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构件兼容生产的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3111发布日期:2019-10-29 22:08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构件兼容生产的流水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建材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构件兼容生产的流水线。



背景技术:

如今,自动化技术、起重技术、智能控制等建筑工程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功能强大,提高了建筑建设的速率,传统的人为砌砖盖瓦式建造房子的速率已跟不上人类对建筑的需求了。因此建筑行内研发出并能够运用的各种预成型建材,基本能够为各类建筑建设提供成型度与建造需求十分接近的预成型建材,以及辅助建造的模具建材,通过在先批量生产好所需预成型建材和辅助建造的模具建材,直接利用到工地施工中,大大推动了建造工程的有效进度,缩短工期,且使得建筑的稳定牢固性更强。

其中,预制板构件主要包含有预制楼板、预制墙板、预制隔板等,不同用途或不同的安装结构,对预制板构件的强度、厚度、材料等性质具有不同的要求,其直接决定了预制板构件生产过程的不一样,工序的要求不一样,从而工厂制造预制板构件的生产线需要根据不同的预制板构件而设计和不断调整,才能实现高效产出高质量的预制板构件来满足建造业的蓬勃需求和技术提高。

目前,预制板构件生产流水线的各工序部位布置是串行的,不同的预制板构件不能同时在一个位置布料,只能实现单排布料机布料,且考虑到工厂厂地面积问题,各工序无缓冲工位或缓冲工位较少较小不方便使用,浇捣前工序如果受阻,流水线就不能实现节拍流动,且养护窑进出端口设置不合理。

总结,现有的构件生产流水线总体的车间占地利用率不高,不能同时生产两种或以上的不同制造工序的预制构件,生产效率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解决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至少包括两条不同的中间段加工线的构件生产流水线,能够实现楼板、墙板、双皮墙等不同结构的预制板构件同时并行流水兼容生产,且不影响二次加工,还可以很好的解决多种多件构件同时进窑养护的问题,提高了车间占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构件兼容生产的流水线,包括公共前段、加工中段以及公共后段;

所述公共前段包括一基础建模段;

所述加工中段包括至少两条中间段加工线,各条中间段加工线并列设置;

所述中间段加工线包括前后顺序连接的部件安装段、浇注段和细加工段;

所述部件安装段紧接着所述基础建模段,各条所述中间段加工线的部件安装段布设不同的加工工位,进而产出不同结构的待浇注模型;

所述浇注段设置至少两个进模型端口、至少两个出模板端口和至少两个浇注工位;

各条所述中间段加工线的细加工段可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布设加工工序;

所述公共后段包括前后顺序连接的养护段、拆模段和出板段,所述养护段与加工中段的细加工段连接;

所述拆模段和基础建模段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摆渡装置,以将所述拆模后的半成品构件传送至基础建模段再进行二次加工;

在所述部件安装段和所述细加工段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二摆渡装置,以将二次加工后的构件直接传送至细加工段进行二次细加工。

所述浇注段和细加工段之间通过第三摆渡装置衔接。通过第三摆渡装置衔接可以把浇注段和细加工段并列安装设置,有效地利用了纵向空间,且并列安装设置有利于各个流水线段之间的连接,节约了大距离横向转移的运行路径,摆渡装置可以有效准确地衔接浇注段和细加工段,把浇注板从浇注段出来后转移到细加工段。

所述基础建模段包括若干个装模具工位和若干个绑钢筋工位,所述装模具工位和绑钢筋工位可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而调整该工位的工作内容。基础建模段主要完成构件浇注所需的模型搭建以及按普遍的墙体布设钢筋并捆扎牢固,但为了使用不一样的构件生产,基础建模段上的工位可根据加工需求,对各个工位的具体加工工作、工位的数量和前后顺序进行调整。

所述公共前段还包括模具清理段,所述模具清理段设置在所述装模具工位和绑钢筋工位之前,且位于拆模段附近,所述清理段设置有清扫工位和清理机。为了模具再次利用而不收影响,上一组生产使用的模具拆卸下来需要将残留的废料清理干净,还能使用寿命更长;模具清理段设置在拆模段附近减少了中途的转运流程,省工省时。

所述公共前段与部件安装段的外侧设置有预装件存储区;所述公共前段与所述公共后段之间设置有模具运输通道,且所述运输通道横跨至所述公共前段与所述细加工段之间;所述部件安装段与所述细加工段之间设置有平车运行通道,且所述平车运行通道两端分别延长至所述细加工段的始端和所述基础建模段侧。生产器具、设备、或者构件,大多都是较重的大物件,需要运输工具,平车能够在车间内有效且灵活胜任,故把平车运行通道尽场地空间设计到没一所需的加工流水线段旁,将为生产提供较大的帮助。存储区的用于为预埋件、钢筋等提供暂放区域,方便生产过程中直接使用。

所述部件安装段包括绑钢筋工位、装埋件工位、改善工位和质检工位,各条所述中间段加工线的部件安装段上的工位可根据构件所需的结构来设定或调整其工作内容、工位数量和顺序;所述细加工段包括缓冲工位、拉毛工位和预养护工位,各条所述中间段加工线的细加工段可根据构件所需的结构来设定或调整其工作内容、工位数量和顺序。上述工位参考现有技术中的预制构件的流水生产工序,但各条所述加工线的部件安装段上的工位可根据构件所需的结构来设定或调整其工作内容、工位数量和顺序。

所述养护段包括有若干养护窑和码垛,所述养护窑包括至少两个进板端口以及至少两个出板端口,所述养护窑内包括有蒸汽养护装置,所述码垛内包括有支撑和运行构件的轨道,所述码垛与所述养护窑连通。设置多个养护窑可同时对批量的浇注板进行养护,解决了传统流水线同时养护浇注板数量少的问题;多个进板端口和多个出板端口保证了流水线高效高速的运行节拍;设置的码垛可用于暂存经过养护的板待二次养护或待拆模。

所述出板段设置有翻转工位和出板转运装置。自动化设计减少人工,提高效率和车间安全指数,也降低了成品板的破损率。

所述浇注段一侧设置有混凝土加工运载装置。把混凝土加工装置直接设置在浇注段胖,省去了混凝土转运路径。

所述流水线两边设置有料场、构件存放区和构件清洗区。流水线的整体设置成首尾相连,每段上的工位设置有对应的自动化设备装置,流水线由电控柜、中央控制室等自动化设备控制运作,形成完整的构件生产厂地的布设,功能齐全可调节,又大大提高了车间占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加工中段包括至少两条中间段加工线,各条中间段加工线并列设置,与现有技术中的单挑加工线加工对比,本实用新型既能同时加工生产两种以上不同的构件,又在工序节拍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构件的产量翻倍增加。且通过调整各条中间段加工线上的加工工位,可实现各条中间段加工线单独运作加工生产,或根据加工要求把部分加工段设置成可交叉利用或公共使用,有效提高流水线生产各种不同构件的适应能力,提升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2、在所述部件安装段和所述细加工段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二摆渡装置,以将二次加工后的构件直接传送至细加工段进行二次细加工,通过设置有至少一台该第二摆渡装置,可省去部分二次加工的工序,省时省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流水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公共前段;

11基础建模段;111装模具工位;112绑钢筋工位;

12模具清理段;121清扫工位;122清理机;

2加工中段;

21部件安装段;211绑钢筋工位;212装埋件工位;213改善工位;214质检工位;

22浇注段;221进模型端口;222出模板端口;223浇注工位;

23细加工段;231缓冲工位;232拉毛工位;233预养护工位;

25中间段加工线;

3公共后段;

31养护段;311养护窑;312码垛;

32拆模段;321拆模工位;

33出板段;

4第一摆渡装置;

5第二摆渡装置;

6第三摆渡装置;

7预装件存储区;

8模具运输通道;

9平车运行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构件兼容生产的流水线,包括公共前段1、加工中段2以及公共后段3;

公共前段1包括一基础建模段11,基础建模段11包括若干个装模具工位111和若干个绑钢筋工位112,装模具工位111和绑钢筋工位112可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而调整该工位的工作内容,装模具工位111和绑钢筋工位112可完成预构件的模具组装拼接、模具稳固和钢筋布设绑扎等建模工序。

本实施例中,基础建模段设置有两个装模具工位111和两个绑钢筋工位112,其中还以架空的形式设置有中央控制室,用以控制流水线的运停。可以理解的,装模具工位111和绑钢筋工位112可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而调整该工位的工作内容包括可调整该段上工位的具体数量、顺序和工作事项。

加工中段包括至少两条中间段加工线25,各条中间段加工线25并列设置,可以理解的各条中间段加工线25可以直线设置或根据场地空间而折弯设置,各条中间段加工线25可单独运作加工生产,靠外侧的中间段加工线25绕外围布设,靠内侧的中间段加工线25走内环运作;或根据加工要求把部分加工段设置成可交叉利用或公共使用,有效提高流水线生产各种不同构件的适应能力,提升设备和场地的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体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加工中段包括两条中间段加工线25,可以同时生产制造两种不同的构件,例如同时生产制造结构强度要求更高的楼板和相对简单的内墙板。

所述中间段加工线25包括前后顺序连接的部件安装段21、浇注段22和细加工段23;

所述部件安装段21紧接着所述基础建模段11,各条所述中间段加工线25的部件安装段 21布设不同的加工工位,进而产出不同结构的待浇注模型;所述部件安装段21的加工工位包括绑钢筋工位211、装埋件工位212、改善工位213和质检工位214,各条所述中间段加工线25的部件安装段21上的工位可根据构件所需的结构来设定或调整其工作内容、工位数量和顺序;

本实施例中,其中一条的所述中间段加工线25的部件安装段21包括绑钢筋工位211、两个预埋件工位212、两个质检工位214,经过这些工位加工,从而把构件模型加固准备好待浇注;另外一条所述中间段加工线25的部件安装段21包括多个改善工位213,所述改善工位213可以重复所述基础建模段11的工序或对基础建模段11传送过来的构件模型进行加固并质检或加装一些其他特殊的功能构件或进行特殊的工艺加工,从而把构件模型加固准备好待浇注。

浇注段22连接部件安装段21,所述浇注段22设置至少两个进模型端口221、至少两个出模板端口222和至少两个浇注工位223。本实施例中,浇注段22内包括浇注设备,浇注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进模型入口、至少两个浇注板出口和至少两个浇注工位,浇注设备的进模型入口和浇注板出口分别对应设置在浇注段22的进模型端口221处和浇注段22的出模板端口 222处。浇注设备设有多个入口能够同时引进待浇注模型,设有多个浇注工位能够同时进行对多块模型进行浇注,设有多个出口能够同时送出浇注板;所述浇注段一侧设置有混凝土加工运载装置,经由混凝土加工运载装置把混凝土加工处理成浇注浆直接连通浇注设备为其供浇注原料,省去了混凝土转运过程。

浇注段22和细加工段23之间通过第三摆渡装置6衔接。本实施例中,浇注段22的出模板端口222与细加工段23的始端设有配套的摆渡工位,以将浇注板摆渡转移到细加工段23 的工位上。

各条中间段加工线25的细加工段23可根据不同的加工要求布设加工工序,具体的,细加工段23包括缓冲工位231、拉毛工位232和预养护工位233,各条所述中间段加工线25的细加工段23可根据构件所需的结构来设定或调整其工作内容、工位数量和顺序;缓冲工位 231用于暂存浇注板,浇注工序较快,当后面的工序速率赶不上浇注段速率时,会出现浇注板堆积情况,缓冲工位起到调节流水线顺利运作的作用;拉毛工位232对浇注板表面进行拉毛工艺加工,参考现有技术;预养护工位233可进行压光、修补、平整和静置等前序准备工序,待浇注板完成一定程度的凝固后待进入公共后段3的养护区31,参考现有预制板预养护技术,并根据实际加工要求来布设相关的加工工位。

本实施例中,各条中间段加工线25的细加工段23上,各个位置布设的加工工位对应一样,如图所示,由始至末顺序连接的加工工位包括前端的缓冲工位231(其中包含设置有摆渡工位)、拉毛工位232、多个预养护工位233以及后端的缓冲工位231,各工位的布设可根据构件的加工要求以及场地问题,来设定和调整其工作内容、工位数量和顺序。

公共后段3包括前后顺序连接的养护段31、拆模段32和出板段33。

养护段31与加工中段2的细加工段23连接;养护段31包括有若干养护窑311和码垛 312,各个养护窑311包括至少两个进板端口以及至少两个出板端口,养护窑311内包括有蒸汽养护装置,所述码垛312内包括有支撑和运行构件的轨道,所述码垛312可与所述养护窑 311连通。各个养护窑311的进板端口可与细加工段23末端连接,养护窑311的出板端口可与码垛312连接,养护窑311的出板端口也可与拆模段32直接连接。

本实施例的养护段31包括有两个养护窑311,每个养护窑311设置两个进板端口以及两个出板端口,码垛312设置在两个养护窑311之间,且两个养护窑311可通过码垛312相连通;两个养护窑311的出板端也可直接连接拆模段32,码垛312的出板端也可连接拆模段32;所述码垛312上还设置有码垛车电点,用以辅助定位。

拆模段32包括有若干个通用的拆模工位321,适用于各种构件的拆模,但为了方便收集不同的模具,可把拆模段32按中间段加工线25的条数和位置分成对应的拆模分段线,拆模完成再统一连接出板段,把加工完毕的构件产品转离生产线并规律存放管理。

本实施例中,拆模段32包括两段拆模分段线,每段上各设置两个拆模工位321。

拆模段32和基础建模段1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摆渡装置4,以将所述拆模后的半成品构件传送至公共前段1的基础建模段11上再进行二次加工;例如完成了一次整条流水线的加工后还需重复流水线上部分或全部的工序时,拆完模具后的半成品构件并非直接经出板段33转离,而是通过第一摆渡装置4转移回公共前段1重新再进入流水线进行所需要的加工工序。

本实施例中,基础建模段11的始端与拆模段32上均设置有配套的摆渡工位,用以将拆完模具还需要进行二次加工的半成品构件转移到公共前段1。

公共前段1还包括模具清理段12,模具清理段12设置在装模具工位111和绑钢筋工位 112之前摆渡工位之后,且位于拆模段32附近,所述清理段12设置有清扫工位121和清理机122。可以理解的,公共前段1的各个工位的布设均可按实际加工要求调整顺序与数量。

在所述部件安装段21和所述细加工段23之间还设置有至少一台第二摆渡装置5,以将二次加工后的构件直接传送至细加工段23进行二次细加工。当不需要进行二次浇注时,该第二摆渡装置5直接可以省去浇注段的空白运作,省时省功耗,设置至少一台,可以根据实际二次加工需求,把构件转移到所需的后续加工工位上,例如二次加工还需要完成部件安装段 21前端的几个工序再进行二次细加工,则如本实施例一样,在部件安装段21的首尾端的工位上各设置一台第二摆渡装置5,以将在部件安装段21上二次完成不同程度工序的构件直接转移到细加工段23进行二次细加工。

公共前段1与部件安装段21的外侧设置有预装件存储区7,流水线工厂内安装设置有KBK 吊臂及物料转移轨道,可节约钢筋转运、模具转运、预埋件转运等过程中行车等设备的使用;公共前段1与公共后段3之间设置有模具运输通道8,且所述模具运输通道8横跨至所述公共前段1与所述细加工段23之间;所述部件安装段21与所述细加工段23之间设置有平车运行通道9,且所述平车运行通道9两端分别延长至所述细加工段23的始端和所述基础建模段 11侧。可以理解,平车运行通道9有利于平车在车间运行物件,只要场地允许并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平车运行通道9可布设在整条流水线内或外围;预装件存储区7可根据实际场地布设其位置和存放物料的种类,以便管理和放取。

出板段33设置有翻转工位和出板转运装置,出板段33还设置有机电控柜,用以控制转离生产加工完毕的构件。

流水线流水线两边设置有料场、构件存放区和构件清洗区,本实施例中,流水线的整体设置成首尾相连,每条运行加工线通过运行轨道和工序设备配合人工或自动化设备流水运作,形成完整的构件生产厂地的布设,功能齐全可调节适应生产多种不同的预制构件,又大大提高了车间占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构件兼容生产的流水线,其工作原理是:

工人或自动化设备在所述公共前段1的基础建模段11把模具搭建成所需模型并加固,同时把钢筋捆扎绑好,形成预制构件的模型;然后通过运行轨道和工序设备把模型传送至加工中段2的部件安装段21,工人或自动化设备对每一模型就其所在的运行线上,进行再次捆绑钢筋、预埋件铺设、其他功能件安装、其他特殊工艺流程、对前工序的改善和质检,再通过几个进模型端口221送进浇注段22内的任一浇注工位223(一般顺着所在中间段加工线25 上的浇注工位223)进行浇注,浇注完成从出模板端口222送出,再通过第三摆渡装置6转移到加工中段2的细加工段23上进行细加工,包括拉毛加工和预养护加工;接着再送进养护段31的养护窑311进行蒸汽养护(简称蒸养)等工艺养护,经过养护窑311养护的构件可送进码垛312暂存或送进另一养护窑311进行再次养护或直接送至拆模段32进行拆模处理;拆卸的模具转运至模具清理段12内清理,而构件则通过出板段33的翻转工位和出板转运装置转移到构件冲洗区或构件暂存区。如需进行二次加工,则通过第一摆渡装置4从拆模工位321 上把半成品构件转移到公共前段1的基础建模段11进行再一次的加工,根据所需,无需进行的工序可直接运转通过那些工序所包含的工位,如无需再次浇注的,则可通过第二摆渡装置 5把半成品构件转移到细加工段23进行后续的加工再出板。在其他实施例中,由于需要生产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的预制构件,把整条流水线分开多条完全单独的运行线,每条运行线的结构如上诉,各段工位的设计根据生产的预制构件所需的加工要求设定,则每条运行线可以规律地大量生产制造同一种预制构件,而生产完毕可简单而有规律的分类。其中,占地较多或设有工位较多的运行线,例如外围的运行线,可通过减少其上面各加工段的工位以与其他加工线的工位设置基本一样,从而使得多条加工线生产出的构件一样。

本实施例中预制构件的加工工序的具体操作以及加工工具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