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结构中上人孔盖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4920发布日期:2018-06-15 23:14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房屋结构中上人孔盖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房屋结构中上人孔盖体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屋面上人孔通常按照标准图集的做法,实际使用时的弊端是人在使用上人孔时盖板不易限位,人在上人孔下方扣盖时易撞头部,上人孔盖不易固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房屋结构中上人孔盖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盖合方便,操作轻便。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房屋结构中上人孔盖体结构,它包括盖板、构造柱体、连接筋、弹性体和转动轮组,在房体上人孔的一侧固定有构造柱体,该构造柱体为一圆柱形结构,在该圆柱形结构的上下两段柱体上间隔一定距离开设有环形槽结构,在环形槽结构的上下两边缘部位于竖直方向上凸出设置有与构造柱体的圆周体一体成型的挡边,在构造柱体的柱体上沿构造柱体轴向方向设置有一下沉孔,该下沉孔位于构造柱体靠近边缘的一侧,所述下沉孔的上端口与环形槽结构的下槽面平齐,且下沉孔靠近构造柱体的一侧开设有豁口,弹性体装设在下沉孔内;转动轮组由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连接架组成,所述连接架的一端为竖直连接轴、另一端为水平连接轴,连接架与连接筋连接,连接筋与盖板连接,第一滚轮与竖直连接轴转动连接,第一滚轮以所述挡边为轨道进行滚动,第二滚轮以环形槽结构的下槽面为轨道进行滚动;连接筋在下沉孔一侧的豁口内上下移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在下沉孔内与弹性体顶接。

进一步地,在盖板上与上人孔的顶端面接触的边缘上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由外框体和保温填充层组成,保温填充层填装在外框体内部。

进一步地,下沉孔的直径均大于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和连接架的外形尺寸。

进一步地,在盖板底部设置有便于推拉的把手。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构造柱体上设置推拉导槽结构,通过滚轮结构在环形槽内滚动,即可实现盖板的开合。同时本实用新型在盖板的边缘部设置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在建筑领域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构造柱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沿A-A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房屋结构中上人孔盖体结构,它包括盖板1、构造柱体2、连接筋3、弹性体4和转动轮组,在房体上人孔的一侧固定有构造柱体2,该构造柱体2为一圆柱形结构,在该圆柱形结构的上下两段柱体上间隔一定距离开设有环形槽结构5,在环形槽结构5的上下两边缘部位于竖直方向上凸出设置有与构造柱体2的圆周体一体成型的挡边6,如图3,在构造柱体2的柱体上沿构造柱体2轴向方向设置有一下沉孔7,该下沉孔7位于构造柱体2靠近边缘的一侧,所述下沉孔7的上端口与环形槽结构5的下槽面平齐,且下沉孔7靠近构造柱体2的一侧开设有豁口8,弹性体4装设在下沉孔7内;转动轮组由第一滚轮9、第二滚轮10和连接架11组成,所述连接架11的一端为竖直连接轴、另一端为水平连接轴,连接架11与连接筋3连接,连接筋3与盖板1连接,第一滚轮9与竖直连接轴转动连接,第一滚轮9以所述挡边6为轨道进行滚动,第二滚轮10以环形槽结构5的下槽面为轨道进行滚动;连接筋3在下沉孔7一侧的豁口8内上下移动;第一滚轮9和第二滚轮10在下沉孔7内与弹性体4顶接。

在盖板1上与上人孔的顶端面接触的边缘上设置有密封圈12。所述盖板1由外框体13和保温填充层14组成,保温填充层14填装在外框体13内部。下沉孔7的直径均大于第一滚轮9、第二滚轮10和连接架11的外形尺寸。在盖板1底部设置有便于推拉的把手15。

使用时,先手握把手15,将盖板1向上从下沉孔7内借助弹性体4推起,再向水平方向上推盖体,通过第一滚轮9和第二滚轮10在环形槽结构5内滚动,盖板1从上人孔上方移开。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