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反梁预制蓄、排水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6143发布日期:2018-06-05 22:30阅读:6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屋顶反梁预制蓄、排水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屋顶排水用构件,具体地说是一种屋顶反梁预制蓄、排水构件。



背景技术:

为大力推进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而因地制宜,落实涉及雨水渗、滞、蓄、净、用、排等用途的低影响开发设施用地。充分发挥绿地的渗透、调蓄和净化功能。

海绵城市的理念已渐渐被人们所知晓,而对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中要增加储蓄水能力,绿色屋顶绝对是既无需再扩展面积又能实现储蓄水能力的海绵技术类型。在即将发行的《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中有明确、严格的要求,文中5.1.16-3.1:顶板采用反梁结构或护坡不足时,应在每仓各道反梁底部预留不少于2个贯通盲沟的孔洞,截面积应不小于100cm2,并采取防堵塞措施;底部排蓄水的盲沟截面积应不小于300cm2。贯通地下建筑中为提高净高常会运用反梁结构,而反梁结构上种植绿化的排水问题比较突出,此结构的设置为屋面顶板上的排水形成了阻碍,就目前常规的施工习惯是在反梁浇筑前,利用现场废弃木板、管材临时制作贴近顶板上表面贯穿反梁的方筒或圆筒为模具进行浇筑,在反梁浇筑成型以后,再用土工布简易包裹一些碎石、块条填塞入其中作为排水孔洞。所以现场临时加工的反梁排水孔洞比较粗糙,且尺寸难以统一,孔洞具有随意性,无法保证排水效果,而排水效果直接影响到绿色屋面或者地库顶板上植物的生长,忽略这一细节而造成日后屋面积水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屋顶反梁预制蓄、排水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屋顶反梁预制蓄、排水构件,包括预设在绿化屋面下层反梁中的蓄、排水构件本体,所述蓄、排水构件本体包括

顶层滤网模块,位于蓄、排水构件本体最上方,同样通过插装部件与蓄水排水层相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插装部件包括朝向蓄水排水层并凸出于底层滤网模块和顶层滤网模块的楔形连接柱以及位于蓄水排水层上的扣槽,所述扣槽与连接柱相匹配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排水构件本体内安装排水调节构件,所述排水调节构件包括外部的接线盒壳体及内部的调节组件,所述接线盒壳体的上下端面镂空,所述调节组件阻隔在接线盒壳体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并通过旋转连通调节组件两侧的腔室。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底盘、可转动安装在底盘上方的旋转片以及驱动旋转片旋转的电子旋转器,所述旋转片与底盘上均设置通孔,旋转片下端贴合在底盘的上端面处,所述电子旋转器通过绝缘线与土壤上层的控制器及湿度感应器相连。

蓄水排水层,位于该蓄、排水构件本体中下部,其内部具有蓄水、排水腔室;

底层滤网模块,位于该蓄、排水构件本体最下方,与位于其上方的蓄水排水层通过插装部件相连;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蓄水排水层包括两对称扣合在一起的半箱体,所述两半箱体分别为子模块和母模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层滤网模块与子模块之间以及底层滤网模块与母模块之间均设置土工布层,所述楔形连接柱环绕土工布层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子模块和母模块的扣合端面均环绕并间隔设置多个插装柱和插装槽,所述子模块的插装柱和插装槽与母模块的插装柱和插装槽交错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子模块及母模块的内腔中均排列设置多个锥形中空连接柱。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层滤网模块及顶层滤网模块的外侧均粘连粘纸。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蓄、排水构件本体的孔洞截面积总和为100cm2。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排水构件设置在绿色屋顶结构反梁中,通过预制排水构件对整个屋顶上的雨水进行有效的疏通,除了供给绿化的水分之外多余的水分将通过室外排水管排出。预制排水构件在反梁空间中可对渗下土层的水进行过滤和排放,土工布对泥土进行阻隔,这样的预制排水构件具有稳定的排水能力,且具有容易安装、自重轻等优点。此构造将预埋在结构中进行整体浇筑,成为屋顶结构反梁中的一部分。有效减少屋面径流总量和径流污染负荷,具有节能减排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壁滤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节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多层蓄、排水构件本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屋顶反梁预制蓄、排水构件,包括预设在绿化屋面下层反梁中的蓄、排水构件本体1,所述蓄、排水构件本体1对绿化层蓄水排水,所述绿化屋顶还设有排水管道,排水管道的设置方式在现有技术中具有很多,在此不再赘述,所述蓄、排水构件本体1与反梁内置安装位相匹配,在图中示出的蓄、排水构件本体1为正方形,尺寸结合一般反梁的常规模式而定,也可以设置为其他安装形状,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所述蓄、排水构件本体1包括

底层滤网模块5,位于该蓄、排水构件本体1最下方,与位于其上方的蓄水排水层通过插装部件相连;

顶层滤网模块2,位于该蓄、排水构件本体1最上方,同样通过插装部件与蓄水排水层相连。

所述排水调节构件6包括外部的接线盒壳体及内部的调节组件,所述接线盒壳体的上下端面扇形镂空,所述调节组件阻隔在接线盒壳体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并通过旋转连通调节组件两侧的腔室。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底盘101、可转动安装在底盘上的旋转片102以及驱动旋转片旋转的电子旋转器104,所述底盘101及旋转盘102同轴线设置,旋转片 102通过转轴安装在底盘101上方或下方,所述旋转片102与底盘101上均设置通孔、插装柱和插装槽,旋转片102下端贴合在底盘101的上端面处,所述电子旋转器104通过预埋的绝缘线与土壤上层的控制器105及湿度感应器106相连,为增加连接的防水性,所述电子旋转器104的线路控制器105线路通过防水油帽连接,湿度感应器用于测量蓄、排水构件本体1蓄水排水后绿色植被的土壤湿度,检测后的结果通过连接线路发射给电子旋转器104,电子旋转器104 根据检测结果控制旋转片102旋转,从而使旋转片102上的孔与底盘101上的孔连通或断开,应对干旱期,可感应关闭孔隙,减少排水量。

蓄水排水层,位于该蓄、排水构件本体1中部,其内部具有蓄水、排水腔室;

所述顶层滤网模块2及底层滤网模块5用于过滤大块泥土、渣石等物质,避免渣石渗入蓄水排水层,根据反梁中存积雨量的情况,蓄水排水层的蓄水通道起到蓄水及排水的双重功效。

所述插装部件包括朝向蓄水排水层并凸出于底层滤网模块5和顶层滤网模块2的楔形连接柱24以及位于蓄水排水层上的扣槽31,所述扣槽31与连接柱 24相匹配设置,组装状态,楔形连接柱24插入扣槽31内,将底层滤网模块5 和顶层滤网模块2与蓄水排水层连接在一起。

所述蓄水排水层包括两对称扣合在一起的半箱体,所述两半箱体分别为子模块3和母模块4,所述半箱体为扣合端部开口的中空壳体状,子模块3与母模块4扣合后组成内部中空的壳体状,子模块3与母模块4对称设置便于浇注塑性,采用模具统一,加工更加方便。

所述底层滤网模块5与顶层滤网模块2同样对称设置,采用同一模具浇注,提高加工效率。

所述顶层滤网模块2与子模块3之间以及底层滤网模块5与母模块4之间均设置土工布层23,所述顶层滤网模块2包括前壁滤网块22,所述土工布层23 贴合在前壁滤网块22内侧,所述楔形连接柱24环绕土工布层23设置,楔形连接柱24保证土方布位于模块中的位置不会发生偏移,提高过滤效果。

所述子模块3和母模块4的扣合端面均环绕并间隔设置多个插装柱34和插装槽41,所述子模块3的插装柱34和插装槽41与母模块4的插装柱34和插装槽41交错设置,子模块3的端面上设置插装槽41,母模块4与之相对的端面处设置插装柱34,插装柱34插入插装槽41中,插装柱34与插装槽41交错设置连接而成的柱群贯通整个子、母模块,既保证了结构上的支撑力,也达到雨水的高渗流性。

所述子模块3及母模块4的内腔中均排列设置多个锥形中空连接柱42,所述连接柱42具有一定的高度,连接柱42的上端设置排水口,位于排水口高度以下的水蓄留在子模块3与母模块4内,高出排水口的水通过排水口排出,从而达到子模块3及母模块4蓄水排水的作用。

所述底层滤网模块5及顶层滤网模块2的外侧均粘连粘纸21,粘纸21与底层滤网模块5及顶层滤网模块2粘合,在混凝土浇筑时起到保护作用,浇筑完成后将粘纸21揭除。

蓄、排水构件本体1的孔洞截面积总和为100cm2,满足规范中对于地下建筑顶板的种植设计对于贯通种植区域的最低要求。

为应对不同的种植面积,可平行叠加预制蓄、排水构件本体1,四角用叠加固定件7进行固定,以保证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所述蓄、排水构件本体1内安装蓄、排水构件,所述蓄、排水构件安装在顶层滤网模块2与子模块3之间或设置在底层滤网模块5与母模块之间,所述蓄、排水构件可安装一到两个,用于控制蓄排水腔的储水及排水,所述排水调节构件6壳体的上下端面镂空,形成水流道,所述调节组件阻隔在旋转器壳体上端面与下端面之间并通过旋转连通调节组件两侧的腔室,通过调节组件,限制接线盒上端面与下端面连通或闭合,使调节组件在水流道内起到阀门作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