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水泥纤维板生产的节能高效蒸养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49626发布日期:2020-02-07 22:59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水泥纤维板生产的节能高效蒸养室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养室的技术领域,是一种用于水泥纤维板生产的节能高效蒸养室。



背景技术:

目前水泥纤维板的蒸养方法多为自然养护,自然养护方法非常浪费时间,需要很多天以后才能使其凝固,而且强度不高,抗压抗拉性能差,并且受天气条件的影响很大,其效率很低下更是影响工程的进程。

为了提高水泥纤维板预制件的凝固强度和缩短凝固时间,蒸汽养护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人工养护方法,多是采用蒸汽通入养护室内进行升温加热。然后,蒸汽的获得依赖于外界加热装置对于水的加热,而采用火电、天然气等作为动力产生蒸汽,受使用环境的限制性很大,尤其是西部开发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入戈壁滩、大沙漠的建筑施工,电力的使用十分紧张,并且对于燃料的需求也十分大,并且没有市政火电的供应,大大限制了蒸汽养护方式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泥纤维板生产的节能高效蒸养室,其克服了上有技术之不足,有效解决了现有蒸养室存在的在没有市政火电供应地区使用受到限制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一种用于水泥纤维板生产的节能高效蒸养室,包括太阳能集热器、第一供水装置、蒸汽发生装置、第二供水装置、蒸养室;所述第一供水装置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右侧,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设置在第一供水装置的右上方,

所述第一供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箱、第一水泵、第一电磁阀、第一进水管、第三电磁阀、第一液位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水泵,所述第一水箱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的右侧,所述第一水箱下部通过第一输水管与太阳能集热器下部左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箱上部通过第二输水管与太阳能集热器右端下部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固定安装在第二输水管上,所述第一水泵固定安装在第一输水管上,所述第一进水管设置在第一水箱上端一侧并与第一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固定安装在第一进水管上,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水箱上部并与第一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与第一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水箱上部一侧并与第一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箱下部通过第三输水管与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固定安装在第三输水管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与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电连接;

所述第二供水装置包括第二水箱、第三水泵、第二电磁阀、第二进水管、第四电磁阀、第二液位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第四水泵,所述第二水箱设置在第一水箱的下方,所述第二水箱下部通过第四输水管与第一输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三水泵固定安装在第四输水管上,所述第二水箱上部通过第五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固定安装在第五输水管上,所述第二进水管设置在第二水箱上部并与第二水箱相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固定安装在第二进水管上,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水箱上部并与第二水箱相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与第二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水箱上部并与第二水箱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箱下部通过第六输水管与蒸汽发生装置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固定安装在第六输水管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与第三水泵、第四水泵电连接;

所述蒸养室设置在蒸汽发生装置下方,所述蒸汽发生装置与蒸养室相连通。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的优化和/或改进:

优选的,所述还包括冷凝水利用装置,所述冷凝水利用装置包括冷凝水集水槽、集水箱、出水管、集水泵、提升管、提升泵、回水管,所述冷凝水集水槽设置在蒸养室的底部并纵向贯穿蒸养室,所述集水箱设置在冷凝水集水槽的左侧,所述冷凝水集水槽通过出水管与集水箱相连通,所述集水泵固定安装在出水管上,所述集水箱通过提升管与第一水箱上部相连通,所述提升管中部通过回水管与第二水箱上部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还包括热风机、热风管、至少一个热风口,所述热风机设置在蒸养室的左侧,所述热风管设置在蒸养室左侧内壁上,所述热风管与热风机相连通,所述热风口依序安装在热风管上。

优选的,还包括蒸汽管、至少一个蒸汽喷口,所述蒸汽管设置在蒸养室内并位于热风管前方,所述蒸汽喷口依序安装在蒸汽管上。

优选的,还包括纤维格栅板,所述纤维格栅板设置在蒸汽管前方并纵向、横向贯穿蒸养室,所述纤维格栅板固定安装在蒸养室内。

优选的,还包括负压风机,所述负压风机设置在蒸养室的右侧下端并与蒸养室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冷凝水集水槽由后向前设有4‰-6‰的坡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输水管、第三输水管、第四输水管、第六输水管、回水管、提升管上均设有控制阀。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在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水管给第一水箱注水,通过第一液位传感器检测第一水箱内水位的高低,当水位高于第一液位传感器预先设定的最高液位值时第一液位传感器关闭第三电磁阀,在此过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第一水箱内部水温温度高低,当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到水温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温度值时,第一温度传感器控制开启第一水泵,通过第一水泵将水抽入到太阳能集热器内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注入到第一水箱内部,如果水温还是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温度,第一水泵继续将水抽入到太阳能集热器内继续加热,依此循环直至温度满足使用要求位置,当第一水箱内水温高度上升至第一温度传感器预先设定的温度值时,第一温度传感器开启第二水泵并关闭第一水泵、第一电磁阀,将第一水箱内部的高温热水注入到蒸汽发生装置内部,通过蒸汽发生装置对蒸养室内部的水泥纤维板进行蒸养,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二进水管给第二水箱进行注水,通过第二液位传感器实时监测第二水箱内水位的高低,当水位高于第二液位传感器预先设定的最高液位值时第二液位传感器关闭第四电磁阀,同时第二温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第二水箱内部水温温度高低,当第二水箱内部的水温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温度值时,第二温度传感器控制开启第三水泵将第二水箱内部的水抽入到太阳能集热器内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五输水管注入到第二水箱内,如果注入的水温还是达不到要求第三水泵继续将第二水箱内部的水循环抽入到太阳能集热器内进行加热,直至水温达到满足使用要求为止;当第一水箱内的高温热水使用到第一液位传感器设定的最低液位值时,第一液位传感器关闭第二水泵开启第三电磁阀进行注水,依上述过程进行加热;此时开启第二供水装置给蒸汽发生装置供热水继续对蒸养室进行蒸养,保证蒸养室内高温蒸汽的使用量,保证了蒸养室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缺电、缺资源的荒漠地区对蒸养工作的限制,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蒸养室存在的在没有市政火电供应地区使用受到限制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蒸养室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太阳能集热器,2为蒸汽发生装置,3为蒸养室,4为第一水箱,5为第一水泵,6为第一电磁阀,7为第一进水管,8为第三电磁阀,9为第一液位传感器,10为第一温度传感器,11为第二水泵,12为第一输水管,13为第二输水管,14为第三输水管,15为第二水箱,16为第三水泵,17为第二电磁阀,18为第二进水管,19为第四电磁阀,20为第二液位传感器,21为第二温度传感器,22为第四水泵,23为第四输水管,24为第五输水管,25为第六输水管,26为冷凝水集水槽,27为集水箱,28为出水管,29为集水泵,30为提升管,31为提升泵,32为回水管,33为热风机,34为热风管,35为热风口,36为蒸汽管,37为蒸汽喷口,38为纤维格栅板,39为负压风机,40为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列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行描进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水泥纤维板生产的节能高效蒸养室,包括太阳能集热器1、第一供水装置、蒸汽发生装置2、第二供水装置、蒸养室3;所述第一供水装置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1右侧,所述蒸汽发生装置2设置在第一供水装置的右上方,

所述第一供水装置包括第一水箱4、第一水泵5、第一电磁阀6、第一进水管7、第三电磁阀8、第一液位传感器9、第一温度传感器10、第二水泵11,所述第一水箱4设置在太阳能集热器1的右侧,所述第一水箱4下部通过第一输水管12与太阳能集热器1下部左端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箱4上部通过第二输水管13与太阳能集热器1右端下部相连通,所述第一电磁阀6固定安装在第二输水管13上,所述第一水泵5固定安装在第一输水管12上,所述第一进水管7设置在第一水箱4上端一侧并与第一水箱4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8固定安装在第一进水管7上,所述第一液位传感器9设置在第一水箱4上部并与第一水箱4相连通,所述第三电磁阀8与第一液位传感器9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设置在第一水箱4上部一侧并与第一水箱4相连通,所述第一水箱4下部通过第三输水管14与蒸汽发生装置2相连通,所述第二水泵11固定安装在第三输水管14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0与第一水泵5、第二水泵11电连接;

所述第二供水装置包括第二水箱15、第三水泵16、第二电磁阀17、第二进水管18、第四电磁阀19、第二液位传感器20、第二温度传感器21、第四水泵22,所述第二水箱15设置在第一水箱4的下方,所述第二水箱15下部通过第四输水管23与第一输水管12相连通,所述第三水泵16固定安装在第四输水管23上,所述第二水箱15上部通过第五输水管24与第二输水管13相连通,所述第二电磁阀17固定安装在第五输水管24上,所述第二进水管18设置在第二水箱15上部并与第二水箱15相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19固定安装在第二进水管18上,所述第二液位传感器20设置在第二水箱15上部并与第二水箱15相连通,所述第四电磁阀19与第二液位传感器20电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1设置在第二水箱15上部并与第二水箱15相连通,所述第二水箱15下部通过第六输水管25与蒸汽发生装置2相连通,所述第四水泵22固定安装在第六输水管25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1与第三水泵16、第四水泵22电连接;

所述蒸养室3设置在蒸汽发生装置2下方,所述蒸汽发生装置2与蒸养室3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在使用时通过第一进水管7给第一水箱4注水,通过第一液位传感器9检测第一水箱4内水位的高低,当水位高于第一液位传感器9预先设定的最高液位值时第一液位传感器9关闭第三电磁阀8,在此过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0实时检测第一水箱4内部水温温度高低,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0检测到水温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温度值时,第一温度传感器10控制开启第一水泵5,通过第一水泵5将水抽入到太阳能集热器1内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注入到第一水箱4内部,如果水温还是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温度,第一水泵5继续将水抽入到太阳能集热器1内继续加热,依此循环直至温度满足使用要求位置,当第一水箱4内水温高度上升至第一温度传感器10预先设定的温度值时,第一温度传感器10开启第二水泵11并关闭第一水泵5、第一电磁阀6,将第一水箱4内部的高温热水注入到蒸汽发生装置2内部,通过蒸汽发生装置2对蒸养室3内部的水泥纤维板进行蒸养,在此过程中通过第二进水管18给第二水箱15进行注水,通过第二液位传感器20实时监测第二水箱15内水位的高低,当水位高于第二液位传感器20预先设定的最高液位值时第二液位传感器20关闭第四电磁阀19,同时第二温度传感器21实时监测第二水箱15内部水温温度高低,当第二水箱15内部的水温低于预先设定的最低温度值时,第二温度传感器21控制开启第三水泵16将第二水箱15内部的水抽入到太阳能集热器1内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水通过第五输水管24注入到第二水箱15内,如果注入的水温还是达不到要求第三水泵16继续将第二水箱15内部的水循环抽入到太阳能集热器1内进行加热,直至水温达到满足使用要求为止;当第一水箱4内的高温热水使用到第一液位传感器9设定的最低液位值时,第一液位传感器9关闭第二水泵11开启第三电磁阀8进行注水,依上述过程进行加热;此时开启第二供水装置给蒸汽发生装置2供热水继续对蒸养室进行蒸养,保证蒸养室3内高温蒸汽的使用量,保证了蒸养室3的工作效率,也避免了缺电、缺资源的荒漠地区对蒸养工作的限制,具有节能减排的优点;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蒸养室存在的在没有市政火电供应地区使用受到限制问题。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一种用于水泥纤维板生产的节能高效蒸养室进行进一步的优化或/和改进:

如图1所示,所述还包括冷凝水利用装置,所述冷凝水利用装置包括冷凝水集水槽26、集水箱27、出水管28、集水泵29、提升管30、提升泵31、回水管32,所述冷凝水集水槽26设置在蒸养室3的底部并纵向贯穿蒸养室3,所述集水箱27设置在冷凝水集水槽26的左侧,所述冷凝水集水槽26通过出水管28与集水箱27相连通,所述集水泵29固定安装在出水管28上,所述集水箱27通过提升管30与第一水箱4上部相连通,所述提升管30中部通过回水管32与第二水箱15上部相连通。根据实际需要,这里设置冷凝水利用装置是为了将蒸养室3内蒸养凝结的冷凝水进行重新利用,节约水资源。

如图1所示,所述还包括热风机33、热风管34、至少一个热风口35,所述热风机33设置在蒸养室3的左侧,所述热风管34设置在蒸养室3左侧内壁上,所述热风管34与热风机33相连通,所述热风口35依序安装在热风管34上。根据实际需要,这里设置热风机33是为了将蒸汽发生装置2产生的水蒸气吹散开至整个蒸养室3内,通过热风管34跟若干个热风口35将蒸汽吹散。

如图1所示,还包括蒸汽管36、至少一个蒸汽喷口37,所述蒸汽管36设置在蒸养室3内并位于热风管34前方,所述蒸汽喷口37依序安装在蒸汽管36上。根据实际需要,这里设置蒸汽管36、蒸汽喷口37是为了将蒸汽发生装置2更均匀的喷至蒸养室3内,时蒸养室3对水泥纤维板的蒸养更均匀、充分。

如图1所示,还包括纤维格栅板38,所述纤维格栅板38设置在蒸汽管36前方并纵向、横向贯穿蒸养室3,所述纤维格栅板38固定安装在蒸养室3内。根据需要这里设置纤维格栅板38是为了将已凝结成的冷凝水过滤掉,并使水蒸气均匀扩散至蒸养室3内。

如图1所示,还包括负压风机39,所述负压风机39设置在蒸养室3的右侧下端并与蒸养室3相连通。根据实际需要,这里设置负压风机39是为了给蒸养室3造创造一个负压环境,给水蒸气一个向蒸养室3散开的动力。

如图1所示,所述冷凝水集水槽26由后向前设有4‰-6‰的坡度。根据实际需要这里将冷凝水集水槽26向前倾斜4‰-6‰的坡度是为了方便冷凝水收集。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输水管12、第三输水管14、第四输水管23、第六输水管25、回水管32、提升管30上均设有控制阀40。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的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