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锁扣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5031阅读:12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锁扣瓦。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塑钢瓦在钢结构建筑上的应用已非常成熟,也越来越被用户接受,有取代彩钢瓦市场的趋势。但是,不管是彩钢瓦还是塑钢瓦,它们采用的连接方式基本上是搭接连接或者是用配件连接,其目的是达到防水防风。安装时,直接打自攻螺丝即可。由于瓦的热胀冷缩差异较大,塑料瓦易出现变形、开裂等现象,而且连接的位置打螺钉后对塑料瓦本身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密封防渗漏性能也下降了。并且,施工较繁琐,成本也高,灵活性比较差。因此,如何有效地改善或合理规避这个问题,一直是塑料制瓦业想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方便和通用性强,及防水效果好的锁扣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锁扣瓦,其中,包括锁扣瓦本体,及在锁扣瓦本体一端设有安装于檩条上的底座结构和另一端上设有的锁扣结构。底座结构包括在锁扣瓦本体上一体连接的第一梯形部、在第一梯形部端部上设有固定于檩条上的平直板底部和在平直板底部上设有的外倒钩部。第一梯形部与平直板底部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面。锁扣结构包括在锁扣瓦本体上一体连接的第二梯形部,及在第一梯形部端部上设有的内倒钩部。第二梯形部形状大于第一梯形部,弧形过渡面的凹部与内倒钩部的形状相应。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扣瓦本体相互连接时,其中之一的锁扣瓦本体一端上的第二梯形部罩于另一个锁扣瓦本体一端上的第一梯形部上;上述的锁扣瓦本体一端上的外倒钩部倒扣入上述的另一个锁扣瓦本体一端上的弧形过渡面凹部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平直板底部通过固定于檩条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锁扣瓦本体的截面为波浪形或者梯形或者平直板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安装方便和通用性强,及防水效果好的效果。由于锁扣瓦本体两头分别一体连接底座结构和锁扣结构,其中第一梯形部和第二梯形部高于瓦面,且第二梯形部上的内倒钩部钩入弧形过渡面的凹部,保证搭接防水的效果。另外,锁扣瓦本体的截面为波浪形或者梯形或者平直板形状,与传统屋面瓦截面形状接轨,可相互配合使用。还有安装扣接时,安装简便快捷,减少固封件的使用数量,降低密封渗漏的可能性,并且螺丝不会暴露在外面中生锈。因此,与现有的塑料瓦相比较具有如下重大突破:1、解决瓦热胀冷缩变形、开裂现象。2、暗扣式快捷安装、内置式螺丝,螺丝完全不会生锈。3、彻底的解决了螺丝孔渗水问题。4、打螺丝处连续椭圆开孔,螺丝打在椭圆孔上,瓦热胀冷缩时有走位,避免瓦出现开裂,延长瓦使用寿命。实现了安装方便和通用性强,及防水效果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截面结构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截面结构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2所示,一种锁扣瓦,包括锁扣瓦本体01,及在锁扣瓦本体01一端设有安装于檩条02上的底座结构03和另一端上设有的锁扣结构04。底座结构03包括在锁扣瓦本体01上一体连接的第一梯形部31、在第一梯形部31端部上设有固定于檩条02上的平直板底部32和在平直板底部32上设有的外倒钩部33。第一梯形部31与平直板底部32之间设置有弧形过渡面34。锁扣结构04包括在锁扣瓦本体01上一体连接的第二梯形部41,及在第一梯形部31端部上设有的内倒钩部42。第二梯形部41形状大于第一梯形部31,弧形过渡面34的凹部与内倒钩部42的形状相应。锁扣瓦本体01的截面为波浪形或者梯形或者平直板形状。上述的内倒钩部42和外倒钩部33可采用硬聚氯乙烯或是其他材料经挤出成型,可采用一次模具挤出成型,也可挤出平板后采用二次成型工艺成型。

实施例二

如图3-4所示,锁扣瓦本体01相互连接时,其中之一的锁扣瓦本体01一端上的第二梯形部41罩于另一个锁扣瓦本体01一端上的第一梯形部31上;上述的锁扣瓦本体01一端上的外倒钩部33倒扣入上述的另一个锁扣瓦本体01一端上的弧形过渡面34凹部内。

安装时,是将其中之一的锁扣瓦本体01先放在檩条02上,在安装位上螺丝05,将另一个锁扣瓦本体01的内倒钩部42连接到其中之一的锁扣瓦本体01的弧形过渡面34的凹部上扣紧,如此类推搭接。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