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浆液传输管弯角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5315发布日期:2018-06-15 23:18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浆液传输管弯角防护装置,涉及一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注浆传输管进行防护的装置,属于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浆液传输管弯角位置进行固定防护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通过混凝土浇筑的形式对建筑承重进行构建,在进行混凝土浆液传输时,通过泵加压将混凝土进行传送,泵送混凝土施工时,混凝土泵对需要泵送的混凝土施加高压,通过混凝土输送管,泵送到混凝土浇筑地点进行浇筑,由于整个过程持续高压,在传输管弯角位置,混凝土在高压作用下,内部的骨料高速撞击管壁,使得传输管在弯角位置振动偏移,传输管的偏移会和相邻的建筑结构发生碰撞,导致传输管被破坏,所以在施工现场需要将传输管进行固定,在现有的固定方式中,都是通过U型螺栓进行固定,将传输管通过U型螺栓卡在底座上,但随着振动的持续,螺栓容易松动,尤其是在弯角位置,骨料直接撞击管壁,同时,传输管受力相一侧偏移,和U型螺栓的圆弧面很难完全接触,最终U型螺栓的接触面积置有一测,增加了U型螺栓单侧的承压负荷,容易松脱,影响相邻的建筑结构,和施工人员的安全,且长期的单侧摩擦也会导致传输管的破裂,无法起到对浆液传输管在弯角固定防护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浆液传输管弯角防护装置提供了一种对浆液传输管弯角位置进行固定防护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浆液传输管弯角防护装置是这样实现的: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浆液传输管弯角防护装置由外套筒、连接管、气动阻尼器、密封环、主支撑盖板、固定底座、固定孔、辅支撑盖板、内套筒、支撑翼板和连通通道组成,外套筒置于固定底座上,所述固定底座上开有多个固定孔,主支撑盖板和辅支撑盖板分别位于外套筒两端,所述主支撑盖板和辅支撑盖板上分别开有圆孔,所述外套筒为截面圆角三角形,内套筒分别通过主支撑盖板和辅支撑盖板置于外套筒内,所述内套筒和主支撑盖板之间置有密封环,所述内套筒和辅支撑盖板之间置有密封环,所述外套筒、内套筒、主支撑盖板和辅支撑盖板组成密闭空腔,气动阻尼器通过连接杆置于辅支撑盖板上,且和密闭空腔相连通,内套筒外壁沿轴向等距置有若干支撑翼板,相邻的两个支撑翼板之间偏角120°,支撑翼板之间形成螺旋状的连通通道,所述支撑翼板为高阻尼橡胶制成,所述支撑翼板外轮廓和外套筒内壁贴合,内边缘和内套筒外壁贴合,所述支撑翼板两端留有120°的弧形缺口。

使用时,将内套筒套置在混凝土传输管弯角出口位置,然后将外套筒上的固定底座进行固定,在混凝土传输管进行传送过程时,混凝土冲击弯角位置,使得弯角出口位置的传输管在内套筒内进行偏移,带动内套筒偏移挤压支撑翼板,支撑翼板受压后,由于支撑板为高阻尼橡胶制成,橡胶中的大分子链间产生相对运动,将挤压形成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受挤压的同时,内部的密闭空腔内的气体收挤压,通过连通管挤压入气动阻尼器,通过气动阻尼器对气体的进行缓冲,抵消混凝土传输管的振动和偏移,混凝土传输管在偏移过程中,内套筒上的支撑翼板始终和外套筒的内部紧密接触,且接触为面接触,将混凝土传输管的偏移振动吸收在外套筒内,避免外部的建筑结构受损,所述内套筒外壁沿轴向等距置有若干支撑翼板的设计是为了使得内套筒可以被均匀的进行支撑,所述相邻的两个支撑翼板之间偏角120°,支撑翼板之间形成螺旋状的连通通道设计是为了吸收混凝土传输管在轴向上的振动,所述支撑翼板外轮廓和外套筒内壁贴合的设计是为形成支撑,所述密封环的设计是为了内套筒的偏移提供一定的余量,达到对建筑施工浆液传输管弯角防护的目的。

有益效果。

一、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二、成本低廉,易于推广。

三、能够避免浆液传输管在弯角位置移动磕碰,导致破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浆液传输管弯角防护装置的立体拆分图。

附图中

其中零件为:外套筒(1),连接管(2),气动阻尼器(3),密封环(4),主支撑盖板(5),固定底座(6),固定孔(7),辅支撑盖板(8),内套筒(9),支撑翼板(10),连通通道(1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施工浆液传输管弯角防护装置是这样实现的:使用时,将内套筒(9)套置在混凝土传输管弯角出口位置,然后将外套筒(1)上的固定底座(6)进行固定,在混凝土传输管进行传送过程时,混凝土冲击弯角位置,使得弯角出口位置的传输管在内套筒(9)内进行偏移,带动内套筒(9)偏移挤压支撑翼板(10),支撑翼板(10)受压后,由于支撑板为高阻尼橡胶制成,橡胶中的大分子链间产生相对运动,将挤压形成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受挤压的同时,内部的密闭空腔内的气体收挤压,通过连通管挤压入气动阻尼器(3),通过气动阻尼器(3)对气体的进行缓冲,抵消混凝土传输管的振动和偏移,混凝土传输管在偏移过程中,内套筒(9)上的支撑翼板(10)始终和外套筒(1)的内部紧密接触,且接触为面接触,将混凝土传输管的偏移振动吸收在外套筒(1)内,避免外部的建筑结构受损,所述内套筒(9)外壁沿轴向等距置有若干支撑翼板(10)的设计是为了使得内套筒(9)可以被均匀的进行支撑,所述相邻的两个支撑翼板(10)之间偏角120°,支撑翼板(10)之间形成螺旋状的连通通道(11)设计是为了吸收混凝土传输管在轴向上的振动,所述支撑翼板(10)外轮廓和外套筒(1)内壁贴合的设计是为形成支撑,所述密封环(4)的设计是为了内套筒(9)的偏移提供一定的余量,达到对建筑施工浆液传输管弯角防护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