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和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6273发布日期:2018-06-08 21:0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和预制混凝土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和预制混凝土墙板。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是一种节能性好的外墙预制构件产品,具有防火、抗渗防水、节能环保、耐久性好等优点,外叶墙板与内叶墙板的连接件及其构造是夹心保温墙板的关键技术。目前,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工程中主流的节能保温墙体有外保温、内保温以及夹心保温三类。其中外墙体保温存在着安全性、耐久性及防火等方面的问题,而墙体采用内保温减少了室内使用空间,会提高后期装修费用。预制夹心保温墙体是集承载与保温一体化的新型预制节能保温墙体,预制墙体由钢筋混凝土内叶墙体、保温层部分、外叶混凝土墙体及连结件组成。

连结件主要包括不锈钢连结件和增强纤维塑料(FRP)连结件两大类。与 FRP连结件相比,不锈钢连结件具有优良的材料力学性能以及良好的耐久性能和抗火耐高温性能,被西方各国广泛用于预制夹芯保温墙体中。现有的单片板状的不锈钢连结件在与外叶墙板和内叶墙板的钢筋网绑扎时,不锈钢连结件的固定方式受板状结构所限,并不牢靠。

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固定方式较为牢靠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以及安装有该不锈钢连结件的预制混凝土墙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其固定方式较为牢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墙板,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包括上述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从而其内部的稳定性较高。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用于贯穿预制混凝土墙板的保温层,并且与所述保温层两侧的墙体分别固定连接,以使所述保温层两侧的墙体互相拉紧;

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包括连结件本体、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连结件本体包括连接板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

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用于贯穿所述保温层,所述连接板部用于固定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一侧的墙体中,并且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分别连接;

所述第一板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被设置成分别位于所述保温层的两侧的墙体中;所述第二板部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被设置成分别位于所述保温层的两侧的墙体中;

所述第一连接杆伸入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并用于固定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一侧的墙体中;所述第二连接杆伸入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并用于固定设置在所述保温层的另一侧的墙体中。

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连结件本体为不锈钢板件,所述不锈钢板件弯曲形成所述连接板部、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

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相互平行设置,且垂直于所述连接板部。

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连接杆为直杆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所述第二连接杆为直杆且垂直于所述第一板部和所述第二板部。

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为钢筋。

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四连接孔的数量均为多个,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的数量相等,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四连接孔的数量相等。

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第一板部上还开设有第一填充孔,所述第二板部上还开设有第二填充孔,所述第一填充孔和所述第二填充孔被设置成位于所述保温层的内部,用于填充形成所述保温层的保温材料。

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不锈钢板件的厚度为1mm至20mm。

为实现所述目的的预制混凝土墙板,包括保温层和位于所述保温层两侧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贯穿所述保温层,并且与所述保温层两侧的墙体分别固定连接,以使所述保温层两侧的墙体互相拉紧。

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墙板,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预制混凝土墙板中安装有多个所述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包括连结件本体、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连结件本体包括连接板部、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第一板部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第二板部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连接板部用于固定设置在保温层的一侧的墙体中,并且与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分别连接;第一连接杆伸入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第二连接杆伸入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由于第一连接杆被第一连接孔和第三连接孔同时限位,并且第二连接杆被第二连接孔和第四连接孔同时限位,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较为稳定,不易晃动,从而提高了不锈钢连结件安装后的稳定性。预制混凝土墙板包括上述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从而其内部的稳定性较高。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连结件本体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结件本体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预制混凝土墙板的示意图,其中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为正打浇筑;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预制混凝土墙板的示意图,其中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为反打浇筑;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与墙体钢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为比较例中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图1至图7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4、5所示,预制混凝土墙板包括外叶墙体C和内叶墙体A和设置在外叶墙体C和内叶墙体A之间的保温层B。外叶墙体C和内叶墙体A为混凝土层,外叶墙体C的厚度一般小于内叶墙体A的厚度。保温层B由于设置在外叶墙体C和内叶墙体A之间,所以又叫做夹心保温层,由保温材料制成,例如聚氨酯泡沫。

预制混凝土墙板内设置有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100,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100贯穿预制混凝土墙板的保温层B,并且与保温层B两侧的墙体(即外叶墙体C和内叶墙体A)分别固定连接,以使保温层B两侧的墙体互相拉紧。

参考图7,在一个比较例中,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7的形状为单片板状,两侧边缘处开设有用于插入连接钢筋的圆孔71和椭圆孔72。连接钢筋插入圆孔71和椭圆孔72之后,再分别与保温层B两侧的墙体的钢筋网分别绑扎,从而实现保温层B两侧墙体的连接。单片板状的结构在稳定性上存在隐患,一根连接钢筋与仅通过一个连接孔与锈钢连结件连接,容易导致连接不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3和图6所示,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100包括连结件本体1、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连结件本体1包括连接板部10、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用于贯穿保温层B,连接板部10用于固定设置在保温层B的一侧的墙体中,并且与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分别连接;第一板部11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12,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二连接孔112被设置成分别位于保温层B的两侧的墙体中;第二板部12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 121和第四连接孔122,第三连接孔121和第四连接孔122被设置成分别位于保温层B的两侧的墙体中;第一连接杆2伸入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三连接孔121,并用于固定设置在保温层B的一侧的墙体内;第二连接杆3伸入第二连接孔112和第四连接孔122,并用于固定设置在保温层B的另一侧的墙体中。

由于第一连接杆2被第一连接孔111和第三连接孔121同时限位,并且第二连接杆被3第二连接孔112和第四连接孔122同时限位,从而使得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较为稳定,不易晃动,从而提高了不锈钢连结件安装后的稳定性。

继续参考图6,第一连接孔111、第二连接孔112、第三连接孔121和第四连接孔122的数量均为多个,其中,第一连接孔111与第三连接孔121 的数量相等,第二连接孔112与第四连接孔122的数量相等。第一连接孔111、第二连接孔112、第三连接孔121和第四连接孔122的形状可以是不规则图形,也可以是规则几何图形,例如可以是三角形、圆形、梯形、椭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中的多种或者一种。

为了降低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墙板不锈钢连接件100上热传递,第一板部 11上还开设有第一填充孔113,第二板部12上还开设有第二填充孔123,第一填充孔113和第二填充孔123被设置成位于保温层B的内部,用于填充形成保温层B的保温材料。第一填充孔113和第二填充孔123的形状可以是不规则图形,也可以是规则几何图形,例如可以是三角形、圆形、梯形、椭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中的多种或者一种。

在如图4、6所示的正打浇筑工艺中,不锈钢连结件100的连接板部10固定设置在内叶墙体A中。正打浇筑工艺的过程如下:

先在水平面如地面上放置用于浇筑内叶墙体A的模具,并在模具内设置内叶墙体A的墙体钢筋4;然后使穿过连结件本体1的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孔111 和第三连接孔121的第二连接杆3固定在墙体钢筋4上,这样就实现了连结件本体1在内叶墙体A内的固定;之后,在模具中浇筑用于形成内叶墙体A的混凝土。

待内叶墙体A初步硬化后,在内叶墙体A上铺设保温层B。保温层B可以由预制的多块保温板拼接而成。在安装保温板时,保温板上可预制通孔,以便于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穿过。此外,保温板上的预制通孔被第一板部11 和第二板部12穿过后,可用发泡剂填充该预制通孔与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 12之间的间隙。

保温层B安装完毕后,设置浇筑外叶墙体C的模具,并在该模具中铺设外叶墙体C的墙体钢筋。墙体钢筋铺设完毕后,使穿过连结件本体1的相对设置的第二连接孔112和第四连接孔122的第一连接杆2固定在墙体钢筋上,这样就实现了连结件本体1在外叶墙体C内的固定;之后,向模具中浇筑用于形成外叶墙体C的混凝土,当外叶墙体C硬化后,第一连接杆2能够紧密卡合在外叶墙体C中。

在如图5所示的反打浇筑工艺中,不锈钢连结件100的连接板部10固定设置在外叶墙体C中。反打浇筑工艺的过程与上述正打浇筑工艺过程类似,在此不在重复叙述。

为制造方便及提高结构强度,如图2所示,连结件本体1可以为一整块不锈钢板件,不锈钢板件弯曲成“U”形,形成连接板部10、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相互平行设置,且垂直于连接板部10。第一连接杆2为直杆且垂直于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第二连接杆3为直杆且垂直于第一板部11和第二板部12。第一连接杆2和第二连接杆3可以为带肋钢筋。不锈钢板件的厚度可以为1mm至20mm,长度为80mm至420mm。不锈钢可以是导热系数低于其他不锈钢的奥氏体型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