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别墅用外墙外角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42250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别墅用外墙外角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制别墅用外墙外角构件。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生产材料主要是C型钢做结构、聚苯乙烯颗粒填充热塑压扎而成的墙体,具有抗震耐火、省工省时、快速高效、低碳节能、绿色环保、运输快捷、隔热保温、结构安全等优点,是建筑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核心路径;钢结构建筑作为装配式建筑主要类别,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预制别墅建筑时往往需要用到外墙外角构件,目前的外墙外角构件结构复杂,安装繁琐,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预制别墅用外墙外角构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外墙外角构件结构复杂,安装繁琐,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预制别墅用外墙外角构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两个外墙板,且两个所述外墙板通过连接件组连接,

所述外墙板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C型钢组件,两个所述C型钢组件的开口相对设置,两个所述C型钢组件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第一连接件连接,

所述C型钢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形成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保温板,

所述连接件组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外墙板外侧和内侧的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所述外连接片和所述内连接片通过第一连接杆连接,且所述外连接片和所述内连接片横截面均呈L型。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C型钢组件包括设置在两端的连接结构,两个所述连接结构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连接有若干个第一C型钢,

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靠紧连接的两个第二C型钢。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C型钢上设置有插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铰接有活动块,一个外墙板上的所述活动块插接在另一个外墙板的所述插孔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活动块设置在所述卡槽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连接片和所述外连接片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外连接片、所述外墙板和设置在另一外墙板内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上的所述通孔与所述保温板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连接杆依次穿过所述外连接片、所述外墙板和所述内连接片与卡件连接,所述卡件通过螺栓穿过所述内连接片与所述C型钢组件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卡件包括相互卡接的C型件和几字型件,所述几字型件依次通过所述螺栓、所述内连接片与所述外墙板连接,所述C型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螺纹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连接片和所述内连接片内均设置有磁块。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外墙板建造的传统模式,设计了一种轻钢支架(C型钢组件与第一连接件的组合)与保温板的组合形式,可在工厂预先制造好也可在安装现场直接组装,安装灵活性更强,并通过连接件组对垂直设置的两个外墙板进行固定,组成外角构件,组装方便。使用时,将若干个第一连接杆依次穿过外连接片、外墙板、内连接片,其中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均采用L型连接片,可以与两个垂直设置的外墙板均连接,且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连接时需穿过外墙板内的C型钢组件,连接结构稳定。这一设置有效保证了整个外墙外角构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抗震性和保温性,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且生产、购买成本较低,设置科学合理。

其中,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内均设置有磁块。磁块的设置便于用户安装连接件组时先将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放置在外墙板上进行位置调整,增加了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

2、本实用新型外角构件组装时,可将一个外墙板上的活动块插入另一个外墙板上的插孔内,这一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外墙外角构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垂直设置的两个外墙板发生偏移或脱离的可能性发生,确保了外角构件和预制别墅整体结构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卡槽,活动块设置在卡槽内。卡槽的设置使得活动块可内嵌在第一连接件上,增加了外墙板整体结构的规整性,使得活动块不用于与不同外墙板连接时,也可作为第一连接件的支撑结构进行使用,增加了活动块使用功能的多样性,降低了活动块发生磨损的几率。

3、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连接件通过单一连接方式连接的固有模式,设置了依次穿过外连接片和一个外墙板后,进入另一个外墙板内插入设置在其内的第一连接杆上通孔的第二连接杆,这一设置有效增加了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相对于外墙体、外连接片和内连接片相对位置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搬运或建筑过程中外角构件发生晃动,连接杆易发生脱离的现象发生,同时第一连接杆充当了第二连接杆的固定件,有效降低了外角构件组装所需零部件个数,增加了外角构件整体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卡件的设置增加了第一连接杆与外连接片、外墙板和内连接片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将卡件通过螺栓进行固定,有效避免了运输、安装过程中因卡件发生转动而造成的外角构件连接结构变差的现象发生。这一设置进一步确保了外角构件的稳定性,设置科学合理。

设置相互卡接的C型件和几字型件,将几字型件通过螺栓与内连接片连接,这一设置将卡件的两个功能(与第一连接杆连接、与内连接片连接)进行了分割设置,避免了将单一卡件既与第一连接杆连接,又与内连接片连接,当卡件的某一连接部分发生破损时,整个卡件均需更换的弊端,降低了使用时卡件的更换频率和维修成本,且进一步确保了连接件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外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墙板,11-C型钢组件,111-连接结构,1111-第二C型钢,112-第二连接件,113-第一C型钢,12-第一连接件,13-空腔,14-保温板,2-连接件组,21-外连接片,22-内连接片,23-第一连接杆,24-第二连接杆,3-卡件,31-C型件,32-几字型件,4-螺栓,5-卡槽,6-插孔,7-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预制别墅用外墙外角构件,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两个外墙板1,且两个外墙板1通过连接件组2连接,

外墙板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C型钢组件11,两个C型钢组件11的开口相对设置,两个C型钢组件11的顶部和底部均通过第一连接件12连接,

C型钢组件11与第一连接件12形成空腔13,空腔13内填充有保温板14,

连接件组2包括分别设置在外墙板1外侧和内侧的外连接片21和内连接片22,外连接片21和内连接片22通过第一连接杆23连接,且外连接片21和内连接片22横截面均呈L型。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外墙板建造的传统模式,设计了一种轻钢支架(C型钢组件11与第一连接件12的组合)与保温板14的组合形式,材质轻,承受力大,板材尺寸为120CM*240CM*15CM的垂直受力为6500公斤,水平受力为1500公斤,可在工厂预先制造好也可在安装现场直接组装,安装灵活性更强,并通过连接件组2对垂直设置的两个外墙板1进行固定,组成拼接装配式外角构件,组装方便,实现了外角构件整体可拆卸设置,且所有材料均可回收再利用,自初建至使用寿命结束全程没有任何建筑建材垃圾,资源可重复利用,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理念。同时所有板材及构件均为专业厂家集中生产,物流派送,无扬尘及其他污染且带动物流经济。使用时,将若干个第一连接杆23依次穿过外连接片21、外墙板1、内连接片22,其中外连接片21和内连接片22均采用L型连接片,可以与两个垂直设置的外墙板1均连接,且外连接片21和内连接片22连接时需穿过外墙板1内的C型钢组件11,连接结构稳定。这一设置有效保证了整个外墙外角构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抗震性和保温性,结构简单,安装便捷,且生产、购买成本较低,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C型钢组件11包括设置在两端的连接结构111,两个连接结构111之间通过第二连接件112连接有若干个第一C型钢113,

连接结构111包括靠紧连接的两个第二C型钢1111。

采用靠紧连接的两个第二C型钢1111制成连接结构111,使得C型钢组件11两端的结构更加稳定,增加了外墙板1边缘处的抗磨损性,提高了整个外墙板1的使用稳定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设置科学合理。

第二连接件112上第一C型钢113的设置增加了外墙板1整体结构的稳定性,便于空腔内保温板14的位置固定,同时外墙板1的整体重量较低,生产成本合理。

进一步,第二C型钢1111上设置有插孔6,第一连接件12上铰接有活动块7,一个外墙板1上的活动块7插接在另一个外墙板1的插孔6内。

外角构件组装时,可将一个外墙板1上的活动块7插入另一个外墙板1上的插孔6内,这一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外墙外角构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了垂直设置的两个外墙板发生偏移或脱离的可能性发生,确保了外角构件和预制别墅整体结构使用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12上设置有卡槽5,活动块7设置在卡槽5内。

卡槽5的设置使得活动块7可内嵌在第一连接件12上,增加了外墙板1整体结构的规整性,使得活动块7不用于与不同外墙板1连接时,也可作为第一连接件12的支撑结构进行使用,增加了活动块7使用功能的多样性,降低了活动块7发生磨损的几率。

进一步,内连接片22和外连接片21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连接杆24,第一连接杆23上设置有通孔,第二连接杆24依次穿过外连接片21、外墙板1和设置在另一外墙板1内的第一连接杆23上的通孔与保温板14连接。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连接件通过单一连接方式连接的固有模式,设置了依次穿过外连接片21和一个外墙板1后,进入另一个外墙板1内插入设置在其内的第一连接杆23上通孔的第二连接杆24,这一设置有效增加了连接杆(包括第一连接杆23和第二连接杆24)相对于外墙体1、外连接片21和内连接片22相对位置的稳定性,有效避免了搬运或建筑过程中外角构件发生晃动,连接杆易发生脱离的现象发生,同时第一连接杆23充当了第二连接杆24的固定件,有效降低了外角构件组装所需零部件个数,增加了外角构件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连接杆23依次穿过外连接片21、外墙板1和内连接片22与卡件3连接,卡件3通过螺栓4穿过内连接片22与C型钢组件11连接。

卡件3的设置增加了第一连接杆23与外连接片21、外墙板1和内连接片22相对位置的稳定性,将卡件3通过螺栓4进行固定,有效避免了运输、安装过程中因卡件3发生转动而造成的外角构件连接结构变差的现象发生。这一设置进一步确保了外角构件的稳定性,设置科学合理。

进一步,卡件3包括相互卡接的C型件31和几字型件32,几字型件32依次通过螺栓4、内连接片22与外墙板1连接,C型件31与第一连接杆23螺纹连接。

设置相互卡接的C型件31和几字型件32,将几字型件32通过螺栓4与内连接片22连接,这一设置将卡件3的两个功能(与第一连接杆23连接、与内连接片22连接)进行了分割设置,避免了将单一卡件既与第一连接杆23连接,又与内连接片22连接,当卡件的某一连接部分发生破损时,整个卡件均需更换的弊端,降低了使用时卡件3的更换频率和维修成本,且进一步确保了连接件组2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外连接片21和内连接片22内均设置有磁块。

磁块(图中未示出)的设置便于用户安装连接件组2时先将外连接片21和内连接片22放置在外墙板1上进行位置调整,增加了安装位置的准确性,提高了安装效率,降低了用户的劳动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