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3281发布日期:2020-04-07 22:07阅读:1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预埋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



背景技术:

预制柱斜撑主要在预制楼板的安装过程中对预制楼板起到良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有利于提高预制楼板的安装效果,且有利于提高施工环境的整体安全性。因此,在安装斜撑时,需要保证其与楼板之间连接的稳固,通常采用钻孔和预埋斜撑连接件,现阶段的预埋连接件多采用预埋套筒,但是单一的预埋套筒的抗拔性能差,容易脱离楼板面。

在目前的一些传统施工中,也会在预制柱安装完成后,为安装预制柱的斜撑,用冲击钻钻孔安装斜撑连接件,然而在钻孔的过程中会遇到以下的问题:

1、楼板位置钢筋很多,需要钻孔很多个才能最终成孔;

2、安装完成膨胀螺栓后割除有点麻烦,后期有人通行的时候,可能被绊倒,有安全隐患。

因此传统的专控施工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a、由于现场的钢筋位置问题需要反复钻孔,影响楼板质量;

b、由于现场的钢筋位置问题需要反复钻孔,影响观感;

c、由于反复钻孔,无法保证在给定的位置安装支撑,后期工序繁琐;

d、钻孔需要花费人力、物力,若遇到特殊情况,钻孔过多或不好钻孔影响工期。

e、钻孔有粉尘污染、有噪音污染不环保。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结构简单,抗拔优良,且无噪音污染,无粉尘污染,节约工序、工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包括:

预埋套筒,所述预埋套筒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预埋设置在预制柱上,所述第二套筒预埋设置在叠合层上;

“j”型钢筋,所述“j”型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形成一“u”型预埋组件,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叠合层钢筋上;

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套筒的另一端预埋设置在所述预制柱内,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预制柱的侧面持平设置;

所述第二套筒不与“j”型钢筋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叠合层的上表面持平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叠合层上设置有箍筋,所述箍筋固定连接在所述叠合层上表面的钢筋上。

进一步地,所述箍筋穿过设置在所述“u”型预埋组件左右两端之间。

进一步地,还包括套筒盖,所述套筒盖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盖上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j”型钢筋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焊接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j”型钢筋与所述叠合层钢筋之间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通过在预制柱和叠合层上预埋设置套筒,避免了后续钻孔的工序,解决了由钻孔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而且将预埋套筒的开口设置与预制柱和叠合层表面平齐,省去了施工完成后割除的工序,也不会影响人的通行。同时采用一“j”型钢筋与预埋套筒固定连接成一个“u”型预埋组件,且将“u”型预埋组件与叠合层钢筋固定连接在一起,能够极大程度地提高“u”型预埋组件的抗拔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埋组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叠合层;2-预制柱;3-第一套筒;4-第二套筒;41-套筒盖;5-“j”型钢筋;6-预埋组件;7-叠合层钢筋;8-箍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包括预埋套筒、”j”型钢筋5,所述预埋套筒包括第一套筒3和第二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3预埋设置在预制柱2上,所述第二套筒4预埋设置在叠合层1上。所述”j”型钢筋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4的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形成一“u”型预埋组件6,在叠合层1浇筑之前,将”j”型钢筋5的另一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在叠合层钢筋7上,此处的叠合层钢筋7指的是叠合层1上表面的钢筋上,以增加预埋组件6的抗拔能力。通过将预埋组件6设置成“u”型,以分散斜撑的拉扯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预埋组件6的抗拔能力。

叠合层1上设置有箍筋8,箍筋8与叠合层钢筋7固定连接,提高叠合层钢筋7的稳固性。箍筋8穿过设置在“u”型预埋组件6左右两端之间,箍筋8能够帮助预埋组件6分担部分斜撑的拉力,提高预埋组件6的抗拔能力。而且在预埋组件6被拔起的意外发生时,能够卡住预埋组件6,使其不那么容易脱离,保障施工安全。

所述第一套筒3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套筒3的另一端预埋设置在所述预制柱2内,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预制柱2的侧面持平设置。所述第二套筒4不与”j”型钢筋5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叠合层1的上表面持平设置。将第一、第二开口分别与预制柱2和叠合层1表面持平设置,避免了在拆除斜撑时预埋套筒裸露在预制柱2和叠合层1的表面,影响人的通行或者对人和物造成划伤。

更优地,还设置有套筒盖41,套筒盖41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第一、第二开口处,避免预制柱2和叠合层1浇筑时混凝土浆流入预埋套筒内。套筒盖41上方还设置有把手,便于识别套筒盖41的位置以及套筒盖41的拔离。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构思在现有技术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根据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在由本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预埋套筒,所述预埋套筒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预埋设置在预制柱上,所述第二套筒预埋设置在叠合层上;

所述叠合层设置有叠合层钢筋;

“j”型钢筋,所述“j”型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形成一“u”型预埋组件,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叠合层钢筋上;

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套筒的另一端预埋设置在所述预制柱内,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预制柱的侧面持平设置;

所述第二套筒不与“j”型钢筋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叠合层的上表面持平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叠合层上设置有箍筋,所述箍筋固定连接在所述叠合层上表面的叠合层钢筋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箍筋穿过设置在所述“u”型预埋组件左右两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筒盖,所述套筒盖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盖上设置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j”型钢筋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焊接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j”型钢筋与所述叠合层钢筋之间焊接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斜撑安装的预埋装置,包括预埋套筒,所述预埋套筒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预埋设置在预制柱上,所述第二套筒预埋设置在叠合层上。“J”型钢筋,所述“J”型钢筋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形成一“U”型预埋组件,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叠合层上表面的钢筋上。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套筒的另一端预埋设置在所述预制柱内,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预制柱的侧面持平设置。所述第二套筒不与“J”型钢筋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叠合层的上表面持平设置。本装置结构简单,抗拔优良,且无噪音污染,无粉尘污染,节约工序、工时。

技术研发人员:田景杨;张文;杨炳尧;庄智严;赵锦;谭伟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房屋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31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