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6354发布日期:2020-05-12 19:4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



背景技术:

光伏建筑一体化即bipv(buildingintegratedphotovoltaic)是一种将太阳能发电(光伏)产品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另一类是光伏方阵与建筑的集成。如光电瓦屋顶、光电幕墙和光电采光顶等。在这两种方式中,光伏方阵与建筑的结合是一种常用的形式,特别是与建筑屋面的结合。bipv新型屋面具有寿命长、防水、调温及发电的综合特性,不仅减少了村集体初始屋面建材的投入和居民后续维修屋顶的经济负担,而且提高了居民居住的舒适度和清洁能源发电经济收入,做到了新能源与建筑的完美融合。

但是,现有的bipv光伏板屋面不仅不方便安装、排水效果差,而且由于散热效果不好还会降低发电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不仅方便安装,而且排水效果和散热效果俱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包括屋架主体和檩条安装架,还包括光伏组件板、组件板边框和阻水排水结构,所述檩条安装架设置在屋架主体的上方,所述屋架主体的四周边缘一体化安装有檩条托架,所述檩条安装架的最下端与檩条托架相连,所述檩条托架对最下端的光伏组件板进行支撑;所述光伏组件板安装在组件板边框与阻水排水结构所围成区域的内部;所述组件板边框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光伏组件板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光伏组件板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阻水排水结构包括阻水带和导水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檩条安装架采用十字网架结构,且所述檩条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屋架主体上,位于光伏板屋面最上排的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一螺栓固定安装在檩条安装架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的第一互锁部,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互锁部相匹配的第二互锁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光伏组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阻水带上的第三连接部、导水槽上的第四连接部通过涂胶黏贴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光伏组件板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部通过涂胶黏贴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阻水带包括与导水槽相连的第一卡接部、设置在导水槽上方的阻挡板和与光伏组件板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置在第四连接部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阻挡板和c型连接部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导水槽包括平行设置第一导水条和第二导水条、支撑导水槽的连接底板和与光伏组件板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且所述第一导水条、第二导水条、连接底板和第四连接部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底板上与阻水带相连的一端设有第一倒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组件板边框可以实现对光伏组件板的方便组装,具体的,组件板边框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且第一连接件上设有与光伏组件板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光伏组件板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从而将光伏组件板的前后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连接件上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件上的第二连接部通过涂胶黏贴相连;并且,第一连接件包括与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的第一互锁部,第二连接件上设有与第一互锁部相匹配的第二互锁部,通过前一块光伏组件板的第二互锁部与后一块光伏组件板的第一互锁部之间的连接可以实现光伏板屋面上光伏组件板的纵向连接。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阻水排水结构,实现了方便排水的效果。具体的,阻水排水结构包括阻水带和导水槽,阻水带包括与导水槽相连的第一卡接部、设置在导水槽上方的阻挡板和与光伏组件板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第一卡接部包括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设置在第四连接部的上方,可以实现阻水带与导水槽的稳固搭接。导水槽包括平行设置第一导水条和第二导水条、支撑导水槽的连接底板和与光伏组件板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设置两个导水条可以实现分流。连接底板上与阻水带相连的一端设有第一倒角,可以使阻水带与导水槽之间方便安装,防止导水槽内的水流外流。阻水带的第一卡接部、阻挡板和c型连接部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且导水槽的第一导水条、第二导水条、连接底板和第四连接部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进一步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性。

3、通过阻水带上的第一卡接部与导水槽的第四连接部相配合,阻水带上的第三连接部与导水槽的连接底板相配合,并且光伏组件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阻水带上的第三连接部、导水槽上的第四连接部通过涂胶黏贴相连,可以实现光伏板屋面上光伏组件板的横向连接。

4、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十字网架结构的檩条安装架和檩条托架,檩条安装架设置在屋架主体的上方,通过檩条托架对最下端的光伏组件板进行支撑,可以增强整个光伏板屋面的安装稳定性。屋架主体的四周边缘均一体化安装有檩条托架,檩条安装架的最下端与檩条托架相连,使光伏组件板安装后内部形成开放式气流流动口,便于光伏组件板热量的导出,实现了通风散热效果,可以提高发电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中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中阻水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中导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中第一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中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中阻水排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中阻水排水结构与光伏组件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中组件板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中组件板边框与光伏组件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阻水排水结构;101、阻水带;102、导水槽;103、第一卡接部;104、阻挡板;105、第三连接部;106、第一导水条;107、第二导水条;108、连接底板;109、第四连接部;110、第一凸部;111、第一倒角;2、第一连接件;201、第一连接部;202、第一互锁部;3、第二连接件;301、第二连接部;302、第二互锁部;4、光伏组件板;5、檩条安装架;6、屋架主体;7、檩条托架;8、第一螺栓;9、组件板边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于排水的新型双层光伏板屋面,包括屋架主体6和檩条安装架5,还包括光伏组件板4、组件板边框9和阻水排水结构1,所述檩条安装架5设置在屋架主体6的上方,所述屋架主体6的四周边缘一体化安装有檩条托架7,所述檩条安装架5的最下端与檩条托架7相连,所述檩条托架7对最下端的光伏组件板4进行支撑;所述光伏组件板4安装在组件板边框9与阻水排水结构1所围成区域的内部;所述组件板边框9包括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且所述第一连接件2上设有与光伏组件板4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件3上设有与光伏组件板4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01;所述阻水排水结构1包括阻水带101和导水槽102。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包括与第一连接部201一体成型的第一互锁部202,所述第二连接件3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互锁部202相匹配的第二互锁部302。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光伏组件板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上的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件3上的第二连接部301通过涂胶黏贴相连。

具体的,组件板边框9包括第一连接件2和第二连接件3,且第一连接件2上设有与光伏组件板4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件3上设有与光伏组件板4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01;从而将光伏组件板4的前后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上的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件3上的第二连接部301通过涂胶黏贴相连;并且,第一连接件2包括与第一连接部201一体成型的第一互锁部202,第二连接件3上设有与第一互锁部202相匹配的第二互锁部302,通过前一块光伏组件板4的第二互锁部302与后一块光伏组件板4的第一互锁部202之间的连接可以实现光伏板屋面上光伏组件板4的纵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檩条安装架5采用十字网架结构,且所述檩条安装架5固定安装在屋架主体6上,位于光伏板屋面最上排的第一连接件2通过第一螺栓8固定安装在檩条安装架5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光伏组件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阻水带101上的第三连接部105、导水槽102上的第四连接部109通过涂胶黏贴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阻水带101包括与导水槽102相连的第一卡接部103、设置在导水槽102上方的阻挡板104和与光伏组件板4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105。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103包括第一凸部110,所述第一凸部110设置在第四连接部109的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导水槽102包括平行设置第一导水条106和第二导水条107、支撑导水槽102的连接底板108和与光伏组件板4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109,且所述第一导水条106、第二导水条107、连接底板108和第四连接部109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

具体的,通过阻水带101上的第一卡接部103与导水槽102的第四连接部109相配合,阻水带101上的第三连接部105与导水槽102的连接底板108相配合,并且光伏组件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阻水带101上的第三连接部105、导水槽102上的第四连接部109通过涂胶黏贴相连,可以实现光伏板屋面上光伏组件板4的横向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部103、阻挡板104和c型连接部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的,所述连接底板108上与阻水带101相连的一端设有第一倒角111。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阻水排水结构1,实现了方便排水的效果。阻水排水结构1包括阻水带101和导水槽102,阻水带101包括与导水槽102相连的第一卡接部103、设置在导水槽102上方的阻挡板104和与光伏组件板4相连接的第三连接部105,第一卡接部103包括第一凸部110,所述第一凸部110设置在第四连接部109的上方,可以实现阻水带101与导水槽102的稳固搭接。导水槽102包括平行设置第一导水条106和第二导水条107、支撑导水槽102的连接底板108和与光伏组件板4相连接的第四连接部109,设置两个导水条可以实现分流。连接底板108上与阻水带101相连的一端设有第一倒角111,可以使阻水带101与导水槽102之间方便安装,防止导水槽102内的水流外流。阻水带101的第一卡接部103、阻挡板104和c型连接部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且导水槽102的第一导水条106、第二导水条107、连接底板108和第四连接部109为一体成型连接结构,进一步保证了连接的稳固性。

工作原理:该光伏板屋面包括屋架主体6和檩条安装架5,檩条安装架5采用十字网架结构并固定安装在屋架主体6上,使檩条成为一个整体,具有稳定性。并在屋架主体6的四周边缘一体化安装有檩条托架7,檩条托架7用于对最下端的光伏组件板4进行支撑,同时使光伏组件板4安装后的内部形成开放式气流流动口,便于组件吸收热量的导出。

如图9-图10所示,其中,图9为组件板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组件板边框与光伏组件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将光伏组件板4的前后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连接件2上的第一连接部201、第二连接件3上的第二连接部301通过涂胶黏贴相连;并且,通过前一块光伏组件板4的第二互锁部302与后一块光伏组件板4的第一互锁部202之间的连接可以实现光伏板屋面上多块光伏组件板4的纵向连接,且与屋顶倾斜面相匹配的、呈纵向叠压式安装结构。阻水带101通过第一卡接部103上设置的第一凸部110,能够实现阻水带101与导水槽102的稳固搭接。导水槽102设置两个导水条可以实现分流。连接底板108上与阻水带101相连的一端设有第一倒角111,可以使阻水带101与导水槽102之间方便安装,防止导水槽102内的水流外流。

通过阻水带101上的第一卡接部103与导水槽102的第四连接部109相配合,阻水带101上的第三连接部105与导水槽102的连接底板108相配合,并且光伏组件板4的左右两端分别与阻水带101上的第三连接部105、导水槽102上的第四连接部109通过涂胶黏贴相连,可以实现光伏板屋面上光伏组件板4的横向连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