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突出楼面的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15631发布日期:2019-06-14 23:39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突出楼面的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梁加固的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领域,为了提高梁的强度,常用的方法有增大梁的截面等等,但这将增大梁的自重和对柱增加负荷,而应用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相比于加大截面方法具有施工便捷、成本低的优点;且该方法通过预应力张拉可以对加固构件进行主动卸载,相比于粘贴碳纤维或粘钢方法,加固效果更好。但传统的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的预应力索的两端采用穿过楼板,并在楼板上设置锚固装置,这样导致楼面使用空间受到影响,也可能在使用中破坏锚固装置,给结构安全带来隐患。

因此,改进预应力索的梁顶锚固方式是提升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法适用性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置,能够将体外预应力索的锚固装置由楼面上转移至楼面下,避免装置对建筑功能造成影响,也更有利于保护锚固装置在使用中不被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不突出楼面的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由安装在与加固梁垂直的框架梁梁顶的转向机构和位于其后端楼板底位置的锚固机构组成,针对加固梁的体外预应力索通过转向机构的转向而至其后侧的楼板底,同时体外预应力索通过楼板底的锚固机构进行锚固。

将体外预应力索原本向斜上方的拉力通过转向装置转向斜下方,使之传至楼板的下方,然后利用设置在楼板下方的锚固装置锚固。如此即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优选方案,转向机构有一n形套件,n形套件的顶部连接着倒扣的弧形板,n形套件从框架梁的梁顶卡入以固定在框架梁的上侧;锚固机构由加劲板、钢套筒和锚固块组成,加劲板固定在n形套件和弧形板的后端的房屋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处,钢套筒固连在加劲板上,锚固块固定在钢套筒中,而锚固力通过钢套筒和端头加劲板经转向机构传递给加固梁主结构。

优选方案,锚固块内部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小端朝向转向机构的弧形板。

优选方案,锚固机构对称地在转向机构后端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套。

优选方案,钢套筒为方形钢管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将体外预应力索的锚固装置由楼面上转移至楼面下,避免装置对建筑功能造成影响;

2、利于保护锚固装置在使用中不被破坏;

3、安装操作方便;

4、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转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锚固机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图1中A-A剖面示意图;

附图5为图1中B-B剖面示意图;

附图6为常规技术的突出楼面的锚固结构。

图中,加固梁1;框架梁2;转向机构3;n形套件31;弧形板32;锚固机构4;加劲板41;钢套筒42;锚固块43;体外预应力索5;楼板6;锚固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不突出楼面的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该装置由安装在与加固梁1垂直的框架梁2梁顶的转向机构3和位于其后端板底位置的锚固机构4组成,针对加固梁1的体外预应力索5通过转向机构3的转向而至其后侧的楼板6底,同时体外预应力索5通过楼板6底的锚固机构4进行锚固。

转向机构3的具体结构是,有一n形套件31,n形套件31的顶部焊接着一件倒扣的弧形板32,安装时将n形套件31从框架梁2的梁顶卡入以固定在框架梁2的上侧,体外预应力索5绕在弧形板32上面。

锚固机构4的具体结构是,有一加劲板41,加劲板41固定在n形套件31和弧形板32的后端的房屋立柱与框架梁2的连接处,有一方形的钢套筒42固连在加劲板41上,还有一锚固块43固定在钢套筒42中靠近后端的部位,锚固块43将体外预应力索5的端部由锚固块43锁定,锚固力通过钢套筒42和加劲板41传递给加固梁1主结构。锚固机构4对称地在转向机构3后端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套。锚固块43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小端朝向转向机构3的弧形板32。转向机构3的结构参见图2,锚固机构的结构参见图3。

转向机构3和锚固机构4的结合以及对称地设置状况参见图4和图5。

本装置将体外预应力索原本向斜上方的拉力通过转向机构转向斜下方,使之传至楼板的下方,然后利用设置在楼板下方的锚固机构锚固,使得楼面上整洁开敞,也有利于体外预应力索防损。

作为对比,图6示出常规技术的突出楼面的锚固结构,其中件号7为锚固件,其突出在楼板之上。

本实用新型体外预应力锚固装置,具有整洁、简便和不易损坏的优点。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