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道口的提前预警双电网检测铁路栅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41124发布日期:2019-07-24 09:01阅读:3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道口的提前预警双电网检测铁路栅栏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道口检测铁路栅栏,特别的,是一种铁路道口的提前预警双电网检测铁路栅栏。



背景技术:

铁路道口位于道路与铁路平面相交处道口栏木机或栅门由人工操纵,避免车辆以及行人闯过造成危险,且在铁路的两侧设定防护栅栏来保证安全避免有人横穿,且能够避免生活垃圾影响铁路的稳定运行,但是现有的栅栏仍需要改进:

现有的栅栏只是单纯的进行阻隔作用,对于一些无人值守的铁路一旦栅栏或者信号灯出现故障短时间内无法进行维修就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影响火车的正常出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道口的提前预警双电网检测铁路栅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铁路道口的提前预警双电网检测铁路栅栏,其结构包括:防翻顶栏、固定底框、联结插口、内网、固定脚,所述防翻顶栏水平安设在固定底框的顶部且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固定底框的左侧设有两个的联结插口,所述内网紧密嵌套在固定底框的内槽,所述固定脚通过焊接安设在固定底框的底部,所述防翻顶栏其内部结构包括:预警箱、接近警板、联通拉绳、螺圈网、速接线腔,所述预警箱横向顶板与接近警板紧密贴合,所述联通拉绳水平贯穿螺圈网的中心并与预警箱内部相连接,所述速接线腔通过底部的螺栓固定在预警箱横板的左侧,所述联通拉绳水平贯穿接近警板顶端的吊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警箱由支撑横杆、同步轴、灯腔组成,所述支撑横杆通过焊接与同步轴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同步轴表面的通孔通过螺栓与灯腔顶端紧密扣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速接线腔由转向轮组、承力轨、双线嵌头、检测开关、框体组成,所述转向轮组通过螺栓固定在承力轨的右侧,所述双线嵌头内部的活动槽与承力轨紧密贴合,且横向表壁固定在检测开关端头的顶部,所述框体与预警箱的横板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腔由双向灯柱、防晒内壳、钳夹、导光腔、发射总灯腔组成,所述双向灯柱设有两个以上垂直固定在防晒内壳的内部,所述导光腔水平贯穿钳夹的内槽且贴近双向灯柱的顶部,所述导光腔通过密封胶与发射总灯腔的发射管相粘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向灯柱由散光板、集光腔、柱体、荧光内腔、检测臂组成,所述散光板设有两个以上垂直嵌套在集光腔的内部凹槽,所述集光腔紧密贴合在柱体的内部,所述柱体与底部的荧光内腔通过熔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检测臂垂直安设在柱体的轴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线嵌头与右侧的联通拉绳紧密扣合,且内部设有导电触点用于信号传输。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线嵌头与用于栅栏间相接时候信号的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晒内壳内端设有擦拭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在静止状态下荧光内腔朝外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通拉绳与支撑横杆表面为咬合固定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警箱底部的横板为两端倾斜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针对铁路道口可能出现闸门故障的问题进行解决,通过栅栏顶部的接近警板进行静止在火车驶入接近道口1.5公里左右的位置预警箱触发使双向灯柱朝外进行警示,同时内部的联通拉绳能够对栅栏起到检测的作用,保证路口附件栅栏的完整性,提高周围安全范围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改进后根据火车高速行驶所产生的震动以及气流作为检测条件,在其接近铁路道口的位置进行预警,及时警示周围人员勿接近,同时自身用于触发的联通拉绳作为检测线保证栅栏在损坏断离后能够及时发觉进行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铁路道口的提前预警双电网检测铁路栅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防翻顶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预警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速接线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灯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双向灯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双向灯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双线嵌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集光腔与散光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防翻顶栏-1、固定底框-2、联结插口-3、内网-4、固定脚-5、预警箱-11、接近警板-12、联通拉绳-13、螺圈网-14、速接线腔-15、支撑横杆-121、同步轴-122、灯腔-123、转向轮组-151、承力轨-152、双线嵌头-153、检测开关-154、框体-155、双向灯柱-1231、防晒内壳-1232、钳夹-1233、导光腔-1234、发射总灯腔-1235、散光板-12a、集光腔-12b、柱体-12c、荧光内腔-12d、检测臂-12e。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图1~图9示意性的显示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防翻顶栏的结构,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

如图1-图9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铁路道口的提前预警双电网检测铁路栅栏,其结构包括:防翻顶栏1、固定底框2、联结插口3、内网4、固定脚5,所述防翻顶栏1水平安设在固定底框2的顶部且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所述固定底框2的左侧设有两个的联结插口3,所述内网4紧密嵌套在固定底框2的内槽,所述固定脚5通过焊接安设在固定底框2的底部,所述防翻顶栏1其内部结构包括:预警箱11、接近警板12、联通拉绳13、螺圈网14、速接线腔15,所述预警箱11横向顶板与接近警板12紧密贴合,所述联通拉绳13水平贯穿螺圈网14的中心并与预警箱11内部相连接,所述速接线腔15通过底部的螺栓固定在预警箱11横板的左侧,所述联通拉绳13水平贯穿接近警板12顶端的吊耳。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警箱11由支撑横杆121、同步轴122、灯腔123组成,所述支撑横杆121通过焊接与同步轴122形成一体结构,所述同步轴122表面的通孔通过螺栓与灯腔123顶端紧密扣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速接线腔15由转向轮组151、承力轨152、双线嵌头153、检测开关154、框体155组成,所述转向轮组151通过螺栓固定在承力轨152的右侧,所述双线嵌头153内部的活动槽与承力轨152紧密贴合,且横向表壁固定在检测开关154端头的顶部,所述框体155与预警箱11的横板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腔123由双向灯柱1231、防晒内壳1232、钳夹1233、导光腔1234、发射总灯腔1235组成,所述双向灯柱1231设有两个以上垂直固定在防晒内壳1232的内部,所述导光腔1234水平贯穿钳夹1233的内槽且贴近双向灯柱1231的顶部,所述导光腔1234通过密封胶与发射总灯腔1235的发射管相粘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向灯柱1231由散光板12a、集光腔12b、柱体12c、荧光内腔12d、检测臂12e组成,所述散光板12a设有两个以上垂直嵌套在集光腔12b的内部凹槽,所述集光腔12b紧密贴合在柱体12c的内部,所述柱体12c与底部的荧光内腔12d通过熔接形成一体结构,所述检测臂12e垂直安设在柱体12c的轴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线嵌头153与右侧的联通拉绳13紧密扣合,且内部设有导电触点用于信号传输,通过电信号的连接能够及时的警示故障点的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线嵌头153与用于栅栏间相接时候信号的连接,通过双线嵌套153直接进行嵌套连接的方式能够不用在二次对联通拉绳13进行穿引更加的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晒内壳1232内端设有擦拭板,在双向灯柱1231动作的过程中会对其表面进行清理,避免积灰老化,造成反射效果不明显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在静止状态下荧光内腔12d朝外部,在白天阳光照射后到夜间火车未经过的时候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联通拉绳13与支撑横杆121表面为咬合固定式,通过联通拉绳13进行检测的快速传动,通过机械联动的方式较少沿路由于老化出现的电路故障,电路故障容易影响系统的误报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警箱11底部的横板为两端倾斜状,便于对雨水的的排出避免过多的积水造成内部的腐蚀情况。

工作原理:

防翻顶栏1安装在固定底框2的顶部,由于有一定的高度能够提高其可见程度,同时中部用内网4进行隔离一方面造价成本能够降低且更容易隔离杂物表面生活垃圾进入铁路的沿线造成不必要的故障情况发生。

在多个栅栏结合的过程中通过中部的联结插口3进行固定,栅栏间联通拉绳13只需要通过中部的双线嵌头153嵌套固定在一起即可,由于双线嵌头153内部的转向轮组151左侧的承力轨152为滑动式,在传动的时候摩擦较少,在双线嵌头153在传动的过程中会松开检测开关154,此时预警箱11内部能够通过检测开关154检测动作至哪个栅栏,通过闭环式的控制使整个结构更加的稳定。

中部的联通拉绳13牵拉的过程中支撑横杆121向侧边移动同步轴122同时带动多个灯腔123转动,双向灯柱1231内部固定有散光板12a的集光腔12b所处的端面朝外部,同时发射总灯腔1235点亮导光腔1234,导光腔1234将光线引入集光腔12b内部进行发光,这样就能够避免由于过多的发光半导体造成的接线复杂的情况,同时在雨水较多的极端天气也能够很好的进行警示,不怕电路进行造成的漏电等一些情况发生,对铁路道口附近的防护更加的可靠。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