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53147发布日期:2020-04-03 14:2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板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传统做法需要先进行模板工程后,才可进行浇筑混凝土,最终凝结成型。模板工程指新浇混凝土成型的支承模板以及其他部件的一整套构造体系,其中,接触混凝土并控制预定尺寸,形状、位置的构造部分称为支承模板,支撑和固定支承模板的背楞、卡箍等构成支承体系,模板工程在混凝土施工中是一种临时结构。

现阶段常用做法为使用支承模板紧贴混凝土柱的外侧表面,支承模板的外侧设有若干跟竖直布置的背楞,背楞内侧为紧贴支承模板的外侧,背楞的外侧设有用于挤压背楞的卡箍,通过调节卡箍,施加压力,背楞紧贴支承模板,支承模板紧贴混凝土柱,达到支承效果。

上诉做法中,因支承模板与背楞均为独立部件,在使用安装过程中,背楞数量较多,且背楞布置需保持合理间距的要求,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难达到标准要求,出现背楞的间距过大或者过小,无法均匀分布,背楞的垂直度无法保证,导致施加在支承模板的力分布不均匀,最终导致混凝土柱成型质量差,影响工程质量。

在现有领域中,还不存在一种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针对传统做法中背楞无法均匀分布、无法垂直设置,现有技术手段为人工对每根背楞进行手动调节,混凝土柱出现成型质量差,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解决传统做法中背楞无法均匀分布、无法垂直设置,而导致混凝土柱出现成型质量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包括混凝土柱本体、用于与混凝土柱接触的支承模板以及用于紧固支承模板的紧固单元,还包括设有卡位单元,所述的卡位单元设置在支承模板与紧固单元之间;

所述的卡位单元包括限位条和背楞,所述的限位条横向布置,所述的限位条的与支承模板相对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所述的第一凹槽横向阵列布置;

所述的背楞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凹槽卡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的第二凹槽竖向阵列布置。

在上述的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中,所述的第一凹槽上均设有埋头螺丝孔;所述的限位条的临近支承模板的一侧与支承模板的外侧通过埋头螺丝固定连接。

在上述的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中,所述的第一凹槽的宽度的背楞的宽度为间隙配合;所述的第二凹槽的高度与限位条的高度为间隙配合。

在上述的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中,所述的第一凹槽的深度小于限位条的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的第二凹槽的深度小于背楞的厚度的三分之一。

在上述的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中,所述的限位条的一端与支承模板的横向一侧为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的限位条的另一端延伸出支承模板的横向另一侧的外侧。

在上述的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中,所述的限位条的一端的延伸长度为一个支承模板的厚度。

在上述的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中,所述的支承模板设有四块,分别第一模板、第二模板、第三模板、第四模板;

所述的第一模板的左侧与第二模板的内壁右侧顶紧接触;

所述的第二模板的左侧与第三模板的内壁右侧顶紧接触;

所述的第三模板的左侧与第四模板的内壁右侧顶紧接触;

所述的第四模板的左侧与第一模板的内壁右侧顶紧接触。

在上述的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中,所诉的紧固单元设有若干个,所述的紧固单元均为竖向阵列布置;

所述的紧固单元包括用于与背楞顶紧接触的钢材、用于穿过钢材的对拉螺杆、用于锁紧钢材的锁紧端盖;

所述的钢材分别在混凝土柱的相对两侧对称布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处;

所述的钢材的两端分别设有对拉螺杆,所述的对拉螺杆的均为同时穿过布置在混凝土柱两侧的钢材;

所述的对拉螺杆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顶紧钢材的锁紧端盖,所述锁紧端盖与钢材的最外侧顶紧接触。

在上述的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中,所述的支承模板、限位条、背楞的材质均为木质。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卡位单元,使得背楞在使用安装过程中,可以均匀布置同时保证垂直度;通过设置限位条,将限位条固定在支承模板上,使得支承模板具有一个横向限位的效果,背楞与限位条上的第一凹槽进行卡合,限制背楞的摆放,达到了背楞的均匀布置、垂直布置的效果;同时通过在背楞上设置第二凹槽,使得背楞在竖直方向得到限位,获得定位的背楞在使用安装过程中更加快捷,背楞与支承模板的接触面积不变,支承模板仍具有相同的强度。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在第一凹槽中设有埋头螺丝,使得利用埋头螺丝在第一凹槽中实现与支承模板的固定连接,不需要额外增加固定位置,可隐藏连接部位,根据第一凹槽的均匀分布,埋头螺丝也均匀分布,限位条受力均匀,具有良好的固定连接效果;采用沉头螺丝孔的设计,使得螺帽与第一凹槽的底部表面在同一平面上,背楞在装配过程中,不会受到螺帽的干涉,保证接触面积的最大化。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凹槽的宽度与第二凹槽的高度,使得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是一一对应进行相互卡合的,在同一位置空间上同时对横向与竖向进行限位,具有实用性。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的深度,使得限位条与背楞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卡位,从而获得限位定位的效果,同时减少背楞上第二凹槽的侧壁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因卡合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减少对限位条产生一种向下的拉扯力。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限位条的一端设有延伸,且为一个支承模板的厚度,使得限位条对支承模板也具有定位效果,在支承模板包围组合上提供方便,具有便捷性。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支承模板的包围组合方式,使得支承模板在装配时,可以相互之间快速配合定位,再加上限位条的辅助定位,实现支承模板之间可以快速安装。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固定单元,钢材直接顶紧背楞,在力的传递下,支承模板压向混凝土柱,钢材对称布置混凝土柱的相对两侧,保持受力平衡,通过对拉螺杆以及锁紧端盖的配合,产生锁紧力将两侧的钢材锁紧,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平衡下,钢材被牢固的固定在背楞上,达到了支承加固的效果。

进一步的改进,本方案通过设置支承模板、限位条、背楞的材质为木质,使得支承模板、限位条、背楞在强度足够下,减少自身的重量,方便使用安装,降低操作难度,减少部件过重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具有实用性以及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支承模板的包围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支承模板与背楞的装配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背楞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限位条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支承模板;2、背楞;3、紧固单元;4、第一模板;5、第二模板;6、第三模板;7、第四模板;8、限位槽;9、第一凹槽;10、第二凹槽;11、埋头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方柱用的模板支撑系统,包括混凝土柱本体,用于与混凝土柱接触的支承模板1以及用于紧固支承模板1的紧固单元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卡位单元,所述的卡位单元设置在支承模板1与紧固单元3之间;

所述的卡位单元包括限位条8和背楞2,所述的限位条8横向布置,所述的限位条8的与支承模板1相对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个第一凹槽9,所述的第一凹槽9横向阵列布置;

所述的背楞2的一侧上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凹槽9卡合的第二凹槽10,所述的第二凹槽10竖向阵列布置。

实际效果为,使得背楞2在使用安装过程中,可以均匀布置同时保证垂直度。

操作过程为,将限位条8固定在支承模板1上,使得支承模板1具有一个横向限位的效果,背楞2与限位条8上的第一凹槽9进行卡合,限制背楞2的摆放,达到了背楞2的均匀布置、垂直布置的效果;同时通过在背楞2上设置第二凹槽10,使得背楞2在竖直方向得到限位,获得定位的背楞2在使用安装过程中更加快捷,背楞2与支承模板1的接触面积不变,支承模板1仍具有相同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凹槽9上均设有埋头螺丝孔11;所述的限位条8的临近支承模板1的一侧与支承模板1的外侧通过埋头螺丝固定连接。

优选的,利用埋头螺丝在第一凹槽9中实现与支承模板1的固定连接,不需要额外增加固定位置,可隐藏连接部位,根据第一凹槽9的均匀分布,埋头螺丝也均匀分布,限位条8受力均匀,具有良好的固定连接效果;采用沉头螺丝孔的设计,使得螺帽与第一凹槽9的底部表面在同一平面上,背楞2在装配过程中,不会受到螺帽的干涉,保证接触面积的最大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凹槽9的宽度的背楞2的宽度为间隙配合;所述的第二凹槽10的高度与限位条8的高度为间隙配合;使得第一凹槽9与第二凹槽10是一一对应进行相互卡合的,在同一位置空间上同时对横向与竖向进行限位,具有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凹槽9的深度小于限位条8的厚度的三分之一;所述的第二凹槽10的深度小于背楞2的厚度的三分之一;使得限位条8与背楞2之间可以进行相互卡位,从而获得限位定位的效果,同时减少背楞2上第二凹槽10的侧壁接触面积,从而减少因卡合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减少对限位条8产生一种向下的拉扯力。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的限位条8的一端与支承模板1的横向一侧为同一竖直平面;所述的限位条8的另一端延伸出支承模板1的横向另一侧的外侧。

其中,所述的限位条8的一端的延伸长度为一个支承模板1的厚度;使得限位条8对支承模板1也具有定位效果,在支承模板1包围组合上提供方便,具有便捷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承模板1设有四块,分别第一模板4、第二模板5、第三模板6、第四模板7;

所述的第一模板4的左侧与第二模板5的内壁右侧顶紧接触;

所述的第二模板5的左侧与第三模板6的内壁右侧顶紧接触;

所述的第三模板6的左侧与第四模板7的内壁右侧顶紧接触;

所述的第四模板7的左侧与第一模板4的内壁右侧顶紧接触。

优选的,支承模板1的包围组合方式,使得支承模板1在装配时,可以相互之间快速配合定位,再加上限位条8的辅助定位,实现支承模板1之间可以快速安装。

本实施例的又一改进,所诉的紧固单元3设有若干个,所述的紧固单元3均为竖向阵列布置;

所述的紧固单元3包括用于与背楞2顶紧接触的钢材、用于穿过钢材的对拉螺杆、用于锁紧钢材的锁紧端盖;

所述的钢材分别在混凝土柱的相对两侧对称布置,且处于同一水平高处;

所述的钢材的两端分别设有对拉螺杆,所述的对拉螺杆的均为同时穿过布置在混凝土柱两侧的钢材;

所述的对拉螺杆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顶紧钢材的锁紧端盖,所述锁紧端盖与钢材的最外侧顶紧接触。

在使用过程中,钢材直接顶紧背楞2,在力的传递下,支承模板1压向混凝土柱,钢材对称布置混凝土柱的相对两侧,保持受力平衡,通过对拉螺杆以及锁紧端盖的配合,产生锁紧力将两侧的钢材锁紧,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平衡下,钢材被牢固的固定在背楞2上,达到了支承加固的效果。

此外,所述的支承模板1、限位条8、背楞2的材质均为木质;使得支承模板1、限位条8、背楞2在强度足够下,减少自身的重量,方便使用安装,降低操作难度,减少部件过重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具有实用性以及安全性。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