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84877发布日期:2018-09-21 19:42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库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但与此同时,汽车停车场地的增长却不能与之同步,给很多大城市带来停车难、违章停车、停车管理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又被叫做立体车库,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有:升降横移类、垂直循环类、多层循环类、水平循环类、平面移动类、巷道堆垛类、垂直升降类和简易升降类等8种,其中升降横移类以占地空间小,并且可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安全方便,造价低等优点,在国内被推广使用。它是解决城市用地紧张,缓解停车难的一个有效手段。

现有立体停车库大多采用链轮链条机构以及导轨实现车辆的升降和横移,在停车设备的市场份额约占70%。这种机构的不足之处是链轮链条在升降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链条在牵动运行过程中不具有防止车辆倾斜坠落的功能,且链条容易与周围结构发生不必要的干涉。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库,使用丝杠滑块机构代替链轮链条机构完成升降和横移,消除了升降过程中由于链条的晃动导致停车板不稳的现象。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包括至少一个停车单元,每个所述的停车单元包括车库框架、轿厢以及升降横移机构,所述轿厢包括轿厢后板;所述升降横移机构包括第一转向装置、第二转向装置以及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导轨、滑块、丝杠以及丝杠底板,所述滑块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能够沿所述导轨延伸的方向滑动,所述滑块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丝杠上,所述丝杠固定在所述丝杠底板上;所述第一转向装置的一端与所述轿厢后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第二转向装置的一端与所述丝杠底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库框架连接;所述第一转向装置、所述第二转向装置用于实现所述移动装置的旋转。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向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连接轴,所述轿厢后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导轨旋转;所述第二转向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连接轴,所述车库框架上固定有孔槽板,所述孔槽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轴的一端与所述丝杠底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用于驱动所述丝杠底板、所述丝杠旋转。

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还包括导轨底板,所述导轨固定在所述导轨底板上,所述第一连接轴的另一端与所述导轨底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轿厢后板之间的第一插板,所述第一插板的中部被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且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插板能够沿所述第一连接轴轴向转动;所述第一插板为两端弯折的棒状结构,所述轿厢后板上设置有第一孔槽,所述第一插板两端的弯折部分穿过所述第一孔槽与所述导轨底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孔槽为位置相对的两条弧形孔槽,所述第一插板两端的弯折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一孔槽间运动。

优选的,所述轿厢后板与所述导轨底板之间设置第一圆形卡槽,所述轿厢后板与所述第一圆形卡槽之间设置与所述第一圆形卡槽配合的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圆形卡槽的边缘固定在所述轿厢后板上,所述第一圆形卡槽的中部与所述轿厢后板之间形成空腔,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定位块;所述第一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一圆形卡槽、所述第一定位块并与所述第一定位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孔槽板之间的第二插板,所述第二插板的中部被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过且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插板能够沿所述第二连接轴轴向转动;所述第二插板为两端弯折的棒状结构,所述第二插板两端的弯折部分穿过所述孔槽板上的第二孔槽并与所述丝杠底板连接,所述第二孔槽为位置相对的两条弧形孔槽,所述第二插板两端的弯折部分能够在所述第二孔槽间运动。

优选的,所述孔槽板与所述丝杠底板之间设置第二圆形卡槽,所述孔槽板与所述第二圆形卡槽之间设置与所述第二圆形卡槽配合的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圆形卡槽的边缘固定在所述孔槽板上,所述第二圆形卡槽的中部与所述孔槽板之间形成空腔,用于容纳所述第二定位块;所述第二连接轴穿过所述第二圆形卡槽、所述第二定位块并与所述第二定位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装置能够实现90度的旋转,包括从水平方向旋转到竖直方向或从竖直方向旋转到水平方向;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磁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轴为阶梯轴,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联轴器与所述第一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轴通过键分别与所述第一插板、所述第一定位块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轴为阶梯轴,所述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联轴器与所述第二连接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轴通过键分别与所述第二插板、所述第二定位块连接。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升降横移立体车库,使用丝杠、滑块、导轨等机构代替链轮链条机构实现升降和横移,消除了升降过程中由于链条的晃动导致停车板不稳的现象,避免了链条在牵动运行过程中车辆倾斜坠落的情况。同时也优化了车库框架的结构,消除了链条与骨架发生的干涉现象,使整体的机构变得更加稳定和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滑块与导轨的配合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轿厢上第一孔槽与第一圆形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升降横移立体车库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升降横移立体车库整体结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升降横移立体车库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升降横移立体车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包括至少一个停车单元,每个停车单元包括车库框架、轿厢以及升降横移机构,轿厢位于车库框架内部,轿厢包括轿厢后板2;升降横移机构包括第一转向装置、第二转向装置以及移动装置。其中,移动装置包括导轨3、滑块4、丝杠5以及丝杠底板51,丝杠5通过固定块52固定在丝杠底板51。优选地,丝杠5为滚珠丝杠。参照图2所示,滑块4的一端设置在导轨3上且能够沿导轨3延伸的方向滑动,滑块4的另一端设置在丝杠5的丝杠螺母上并能够在丝杠5的作用下沿丝杠5延伸的方向移动。第一转向装置的一端与轿厢后板2连接,另一端与导轨3连接;第二转向装置的一端与丝杠底板51连接,另一端与车库框架连接;第一转向装置、第二转向装置用于实现移动装置的旋转。

优选的,在第一转向装置以及第二转向装置的共同作用下,移动装置能够实现90度的旋转,包括从水平方向旋转到竖直方向,或者从竖直方向旋转到水平方向,从而实现轿厢在多个停车单元中的水平或竖直方向的移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装置包括第一电机6和第一连接轴9,轿厢后板2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轴9的一端与第一电机6连接,第一连接轴9的另一端穿过第一连接孔与导轨3连接,第一电机6用于驱动导轨3旋转,从而实现整个第一转向装置的旋转。第二转向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9和第二连接轴10,车库框架上固定有孔槽板1,孔槽板1上设置有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轴10的一端与丝杠底板51连接,第二连接轴10的另一端穿过第二连接孔与第二电机19连接,第二电机19用于驱动丝杠底板51、所述丝杠5旋转,从而实现整个第二转向装置的旋转。

优选的,移动装置还包括导轨底板31,导轨3固定在导轨底板31上,第一连接轴9的另一端与导轨底板31连接。

优选的,滑块4与导轨3磁性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转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一电机6与轿厢后板2之间的第一插板7,第一插板7的中部被第一连接轴9穿过且与第一连接轴9连接,第一插板7能够沿第一连接轴9轴向转动。第一插板7为两端弯折的棒状结构,轿厢后板2上设置有第一孔槽8,第一插板7两端的弯折部分穿过第一孔槽8与导轨底板31固定连接。参照附图3所示,第一孔槽8为位置相对的两条弧形孔槽,第一插板7两端的弯折部分能够在第一孔槽8间运动。优选的,第一孔槽8的两条弧形孔槽略大于90度,从而保证第一插板7只能够进行90度的旋转,既保证了旋转角度的要求,又避免了旋转过度。

优选的,轿厢后板2与导轨底板31之间设置第一圆形卡槽11,轿厢后板2与第一圆形卡槽11之间设置与第一圆形卡槽1配合的第一定位块12。通过第一圆形卡槽11与第一定位块12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一插板7在旋转了90度时能够实现自锁,避免旋转过度。第一圆形卡槽11的边缘固定在轿厢后板2上,第一圆形卡槽11的中部与轿厢后板2之间形成空腔,用于容纳第一定位块12;第一连接轴9穿过第一圆形卡槽11、第一定位块12并且与第一定位块12连接。

优选的,第一连接轴9为阶梯轴,第一电机6通过第一联轴器17与第一连接轴9连接;第一连接轴9通过键分别与第一插板7、第一定位块12连接。

工作时,第一电机6通过第一连接轴9带动第一插板7、第一定位块12旋转,此时轿厢后板2、第一圆形卡槽11的位置相对不动;第一插板7旋转90度之后在第一定位块12与第一圆形卡槽11的作用下实现自锁,之后可以在导轨3、滑块4的作用下进行下一步的移动。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转向装置还包括设置于第二电机19与孔槽板1之间的第二插板14,第二插板14的中部被第二连接轴10穿过且与第二连接轴10连接,第二插板14能够沿第二连接轴10轴向转动。第二插板14为两端弯折的棒状结构,第二插板14两端的弯折部分穿过孔槽板1上的第二孔槽15并与丝杠底板51连接,第二孔槽15为位置相对的两条弧形孔槽,第二插板14两端的弯折部分能够在第二孔槽15间运动。优选的,第二孔槽15的两条弧形孔槽略大于90度,从而保证第二插板14只能够进行90度的旋转,既保证了旋转角度的要求,又避免了旋转过度。

优选的,孔槽板1与丝杠底板51之间设置第二圆形卡槽13,孔槽板1与第二圆形卡槽13之间设置与第二圆形卡槽13配合的第二定位块16,通过第二圆形卡槽13与第二定位块16的配合使用,使得第二插板14在旋转了90度时能够实现自锁,避免旋转过度。第二圆形卡槽13的边缘固定在孔槽板1上,第二圆形卡槽13的中部与孔槽板1之间形成空腔,用于容纳第二定位块16。第二连接轴10穿过第二圆形卡槽13、第二定位块16并与第二定位块16连接。

优选的,第二连接轴10为阶梯轴,第二电机19通过第二联轴器18与第二连接轴10连接;第二连接轴10通过键分别与第二插板14、第二定位块16连接。

工作时,第二电机19通过第二连接轴10带动第二插板14、第二定位块16旋转,此时孔槽板1、第二圆形卡槽13的位置相对不动;第二插板14旋转90度之后在第二定位块16与第二圆形卡槽13的作用下实现自锁,之后可以在导轨3、滑块4的作用下进行下一步的移动。

更进一步的,第一电机6与第二电机19在工作时进行同步的驱动,从而保证第一转向装置、第二转向装置旋转角度相同。

参照图4-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升降横移立体车库可以包括多个停车单元以及相应的控制系统,使用时整个车库会有一到两个停车单元空位方便移动。当车辆停入轿厢中之后,电机带动丝杠5旋转实现轿厢的移动。当轿厢需要在水平方向上横移时,导轨3保持水平;当导轨3需要在竖直方向上移动时,导轨3旋转90°处于竖直状态。使用时,控制系统会计算停车轿厢的移动路径,并根据导轨3、丝杠5的状态等信息对相应的设备进行控制,从而实现停车轿厢的移动。

为了便于陈述,假设车辆需要从第一停车单元移动到位于第一停车单元上方的第二停车单元,具体的工作流程如下:

s101,车辆停入位于第一停车单元的轿厢中,触动锁车装置,光电传感器发出信号,开始工作。首先判断导轨与丝杠的状态,若为竖直则可以直接进行移动,否则通过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作用旋转导轨与丝杠,使导轨与丝杠处于竖直状态。轿厢在第一单元纵向移动时位于导轨和滑块上的电磁吸附装置使得导轨和滑块相对不动,通过丝杠的作用实现轿厢的移动。

s102,第二单元上的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反转,使第二停车单元上的滑块到达最低端的位置,此时导轨已经有一部分穿过第二单元上的滑块。

s103,到达一定位置后,光电传感器发出信号,第二停车单元上的滑块对导轨具有磁力(此时第二停车单元上的滑块并不在导轨中心),第一停车单元上的滑块对导轨失去磁力。

s104,第二停车单元上的滑块带动导轨上升一段距离后(此时导轨未与第一单元的滑块脱开),第一停车单元上的滑块对导轨产生磁力,第二停车单元上的滑块对导轨失去磁力,并且第二单元电机再次反转,第二停车单元上的滑块下降,直到到达导轨中心点,然后对导轨产生磁力。

s105,第一停车单元上的滑块失去磁力并下降到丝杠中心位置,第二停车单元滑块带动整个轿厢上升,滑块到达丝杠中点及完成一套动作。

第二停车单元的滑块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过程是为了使滑块吸附到导轨的中点位置,从而可以方便的进行下一次移动。

同理,轿厢进行水平移动,也进行类似步骤s101-s105的移动,只是将竖直方向的移动调整为水平方向的移动即可。而车辆在车库内存、取时,只需要根据控制系统选择的移动路线,多次重复步骤s101-s105的竖直移动或者类似于步骤s101-s105的水平移动即可。

本发明所述升降横移立体车库,使用丝杠、滑块、导轨等机构代替链轮链条机构实现升降和横移,消除了升降过程中由于链条的晃动导致停车板不稳的现象,避免了链条在牵动运行过程中车辆倾斜坠落的情况。同时也优化了车库框架的结构,消除了链条与骨架发生的干涉现象,使整体的机构变得更加稳定和灵活;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便于推广。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