷淋头、安装间隙、板厚合计按2.3米计;2、车道:净宽≥5.5米,净高≥2.2米,层高上装机械排风管、喷淋主管、安装间隙、结构梁高、地面找坡层合计按3.70米计;3、柱按0.3*0.5计; 4、砼墙厚按0.25计。故凸字形地下车库的头部高为3.7米、砼墙外边宽为5.5+2*0.25=6米、肩膀高为2.3米、宽为5.5米、底边总宽≥5.5*3=16.5米。凹字形半地下车库无喷淋头、只计板厚高为2.19米、总宽≥5.5*3+0.25=16.75米。现由二组凸字形地下车库合拼作为基础,合计宽为16. 5*2=33.0米;由二组凹字形半地下车库分别左右叠合在凸字形地下车库的肩膀上,组成后总宽为33.0+(16.75-5.5)*2=55.5米。因左右两边外面的半地下延伸车库可部分或全部伸入主楼内,故当两边均伸入主楼时:55.5-2*5.5=44.5米;单边伸入主楼时:55.5-5.5=50.0米;全部在外时:55.5-0=55.5米。现17层住宅小区的楼间距为50.9米,与单边伸入主楼时的尺寸接近,考虑到住宅南边房间开间大,北边房间开间小的特点,复合型地下车库应伸入主楼2的南面。这样余:50.9-50.0=0.9米,为方便开车,把0.9米分摊到下沉式车道和地下车库车道上。

在一般情况下小区绿化率能满足规划要求,但考虑特殊情况,故本方案可在主楼一边未设置消防车道或景观车道的凹字形半地下车库顶上加高种植土,以调节绿化面积。

本方案设计时,为满足凹字形半地下车库的要求车库顶高出地面小于1.5米,所以主入口广场地坪线低于车库顶为1.49米;同时为满足架空层小于2.2米不计入容积率的规定,所以地下第一层-1F的凹字形半地下车库的层高定为2.19米。按此设计室内地面将低于小区地面,而在实际设计中主楼第一层1F地面应高出小区地面,又根据节能设计要求,架空层顶板需做节能保温层,所以可在架空层顶板上布设加气混凝土,并以此厚薄来调节室内外高差。同时为使架空层车库更加实用,所有梁均为上翻梁,卫生间设计为同层排水。

再以11层住宅小区为例,分析方法与上述17层住宅小区相同,楼间距一般为33.5米,按每户一个停车位设计,只选择二组凹字形半地下车库即可,为保证绿化率,应使靠主楼边的半地下延伸车库全部伸入主楼内。

以上是比较理想的二种组合布置,但实际上每个小区的情况千差万别,楼间距各不相同,故需按不同的楼间距及规划停车位或停车库数量的要求,分别选择凸字形地下车库、凹字形半地下车库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使其在同样的用地内达到建最多的停车位或停车库。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