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式陶土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0172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卧式陶土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产品制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卧式陶土搅拌机。



背景技术:

陶瓷产品包括陶瓷锅、碗、勺子、坛子、酒瓶等等一切器具,是选用陶土为原料,经过搅拌加工成泥料、抽真空、制坯或拉坯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现有的工艺中,选用立式或卧式搅拌机,将陶土和水混合加入搅拌机进行搅拌成符合要求的泥料,然后输出通过抽真空设备抽真空,以此形成抽真空度符合要求的坯体原料,再进行制坯或拉坯工艺。而现有的搅拌机在搅拌完成后,一般是通过人工或闸口的方式使泥料取出,又或者是通过可倾斜的搅拌桶将泥料倒出,这种方式都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或辅助操作,极为浪费人力和物力,泥料取出时间长,不利于提高效率。并且,现有的卧式搅拌机本体一般均是呈圆桶状,一体成型,这样,当卧式搅拌机本体内其中一段机构或零部件出现问题时,极其不便于检测维修。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也有出现分段组装式卧式搅拌机本体,这种结构一般是将搅拌机本体分为一两个段,每个段进行组合拼装,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维修检测问题,但是这种方式中,虽然分段组装,若其中一段出现问题,仍然不能便于工作人员更好的检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卧式陶土搅拌机及其本体。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泥料输出效率、极少人力物力的卧式陶土搅拌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卧式陶土搅拌机,设于所述搅拌机本体内的搅拌轴、设于所述搅拌机本体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设于所述搅拌机本体尾部的搅拌轴驱动部分,所述搅拌机本体整体呈桶状结构,包括截面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半圆壳体以及第二半圆壳体,所述第一半圆壳体及第二半圆壳体对接后呈圆桶状的搅拌机本体;在所述第一半圆壳体的两长边分别向外水平延伸形成有第一边沿,在所述第一边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穿孔,在所述第二半圆壳体的两长边分别向外水平延伸形成有与第一边沿相对应的第二边沿,在所述第二边沿上相应于所述第一穿孔的位置处一一对应开设有若干第二穿孔;所述搅拌机本体还包括若干第四螺栓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螺栓一一锁紧配合的若干第四锁紧螺母,所述若干第四螺栓分别依次穿过对应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后通过对应的第四锁紧螺母锁紧,从而锁紧所述第一半圆壳体和第二半圆壳体;所述搅拌机本体从长度方向由搅拌桶、挤料桶、抽真空装置以及出料桶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搅拌轴从长度方向贯通所述搅拌桶、挤料桶以及抽真空装置,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搅拌桶的外周面上,所述出料口设于所述出料桶的前端。

作为优化,在所述搅拌桶的尾端的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出一第一环形边沿,在第一环形边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开孔,所述搅拌轴驱动部分具有用于罩设其的罩桶,所述罩桶的前端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出一第二环形边沿,在所述第二环形边沿上相应所述若干第一开孔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一对应的第二开孔,若干第一螺栓穿设于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上通过第一螺母锁紧,以使所述搅拌桶和罩桶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搅拌桶的尾端为具有尾板的封闭端,前端为与所述挤料桶连通的开口端,在所述尾板上开设有一中心孔以供搅拌轴的后端穿过,从而与位于所述搅拌桶尾部的搅拌轴驱动部分的输出轴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搅拌桶的前端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出一第三环形边沿,在所述第三环形边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三开孔;所述挤料桶的后端为与所述搅拌桶连通的开口端,在所述挤料桶的后端外周向外水平延伸有第四环形边沿,在所述第四环形边沿上相应于所述若干第三开孔位置处一一对应开设有若干第四开孔;若干第二螺栓穿设于第四开孔和第三开孔上通过第二螺母锁紧,从而使所述搅拌桶的前端和挤料桶的后端可拆卸连接。

作为优化,所述挤料桶的前端为与所述抽真空装置的后端连通的开口端,在所述挤料桶的前端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有第五环形边沿,在所述第五环形边沿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五开孔;所述抽真空装置包括呈圆桶状的抽真空桶,所述抽真空桶的前后两端均为开口端,其为等内径圆桶状结构,前端与出料桶连通,后端与挤料桶连通;所述抽真空桶的后端开口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挤料桶的前端开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在所述抽真空桶的后端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有第六环形边沿,在所述第六环形边沿上相应于所述若干第五开孔位置处一一对应开设有若干第六开孔,若干第三螺栓穿过第六开孔和第五开孔后通过第三螺母锁紧配合,从而使所述挤料桶的前端和抽真空桶的后端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卧式陶土搅拌机,所述搅拌机本体从长度方向被分割成三个段,第一个段为搅拌桶,第二个段为挤料桶,第三个段为一体的抽真空装置的抽真空桶和出料桶,从径向方向被剖为两半,即第一半圆壳体和第二半圆壳体。如此使得所述搅拌桶、挤料桶14、一体的抽真空桶和出料桶均从径向上被分为两半。采用这样的设计结构,当其中一段出现问题时,可以拆开对应的环形边沿和对应的边沿,即可取出这一段的一半壳体,非常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内部零部件的情况,增大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同时,由于拆卸的螺栓较少,拆装工作量较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卧式陶土搅拌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卧式陶土搅拌机一实施例的外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卧式陶土搅拌机一实施例中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卧式陶土搅拌机为卧式搅拌机,包括搅拌机本体1、设于所述搅拌机本体1内的搅拌轴2、设于所述搅拌机本体1上的进料口和出料口181、设于所述搅拌机本体1尾部的搅拌轴驱动部分(图未示出)。

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的,为了便于组装了维修,所述搅拌机本体1采用如下结构:

所述搅拌机本体1整体呈桶状结构,包括截面呈半圆弧状的第一半圆壳体1a以及第二半圆壳体1b,所述第一半圆壳体1a及第二半圆壳体1b对接后呈圆桶状的搅拌机本体1。在所述第一半圆壳体1a的两长边分别向外水平延伸形成有第一边沿10a,在所述第一边沿 10a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穿孔,在所述第二半圆壳体1b的两长边分别向外水平延伸形成有与第一边沿10a相对应的第二边沿10b,在所述第二边沿10b上相应于所述第一穿孔的位置处一一对应开设有若干第二穿孔。所述搅拌机本体1还包括若干第四螺栓以及与所述若干第四螺栓一一锁紧配合的若干第四锁紧螺母,所述若干第四螺栓分别依次穿过对应的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后通过对应的第四锁紧螺母锁紧,从而锁紧所述第一半圆壳体1a和第二半圆壳体1b。

所述搅拌机本体1从长度方向由搅拌桶12、挤料桶14、抽真空装置16以及出料桶18 依次首尾连接而成,所述搅拌轴2从长度方向贯通所述搅拌桶12、挤料桶14以及抽真空装置16,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搅拌桶12的外周面(桶壁)上,所述出料口181设于所述出料桶18的前端(或称出口端、远离所述抽真空装置16的一端等等)。

所述搅拌桶12的尾端为具有尾板的封闭端,前端为与所述挤料桶14连通的开口端,在所述尾板上开设有一中心孔以供搅拌轴2的后端穿过,从而与位于所述搅拌桶12尾部的搅拌轴驱动部分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轴驱动部分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卧式搅拌机的驱动电机结构,此处不再详述)。

在所述搅拌桶12的尾端的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出一第一环形边沿121,在第一环形边沿121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一开孔,所述搅拌轴驱动部分具有用于罩设其的罩桶3,所述罩桶3的前端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出一第二环形边沿31,在所述第二环形边沿31上相应所述若干第一开孔的位置处开设有一一对应的第二开孔,若干第一螺栓穿设于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上通过第一螺母锁紧,以使所述搅拌桶12和罩桶3可拆卸连接。

所述搅拌桶12的前端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出一第三环形边沿122,在所述第三环形边沿122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三开孔。所述挤料桶14的后端为与所述搅拌桶12连通的开口端,在所述挤料桶14的后端外周向外水平延伸有第四环形边沿141,在所述第四环形边沿 141上相应于所述若干第三开孔位置处一一对应开设有若干第四开孔。若干第二螺栓穿设于第四开孔和第三开孔上通过第二螺母锁紧,从而使所述搅拌桶12的前端和挤料桶14的后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挤料桶14的前端为与所述抽真空装置16的后端连通的开口端,在所述挤料桶14 的前端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有第五环形边沿142,在所述第五环形边沿142上间隔开设有若干第五开孔。本实施例中,所述抽真空装置16亦呈桶状结构,由于出料桶18内不具有任何装置,因此,本实施例将所述抽真空装置16与所述出料桶18制成一体结构,它们之间并不像挤料桶14与搅拌桶12之间采用螺栓连接。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出料桶18和抽真空装置16采用螺栓连接,连接方式参见搅拌桶12和挤料桶14,此处不再详述。具体地:

所述抽真空装置16包括呈圆桶状的抽真空桶161,所述抽真空桶161的前后两端均为开口端,其为等内径圆桶状结构,前端与出料桶18连通,后端与挤料桶14连通。所述抽真空桶161的后端开口的形状大小与所述挤料桶14的前端开口的形状大小相匹配,在所述抽真空桶161的后端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有第六环形边沿162,在所述第六环形边沿162 上相应于所述若干第五开孔位置处一一对应开设有若干第六开孔,若干第三螺栓穿过第六开孔和第五开孔后通过第三螺母锁紧配合,从而使所述挤料桶14的前端和抽真空桶161 的后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出料桶18可以与抽真空桶161一体成型或焊接成型,前端开口为出料口181,其口径小于后端开口的口径。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桶18呈锥形状。

作为优选的,所述搅拌桶12的任何一横截面的内径均相等,即为等内径的圆桶形。所述挤料桶14呈前端开口小、后端开口大的喇叭状,所述挤料桶14的后端开口形状大小与所述搅拌桶12的前端开口形状大小相匹配,用以更好的和搅拌桶12衔接,所述挤料桶 14在长度方向被分为等内径段以以及渐变内径段(或称锥形段),所述等内径段以位于前端,与所述抽真空桶161的后端开口的口径相匹配,用以更好和所述抽真空桶161衔接,便于挤料桶14内经过挤压的泥料更好输出至抽真空桶161,避免卡泥,所述渐变内径段的前端与所述等内径段以的后端连接(一体成型),内径向后渐大,以使得该渐变内径段的形状呈喇叭状或锥形状,如此,能够更好的与搅拌桶12衔接,便于搅拌泥料输出至所述挤料桶14内,避免卡泥。

综上可知,所述搅拌机本体1从长度方向被分割成三个段,第一个段为搅拌桶12,第二个段为挤料桶14,第三个段为一体的抽真空装置16的抽真空桶161和出料桶18,从径向方向被剖为两半,即第一半圆壳体1a和第二半圆壳体1b。如此使得所述搅拌桶12、挤料桶14、一体的抽真空桶161和出料桶18均从径向上被分为两半。采用这样的设计结构,当其中一段出现问题时,可以拆开对应的环形边沿和对应的边沿,即可取出这一段的一半壳体,非常便于工作人员观察内部零部件的情况,增大工作人员的视线范围,同时,由于拆卸的螺栓较少,拆装工作量较小。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料桶18的前端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有第七环形边沿182,作为优化的,可以在该第七环形边沿182的前侧面安装一用于检测泥料从所述出料口181输出的长度的长度检测传感器或者位移传感器,该长度测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一PLC控制机电连接以将检测到的信号发送至所述PLC控制机。在所述出料端的前端还安装有一切断刀具组件,该切断刀具组件的内部电组件与所述PLC控制机的第一控制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切断刀具组件可以采用市面上的任何能够对横向物件进行横剖面切割的刀具结构,此处不作进一步限制性描述,所述切断刀具组件可以采用向后端方向斜切的方式进行切割,其倾斜角度可以通过若干次试验或计算得到最佳角度,主要是与出料速度相匹配,此处不作限制,这样的好处可以在不停止搅拌轴2的情况下进行倾斜切割,尽量保证泥料端面的呈水平面而非倾斜面。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使所述PLC控制机的第二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搅拌轴驱动部分电连接,这样可以实现在当输出的泥料达到预定长度时,使搅拌轴2暂停,启动刀具组件进行横剖面切割,切割完成后再次使搅拌轴2转动,如此循环,最终完成所有泥料被切割成若干定量泥料。定量泥料可以根据制作的陶瓷坯体所需要泥料的量来确定,如此可以尽量少的减少泥量的浪费,无需人工进行泥料的分割,从而避免了人工分割的不精确性,优化了制作流程,提高了制作效率。采用上述PLC控制的基础结构,为能够提高陶瓷制作的自动化工艺,并且能够实现自动检测泥料从出料口181输出的长度、自动将泥料切割成定量(定长度)的形状等提供了可行硬件电路基础,工人只需要根据坯料所需要的量在PLC控制机面板上设置参数即可。

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设于所述搅拌桶12的桶壁上,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口呈方形。在方形进料口的四个边缘位置均立设有一立壁,四个立壁相围合,与所述进料口形成与所述搅拌桶12连通的料斗123。

本实施例中,所述卧式陶土搅拌机还包括一料斗封闭结构,所述料斗封闭结构包括盖设于所述料斗123开口处的安全盖4以及用于将安全盖4锁紧于所述料斗123上的锁紧结构5。其中:

所述安全盖4为下沉式安全盖4,包括与所述料斗123开口形状相匹配的底壁、由所述底壁的四个边缘向上方延伸形成的四个侧壁以及由四个侧壁的顶边水平向外水平延伸的四个边沿,当将所述安全盖4置于所述料斗123的开口处以封闭该开口时,所述四个边沿分别置于所述料斗123的四个立壁的顶端面,用于防止所述安全盖4下落至所述搅拌桶 12内。

所述锁紧结构5包括设于其中第一个立壁外的第一锁件51以及设于与所述第一个立壁相对的第二个立壁外的第二锁件52。所述第一锁件51包括水平架设于所述第一个立壁外且与其等长(或略长于第一个立壁的长度)的外螺纹杆(图未示出)、分别设于所述外螺纹杆两端的一挡件512、穿设于所述外螺纹杆两端且能够绕该外螺纹杆转动的两第一锁块513、以及设于所述外螺纹杆上位于两第一锁块513之间的两第一锁紧螺母514,所述两第一锁紧螺母514分别位于两第一锁块513的内侧面,用于与对应的一个挡件512配合锁紧对应的第一锁块513。

所述外螺纹杆与所述第一个立壁具有间隙,可通过两架杆与所述外螺纹杆的两端面连接从而通过两架杆架设于所述第一个立壁的外侧,所述两架杆的一端可以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个立壁的外立面,另一端则与所述外螺纹杆的两端面垂直连接,如此,架杆的长度则可决定所述外螺纹杆与所述第一个立壁的平行间隔距离。

所述分别设于所述外螺纹杆两端的挡件512可以设置在对应的架杆的内侧,所述挡件 512可以是穿设于所述外螺纹杆上的第三锁紧螺母,在锁紧所述第一锁块513时,位于所述锁杆内侧的第一锁紧螺母514与该第三锁紧螺母分别向相对的方向旋拧,从而能够锁紧对应的第一锁块513。将所述挡件512设计为第三锁紧螺母的目的在于,可以调节该挡件 512在所述外螺纹杆长度方向的位置,从而可以调节所述第一锁块513的锁紧位置。

本实施例中,两第一锁块513结构形状相同,所述两第一锁块513大致呈L形,具有转动配合于所述外螺纹杆上的转动连接块513a以及一夹紧块513b,所述转动连接块513a 的第一端穿设于所述外螺纹杆上,所述夹紧块513b的第一端与所述转动连接块513a远离所述外螺纹杆的第二端折状连接,第二端在当所述转动连接块513a为竖直向下的状态时,向远离所述第一个立壁的方向延伸,如此,当转动所述第一锁块以锁紧所述安全盖4时,所述夹紧块513b能够夹置于所述安全盖4的对应的边沿上,以从高度方向对安全盖4起到夹紧作用,防止安全盖4松动。

所述第二锁件52包括立设于所述第二个立壁外侧的立块521、穿设于所述立块521上并且向远离所述第二立壁的方向延伸的转轴、穿设于所述转轴上的第二锁块523、穿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第二锁块523外侧面的第二锁紧螺母525、锁锤527。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个立壁垂直,所述转轴的外端具有外螺纹以与所述第二锁紧螺母525螺纹配合,所述第二锁块523穿设于所述转轴上并位于所述立块521与所述第二锁紧螺母525之间。所述第二锁块523大致呈C形,具有一体成型的连接段5231、过渡段5232以及夹紧段5233,所述连接段5231的一端转动配合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夹紧段5233与所述连接段5231平行,所述过渡段5232连接于所述连接段5231以及夹紧段5233的同一端面,从而使得所述第一锁块513具有C形腔。所述第二锁块523在锁紧所述安全盖4的状态时,所述第二锁块523的C形腔的底部与所述安装盖的边沿所在的平面位于同一平面,或略低于所述安全盖4的边沿上表面。所述第二锁块523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个立壁的一端,即该第二锁块523的侧面与第二个立壁的外侧面是处于平行状态的。所述锁锤527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锁块523的C形腔中,在对所述安全盖4上的相应边沿进行锁紧时,转动所述第二锁块 523,然后将所述锁锤527穿设于所述第二锁块523的C形腔中,从而使得所述锁锤527 的下表面置于所述安全盖4对应的边沿上,上表面通过所述第二锁块523的夹紧段5233 进行夹紧,最后旋紧第二锁紧螺母525,将第二锁块523限位于该锁紧状态,如此,从高度方向上将所述安全盖4对应侧边沿进行锁紧或夹紧。

通过上述锁紧结构5,从相对的方向分别对安全盖4锁紧于所述料斗123的开口处,能够起到较好的防松动、窜动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起到安全作用,上述锁紧结构5简单、锁紧方便,无需在料斗123或安全盖4上开孔、槽等,保证其完整性。采用转动式锁块,只需要转动锁块,使其锁紧部分位于对应的边沿处即可从高度方向上夹紧安全盖4。

所述搅拌轴2的前端位于所述挤出桶的前端位置处,后端从所述尾板的中心孔中穿出与所述搅拌轴驱动部分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搅拌轴2的架设方式可以采用现有的任何一种卧式搅拌轴2的架设方式,例如通过架杆及轴承的方式架于所述搅拌机本体1中,以能够使所述搅拌轴2在所述搅拌机本体1内转动,从而起搅拌作用。

所述搅拌轴2位于所述搅拌桶12的一段为搅拌段,位于所述挤料桶14的一段为挤料段,位于所述抽真空装置16内的段为抽真空段。在所述搅拌段上的外周上错位布置有多个搅拌叶21,多个搅拌叶21沿该搅拌段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于所述搅拌段上,并且每一个搅拌叶21的朝向可均不相同。所述陶土及水混合从所述料斗123进入该搅拌桶12内,开启搅拌轴驱动部分,使所述搅拌轴2向第一个方向转动,从而使所述搅拌轴2转动进行搅拌工作,使搅拌后的泥料向所述搅拌机本体1的尾部移动。在所述搅拌轴2的挤料段和抽真空段上设有挤料叶片22,所述挤料叶片22呈螺纹式的绕于所述挤料段上,从而使得经过搅拌的泥料通过该挤料叶片22输出,经过抽真空装置16时被抽去抽真空,然后再至所述出料桶18,通过所述出料桶18的出料口181输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于尾部的搅拌轴驱动部分驱动搅拌轴2向第一个方向转动进行搅拌,使挤料桶14位于搅拌桶12前方并与其连通,搅拌完成后,通过搅拌轴驱动部分驱动所述搅拌轴2向与第一个方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以使将搅拌后的泥料输送至挤料桶 14,通过挤料桶14内的挤料叶片22泥料挤压至出料桶18,从而通过出料桶18输出成相应的柱状,无需人工打开搅拌机出取泥料,也无需倾倒搅拌桶12,泥料可自动被挤出搅拌桶12。

关于抽真空装置16:

所述抽真空装置16包括位于所述出料桶18与所述挤料桶14之间的抽真空桶161,在所述抽真空桶161的后端外周面向外水平延伸有上述第六环形边沿162,在所述第六环形边沿162上相应于所述若干第五开孔位置处一一对应开设有若干第六开孔,若干第三螺栓穿过第六开孔和第五开孔后通过第三螺母锁紧配合,从而使所述挤料桶14的前端和抽真空桶161的后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抽真空桶161从径向被剖为截面为两半圆弧状的第一半圆抽真空桶壳体及第二半圆抽真空桶壳体,所述第一半圆抽真空桶壳体的两长边分别向外水平延伸有所述第一边沿10a,在所述第一边沿10a上间隔开设有若干所述第一穿孔,所述第二半圆抽真空桶壳体的两长边分别向外水平延伸有所述第二边沿10b,在所述第二边沿10b上间隔开设有若干所述第二穿孔。

所述抽真空装置16还包括设于所述抽真空桶161上的抽真空室163、以及设于所述抽真空室163后端的通过管路连接的抽真空压力表164。所述抽真空室163可以设于所第一半圆抽真空桶壳体或第二半圆抽真空桶壳体上。在所述抽真空桶161上相应于所述抽真空室163的位置处间隔开设有用于使所述抽真空桶161与所述抽真空室163连通的两通槽165,在所述抽真空室163内设置有一将两通槽165隔开的隔板166,所述隔板166的底端设于所述抽真空桶161的外桶壁上位于两通槽165的位置处,上端向所述抽真空室163的顶部延伸。

所述抽真空装置16还包括环设于所述搅拌轴2的抽真空段的流量控制板167,所述流量控制板167上具有供所述挤料段的泥料通过的缺口,所述缺口的大小根据具体实施例的泥料的流量而定,此处不作过多限制。设置该流量控制板167的作用是用于防止因泥料从挤料桶14输出至抽真空桶161的流量太大而导致的抽真空室163堵塞,保证抽真空室163 的通畅。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流量控制板167环设于所述搅拌轴2的抽真空段上靠近挤料段的位置处。

所述抽真空装置16还包括开设于所述抽真空桶161内周面的环形凹槽168,所述环形凹槽168由所述抽真空桶161的内周面向外开设形成,该环形凹槽168在所述搅拌机本体 1的长度方向上位于所述流量控制板167与所述抽真空室163之间。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形凹槽168在长度方向位于所述抽真空桶161上相应于所述控抽真空室163的后侧壁(靠近挤料桶14的位置)位置处,与所述抽真空室163的后侧壁在同一个断面上。

所述抽真空装置16还包括嵌设于所述环形凹槽168内并穿设于所述搅拌轴上的过滤网169,所述过滤网169被对剖为第一半圆过滤片及第二半圆过滤片,在每一半圆过滤片上均开设有若干过滤孔。泥料通过该过滤网169后,被过滤网169的过滤孔成型呈细条状,如此,更便于所述抽真空室163抽真空,提高抽真空效率,抽真空效果更好。

上述抽真空装置16,通过流量控制板167减少挤料桶14输出至抽真空桶161的泥料,防止抽真空装置16堵塞,有有效保证抽真空效果,再通过过滤网169将泥料成型呈细条状,使抽真空效果更好,效率更佳,加快抽真空速度,在抽真空室163内设置用于隔开两通槽165的隔板166,当其中一个抽真空腔被堵塞时,另一个抽真空腔还能够正常工作。

上述卧式陶土搅拌机,搅拌机本体1从功能上被分为搅拌段、挤料段、抽真空段以及出料段,如此,能够在所述卧式陶土搅拌机内完成泥料的搅拌、挤料以及抽真空,能够定量输出泥料,使得输出的泥料不需要再增加其他抽真空设备即可进行制坯或拉坯工作,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设备成本等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