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轨道板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6721发布日期:2018-12-07 23:32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预应力轨道板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应力轨道板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高速铁路建造水平的不断发展,无砟轨道结构形式被普遍采用。为完善适应不同运营条件下的无砟轨道结构型式,为我国高速铁路的“走出去”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铁道部组织相关单位自主研发了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

CRTSⅢ型轨道板(预应力轨道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艺步骤,首先要清模,以保证轨道板混凝土外观质量,将模板清理干净后,均匀喷涂一层脱模剂;其次进行预埋套管的安装起吊、钢筋笼的放入以及套丝,套丝后,对钢筋进行初张预紧,再放入垫块后进行钢筋张拉,张拉结束后进行绝缘检测;最后,向模具中投入混凝土并振捣,蒸汽养护后放张、拆张以及脱模,再进行水浴养护。

对于上述生产工艺,现在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工艺线以及相关设备实现生产,需要反复轨道板模具进行转运,因而劳动效率低下以及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预应力轨道板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实现了连续化生产,同时保证了预应力轨道板的生产质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提供的预应力轨道板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包括自前往后依次分布的脱模工序设备、清模工序设备、预装件工序设备和浇注设备,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平行设置且用于输送轨道板模具的两套传送机构和位于两套传送机构一端且用于输送轨道板模具的转向输送机构,两套传送机构和转向输送机构组成U型的输送线,输送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轨道板模具,输送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水养池和位于水养池侧方的轨道板存储架,两套传送机构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养护箱,养护箱内设有用于放置预应力轨道板且按照层列排布的多个托架,所述预应力轨道板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还包括能将养护箱的箱门打开且同时将轨道板模具运送到托架上的转运车。

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传送机构、转向输送机构以及转运车的串联作用,将各个设备有机串联在一起,实现了循环式生产,即通过轨道板模具的运转,连续生产质量合格的预应力轨道板,通过养护箱、水养池以及轨道板存储架的结构以及位置设置,不再需要将预应力轨道板大范围转运养护,直接在生产线上养护且养护后直接存储,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这种连续化的设备布置方式,便于在线监测,能及时处理各个工序上的问题,保证了了预应力轨道板的生产质量。

所述传送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排支撑轮组,每排支撑轮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轮,其中部分相邻的支撑轮之间装有摩擦驱动机构;摩擦驱动机构包括底座,底座上铰接有能上下弹性浮动的安装座,安装座上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上装有摩擦驱动轮;转向输送机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轨道和位于轨道上的承托架,承托架上装有由电机驱动沿轨道行走的行走轮,承托架上还装有由升降动力装置驱动升起、用于承托模具的托盘。

所述脱模工序设备包括拆顶侧螺栓机构、放张机构、拆张机构和脱模机构,所述放张机构包括放张机架,放张机架上滑动连接有由放张升降机驱动上下升降且相对设置的至少一对升降横梁,升降横梁上连接有由放张横向机驱动沿升降横梁水平移动的放张架,两个相对设置的放张架上对应连接有由放张动力机驱动的放张结合头,放张结合头包括转动连接在放张架上的放张轴,放张轴上动力连接有随放张轴转动且可沿放张轴轴向滑移的两个驱动套筒,驱动套筒套装在一起,驱动套筒的外伸端部与放张轴之间连接有放张顶簧,两驱动套筒的内伸端部分别设有端面齿轮且两端面齿轮的齿纹错开设置,所述放张轴的内伸端部转动连接有放张驱动头,放张驱动头的外伸端面上设有能与其中任一个端面齿轮啮合的从动端面齿轮。

所述脱模机构包括对应设置在传送机构两侧且活塞杆能顶在轨道板模具的下底面上的至少四个支撑油缸,传送机构的中轴线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脱模油缸且脱模油缸的活塞杆能顶起轨道板模具中的预应力轨道板,传送机构的两侧对称设有脱模支座,脱模支座上铰装有脱模摆臂和脱模压靠油缸,脱模摆臂内端部铰装有下伸的脱模压头、外端部与脱模压靠油缸的活塞杆铰接,脱模压头包括下伸的脱模压轴,脱模压轴自下而上连接有弹性材料制成的压头本体、压力传感器和限位套管。

所述清模工序设备包括清模机构和喷涂机构,所述清模机构包括清模机架和由动力机驱动沿清模机架纵向滑动的清模支撑架,清模支撑架底部连接有由底刷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底面辊刷,底面辊刷包括横置的圆柱形支架筒和设置在圆柱形支架筒外圆周表面的刷毛,清模支撑架下部两侧连接有由侧刷动力装置驱动能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侧面辊刷,清模支撑架的前部和后部对应连接有分别由端刷动力装置和槽刷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和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端面辊刷以及槽刷,侧面辊刷、端面辊刷以及槽刷皆包括竖置的圆柱形支架筒和设置在圆柱形支架筒外圆周表面的刷毛;清模支撑架的底部还连接有由棱刷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和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棱刷,棱刷具有刷棒和球冠状的棒头,刷棒和棒头皆设置有刷毛,清模支撑架的底部还连接有由套刷动力装置驱动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套刷,套刷具有圆筒状的刷筒且刷筒的内壁以及底面上连接有刷毛,所述清模支撑架上装有用于吸取各个刷扫起的粉尘的吸尘装置。

所述喷涂机构包括喷涂机架和由动力机驱动沿喷涂机架纵向滑动的喷涂支撑架,喷涂支撑架底部连接有由底刷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底面辊刷,底面辊刷包括横置的圆柱形支架筒和设置在圆柱形支架筒外圆周表面的刷毛,喷涂支撑架下部两侧连接有由侧刷动力装置驱动能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侧面辊刷,喷涂支撑架的前部和后部对应连接有分别由端刷动力装置和槽刷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和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端面辊刷以及槽刷,侧面辊刷、端面辊刷以及槽刷皆包括竖置的圆柱形支架筒和设置在圆柱形支架筒外圆周表面的刷毛;喷涂支撑架的前端部安装有横向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上间隔安装多个朝下设置的喷头,各喷头通过管路与脱模剂输送管连接。

所述预装件工序设备包括预埋套管安装机构、钢筋笼入模机构、套丝机构、初张机构、放垫块机构、张拉机构和绝缘检测机构,所述预埋套管安装机构包括预埋套管机架,所述预埋套管机架上安装有由横梁驱动装置驱动纵向滑移的预埋套管横梁,预埋套管横梁上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的悬吊架和悬臂,悬吊架上设有预埋套管托架,悬臂的下部装有预埋套管取放机械手,悬臂上装有位于预埋套管取放机械手上方的预埋套管快速固定装置,预埋套管快速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在悬臂上且能竖向滑动的活动柱,活动柱的底部装有锤头,悬臂上连接有限位板,活动柱内铰接有在弹性部件的弹压作用下伸出活动柱外表面的限位块,活动柱内套装有能竖向滑移且向下运动时驱使限位块缩回的驱动筒,驱动筒与活动柱的内壁之间装有向上顶靠驱动筒的驱动顶簧,悬臂上连接有提拉动力气缸,提拉动力气缸的活塞杆位于活动柱上部内腔中且向上运动时能提拉活动柱、向下运动时能推动驱动筒。

所述张拉机构包括张拉机架,所述张拉机架上滑动连接有相对设置在轨道板模具的两对边外侧且由动力机构驱动同步升降的张拉滑移架,张拉滑移架上连接有由结合动力机构驱动沿张拉机架内外滑移的张拉结合架,所述张拉结合架上连接有能顶靠在轨道板模具上的顶靠杆,两相对的张拉结合架上对应装有由张拉动力机构驱动的张拉架,张拉架的内端设有供轨道板模具上的张拉杆的异形螺母伸入的固定张拉爪,张拉架上连接有张拉应力监测装置,所述张拉结合架上转动连接有由锁紧动力装置驱动转动的驱动转套,所述锁紧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张拉结合架上由动力马达驱动的驱动套齿轮,所述驱动转套外壁与驱动转套齿轮动力连接且能套装在张拉杆上,驱动转套的内端设有驱使锁紧螺母转动的驱动转头。

所述绝缘检测机构包括绝缘检测支撑架,绝缘检测支撑架上连接有由滑移动力装置驱动纵向滑移的两个端部绝缘检测横梁和中间绝缘检测横梁,端部绝缘检测横梁上连接有由绝缘检测动力装置驱动上下滑移的多个触头座,触头座上安装有由检测动力机构驱动且能与纵向钢筋接触的第一触头,两个端部绝缘检测横梁的多个第一触头分别相对设置;中间绝缘检测横梁上连接有由绝缘检测动力装置驱动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触头座,触头座上连接有由检测动力机构驱动且能与横向钢筋接触的第二触头,两个相对的第一触头形成对一条纵向钢筋检测的一个纵向预检触头组,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触头形成对一条横向钢筋检测的一个横向预检触头组,任一个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形成对其相接触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交叉点检测的一个交叉点检测触头组,纵向预检触头组、横向预检触头组和交叉点检测触头组分别通过导线与绝缘检测电路连接。

所述轨道板模具包括模具本体,模具本体具有成型内腔,模具本体的侧壁上部连接有加强梁,模具本体的侧壁上插装有端部伸出加强梁外部的张拉杆,模具本体上铰接有多根间隔设置且顶部连接在加强梁上的平衡臂,所述模具本体的两相对的侧壁上的平衡臂相对设置,平衡臂的中部通过铰轴和铰接座铰接在模具本体的侧壁上且相对的两平衡臂下部之间连接有平衡拉杆,所述的模具本体内腔底壁上连接有自下向上延伸且使灌注后的预应力轨道板形成灌浆孔的灌浆孔成型装置,模具本体内腔底壁上还滑动连接有能顶起灌浆孔成型装置从而使成型后的预应力轨道板脱模的顶套。

综上所述,上述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可实现预应力轨道板的连续化生产,具有有效保证轨道板生产质量和提高劳动效率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摩擦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转向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沿图5中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沿图5中B-B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养护箱的排列示意图;

图9是放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放张结合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脱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清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清模机构中其中一个清模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清模机构中另一个清模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喷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预埋套管安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沿图16中C-C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预埋套管快速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张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张拉结合架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20中D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驱动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沿图22中E-E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绝缘检测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触头与触头座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轨道板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给出了一种预应力轨道板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的实施例,其包括自前往后依次分布的脱模工序设备、清模工序设备、预装件工序设备和浇注设备,其中,脱模工序设备包括拆顶侧螺栓机构、放张机构、拆张机构和脱模机构,清模工序设备包括清模机构和喷涂机构,预装件工序设备包括预埋套管安装机构、钢筋笼入模机构、套丝机构、初张机构、放垫块机构、张拉机构和绝缘监测机构,浇注设备包括浇注机构、振捣机构和拉毛机构,上述各个机构未在图1中一一示出,可以在整个连续生产线上设置对应上述各个机构的工位,使用上述各个机构进行每一步工序的操作,当然也可以设置多个机构对应一个工位,例如在脱模工序设备上只设置一个工位,将拆顶侧螺栓机构、放张机构、拆张机构和脱模机构皆置于该工位上进行操作。

如图1所示,为了将各个机构进行有机串联,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平行设置且用于输送模具的两套传送机构I和位于两套传送机构I一端且用于输送模具的转向输送机构II,两套传送机构I和转向输送机构II组成U型的输送线(俯视状态成U型),所述脱模工序设备、清模工序设备、预装件工序设备和浇注设备分别位于输送线上,输送线上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轨道板模具,输送线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水养池14和位于水养池侧方的轨道板存储架15,输送线上制备完成的预应力轨道板可以就近放置在水养池中进行养护,养护后直接转运到轨道板储存架上储存即可,轨道板存储架15为一个架体,架体上设置多个安装槽,可以将生产完成的预应力轨道板放在安装槽中,大大减少了转运时间和距离,提高劳动效率和保证了产品质量。在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和图4,所述传送机构I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排支撑轮组,每排支撑轮组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撑轮1,其中部分相邻的支撑轮之间装有摩擦驱动机构,所述摩擦驱动机构包括底2,底座2上铰接有能上下弹性浮动的安装座3,安装座3上连接有驱动电机4,驱动电机4的动力输出轴上装有摩擦驱动轮5,摩擦驱动轮5的初始位置可以略高于支撑轮1,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3的一侧铰接在底座上、另一侧通过弹簧以及导柱与底座连接,从而使安装座3实现上下浮动,当然也可以采用例如弹性垫等其他结构实现上述弹性浮动,其好处在于可以使摩擦驱动轮充分接触模具底部,以便于驱动模具前进。参考图5至图7所示,所述转向输送机构II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条轨道和位于轨道上的承托架6,承托架6上装有由电机驱动沿轨道行走的行走轮8,承托架6上还装有由升降动力装置驱动升起、用于承托模具的托盘7,升降动力装置可以为升降油缸,定义上述轨道为纵向时,上述传送机构为横向设置,通过升降油缸的动力驱动,使托盘托起模具以及预应力轨道板,沿轨道纵向移动,移动到传送机构的端部时,升降油缸使托盘落下,模具以及预应力轨道板落下传送机构上由传送机构进行输送,反之亦然。

参考图1,两套传送机构的另一端设有至少一个养护箱10,在本实施例中,养护箱内上装有温度传感器和蒸汽通入管,蒸汽通入管上装有电磁阀门,温度传感器和电磁阀门皆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控制养护箱内的温度,上述温度传感器以及蒸汽通入管皆未在图中示意,其具体的安装结构需要根据养护箱内的结构来设计,整体要符合设定要求进行养护,即保证混凝土浇筑后在5~30℃的区间静置3h以上,此后进入升温区间,升温速率不得大于15℃/h,然后进入恒温区间,恒温时间8h以上,恒温温度不宜超过45℃,并确保板内芯部混凝土温度不超过55℃,最后进入降温区间,降温速率不得大于10℃/h。养护箱10内设有用于放置预应力轨道板且按照层列排布的多个托架101,即养护箱内设置多排多列托架101,托架101上安装有间隔设置的多个拖轮,所述预应力轨道板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还包括能将养护箱的箱门打开且同时将模具运送到托架上的转运车11。参考图2和图3,所述转运车包括转运车111,转运车架上装有由电机驱动的行走轮,转运车架111的至少一侧部装有由开门驱动机构驱动且用于打开养护箱的箱门的开箱爪112,开门驱动机构为动力油缸,转运车架111上装有由升降动力机构驱动的升降托架115,升降动力机构可包括连接在转运车架上的卷扬机114,卷扬机114的拉绳底部连接在升降托架上,升降托架115装有滚轮和由转运动力机驱动的转运摩擦轮113。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养护箱10,在两养护箱之间设置该转运车11,所述养护箱10上对应的传送机构端部的部位上设有运送通道,运送通道上设有将浇注设备浇注好的模具和轨道板运送到转运车上的过渡运送机构,该过渡运送机构的结构与上述传送机构的结构一样,在此不再详细赘述。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使振捣完的模具和预应力轨道板经过该运送通道,并在过渡运送机构的驱动下送入该转运车11,转运车上的升降托架落下将模具和预应力轨道板接住,再由转运车将接过的模具和预应力轨道板通过升降以及转运摩擦轮的动力驱动送入托架101上,预应力轨道板在养护箱内进行蒸汽养护,养护结束后,可由转运车11将其接出,经运送通道送入上述脱模工序设备处于的传送机构I上进行下一步工序的操作。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实施例,其基本结构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同点在于设置了四个养护箱10,前面和后面的两个养护箱10之间各设置了一个转运车,由于养护时间长,养护箱的数量可能不能满足要求,为了保证连续生产,保证浇注振捣后的预应力轨道板及时进行养护,进一步提高效率和保证质量。

下面就预应力轨道板连续化生产成套设备中的各个工位设备进行一一描述。

如图9和图10所示,图中示意出一种放张机构,根据工艺要求,该放张机构起的作用是同时对同一条钢筋的两端同时放张(将钢筋的端部与张拉杆松开),并且尽量满足多条钢筋同时同步放张,放张机构包括放张机架1-1,放张机架1-1上滑动连接有由放张升降机驱动上下升降且相对设置的至少一对升降横梁1-2,升降横梁1-2上连接有由放张横向机驱动沿升降横梁水平移动的两对放张架1-3,两个相对设置的放张架1-3上对应连接有由放张动力机驱动的放张结合头,即一对相对的放张结合头同时夹持一条钢筋的两段进行同时放张,放张结合头包括转动连接在放张架上的放张轴1-4,放张轴1-4上动力连接有随放张轴转动且可沿放张轴轴向滑移的两个驱动套筒1-5,驱动套筒套装在一起,驱动套筒1-5的外伸端部与放张轴之间连接有放张顶簧1-6,两驱动套筒的内伸端部分别设有端面齿轮且两端面齿轮的齿纹错开设置,所述放张轴的内伸端部转动连接有放张驱动头1-7,放张驱动头1-7的外伸端面上设有能与其中任一个端面齿轮啮合的从动端面齿轮。该放张机构的动作进行放张时,通过升降横梁的升降和放张架的内外滑移,使放张结合头的位置与张拉杆的位置对应,放张驱动头1-7会与张拉杆的端部的异形螺母结合,放张结合头在放张动力机的驱动下转动,实现了放张工艺,并且通过放张结合头结构的设置,可使同一条钢筋两端的放张驱动头1-7的初始转动位置不至于错开一个端面齿轮的一个齿的偏差角度,在驱时放张结合头转动时,可有效保证多根钢筋同时同步放张。

如图11所示,图中示意出一种脱模机构,根据工艺要求,该脱模机构起的作用是将预制以及养护完成的预应力轨道板从轨道模具板中脱出,所述脱模机构包括对应设置在传送机构两侧且活塞杆能顶在轨道板模具的下底面上的至少四个支撑油缸2-1,图中只是示意出轨道板模具的基本轮廓,并不是对其具体结构进行表达,传送机构的中轴线的下方设有至少一个脱模油缸2-2且脱模油缸的活塞杆能顶起轨道板模具中的预应力轨道板,传送机构的两侧对称设有脱模支座2-3,脱模支座2-3上铰装有脱模摆臂2-4和脱模压靠油缸2-5,脱模摆臂2-4内端部铰装有下伸的脱模压头2-6、外端部与脱模压靠油缸的活塞杆铰接,脱模压头2-6包括下伸的脱模压轴,脱模压轴自下而上连接有弹性材料制成的压头本体、压力传感器和限位套管。使用该脱模机构进行脱模时,在传送机构的动力驱使下,轨道板模具运送至脱模工位,通过支撑油缸2-1支撑起轨道板模具,通过支撑油缸的支撑作用,可使整个轨道板模具具有精确的水平平稳,有利于后期的轨道板竖向出模,再通过脱模油缸的活塞杆顶出轨道板模具中的预应力轨道板,在初始顶出的过程中,通过脱模压头的自身压靠以及多个脱模压头的平衡压靠作用,使预应力轨道板自轨道板模具中平稳竖向移出,避免引出现倾斜现象造成的磕边等问题,预应力轨道板被顶出一部分后,拖过脱模压靠油缸撤开脱模摆臂,由脱模油缸将预应力轨道板完全顶出即可。

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图中示意出一种清模机构,根据工艺要求,该清模机构起的作用是将轨道模具板的内腔进行清扫以及排除清扫起来的颗粒,所述清模机构包括清模机架3-1和由动力机驱动沿清模机架纵向滑动的清模支撑架3-2,清模支撑架3-2底部连接有由底刷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底面辊刷3-3,底面辊刷3-3包括横置的圆柱形支架筒和设置在圆柱形支架筒外圆周表面的刷毛,清模支撑架3-2下部两侧连接有由侧刷动力装置驱动能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侧面辊刷3-4,清模支撑架3-2的前部和后部对应连接有分别由端刷动力装置和槽刷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和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端面辊刷3-5以及槽刷3-6,侧面辊刷、端面辊刷以及槽刷皆包括竖置的圆柱形支架筒和设置在圆柱形支架筒外圆周表面的刷毛;清模支撑架3-2的底部还连接有由棱刷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和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棱刷3-7,棱刷3-7具有刷棒和球冠状的棒头,刷棒和棒头皆设置有刷毛,清模支撑架3-2的底部还连接有由套刷动力装置驱动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套刷3-8,套刷具有圆筒状的刷筒且刷筒的内壁以及底面上连接有刷毛,所述清模支撑架上装有用于吸取各个刷扫起的粉尘的吸尘装置3-9。底面辊刷用于清扫轨道板模具底面,底面辊刷间隔设置两个,可以避开中间的灌浆孔成型柱,由于底面辊刷的位置直接对应轨道板模具的两侧,相对轨道板模具而言,底面辊刷用于清扫大面且其刷毛较长,其上下位置也可确定,辊刷只需自身转动并跟随清模支撑架移动即可;侧面辊刷用于清扫轨道板模具的左、右两个内侧面,侧面辊刷在清模支撑架上的位置对应轨道板模具内侧面的正上方,根据需要控制侧面辊刷升降即可,侧面辊刷降下后,跟随整个清模支撑架前后移动,从而在自身转动的同时对轨道板模具的两个内侧面进行清扫;端面辊刷用于清扫轨道板模具的前、后内端面,端面辊刷自身转动的同时可左右移动、上下移动和整体前后移动,设置两个端面辊刷,在左右方向上,两个端面辊刷可同时相向或背向移动,从而对轨道板模具的内端面进行清扫,端面辊刷跟随清模支撑架移动以选择清扫轨道板模具的前端面或后端面;槽刷用于清扫承轨台槽,刷体底端为球头状,可对承轨台槽进行初步清扫,两个槽刷在架体上的位置分别对应于两排承轨台槽的正上方,根据需要控制槽刷升降即可,借助整个架体的前后移动,两个槽刷选择清扫其中的一对承轨台槽;棱刷用于清扫承轨台槽内部的棱角部位,将槽内粘附的颗粒扫下,由于承轨台槽相对较小,因此,棱刷外径相对较小,且其刷体底端为球头状,棱刷在自身转动的同时可左右移动、上下移动和整体前后移动,通过精确灵活的移动,能对承轨台槽内部各个边角位置进行清扫;套刷为套筒形,套筒内部设置刷毛,通过对其进行升降控制,即可精确的将套刷套在预埋套管定位栓上,通过套刷转动,对预埋套管定位栓进行清扫,根据预埋套管定位栓的排布规律,套刷两个为一组且在两侧各设置一组,通过架体的前后滑移,对预埋套管定位栓进行逐对清扫。可见,通过设置多个刷体,并对刷体进行自动控制,可对模具的各个部位进行有效清扫,清洁效果好且工作效率高。另外,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个并行的清模支撑架3-2,上述底面辊刷、侧面辊刷、端面辊刷、槽刷、棱刷和套刷以及其相对应的连接结构可以分别连接在两个清模支撑架3-2上,防止其相互运行产生干涉,相互的排列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安装。清扫中必然会产生大量扬尘和颗粒,为了提高清洁效果,因此,在清模支撑架上安装吸尘装置,具体的:吸尘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清模支撑架上的排风式吸尘器,排风式吸尘器的进风口连接有主管道,主管道上连接有多根柔性的分支管,各分支管的进口分别引到各个刷的相应部位,所述清模支撑架的侧部还安装有负压式吸尘器,负压式吸尘器的进风口上连接吸尘管,吸尘管的进口端连接吸尘筢头,吸尘筢头可滑动且可升降式的安装在清模支撑架的后部,通过排风式吸尘器以及吸尘筢头的吸附作用,可将扫起的粉尘以及颗粒进行清除。

如图15所示,图中示意出一种喷涂机构,根据工艺要求,该喷涂机构起的作用是将轨道模具板的内腔进行喷涂脱模剂,并使喷涂的脱模剂均匀附着在轨道模具板的内腔壁上,所述喷涂机构包括喷涂机架4-1和由动力机驱动沿喷涂机架纵向滑动的喷涂支撑架4-2,喷涂支撑架4-2底部连接有由底刷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底面辊刷,底面辊刷包括横置的圆柱形支架筒和设置在圆柱形支架筒外圆周表面的刷毛,喷涂支撑架4-2下部两侧连接有由侧刷动力装置驱动能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侧面辊刷,喷涂支撑架4-2的前部和后部对应连接有分别由端刷动力装置和槽刷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和竖向滑移且由电机驱动转动的端面辊刷以及槽刷,侧面辊刷、端面辊刷以及槽刷皆包括竖置的圆柱形支架筒和设置在圆柱形支架筒外圆周表面的刷毛。上述底面辊刷、侧面辊刷、端面辊刷、槽刷、棱刷和套刷的结构与清模机构中的相应结构相同,图中未详细示意以及在此不再详细说用。喷涂支撑架4-2的前端部安装有横向设置的支撑杆4-3,支撑杆4-3上间隔安装多个朝下设置的喷头,各喷头通过管路与脱模剂输送管连接,支撑杆4-3的两端转动连接在喷涂支撑架4-2上,喷涂支撑架4-2上安装有用于驱动支撑杆4-3转动的摆转驱动机构。具体的,摆转驱动机构包括摆臂4-4和气缸4-5,摆臂4-4的一端固接在支撑杆4-3的端部、另一端与气缸的活塞杆铰接,气缸4-5铰装在喷涂支撑架4-2上。支撑杆采用转动安装的方式,通过控制支撑杆4-3的转动角度即可调整喷头的喷涂角度,从而能对轨道板模具的边角和侧面进行重点喷涂,进一步保证喷涂效果。

如图16、图17和图18所示,所述预埋套管安装机构包括预埋套管机架5-1,所述预埋套管机架5-1上安装有由横梁驱动装置驱动纵向滑移的预埋套管横梁5-2,预埋套管横梁5-2上安装有由动力装置驱动横向滑移的悬吊架5-3和悬臂5-4,悬吊架5-3上设有预埋套管托架5-5,悬臂5-4的下部装有预埋套管取放机械手5-6,悬臂5-4上装有位于预埋套管取放机械手上方的预埋套管快速固定装置。轨道板模具放置在预埋套管机架5-1下方,预埋套管托架5-5上放置有多个按行列排列的预埋套管。由于预埋套管横梁5-2可纵向滑移、悬吊架5-3可横向滑移,因此预埋套管托架5-5既能纵向滑移又可横向滑移,它可以将预埋套管托架5-5运送到任意的工作位置。由于预埋套管取放机械手5-6可随预埋套管横梁5-2纵向滑移、可随悬臂5-4横向滑移,因此预埋套管取放机械手5-6可从预埋套管托架5-5上取下预埋套管并将其套装在轨道板模具中的预埋套管定位栓上。预埋套管被套装在预埋套管定位栓上之后,预埋套管快速固定装置可以对预埋套管进行快速固定,从而使预埋套管牢牢的固定在预埋套管定位栓上。本实用新型中的悬臂5-4由悬臂驱动装置驱动,悬臂5-4靠近悬吊架5-3后,架臂锁定装置可将两者锁定,此时悬吊架5-3可跟随悬臂5-4运动,当悬吊架5-3到达指定位置后,架臂锁定装置可解除悬臂5-4与悬吊架5-3之间的锁定,此时的悬臂5-4可前后运动而悬吊架5-3保持不动,由于预埋套管放置托架5到达安装位置无需再动,而悬臂5-4则需要前后运动以取放、安装预埋套管,因此悬臂5-4前后运动的频次较多而悬吊架5-3前后运动的频次较少,采用架臂锁定装置使得悬吊架5-3可跟随悬臂5-4运动,悬吊架5-3就不需要再单独设置驱动装置了,由此可简化设计、节省成本,该架臂锁定装置包括设在悬臂上的固定支座和设在悬吊臂上的与之对应的随动支座,固定支座上设有插槽,随动支座上设有的可左右运动并且向左或向右运动可插入到插槽中的插柱,随动支座上设有能驱使插柱左右运动的插柱驱动装置。插柱驱动装置驱使插柱向一个方向运动后可插入到固定支座上的插槽中,由此可使固定支座与随动支座相对锁定,并最终使悬臂和悬吊架处于相对锁定的状态,这时悬吊架可跟随悬臂运动,当悬吊架运动到指定位置后,插柱驱动装置驱使插柱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使其与插槽脱离,固定支座与随动支座之间的相对锁定解除,悬臂可自由运动而悬吊架不受影响。这种架臂锁定机构具有简单可靠、可自动控制的优点。当然架臂锁定机构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形式,例如在另外的一种实施例中,架臂锁定机构包括设在悬臂与悬吊架之间的可手动控制的锁具,锁具可采用类似于门锁的结构,悬臂与悬吊架靠近时可利用锁具将两者锁定,改变锁具的状态可解除两者之间的锁定。上述预埋套管快速固定装置包括连接在悬臂5-4上且能竖向滑动的活动柱5-14,活动柱5-14的底部装有锤头5-7,悬臂5-4上连接有限位板5-8,活动柱5-14内铰接有在弹性部件的弹压作用下伸出活动柱外表面的限位块5-9,设置两个相对的限位块5-9,活动柱上设有供限位块5-9伸出的孔,上述弹性部件为连接在两个限位块之间的弹簧5-10,活动柱5-14内套装有能竖向滑移且向下运动时驱使限位块缩回的驱动筒5-11,驱动筒5-11与活动柱5-14的内壁之间装有向上顶靠驱动筒的驱动顶簧5-12,悬臂上连接有提拉动力气缸5-13,提拉动力气缸5-13的活塞杆位于活动柱上部内腔中且向上运动时能提拉活动柱5-14、向下运动时能推动驱动筒5-11,预埋套管快速固定装置是利用活动柱提升装置将活动柱5-14提升一定的高度后加以限位,解除限位后可使活动柱5-14自由下落,利用活动柱5-14下落后的冲击力敲击预埋套管对其进行固定,由于活动柱5-14下落前的高度是一定的,由此可确保活动柱5-14对每一个预埋套管的敲击力是一定的,这样可保证预埋套管的安装质量。参照图8,活动柱5-14为空心结构,驱动筒5-11滑动套装在活动柱5-14内,活动柱5-14可沿限位板上的通孔上下运动,提拉动力气缸5-13将活动柱5-14提升一定的高度后,限位块可伸出侧部通孔外时并挡在限位板上方阻止活动柱5-14下落,弹簧驱使限位块回缩后,限位块对限位板不再形成阻挡,活动柱5-14可自由下落。限位块5-9可上下摆动的铰接在活动柱5-14内壁上,当限位块摆动到设定角度时可伸出侧部通孔外,当活动柱5-14处于升起状态时,在驱动顶簧5-12作用下,驱动筒5-11远离限位块5-9,在弹簧5-10的作用下,限位块5-9伸出侧部通孔外;需要对预埋套管进行固定时,提拉动力气缸5-13驱使驱动筒5-11下降,驱动筒5-11的下沿将限位块下压,限位块摆动从而缩回到活动柱5-14的内腔中,缩回到活动柱5-14的内腔中的限位块不再具有阻挡作用,因此活动柱5-14可自由下落,自由下落的活动柱5-14会敲击预埋套管,从而对预埋套管进行固定,这种限位块驱动装置实现自动触发,便于控制。利用敲击触头51与预埋套管的作用实现对预埋套管的敲击,敲击触头51可由橡胶、塑料等弹性材料制成,对预埋套管的作用更加柔和,避免对预埋套管造成损伤。敲击触头51还可以单独更换,便于维护。预埋套管取放机械手5-6包括夹爪驱动装置和可在夹爪驱动装置驱使下相对开合的成对设置的两夹爪,夹爪可在夹爪驱动装置的驱使下相对合并和相对张开,从而实现预埋套管的取放,这种预埋套管取放机械手5-6简单可靠。当然预埋套管取放机械手5-6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结构形式,如采用模拟人手的仿生机械手。夹爪包括下伸支架,下伸支架上安装有上部夹块,下伸支架上连接有下伸连接杆,上部夹块上设有用于夹持预埋套管上端部的V型夹槽,下伸连接杆的下端设有自身弯曲形成用于夹持预埋套管下端部的下部钩爪。两夹爪相对合并时,两上部夹块、两下部钩爪均能相对靠近,两V型夹槽夹住预埋套管的上端部,两下部钩爪夹住预埋套管的下端部,对预埋套管的夹持比较稳定。

如图19至图23所示,所述张拉机构包括张拉机架6-1,所述张拉机架6-1上滑动连接有相对设置在轨道板模具的两对边外侧且由动力机构驱动同步升降的张拉滑移架6-2,所述张拉滑移架6-2通过滑板和导轨的结构滑动连接在张拉机架6-1上,当然也可以采用例如导套和导柱的结构实现上述滑动连接,所述动力机构包括连接在张拉机架6-1上且由动力机驱动转动的竖向丝杠,动力机为伺服电机,张拉滑移架上连接有螺接在竖向丝杠上的丝母。为了提高张拉机架的稳定性以及张拉滑移架升降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拉机架6-1大致呈方形,其包括四根立柱,立柱通过地脚螺栓连接在地面上,相邻的两根立柱的顶部连接有连接横梁,从而形成稳定的框架式结构,该张拉机架的四个角部均设置竖向丝杠,即共设置四根丝杠,所述竖向丝杠转动连接在立柱内,共设置相对设置的四个张拉滑移架,所述丝母连接在张拉滑移架的两端部,即通过控制器控制多个伺服电机同步驱动丝杠转动,从而使张拉滑移架平稳的升降。张拉滑移架6-2上连接有由结合动力机构驱动沿张拉机架内外滑移的张拉结合架6-3,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外的意思是:张拉机架的中部放置轨道板模具,靠近轨道板模具的部位为张拉机架的内侧、远离轨道板模具为其外侧,张拉结合架6-3滑动连接在张拉滑移架6-2上,所述结合动力机构包括连接在张拉滑移架6-2上的动力油缸,所述张拉结合架6-3与动力油缸的活塞杆动力连接。所述张拉结合架6-3上连接有能顶靠在轨道板模具上的顶靠杆6-4,两相对的张拉结合架6-3上对应装有由张拉动力机构驱动的张拉架6-5,即位于轨道板模具相对两侧的张拉架相对设置,两相对的张拉架可以同时拉动钢筋的两端,张拉架6-5的内端设有供轨道板模具上的张拉杆的异形螺母伸入的固定张拉爪6-6,所述固定张拉爪6-6包括对应铰接在张拉架两侧的两卡爪臂,所述张拉结合架6-3上装有在两卡爪臂向内运动时卡爪臂内端相对靠拢、两卡爪臂向外运动时卡爪臂内端相互远离的限位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卡爪臂的外表面为呈拐角状设置的两平面,所述限位驱动装置为连接在张拉结合架6-3上的限位柱6-31,限位柱贴合在卡爪臂的外表面上,初始位置时,张拉动力机构驱使张拉架向内滑移,卡爪臂的外侧面遇到限位柱的限位作用使两卡爪臂的内端相互远离呈张开状态(即图21中的状态),张拉杆的异形螺母卡入该两卡爪臂之间,张拉动力机构驱动张拉架6-5向外滑移时,在限位柱6-31的限位作用下,两卡爪臂向内运动时卡爪臂内端相对靠拢夹持住该异形螺母,实现了张拉杆端部的快速且准确夹持。当然上述限位驱动装置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在张拉结合架6-3上设置相应的轨道,固定张拉爪的两卡爪臂内外运动时,受到轨道的限制,从而实现两卡爪臂向内运动时卡爪臂内端相对靠拢、两卡爪臂向外运动时卡爪臂内端相互远离,在此不再详细赘述。张拉架6-5上连接有张拉应力监测装置,所述张拉动力机构包括连接在张拉结合架6-3的张拉油缸6-8,所述张拉应力监测装置包括连接在监测张拉架6-5的滑移距离的位移传感器6-9,具体来说,位移传感器6-9连接在活塞杆端部与张拉油缸6-8的外壁之间,所述张拉油缸6-8的活塞杆上装有压力传感器6-10,具体来说,该张拉油缸6-8为活塞杆伸出油缸套筒两端的双向驱动油缸,活塞杆的内端与张拉架连接,外端的活塞杆上设置环台,活塞杆的外端螺接有螺杆,上述压力传感器套装在环台上且压力传感器的外端与螺杆的头部相抵,通过该位移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的监测,充分保证张拉的力度和钢筋的伸出长度,即保证了钢筋具有合适的预应力。所述张拉结合架6-3上转动连接有由锁紧动力装置驱动转动的驱动转套6-7,驱动转套6-7的转动驱使张拉杆上的锁紧螺母转动并顶靠轨道板模具的侧壁。所述锁紧动力装置包括转动连接在张拉结合架6-3上由动力马达6-11驱动的驱动套齿轮6-12,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转套齿轮与动力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上的驱动齿轮啮合,所述驱动转套6-7外壁与驱动转套齿轮动力连接且能套装在张拉杆上,驱动转套6-7的内端设有驱使锁紧螺母转动的驱动转头。所述驱动转套6-7包括能套装在张拉杆上的驱动转头和驱动套筒,在本实施例中,驱动转头的端部为十字卡爪,上述张拉杆上的锁紧螺母为十字螺母,十字卡爪和十字螺母配合驱动该锁紧螺母,驱动转头与驱动套筒通过自动定心结构动力连接,驱动套筒通过花键与驱动转套齿轮6-12动力连接,驱动套筒与张拉结合架之间装有驱动顶簧,张拉结束后,动力马达启动带动驱动转套齿轮6-12转动,从而带动驱动套筒转动,驱动转头驱使锁紧螺母转动,使张拉杆与轨道板模具固定,从而保持钢筋的预紧力。总所周知,由于预应力轨道板内应该预制纵横交错的多根钢筋,因而在多个驱动转头与多个锁紧螺母的结合过程中,必不可免出现驱动转头与锁紧螺母不同心的问题,容易出现结合不牢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自动定心结构包括螺接在驱动转头外端且沿驱动转头对称的两个定心螺柱6-13,所述驱动转头上装有伸入驱动套筒且位置与定心螺柱6-13对应的插臂,插臂呈梯形,驱动套筒上设有托台,托台上设有供插臂插入的插孔(插孔也呈梯形)且插臂能在托台上沿驱动套筒径向滑移,在插臂与托台的配合下实现驱动转头与驱动套筒的动力连接,所述定心螺柱的底部设有套装在定心螺柱上的挡板6-14且挡板的底面与托台相抵,挡板6-14与定心螺柱的头部之间装有定心顶簧6-15,也就是说,当驱动转头与锁紧螺母不同心的问题出现时,驱动转头通过插臂与插孔的配合结构使驱动转头径向滑移一定距离,同时,定心顶簧压缩,直至驱动转头与锁紧螺母结合,由于驱动转头是在动力机构可以转动,因而任意角度的不同心,皆可以进行调整,使驱动转头与锁紧螺母结合,从而有效保证上述驱动锁紧螺母的过程。

如图24和图25所示,所述绝缘检测机构包括绝缘检测支撑架7-0,绝缘检测支撑架7-0上连接有由滑移动力装置驱动纵向滑移的两个端部绝缘检测横梁7-1和中间绝缘检测横梁7-2,端部绝缘检测横梁7-1上连接有由绝缘检测动力装置驱动上下滑移的多个触头座7-3,触头座7-3上安装有由检测动力机构驱动且能与纵向钢筋接触的第一触头7-4,两个端部绝缘检测横梁7-1的多个第一触头分别相对设置;中间绝缘检测横梁7-2上连接有由绝缘检测动力装置驱动且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触头座7-3,触头座7-3上连接有由检测动力机构驱动且能与横向钢筋接触的第二触头7-5,两个相对的第一触头7-4形成对一条纵向钢筋检测的一个纵向预检触头组,两个间隔设置的第二触头7-5形成对一条横向钢筋检测的一个横向预检触头组,任一个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形成对其相接触的纵向钢筋和横向钢筋的交叉点检测的一个交叉点检测触头组,纵向预检触头组、横向预检触头组和交叉点检测触头组分别通过导线与绝缘检测电路连接,绝缘检测电路包括多路兆欧表和显示屏,各个触头(包括第一触头和第二触头)分别通过导线与兆欧表的其中一路输入端子连接。可以采用多个兆欧表分别连接每个触头并分别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使用具有多路输入的兆欧表接收各个检测触头的开关信号,开关信号经单片机处理后由显示屏直观显示。也就是说,在检测过程中,首先相对的两个第一触头7-4(纵向预检触头组)夹持一条纵向钢筋的两端,通过绝缘检测电路检测兆欧表的数据,即检测第一触头与纵向钢筋是否接触良好,同理,可以两个第二触头(横向预检触头组)与横向钢筋是否接触良好,如存在接触不好的问题,可以有针对性进行调整;其次,将其中一根端部绝缘检测横梁7-1下方的多个第一触头分别与纵向钢筋的端部接触,通过第二触头依次与多根横向钢筋接触,也就是说任一个第一触头和任一第二触头构成了现实检测中的交叉点检测触头组,通过兆欧表的数据显示,可以进行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交叉点是否绝缘良好的检测,设置两根端部绝缘检测横梁7-1的好处还在于,在移动中间绝缘检测横梁7-2时,可以出现充分的避开空间,即在检测交叉点是否绝缘时,可以使用任意一根端部绝缘检测横梁7-1下方的第一触头,防止出现干涉的现象。另外,参考图25,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的预应力轨道板中设置上、下两层钢筋网,触头座设置一长一短两块触头联板,使得各个触头分别与两层钢筋网对应,由于各个触头的移动均是先降到一定高度,然后通过气缸侧向推送并接触钢筋,因此,两层上的触头移动互不干涉,一次位移可以对钢筋笼的两层钢筋同时进行检测,检测效率更高。

如图26所示,图中只是示意出一半轨道板模具,其为对称结构,所述轨道板模具包括模具本体8-1,模具本体8-1具有成型内腔,模具本体8-1的侧壁上部连接有加强梁8-2,模具本体8-1的侧壁上方插装有端部伸出加强梁外部的张拉杆8-3,张拉杆8-3的外伸端部具有异形螺母、内伸端能螺接在钢筋上,张拉杆8-3上还设有露在模具本体外侧的螺纹段,螺纹段上螺接有十字螺母,十字螺母的作用是拉张结束后固定该张拉杆,模具本体8-3上铰接有多根间隔设置且顶部连接在加强梁上的平衡臂8-4,所述模具本体8-3的两相对的侧壁上的平衡臂8-4相对设置,平衡臂8-4的中部通过铰轴和铰接座铰接在模具本体的侧壁上且相对的两平衡臂下部之间连接有平衡拉杆8-5,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可以使模具本体具有更好的强度,防止张拉时模具本体变形,另外,在平衡臂的下部与模具本体侧壁之间设有垫块,上述平衡拉杆穿过该垫块,不同厚度的垫块可以更换使用,可以预先设定好平衡拉杆的长度,防止出现变形造成张拉杆弯曲或不便插入等问题。所述的模具本体8-1内腔底壁上连接有自下向上延伸且使灌注后的预应力轨道板形成灌浆孔的灌浆孔成型装置,灌浆孔成型装置包括连接在模具本体内底壁上的下垫块8-7,下垫块具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下垫块上插装有与其外圈密封连接的上成型套筒8-8,上成型套筒呈底部大、顶部小的圆锥台状,模具本体8-1内腔底壁上还滑动连接有能顶起灌浆孔成型装置从而使成型后的预应力轨道板脱模的顶套8-6,顶套8-6的顶部通过螺栓与上述上成型套筒连接,可通过脱模油缸的活塞杆顶该顶套,从而使该灌浆孔成型装置自下向上运动,实现预应力轨道板的脱模。

上述各个机构中的动力机构或动力装置,可采用电机驱动丝杠并采用滚珠丝杠的动力传递结构来实现动力驱动,也可以直接使用气缸、油缸等动力部件,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根据上述动作的描述过程,通过电气控制对相应的动作部件进行操控即可实现。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中的拆顶侧螺栓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螺栓拆卸机器,拆张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拆张机卸掉轨道板模具中的张拉杆,钢筋笼入模机构可采用吊装设备或其他现有技术中的机械手转运设备,其目的是将绑制好的钢筋笼装入轨道板模具中,套丝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套丝机,为钢筋进行套丝,浇注设备中的浇注机构可采用现有的混凝土输送浇注机,振捣机构可采用在轨道板模具下方振动机的方式实现,拉毛机构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拉毛机,可将浇筑后的混凝土顶面抹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各个设备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在本技术领域人员来说,基于本实用新型上具体结构的等同变化以及部件替换皆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