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框架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4125发布日期:2019-06-13 12:02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框架体系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领域,涉及一种钢结构框架体系。



背景技术:

传统的钢结构框架体系是在基础梁或结构顶板上预埋钢板,框架柱采用钢柱与框架梁进行连接,这种钢结构框架体系在结构顶板施工后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待基础梁或结构顶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100%以后才可以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工序之间的连接有较长的时间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框架体系,要解决传统的钢结构框架体系的工序之间的连接具有较长的时间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结构框架体系,包括有框架柱和框架梁;所述框架柱有两组、分别沿框架体系的纵向边线对应间隔布置;其中,在每个框架柱的顶部均预埋有用以连接框架梁的第一连接组件;所述框架梁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并且每根框架梁与其两侧的框架柱对应设置;所述框架梁为双坡结构,包括有边梁单元、中梁单元和屋脊梁单元;所述边梁单元有两根,分别设置在框架体系的左右两侧;其中,每根边梁单元的外端与对应一侧的框架柱顶部的第一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屋脊梁单元为双坡结构,设置在框架体系的屋脊位置处;所述中梁单元有两组、对应布置在屋脊梁单元的左右两侧;其中,每组中梁单元依次连接在屋脊梁单元与对应一侧的边梁单元之间。

优选的,所述框架柱为混凝土柱;在框架柱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一连接板、第一锚栓和第一连接短柱;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板面上开设有第一穿孔,第一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锚筋;所述第一锚栓有一组,间隔预埋在框架柱的顶部;其中,第一锚栓的下端锚固在框架柱中,第一锚栓的上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板的板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板水平安装在第一锚栓上,并且第一连接板与框架柱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第一锚筋对应插设在框架柱顶部的第一凹槽中;在第一凹槽中、第一连接板与框架柱顶面之间的间隙中均灌注有第一混凝土填充层。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短柱由工字钢或者H形钢制成,在第一连接短柱的腹板前后侧分别设有水平加劲板和竖向加劲板;所述第一连接短柱腹板每侧的竖向加劲板设有两块,且两块竖向加劲板沿竖向间隔设置;其中,位于上方的竖向加劲板的顶部与第一连接短柱的顶部平齐,位于下方的竖向加劲板的底部与第一连接短柱的底部平齐;所述水平加劲板布置在对应一侧的两块竖向加劲板之间;在第一连接组件与边梁单元之间设有上部过渡板和下部过渡板;其中,上部过渡板连接在边梁单元的顶部与第一连接短柱的顶部之间,下部过渡板连接在边梁单元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之间;在上部过渡板与下部过渡板之间设有第一竖向撑板;其中,第一竖向撑板与第一连接短柱连接,第一竖向撑板的另一侧与边梁单元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边梁单元与中梁单元连接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竖向的第一端板,在第一端板的板面上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中梁单元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竖向的第二端板,在第二端板的板面上间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边梁单元与中梁单元之间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中的螺栓对应连接;所述中梁单元与中梁单元之间通过穿设在相邻第二端板上第二连接孔中的螺栓对应连接;

所述屋脊梁单元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竖向的第三端板,在第三端板的板面上间隔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中梁单元与屋脊梁单元之间通过穿设在第二连接孔与第三连接孔中的螺栓对应连接。

优选的,所述钢结构框架体系还包括有中柱;所述中柱有多组、沿横向间隔布置在两组框架柱之间;其中,每组中柱沿纵向间隔设置,并且与对应一侧的框架柱对应;所述中柱的顶部支撑在相邻中梁单元的连接位置的底部、且与中梁单元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柱的顶部设有第二凹槽,且中柱与中梁单元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有第二连接板、第二锚栓和第二连接短柱;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板面上开设有第二穿孔,第二连接板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锚筋;所述第二连接板水平安装在中柱的顶部,并且第二连接板与中柱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其中第二连接板底部的第二锚筋对应插设在中柱顶部的第二凹槽中;在第二凹槽、第二连接板与中柱顶面之间的间隙中均灌注有第二混凝土填充层;所述第二锚栓对应穿设在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穿孔中;其中,第二锚栓的下端锚固在中柱中,第二锚栓的上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的板面上。

优选的,相邻两个中梁单元分别位于第二连接组件的左右两侧,并且与对应一侧的第二连接板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框架柱和中柱的顶部安装连接组件,并且利用连接组件与各个梁单元进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与传统的结构框架体系中框架梁与框架柱的连接结构相比,仅需等框架柱顶部的混凝土填充层

达到设计强度,而无需待基础梁或结构顶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以后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减少了工序之间的连接的时间差。

2、本实用新型在框架柱或者中柱的顶部安装框架梁,在屋面板安装前即可以进行砌筑与外墙板的安装等工序的穿插,相比传统的施工方式缩短了工期。

3、本实用新型中的框架梁由边梁单元、中梁单元和屋脊梁单元构成,并且梁单元与对应的框架柱或者中柱之间采用连接组件,这种结构形式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除此之外,连接组件的连接板通过锚栓与框架柱或者中柱连接,在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锚固在框架柱或者中柱中的锚筋,多重连接方式增加了节点的牢固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本实用新型的钢结构框架体系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组件与框架梁连接结构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连接组件与框架梁连接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B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1中C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三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框架柱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柱与中梁单元的连接节点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连接组件与中梁单元连接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中中柱顶部开设有第二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框架柱、2-框架梁、2.1-边梁单元、2.2-中梁单元、2.3-屋脊梁单元、3-第一连接组件、3.1-第一连接板、3.2-第一锚栓、3.3-第一连接短柱、3.4-第一穿孔、3.5-第一锚筋、4-第一凹槽、5-第一混凝土填充层、6-水平加劲板、7-竖向加劲板、8-上部过渡板、9-下部过渡板、10-竖向撑板、11-第一端板、12-第一连接孔、13-第二端板、14-第二连接孔、15-第三端板、16-第三连接孔、17-中柱、18-第二凹槽、19-第二连接组件、19.1-第二连接板、19.2-第二锚栓、19.3-第二连接短柱、19.4-第二穿孔、19.5-第二锚筋、20-第二混凝土填充层、21-顶部加劲板、22-第一加劲肋、23-第二加劲肋、24-第三加劲肋、25-钢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13所示,这种钢结构框架体系,包括有框架柱1和框架梁2;所述框架柱1有两组、分别沿框架体系的纵向边线对应间隔布置;其中,在每个框架柱1的顶部均预埋有用以连接框架梁2的第一连接组件3;所述框架梁2有一组,沿纵向间隔布置,并且每根框架梁2与其两侧的框架柱1对应设置;所述框架梁2为双坡结构,包括有边梁单元2.1和中梁单元2.2和屋脊梁单元2.3;所述边梁单元2.1有两根,分别设置在框架体系的左右两侧;其中,每根边梁单元2.1的外端与对应一侧的框架柱1顶部的第一连接组件3连接;所述屋脊梁单元2.3为双坡结构,设置在框架体系的屋脊位置处;所述中梁单元2.2有两组、对应布置在屋脊梁单元2.3的左右两侧;其中,每组中梁单元2.2依次连接在屋脊梁单元2.3与对应一侧的边梁单元2.1之间。

本实施例中,在框架梁2的两侧、位于框架柱1的顶部上方连接有用来固定上部过渡板8的钢柱25。

本实施例中,所述屋脊梁单元2.3包括有两条对称设置的倾斜边;其中,两条倾斜边的上端对应连接、且连接节点与屋脊位置处的纵轴线对应,两条倾斜边的下端分别与对应一侧的中梁单元2.2连接;所述屋脊梁单元2.3的前后侧、对应纵轴线位置处分别设有顶部加劲板21。

本实施例中,所述框架柱1为混凝土柱;在框架柱1的顶部设有第一凹槽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组件3包括有第一连接板3.1、第一锚栓3.2和第一连接短柱3.3;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板面上开设有第一穿孔3.4,第一连接板3.1的底部连接有第一锚筋3.5;所述第一锚栓3.2有一组,间隔预埋在框架柱1的顶部;其中,第一锚栓3.2的下端锚固在框架柱1中,第一锚栓3.2的上端固定在第一连接板3.1的板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板3.1水平安装在第一锚栓3.2上,并且第一连接板3.1与框架柱1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第一锚筋3.5对应插设在框架柱1顶部的第一凹槽4中;在第一凹槽4中、第一连接板3.1与框架柱1顶面之间的间隙中均灌注有第一混凝土填充层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短柱3.3由工字钢或者H形钢制成,在第一连接短柱3.3的腹板前后侧分别设有水平加劲板6和竖向加劲板7;所述第一连接短柱3.3腹板每侧的竖向加劲板7设有两块,且两块竖向加劲板7沿竖向间隔设置;其中,位于上方的竖向加劲板7的顶部与第一连接短柱3.3的顶部平齐,位于下方的竖向加劲板7的底部与第一连接短柱3.3的底部平齐;所述水平加劲板6布置在对应一侧的两块竖向加劲板7之间;在第一连接组件3与边梁单元2.1之间设有上部过渡板8和下部过渡板9;其中,上部过渡板8连接在边梁单元2.1的顶部与第一连接短柱3.3的顶部之间,下部过渡板9连接在边梁单元2.1的底部与第一连接板3.1之间;在上部过渡板8与下部过渡板9之间设有竖向撑板10;其中,竖向撑板10与第一连接短柱3.3连接,竖向撑板10的另一侧与边梁单元2.1对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边梁单元2.1、中梁单元2.2和屋脊梁单元2.3的断面均呈工字形;所述上部过渡板8与边梁单元2.1的上部翼缘板对应连接,下部过渡板9与边梁单元2.1的下部翼缘板对应连接,竖向撑板10与边梁单元2.1的腹板对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边梁单元2.1与中梁单元2.2连接一端的端面上设有竖向的第一端板11,在第一端板11的板面上间隔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2;所述中梁单元2.2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竖向的第二端板13,在第二端板13的板面上间隔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4;所述边梁单元2.1与中梁单元2.2之间通过穿设在第一连接孔12与第二连接孔14中的螺栓对应连接;所述中梁单元2.2与中梁单元2.2之间通过穿设在相邻第二端板13上第二连接孔14中的螺栓对应连接;

所述屋脊梁单元2.3的两端端面上分别设有竖向的第三端板15,在第三端板15的板面上间隔开设有第三连接孔16;所述中梁单元2.2与屋脊梁单元2.3之间通过穿设在第二连接孔14与第三连接孔16中的螺栓对应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板11的板面两侧沿竖向均间隔设有水平的第一加劲肋22;所述第二端板13的板面两侧沿竖向均间隔设有水平的第二加劲肋23;所述第二端板13的板面两侧沿竖向均间隔设有水平的第三加劲肋24。

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结构框架体系还包括有中柱17;所述中柱17有多组、沿横向间隔布置在两组框架柱1之间;其中,每组中柱17沿纵向间隔设置,并且与对应一侧的框架柱1对应;所述中柱17的顶部支撑在相邻中梁单元2.2的连接位置的底部、且与中梁单元2.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中柱17的顶部设有第二凹槽18,所述中柱17与中梁单元2.2之间通过第二连接组件19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19包括有第二连接板19.1、第二锚栓19.2和第二连接短柱19.3;所述第二连接板19.1的板面上开设有第二穿孔19.4,第二连接板19.1的底部连接有第二锚筋19.5;所述第二连接板19.1水平安装在中柱17的顶部,并且第二连接板19.1与中柱17的顶面之间留有间距;其中第二连接板19.1底部的第二锚筋19.5对应插设在中柱17顶部的第二凹槽18中;在第二凹槽18、第二连接板19.1与中柱17顶面之间的间隙中均灌注有第二混凝土填充层20;所述第二锚栓19.2对应穿设在第二连接板19.1的第二穿孔19.4中;其中,第二锚栓19.2的下端锚固在中柱17中,第二锚栓19.2的上端固定在第二连接板19.1的板面上。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中梁单元2.2分别位于第二连接组件19的左右两侧,并且与对应一侧的第二连接板19.1固定连接。

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