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围栏立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33836阅读:2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围栏立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围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围栏的立柱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围栏包括立柱和网片,其中立柱垂直设置在地面上,网片的两侧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立柱上,形成围栏结构。立柱的材质可以是金属、塑料或木材,网片的网丝通常用金属丝或具有弹性的塑料制成,网丝要么通过焊接固定在立柱上,或者使用其他固定片配合钉子固定在木质的立柱上,安装工序比较复杂,需要人工去固定,耗时多,而且容易出现固定不牢固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围栏立柱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围栏立柱结构,包括柱体,还包括若干个位于所述柱体上的开槽和设有铰接部的卡簧,开槽设有位于所述柱体边缘的开口部和向所述柱体内延伸的延伸部,卡簧的铰接部设置在开口部的侧壁上,卡簧的自由端向开槽内延伸并抵压在延伸部的侧壁上。

柱体上设置若干个开槽,在开槽内铰接设置卡簧,在弹力作用下,卡簧的自由端可以抵压在开槽的另一个侧壁上,从而封闭开口部,在外力作用下压下卡簧使其以铰接部为轴旋转,网丝可以通过卡簧自由端和开槽侧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延伸部内,去掉外力,卡簧在弹力作用下反向旋转,封闭开口部,网丝被限位在开槽的延伸部内,从而快速实现网丝在立柱上的固定连接,操作方便快捷,卡簧在开槽内的旋转受开槽两侧壁限制,网丝不易脱出,固定牢固。

所述卡簧呈U形。卡簧的宽度更大,方便施加外力,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

沿竖直方向在所述柱体上设有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所述铰接部由顺次连接的第一横杆、第二竖杆和第三横杆组成,其中第一横杆的一端穿过第一穿孔与所述卡簧的一个U形臂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竖杆的一端连接,第二竖杆的另一端与第三横杆的一端连接,第三横杆的另一端穿设过第二穿孔。铰接部使用杆状结构,加工方便,成本低,且通过穿孔直接固定在柱体上,便于简化立柱的结构,方便加工制造。

所述第一穿孔位于所述开槽的侧壁上,且设有延伸至所述开槽内的横槽。第一横杆通过横槽进入第一穿孔内,方便一体成型卡簧和铰接部,进一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

在所述柱体上设有L形槽,该L形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柱体边缘外,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穿孔内。L形槽方便第三横杆通过并进入第二穿孔内,有利于现场安装卡簧,且L形可以避免进入第二穿孔内的第三横杆意外脱出,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第三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有向所述开槽方向延伸的第三竖杆。防止第三横杆被水平拉出,保证卡簧连接部位的稳定和可靠性。

在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向所述柱体内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且第二延伸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延伸部,所述卡簧的自由端抵压在第二延伸部的侧壁上。第二延伸部的宽度小于延伸部,网丝进入后更不易活动,卡簧封闭第二延伸部的固定效果更好,连接更牢固。

在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向所述柱体顶部延伸的上延伸部。网丝可以向上进入上延伸部内,增加网片固定的方式和可靠性。

在所述延伸部上设有向所述柱体底部延伸的下延伸部。网丝可以向下进入下延伸部内,增加网片固定的方式和可靠性。

在所述延伸部上分别设有向所述柱体顶部延伸的上延伸部和向所述柱体底部延伸的下延伸部。增加立柱适应不同网片连接的需求,也方便根据现场特点随时调整网片固定的位置,提高整体的适应性。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网丝卡扣连接方便,操作容易,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柱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1、柱体,2、卡簧,3、开槽,4、开口部,5、延伸部,6、第二延伸部,7、第一横杆,8、第二竖杆,9、第三横杆,10、第一穿孔,11、第二穿孔,12、横槽,13、自由端,14、第三竖杆,15、L形槽,16、上延伸部,17、下延伸部,18、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阅图1,为一种围栏立柱结构,包括柱体1,在柱体1上设有若干个开槽3和设有铰接部的卡簧2,开槽3设有位于柱体1边缘的开口部4和向柱体1内延伸的延伸部5,卡簧2的铰接部设置在开口部4的侧壁上,在延伸部5上设有向柱体1内延伸的第二延伸部6,且第二延伸部6的宽度小于延伸部5的宽度,卡簧2的自由端13向开槽3内延伸并抵压在第二延伸部6的侧壁上。卡簧2呈U形。沿竖直方向在柱体1上设有第一穿孔10和第二穿孔11,铰接部由顺次连接的第一横杆7、第二竖杆8和第三横杆9组成,其中第一横杆7的一端穿过第一穿孔10与卡簧2的一个U形臂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竖杆8的一端连接,第二竖杆8的另一端与第三横杆9的一端连接,第三横杆9的另一端穿设过第二穿孔11。第一穿孔10位于开槽3的侧壁上,且设有延伸至开槽3内的横槽12。

柱体1上设置若干个开槽3,在开槽3内铰接设置卡簧2,在弹力作用下,卡簧2的自由端可以抵压在开槽3的另一个侧壁上,从而封闭开口部4和第二延伸部6。在外力作用下压下卡簧2使其以第一横杆7为轴旋转,网丝可以通过卡簧2的自由端13和开槽3侧壁之间的间隙进入延伸部5及进一步进入第二延伸部6内。当去掉外力时,卡簧2在第一横杆7反向旋转的弹力作用下反向旋转,返回封闭开口部4和第二延伸部6,网丝被限位在开槽3的第二延伸部6内,从而快速实现网丝在立柱上的固定连接,操作方便快捷。

本实施例中,卡簧2、第一横杆7、第二竖杆8、第三横杆9分别用钢丝做成,并一体弯折成型,利用第一横杆7和第三横杆9的轴向旋转力形成对卡簧2的弹力。一体化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可以在现场用工具将钢丝折弯形成。横槽12连通第一穿孔10,方便安装第一横杆7,这样也可以事先加工好卡簧2和铰接部,现场安装速度更快。

实施例2:

参阅图2,为另一种围栏立柱结构,包括柱体1,在柱体1上设有若干个开槽3和设有铰接部的卡簧2,开槽3设有位于柱体1边缘的开口部4和向柱体1内延伸的延伸部5,卡簧2的铰接部设置在开口部4的侧壁上,在延伸部5上设有向柱体1内延伸的第二延伸部6,且第二延伸部6的宽度小于延伸部5的宽度,卡簧2的自由端13向开槽3内延伸并抵压在第二延伸部6的侧壁上。卡簧2呈U形。沿竖直方向在柱体1上设有第一穿孔10和第二穿孔11,铰接部由顺次连接的第一横杆7、第二竖杆8、第三横杆9和第三竖杆14组成,其中第一横杆7的一端穿过第一穿孔10与卡簧2的一个U形臂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竖杆8的一端连接,第二竖杆8的另一端与第三横杆9的一端连接,第三横杆9的另一端穿设过第二穿孔11与第三竖杆14相连,第三竖杆14朝向开槽3方向延伸。第一穿孔10位于开槽3的侧壁上,且设有延伸至开槽3内的横槽12。在柱体1上设有L形槽15,该L形槽15的一端延伸至柱体1边缘外,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穿孔11内。第三横杆9可以通过L形槽15进入第二穿孔11内,第三竖杆14可以防止第三横杆9水平脱出,提高安装的便捷性和使用的可靠性。第三竖杆14可以是事先与第三横杆9一体预制成型,也可以在第三横杆9进入第二穿孔11内后现场通过弯折第三横杆9的末端形成。

实施例3:

参阅图3,为一种围栏立柱结构,在柱体1上设有若干个位于柱体1边缘的开口部4和向柱体1内延伸的延伸部5,沿竖直方向在柱体1上设有第一穿孔10和第二穿孔11,在柱体1上设有L形槽15,该L形槽15的一端延伸至柱体1边缘外,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穿孔11内。在延伸部5上设有向柱体1顶部延伸的上延伸部16。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4:

参阅图4,为一种围栏立柱结构,在柱体1上设有若干个位于柱体1边缘的开口部4和向柱体1内延伸的延伸部5,沿竖直方向在柱体1上设有第一穿孔10和第二穿孔11,在柱体1上设有L形槽15,该L形槽15的一端延伸至柱体1边缘外,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穿孔11内。在延伸部5上设有向柱体1底部延伸的下延伸部17。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5:

参阅图5,为一种围栏立柱结构,在柱体1上设有若干个位于柱体1边缘的开口部4和向柱体1内延伸的延伸部5,沿竖直方向在柱体1上设有第一穿孔10和第二穿孔11,在柱体1上设有L形槽15,该L形槽15的一端延伸至柱体1边缘外,另一端延伸至第二穿孔11内。在延伸部5上设有向柱体1顶部延伸的上延伸部16,以及向柱体1底部延伸的下延伸部17。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2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实施例6:

参阅图6,为一种围栏立柱结构,包括柱体1,在柱体1上设有若干个开槽3和设有铰接部的卡簧2,开槽3设有位于柱体1边缘的开口部4和向柱体1内延伸的延伸部5,卡簧2的铰接部设置在开口部4的侧壁上,卡簧2的自由端抵压在延伸部5的侧壁上。沿竖直方向在柱体1上设有第一穿孔10和第二穿孔11,第一穿孔10位于开槽3的侧壁上,且设有延伸至开槽3内的横槽12。铰接部由顺次连接的第一横杆7、第二竖杆8和第三横杆9组成,其中第一横杆7的一端穿过第一穿孔10与卡簧2的一个U形臂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竖杆8的一端连接,第二竖杆8的另一端与第三横杆9的一端连接,第三横杆9的另一端穿设过第二穿孔11并连接弯折部18。弯折部18可以是事先与第三横杆9一体预制成型,也可以在第三横杆9进入第二穿孔11内后现场通过弯折第三横杆9的末端形成。其它技术特征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予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