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材料电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7936阅读:1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材料电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材料电杆。



背景技术:

10kV复合材料电杆其轻便、易运输、易安装等特点优异与水泥电杆在配电网中得到应用,分段式复合材料电杆更有利于山区运输和电力抢修。现在的复合材料电杆存在着不易装配、拆卸的问题,以及立杆时的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电杆,解决现有分段式复合材料电杆存在的不易装配、拆卸,立杆时存在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材料电杆,包括电杆本体,电杆本体包括下段杆,可拆卸装置在下段杆顶部的上段杆,上段杆的底部设置有一组第一固定孔,下段杆的顶部设置有一组和第一装配孔一一对应适配的第二固定孔,上段杆的下端位于第一固定孔的上方设置有一组第一装配孔,下段杆的上端位于第二固定孔的上方设置有一组第二装配孔;第一固定孔及与其对应适配的第二固定孔通过螺栓、螺母固定,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装配装置,装配装置用于辅助上段杆和下段杆的装配拆卸。

进一步的,上段杆和下段杆都为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杆,上段杆底部直径大于下段杆顶部直径,上段杆底部套装在下段杆顶部外,两者紧配合。

进一步的,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装配孔间隔180°等高度设置在上段杆的下端,两个第二装配孔间隔180°等高度设置在下段杆的上端。

为了提高装配的便捷性,装配装置包括一组用于电杆本体安装时的凸耳销,凸耳销可拆卸装置在第一装配孔或第二装配孔上;凸耳销包括凸耳销本体,设置在凸耳销本体右侧与电杆本体侧壁相适配的定位板,设置在凸耳销本体上的挂钩孔,设置在凸耳销本体下端与第一装配孔或第二装配相适配的插销,挂钩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挂钩。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配的便捷性及可靠性,位于上段杆上的挂钩和位于下段杆上的挂钩两两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挂钩之间设置有紧线绳,紧线绳上设置有紧线盘。

为了提高拆卸的便捷性,装配装置包括用于辅助电杆本体拆卸的上段拆卸结构和下段拆卸结构,上段拆卸结构包括上段拆卸固定板和设置在上段拆卸固定板上的矩形受力框,上段拆卸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组和第一装配孔适配的第一螺栓孔;下段拆卸结构包括下段拆卸固定板,下段拆卸固定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挡板,两块挡板之间设置有液压泵顶杆定位板,液压泵顶杆定位板将下段拆卸结构分隔成上安置槽和下安置槽,上安置槽用于装置液压泵顶杆,两块挡板上设置有上安置槽适配的液压泵顶杆固定环,上安置槽和矩形受力框相对适配;下安置槽的底部设置有一组和第二装配孔相适配的第二螺栓孔。

进一步的,下段杆内装置有盲孔螺母,上段杆底部设置有经第一固定孔及与其对应适配的第二固定孔后和盲孔螺母固定连接的螺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装配装置提高本复合材料电杆的装配、拆卸的简便性,同时提高其结构的合理性。

保障了分段式复合材料电杆在立杆施工过程中下段电杆不会脱落;不会因为两边地势高线路上有上拔力,造成上段电杆被上拉旬空等安全问题。同时也方便了分段式复合材料电杆整杆检验过程的组合与分离的重复工作难度。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耳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盲孔螺母和螺栓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上段拆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下段拆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套接基准线、套接深度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耳销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凸耳销装配至上段杆、下段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盲孔螺母、螺栓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复合材料电杆,包括电杆本体,电杆本体包括下段杆,可拆卸装置在下段杆顶部的上段杆,上段杆的底部设置有一组第一固定孔,下段杆的顶部设置有一组和第一装配孔一一对应适配的第二固定孔,上段杆的下端位于第一固定孔的上方设置有一组第一装配孔,下段杆的上端位于第二固定孔的上方设置有一组第二装配孔;第一固定孔及与其对应适配的第二固定孔通过螺栓、螺母固定,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上设置有可拆卸的装配装置,装配装置用于辅助上段杆和下段杆的装配拆卸。

上段杆和下段杆都为自下而上直径逐渐变大的锥形杆,上段杆底部直径大于下段杆顶部直径,上段杆底部套装在下段杆顶部外,两者紧配合。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第一装配孔间隔180°等高度设置在上段杆的下端,两个第二装配孔间隔180°等高度设置在下段杆的上端。下段杆内装置有盲孔螺母,上段杆底部设置有经第一固定孔及与其对应适配的第二固定孔后和盲孔螺母固定连接的螺栓。

装配装置包括一组用于电杆本体安装时的凸耳销,凸耳销可拆卸装置在第一装配孔或第二装配孔上;凸耳销包括凸耳销本体,设置在凸耳销本体右侧与电杆本体侧壁相适配的定位板,设置在凸耳销本体上的挂钩孔,设置在凸耳销本体下端与第一装配孔或第二装配相适配的插销,挂钩孔内设置有可拆卸的挂钩。位于上段杆上的挂钩和位于下段杆上的挂钩两两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挂钩之间设置有紧线绳,紧线绳上设置有紧线盘。

装配装置包括用于辅助电杆本体拆卸的上段拆卸结构和下段拆卸结构,上段拆卸结构包括上段拆卸固定板和设置在上段拆卸固定板上的矩形受力框,上段拆卸固定板上设置有一组和第一装配孔适配的第一螺栓孔;下段拆卸结构包括下段拆卸固定板,下段拆卸固定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挡板,两块挡板之间设置有液压泵顶杆定位板,液压泵顶杆定位板将下段拆卸结构分隔成上安置槽和下安置槽,上安置槽用于装置液压泵顶杆,两块挡板上设置有上安置槽适配的液压泵顶杆固定环,上安置槽和矩形受力框相对适配;下安置槽的底部设置有一组和第二装配孔相适配的第二螺栓孔。

实施例2,一种复合材料电杆装配及拆卸方法,装配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确定套接深度及套接基准线:将上段杆和下段杆的套接深度定为1000mm±10mm,然后在上段杆和下段杆画上套接基准线500mm±10mm,并在下段杆的顶端至底端900mm处画出套接深度线;

步骤(2)、在上段杆底端至顶端1500mm处及下段杆顶端至底端1500mm处,以套接基准线为中轴线分别开设两个对称第一装配孔、两个对称第二装配孔,两个第一装配孔、两个第二装配之间分别间隔180°设置;

步骤(3)、将四个凸耳销通过其上的插销分别插入两个第一装配孔和两个第二装配孔中,位于上段杆上的两个凸耳销沿套接基准线对称设置,位于下段杆上的两个凸耳销沿套接基准线对称设置,位于上段杆上的凸耳销和位于下段杆上的凸耳销的反向设置;

步骤(4)、将上段杆底部套接在上段杆上,然后在四个凸耳销的挂钩孔上均安装挂钩,位于上段杆上的挂钩和位于下段杆上的挂钩两两一组,同一组的两个挂钩之间设置有紧线绳,紧线绳上设置紧线盘,通过紧线盘匀速将上段杆和下段杆拉紧,当上段杆的底部通过套接深度线时,视为上段杆和下端杆已经套紧。

步骤(5)、当上段杆和下段杆套紧时,将四个凸耳销自第一装配孔、第二装配孔取出,并拆卸挂钩孔上的挂钩、挂钩上的紧线绳、紧线绳上的紧线盘;

步骤(6)、在步骤(5)的基础上,在上段杆底部往上300mm左右处对称地钻两个固定孔,固定孔同时贯穿上段杆和下段杆的一侧侧壁,包括设置在上段杆上的第一固定孔和设置在下段杆上的第二固定孔;将镀锌盲孔螺母塞入固定孔中,镀锌盲孔螺母上设置盲孔螺母拉绳,通过手指拉紧盲孔螺母拉绳,然后将适配的螺栓拧紧至镀锌盲孔螺母上;至此完成装配;

拆卸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将要拆卸的复合材料电杆平置于地面后,拆除电杆本体两侧的第三螺栓;

步骤(2)、在上段杆上安装上段拆卸结构,在下段杆上安装下段拆卸结构,上段拆卸结构通过第一装配孔、第一螺栓孔及适配的螺栓装置在上段杆的外侧壁上,下段杆通过第二装配孔、第二螺栓及适配的螺栓装置在下段杆的外侧壁上;

步骤(3)、在下段拆卸结构的上安置槽上装置液压泵顶杆,并通过液压泵顶杆定位板及液压泵顶杆固定环进行固定;

步骤(4)、给液压泵顶杆安装上配套的手动液压泵,通过操作与液压泵顶杆相接的手动液压泵,使得液压泵顶杆施加一个作用力给上段拆卸结构上的矩形受力框,使得上段杆和下段杆逐渐分离,直至完全分离;

步骤(5)、上段杆和下段杆完全分离后拆卸上拆卸机构、下拆卸结构,及下拆卸结构上的液压泵顶杆。

拆卸时中的步骤(2)中两个第一装配孔上分别装置一个上段拆卸结构,两个第二装配孔上分别装置一个下段拆卸结构,两个下段拆卸结构上分别设置一个液压泵顶杆,步骤(4)过程中,两个手动液压泵同时工作,并保证两个液压泵顶杆给与其适配的矩形受力框力是同等的,以保证上段杆的连接部能够受力均匀得自下段杆上脱出。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