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橡胶隔震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9966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橡胶隔震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抗震设施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橡胶隔震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建筑物的抗震结构基本属于刚性抗震结构,通过增大建筑物的刚度抵御地震的破坏,时至今日,在世人经历了一次次的灾难性地震之后,人们开始审视建筑物的刚性结构的不足之处,逐渐注意到仅考虑建筑物刚性抗震因素是不全面的,并以所谓以柔克刚,的理念着手开发新型的隔震减震设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橡胶隔震减震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橡胶隔震减震装置,包括下地梁、上地梁、支承座、支撑柱,所述上地梁的底端安装有支承座,所述支承座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柱,所述下地梁的顶端安装有减震装置,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腔底端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顶端安装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顶端安装有曲型板,所述曲型板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套环,所述套环与支撑座套接,所述曲型板的顶端与支撑柱相连,所述下地梁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的内腔底端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端安装有T型支撑杆,所述T型支撑杆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凹型滑板,所述T型支撑杆与凹型滑板配合相连,所述T型支撑杆的顶端安装有内筒,所述内筒贯穿外筒与上地梁相连。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金属板。

优选的,所述支撑座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加固块,所述加固块的外侧与下地梁相连。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簧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弹簧座。

优选的,所述曲型板与套环的连接处安装有加固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建筑物的橡胶隔震减震装置,当上地梁受到受到因地震产生的巨大剪切变形力时,通过上地梁压动内筒,通过支撑柱压动曲型板,通过T型支撑杆与凹型滑板配合相连,内筒压动T型支撑杆在凹型滑板上向下滑动,通过T型支撑杆推动滑板压动第二弹簧,通过套环与支撑座套接,可以使曲型板带动套环在支撑座上滑动,通过曲型板带动支撑台压动第一弹簧,通过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可以上下的振动,使强大的地震冲击力得以安全释放而衰减,建筑物上部结构仅轻微平动,震力消失后,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回复原位,从而避免建筑结构的严重破坏,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防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地梁,2、减震装置,201、底座,202、第一弹簧,203、支撑座,204、弹簧座,205、曲型板,206、支撑台,207、金属板,208、套环, 209、加固块,3、防护装置,301、凹型滑板,302、内筒,303、T型支撑杆, 304、滑板,305、外筒,306、第二弹簧,4、上地梁,5、支承座,6、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建筑物的橡胶隔震减震装置,包括下地梁1、上地梁4、支承座5、支撑柱6,上地梁4的底端安装有支承座5,支承座5的底端安装有支撑柱6,当上地梁4受到受到因地震产生的巨大剪切变形力时,通过上地梁4压动内筒302,通过支撑柱6压动曲型板205,下地梁1的顶端安装有减震装置2,减震装置2包括支撑座203,支撑座203的顶端左右两侧均焊接有金属板207,通过支撑板207可以防止套环208滑动出支撑座203上,支撑座203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固定块209,固定块209的外侧与下地梁1相连,通过固定块209可以加强支撑座203的稳定性,支撑座203的内腔底端安装有底座201,底座201的内腔底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第一弹簧202,第一弹簧202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11N/CM,第一弹簧202的上下两侧均安装有弹簧座204,通过弹簧座204可以加强第一弹簧202的稳定性,第一弹簧202的顶端安装有支撑台206,支撑台206的顶端安装有曲型板205,曲型板205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套环208,套环208与支撑座203套接,曲型板205与套环208的连接处安装有加固块209,通过加固块209可以加强曲型板205与套环208的连接,曲型板205的顶端与支撑柱6 相连,通过套环208与支撑座203套接,可以使曲型板205带动套环208在支撑座203上滑动,通过曲型板205带动支撑台206压动第一弹簧202,通过第一弹簧202和第二弹簧306可以上下的振动,下地梁1的顶端左右两侧均安装有防护装置3,防护装置3包括外筒305,外筒305的内腔底端安装有第二弹簧306,第二弹簧306为压缩弹簧,弹性系数为9N/CM,第二弹簧306的顶端安装有滑板304,滑板304的顶端安装有T型支撑杆303,T型支撑杆303 的左右两侧均安装有凹型滑板301,T型支撑杆303与凹型滑板301配合相连, T型支撑杆303的顶端安装有内筒302,内筒302贯穿外筒305与上地梁4相连,通过T型支撑杆303与凹型滑板301配合相连,内筒302压动T型支撑杆303在凹型滑板301上向下滑动,通过T型支撑杆303推动滑板304压动第二弹簧306。

当上地梁4受到受到因地震产生的巨大剪切变形力时,上地梁4压动内筒302,支撑柱6压动曲型板205,内筒302压动T型支撑杆303在凹型滑板 301上向下滑动,通过T型支撑杆303推动滑板304压动第二弹簧306,可以使曲型板205带动套环208在支撑座203上滑动,通过曲型板205带动支撑台206压动第一弹簧202,通过第一弹簧202和第二弹簧306可以上下的振动,使强大的地震冲击力得以安全释放而衰减,建筑物上部结构仅轻微平动,震力消失后,第一弹簧202和第二弹簧306回复原位,从而避免建筑结构的严重破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