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型圈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291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结构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定型圈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在不断的提高,且无论是生产还是生活,人们的节奏都在不断的加快,建筑行业也是如此。当前人们无论是办公场所还是住宅,其大多都是采用混凝土建筑,我们都知道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工期较长,且,其受天气的影响较为严重,特别是冬季,我们可以看到冬天零下后,诸多的建筑工地都会停工,从而导致整个建筑的工期边长,且,与此同时,混凝土建筑施工所需的工种较为繁杂,大工、小工、木工、瓦工等,对人员的要求较高,且随着材料和人工费的不断增加,将会导致整个建筑的成本较高,投入的成本越来越大;且随着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再从事建筑行业等因素导致促生了钢结构建筑的产生;

而我们在施工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当前的钢结构建筑大都是采用焊接加工,其工作量较大,且施工较为繁琐,如果焊接点处理不好,不仅会影响其施工的质量,同时也会影响其美观,因而现有的钢结构建筑还有待于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型圈梁,其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便于安装,大大的提高了其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稳定型圈梁,包括:左圈梁和右圈梁,所述左圈梁和右圈梁之间通过断桥连接,且左圈梁和右圈梁两者之间位于两连接断桥的内侧形成隔热腔体,所述左圈梁和右圈梁之间的一端设有墙板插槽,所述右圈梁的外侧设有基压板,所述左圈梁和右圈梁中均设有连接条卡槽。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稳定型圈梁,其通过设置了左圈梁和右圈梁,并在两圈梁之间通过断桥对其进行连接,优化了圈梁的结构,大大的提高其圈梁的稳定性,隔热腔体的设置,让其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墙板插槽和连接条卡槽的设置,便于墙板和连接条的安装,让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左圈梁由第一圈梁和第二圈梁构成,所述第一圈梁远离第二圈梁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段,所述第一圈梁和第二圈梁中均设有纵向加强筋,两者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一圈梁和第二圈梁中设有连接条卡槽,第一圈梁和第二圈梁结构的设计,大大的提高了整个圈梁的支撑性能和后期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右圈梁中设有第三圈梁和第四圈梁,所述第三圈梁远离第四圈梁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段,所述第二延伸段和第一延伸段之间形成墙板插槽,所述基压板设于第四圈梁的一端,所述第三圈梁和第四圈梁中均设有连接条卡槽,大大的提高了整个圈梁的支撑性能和后期使用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三圈梁和第四圈梁中均设有纵向加强筋,两者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条卡槽呈内凹形,其内凹型的开口处设有限位筋,大大的提高其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安装于卡槽内的部件发生偏移。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条卡槽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断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侧设有筋板,所述筋板的端部设有凸耳,所述安装槽与断桥相配合,进一步加强其连接的稳定性,防止安装于其中的部件滑移。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断桥呈“工”字型,其两端呈梯形,大大的提高其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断桥采用尼龙条断桥。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种稳定型圈梁,其通过设置了左圈梁和右圈梁,并在两圈梁之间通过断桥对其进行连接,优化了圈梁的结构,大大的提高其圈梁的稳定性,隔热腔体的设置,让其起到很好的散热效果,墙板插槽和连接条卡槽的设置,便于墙板和连接条的安装,让其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也大大的提高了施工的效率。

2、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连接条卡槽呈内凹形,其内凹型的开口处设有限位筋,所述连接条卡槽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断桥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两侧设有筋板,所述筋板的端部设有凸耳,所述安装槽与断桥相配合,大大的提高其连接的稳定性,避免安装于卡槽内的部件发生偏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左圈梁-1、右圈梁-2、断桥-3、隔热腔体-4、墙板插槽-5基压板-6、连接条卡槽-7、第一圈梁-11、第二圈梁-12、第一延伸段-13、纵向加强筋-14、横向加强筋-15、第三圈梁-21、第四圈梁-22、第二延伸段-23、安装槽-72、筋板-7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所示的一种稳定型圈梁,包括:左圈梁1和右圈梁2,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之间通过断桥3连接,且左圈梁1和右圈梁2两者之间位于两连接断桥3的内侧形成隔热腔体4,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之间的一端设有墙板插槽5,所述右圈梁2的外侧设有基压板6,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中均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圈梁1由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构成,所述第一圈梁11远离第二圈梁12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段13,所述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中均设有纵向加强筋14,两者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15连接,所述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中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圈梁2中设有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所述第三圈梁21远离第四圈梁22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段23,所述第二延伸段23和第一延伸段13之间形成墙板插槽5,所述基压板6设于第四圈梁22的一端,所述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中均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中均设有纵向加强筋14,两者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15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卡槽7呈内凹形,其内凹型的开口处设有限位筋71。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卡槽7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断桥3的安装槽72,所述安装槽72的两侧设有筋板73,所述筋板73的端部设有凸耳74,所述安装槽72与断桥3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断桥3呈“工”字型,其两端呈梯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断桥3采用尼龙条断桥。

实施例2

如图所示的一种稳定型圈梁,包括:左圈梁1和右圈梁2,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之间通过断桥3连接,且左圈梁1和右圈梁2两者之间位于两连接断桥3的内侧形成隔热腔体4,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之间的一端设有墙板插槽5,所述右圈梁2的外侧设有基压板6,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中均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圈梁1由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构成,所述第一圈梁11远离第二圈梁12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段13,所述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中均设有纵向加强筋14,两者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15连接,所述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中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圈梁2中设有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所述第三圈梁21远离第四圈梁22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段23,所述第二延伸段23和第一延伸段13之间形成墙板插槽5,所述基压板6设于第四圈梁22的一端,所述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中均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中均设有纵向加强筋14,两者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15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卡槽7呈内凹形,其内凹型的开口处设有限位筋71。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卡槽7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断桥3的安装槽72,所述安装槽72的两侧设有筋板73,所述筋板73的端部设有凸耳74,所述安装槽72与断桥3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断桥3呈“工”字型,其两端呈梯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断桥3采用尼龙条断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稳定型圈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圈梁中型材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

铝:85份;硅:3份;铁:5份;铬:0.5份;铜:5份;镁:4~15份、锰:0.5份、钛:4份、锌:0份。

实施例3

如图所示的一种稳定型圈梁,包括:左圈梁1和右圈梁2,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之间通过断桥3连接,且左圈梁1和右圈梁2两者之间位于两连接断桥3的内侧形成隔热腔体4,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之间的一端设有墙板插槽5,所述右圈梁2的外侧设有基压板6,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中均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圈梁1由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构成,所述第一圈梁11远离第二圈梁12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段13,所述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中均设有纵向加强筋14,两者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15连接,所述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中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圈梁2中设有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所述第三圈梁21远离第四圈梁22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段23,所述第二延伸段23和第一延伸段13之间形成墙板插槽5,所述基压板6设于第四圈梁22的一端,所述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中均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中均设有纵向加强筋14,两者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15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卡槽7呈内凹形,其内凹型的开口处设有限位筋71。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卡槽7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断桥3的安装槽72,所述安装槽72的两侧设有筋板73,所述筋板73的端部设有凸耳74,所述安装槽72与断桥3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断桥3呈“工”字型,其两端呈梯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断桥3采用尼龙条断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稳定型圈梁,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圈梁中型材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

铝:100份;硅: 10份;铁: 8份;铬: 1.5份;铜: 15份;镁: 15份、锰: 2份、钛: 8份、锌: 1份。

实施例4

如图所示的一种稳定型圈梁,包括:左圈梁1和右圈梁2,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之间通过断桥3连接,且左圈梁1和右圈梁2两者之间位于两连接断桥3的内侧形成隔热腔体4,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之间的一端设有墙板插槽5,所述右圈梁2的外侧设有基压板6,所述左圈梁1和右圈梁2中均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圈梁1由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构成,所述第一圈梁11远离第二圈梁12的一端设有第一延伸段13,所述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中均设有纵向加强筋14,两者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15连接,所述第一圈梁11和第二圈梁12中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右圈梁2中设有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所述第三圈梁21远离第四圈梁22的一端设有第二延伸段23,所述第二延伸段23和第一延伸段13之间形成墙板插槽5,所述基压板6设于第四圈梁22的一端,所述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中均设有连接条卡槽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圈梁21和第四圈梁22中均设有纵向加强筋14,两者之间通过横向加强筋15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卡槽7呈内凹形,其内凹型的开口处设有限位筋71。

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条卡槽7的一侧设有用于安装断桥3的安装槽72,所述安装槽72的两侧设有筋板73,所述筋板73的端部设有凸耳74,所述安装槽72与断桥3相配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断桥3呈“工”字型,其两端呈梯形。

本实施例中所述断桥3采用尼龙条断桥。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稳定型圈梁,其中所述的圈梁中型材按重量组分计包括以下组分:

铝:93份;硅:6.5份;铁:6.5份;铬:1份;铜:10份;镁:10份、锰:1.3份、钛:6份、锌:0.5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