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构件倒角一次成型及边模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14857发布日期:2019-09-20 21:02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构件倒角一次成型及边模封堵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构件倒角一次成型及边模封堵装置。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中,大多数预制构件的连接端头都需要做成倒角形式,以此增加混凝土的连接面。目前有直接通过弯折模具的方式,来实现这个倒角,有的甚至不做这个倒角,对边模的封堵有的就打一层胶封一下,有的甚至不做封堵,浇筑混凝土时出现漏浆现象。存在的不足之处:1、模具的通用性不高;2、模具的周转率不高;3、模具达不到标准化;4、不做倒角,减小混凝土的连接面,影响构件的连接,埋下安全隐患;5、边模不做封堵,出现漏浆现象,影响构件质量。因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倒角一次成型及边模封堵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模具的通用性不高;模具的周转率不高;模具达不到标准化;不做倒角,减小混凝土的连接面,影响构件的连接,埋下安全隐患;边模不做封堵,出现漏浆现象,影响构件质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预制构件倒角一次成型及边模封堵装置,包括硅胶制成的硅胶模、第一软磁铁和第二软磁铁,所述硅胶模呈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硅胶模对应构成直角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槽体,所述第一软磁铁和第二软磁铁分别一一对应置于两个所述槽体内;所述第一软磁铁和第二软磁铁分别与两个所述槽体结构匹配。

进一步,所述第一软磁铁和第二软磁铁的径向截面均呈T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倒角成型的同时,能够进行边模封堵,避免混凝土浇筑时的漏浆现象,保证预制构件质量,不用进行二次打胶,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第一软磁铁和第二软磁铁固定,解决二次固定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第一软磁铁和第二软磁铁的径向截面均呈T型结构,提高硅胶模与边模的吸附力,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因为移位而影响构件质量;使用柔性材料,易脱模,保证构件质量,并且能够实现重复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构件倒角一次成型及边模封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硅胶模和第一软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硅胶模和第二软磁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构件倒角一次成型及边模封堵装置的实施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硅胶模,2、第一软磁铁,3、第二软磁铁,4、边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预制构件倒角一次成型及边模封堵装置,包括硅胶制成的硅胶模1、第一软磁铁2和第二软磁铁3,所述硅胶模1呈直角三角形结构,所述硅胶模1对应构成直角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槽体,所述第一软磁铁2和第二软磁铁3分别一一对应置于两个所述槽体内;所述第一软磁铁2和第二软磁铁3分别与两个所述槽体结构匹配。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软磁铁2和第二软磁铁3的径向截面均呈T型结构。

硅胶模1、第一软磁铁2和第二软磁铁3组合形成整体,在边模角部位置放置,可以让预制构件在浇筑时自动形成倒角,利用硅胶模1将边模4封堵住,利用第一软磁铁2和第二软磁铁3与钢模吸附固定,在混凝土浇筑时不会移位。

本装置能够实现预制构件倒角一次成型,代替传统通过弯折模具的方式,减少模具种类,使模具标准化生产,提高周转率,从而减少成本;在倒角成型的同时,能够进行边模4封堵,避免混凝土浇筑时的漏浆现象,保证预制构件质量,不用进行二次打胶,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第一软磁铁2和第二软磁铁3固定,解决二次固定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第一软磁铁2和第二软磁铁3的径向截面均呈T型结构,提高硅胶模1与边模4的吸附力,浇筑混凝土时不会因为移位而影响构件质量;使用柔性材料,易脱模,保证构件质量,并且能够实现重复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