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9953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物外墙的外保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为了尽快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的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超过50%的目标,国家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和超低能耗建筑的建设,尤其是超低能耗建筑,在降低建筑能耗,实现节能减排方面效果显著。

超低能耗建筑对外围护系统要求很高,为了达到相应的节能效果,一般的外围护系统的保温材料厚度都很大。如果从防火角度考虑,外保温层全部采用A级材料,由于A级材料导热系数普遍比有机材料大,则外保温层的厚度将会更大,对施工便捷性和后期使用的安全性都带来不少隐患。

岩棉是性能较好,目前使用较多的A级保温材料,聚氨酯是保温性能很优异的B级保温材料,若将两者结合使用,则可在保证外保温系统传热系数较低的前提下,大大减小保温材料的厚度。

此外,目前外墙外保温系统与基层墙体间常用的连接方式是点框式粘接,常发生保温材料脱落的质量事故,对于低能耗建筑超厚的外保温层来说,会形成更大的安全隐患,且点框式粘接对于B级保温材料的防火也并不十分有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保证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的传热系数较低的前提下,以减小其厚度,并提高安装的牢固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包括聚氨酯板、岩棉板、第一耐碱玻纤网、第二耐碱玻纤网和连接件,所述聚氨酯板和所述岩棉板复合在一起,形成岩棉-聚氨酯复合板,所述岩棉-聚氨酯复合板的所述聚氨酯板与基层墙体之间灌注有水泥基微膨胀灌浆料,所述第一耐碱玻纤网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岩棉-聚氨酯复合板连接,所述第一耐碱玻纤网上抹覆有第一聚合物砂浆层,所述第一聚合物砂浆层外抹覆有第二聚合物砂浆层,所述第二聚合物砂浆层内设有第二耐碱玻纤网。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锚栓,所述锚栓的钉尖贯穿所述第一耐碱玻纤网和所述岩棉-聚氨酯复合板后钉入所述基层墙体中。

优选地,所述锚栓的钉尖端设有倒刺。

优选地,所述第一聚合物砂浆层和所述第二聚合物砂浆层的总厚度不小于5cm。

优选地,所述第一耐碱玻纤网和所述第二耐碱玻纤网的网眼规格为5mm×5mm或4mm×4mm。

优选地,所述聚氨酯板的厚度至少为16cm。

优选地,所述岩棉板厚度至少为5cm。

优选地,所述水泥基微膨胀灌浆料的厚度为2-10cm。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由于采用了岩棉-聚氨酯复合板,能够满足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结构传热要求,且与完全A级防火材料构成的保温层相比,本实用新型大大降低了外保温结构的厚度,同时兼有良好的耐火性能。

由于本实用新型公开与基层墙体之间灌注有水泥基微膨胀灌浆料,岩棉-聚氨酯复合板与基层墙体之间为无空腔的满粘连接,相对于传统的点框式粘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落。本实用新型增强了外保温结构的安全性能和防火性能,同时避免了后期由于灌浆料的收缩导致的岩棉-聚氨酯复合板开裂可能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的示意图;

其中:1-基层墙体,2-水泥基微膨胀灌浆料,3-聚氨酯板,4-岩棉板,5-第一聚合物砂浆层,6-第一耐碱玻纤网,7-连接件,8-第二聚合物砂浆层,9-第二耐碱玻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保证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的传热系数较低的前提下,以减小其厚度,并提高安装的牢固性。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包括聚氨酯板3、岩棉板4、第一耐碱玻纤网6、第二耐碱玻纤网9和连接件7。聚氨酯板3和岩棉板4浇筑复合在一起,形成岩棉-聚氨酯复合板,岩棉-聚氨酯复合板的聚氨酯板3在内,岩棉板4在外,岩棉-聚氨酯复合板与基层墙体1之间灌注有水泥基微膨胀灌浆料2,第一耐碱玻纤网6通过连接件7与岩棉-聚氨酯复合板连接,第一耐碱玻纤网6上抹覆有第一聚合物砂浆层5,第一聚合物砂浆层5外抹覆有第二聚合物砂浆层8,第二聚合物砂浆层8内设有第二耐碱玻纤网9。施工时先抹第一聚合物砂浆层5,再抹第二聚合物砂浆层8,固化后的第一聚合物砂浆层5和第二聚合物砂浆层8粘接为一个整体。连接件7优选为锚栓,锚栓的钉尖端设有倒刺,锚栓的钉尖贯穿第一耐碱玻纤网6和岩棉-聚氨酯复合板后钉入基层墙体1中。

水泥基微膨胀灌浆料2是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与硫铝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采用高强骨料、微膨胀剂、减水剂、增稠剂等组分配制而成的干混料,微膨胀灌浆料具有流动性大、早期强度发展早、后期强度高、膨胀性好的优点。良好的流动性保证了灌浆料完全填充于岩棉-聚氨酯复合板与基层墙体之间,实现无空腔的满粘连接结构,微膨胀性能避免了后期的收缩开裂,对整个外保温结构及系统的防火性能和安全性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为满足超低能耗建筑需具有较低传热系数的要求,聚氨酯板3的厚度至少为16cm;岩棉板4厚度至少为5cm;水泥基微膨胀灌浆料2的厚度为2-10cm,优选为5mm;第一聚合物砂浆层5和第二聚合物砂浆层8的总厚度不小于5cm;第一耐碱玻纤网6和第二耐碱玻纤网9的网眼规格优选为5mm×5mm或4mm×4mm。该外墙外保温结构可根据不同地区节能要求的不同,调节聚氨酯板3材和岩棉板4材的厚度及且其他结构参数,以便在经济合理范围内满足当地的相关要求。

本实施例公开的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由于采用了岩棉-聚氨酯复合板,能够满足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结构传热要求,且与完全A级防火材料构成的保温层相比,本实施例大大降低了外保温结构的厚度,同时兼有良好的耐火性能。且由于本实施例公开与基层墙体1之间灌注有水泥基微膨胀灌浆料2,岩棉-聚氨酯复合板与基层墙体1之间为无空腔的满粘连接,相对于传统的点框式粘接更加牢固、不易脱落。本实施例增强了外保温结构的安全性能和防火性能,杜绝了火灾隐患,同时避免了后期由于灌浆料的收缩导致的岩棉-聚氨酯复合板开裂可能性。

本实施例所用的岩棉板和聚氨酯板的性能应分别满足GB/T25975-2010《建筑外保温用岩矿棉》和GB50404《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的指标要求。

本实施例可满足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7.3条要求,可不采用防火隔离带和防火窗的设置,能够节省了建设成本。

本实施例的复合保温板外保温结构兼具良好的防火性能和优异的保温性能,抗风荷载性能、耐候性、抗冲击强度性能均符合JG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的指标要求。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