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分三段框架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662阅读:7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等分三段框架梁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等分三段框架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人口的高度集中,给有限的土地面积上容纳巨大数字的人口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诸多的高层甚至超高层的建筑物则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高度的建筑物解决了人均占有面积的问题,但是随着楼层的增高,其稳定性成为发展的重中之重。

建筑地下室楼层的层高由结构梁高度、设备管道通行高度决定,一般来说,设备管道同行高速为定值,结构梁由于承载要求需要一定高度,减少层高的关键在于结构高度有效利用设备管道通行高度。常用的等截面框架梁无法利用设备管道通行高度,目前可利用设备管道通行高度的框架梁形式有梁端加腋梁、腹板开洞等截面梁两种。前者利用设备管道通行高度进行梁端加腋,管道在梁跨中区域通行,因其调节内力分布能力有限,不能有效减少跨中截面梁高,对层高降低有限;后者将管道高度作为结构梁高一部分,梁高加大,梁跨中区域腹板开洞供设备管道穿行,但腹板开洞有严格的位置及大小要求,不能灵活布置,对管道穿行限制较多,且对未来的管道改造非常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分三段框架梁,能够克服现有加腋梁调节内力分布能力有限、腹板开洞等截面梁管道洞口不能灵活布置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等分三段框架梁,包括框架梁本体,框架梁本体包括两段端梁和一段中梁,端梁连接在中梁的两侧且整体呈倒置的凹字形,中梁的梁高为为基准梁高,端梁的梁高为中梁梁高加设备管道通行高度之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框架梁形式内力分布于梁高分布趋于合理,其构件自身具备经济合理性,同时,相比较梁端加腋梁,其调节内力分布能力更强,能更有效地减少跨中截面梁高,相比于腹板开洞等截面梁,其跨中区域提供足够空间以供灵活布置管道,对当前管道布置及未来预期管道改造非常有利。对于地下室结构而言,该框架梁形式自身具备经济、合理性,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地下室楼层高度,减少基坑挖深及建筑用材量。

优选的,中梁的高度为框架梁本体跨度的1/18~1/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中梁有足够宽度,设备管道可在该区域自由布置,两端利用设备管道通行高度加高梁,改变了梁跨内刚度分布,同时也改变了梁跨内内力分布。相较于等截面梁形式,等分三段梁形式的梁端支座弯矩增大25%~30%,跨中弯矩减少25%~30%,跨中弯矩减少,可有效减少跨中截面梁高,支座弯矩增大由加大梁高的截面承担。因此,等分三段框架梁形式在满足设备管道通行需求的同时也具备经济性、合理性。

优选的,端梁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端箍筋,中梁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分布的中箍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梁内和中梁内分别设置均匀分布的箍筋,使得等分三段框架梁具备均匀承载能力和较高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端箍筋包括位于两端的端箍筋加密区和中间的端常规箍筋区,中箍筋包括位于两端的中箍筋加密区和中间的中常规箍筋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端梁的两端和中梁的两端分别设置箍筋加密区,提高该处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强度,降低框架梁断裂的可能性。

优选的,框架梁本体设有梁顶通长筋和梁底筋,梁顶通长筋位于顶部且贯穿框架梁本体,梁底筋位于底部且中梁处的梁底筋锚入端梁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梁顶通长筋和梁底筋提高框架梁本体长度方向的结构连续性和均匀的结构强度,减少应力集中。

优选的,端梁处的梁底筋数量为两排,上排伸至端梁端截断,底排至端梁端并上弯伸至梁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梁起着分担弯矩的重要作用,因此端梁的结构强度要求比中梁更高。

优选的,端梁和中梁的交界处设有端附加箍筋和中附加箍筋,端附加箍筋位于端梁内,中附加箍筋位于中梁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端梁和中梁交界处截面大小发生改变,为减小变截面对框架梁在该处的结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造成的影响,设置附加箍筋,提高该处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等分三段框架梁,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内力分布与梁高分布合理,可以灵活布置设备管道;同时能够有效减少地下室楼层高度,减少基坑挖深及建筑用材量。

附图说明

图1为等分三段框架梁的部分剖面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端梁;2、中梁;3、端箍筋;301、端箍筋加密区;302、端常规箍筋区;4、中箍筋;401、中箍筋加密区;402、中常规箍筋区;5、梁顶通长筋;6、梁底筋;7、端附加箍筋;8、中附加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等分三段框架梁,包括框架梁本体,框架梁本体包括两段端梁1和一段中梁2,端梁1连接在中梁2的两侧且整体呈倒置的凹字形。中梁2的梁高为为基准梁高,中梁2的高度为框架梁本体跨度的1/18~1/22。端梁1的梁高为中梁2梁高加设备管道通行高度之和。

框架梁本体设有梁顶通长筋5和梁底筋6,梁顶通长筋5位于顶部且贯穿框架梁本体,梁底筋6位于底部且中梁2处的梁底筋6锚入端梁1内。端梁1处的梁底筋6数量为两排,上排伸至端梁1端截断,底排至端梁1端并上弯伸至梁顶。

端梁1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端箍筋3,中梁2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中箍筋4。端箍筋3包括位于两端的端箍筋加密区301和中间的端常规箍筋区302,中箍筋4包括位于两端的中箍筋加密区401和中间的中常规箍筋区402。端梁1和中梁2的交界处设有端附加箍筋7和中附加箍筋8,端附加箍筋7位于端梁1内,中附加箍筋8位于中梁2内。

应用等分三段框架梁时,首先需确定中梁2的基准梁高,初步试算时可取框架梁本体跨度的1/20,两侧端梁1的梁高取中梁2的基准梁高与设备管道通行高度之和,若结果满足且接近规范的承载能力要求及变形要求,则该梁高即为所需梁高,若不满足或超出甚多,调整基准梁高,直至满足设计要求为止。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