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低多层装配式建筑的轻量化受力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89265发布日期:2020-11-03 23:5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低多层装配式建筑的轻量化受力墙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低多层装配式建筑的轻量化受力墙板。



背景技术:

目前,应用在低多层装配式建筑领域的预制混凝土墙板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只起到空间分隔使用,不承担结构荷载的的围护墙板或隔墙板,另一种是可直接承担结构荷载的受力墙板。

其中起到空间分隔作用的墙板内采用了eps板进行填充减重,由于该种eps板填充的墙板是按不承担结构荷载设计的,因此其并不具备承担结构荷载的能力。目前低多层建筑,在隔墙板左右两端的预制混凝土柱按照框架结构受力体系考虑,因而受到长细比的限制,柱的截面宽度比隔墙厚度大,由于预制混凝土柱截面宽度大于隔墙板的厚度,在墙角位置处,会有一根凸柱,这样严重影响了美观,也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因此,现有技术中需要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可直接承担结构荷载的受墙板多为全混凝土实心结构,而用于低、多层建筑的墙板多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预制混凝土墙板,这种实心的混凝土墙板具有强度高、密度大、质量重的特点。采用高强螺栓连接的混凝土墙板体系面向的市场主要是低、多层乡村住宅和新农村集中迁建,项目地址多处于镇、乡、村中。为了有效降低构件成本,应当考虑构件能够在地生产,而乡镇一级的预制混凝土产品生产单位多为中小企业,起重设备能力和起重场地都有限,不满足质量较大的受力墙板的生产与吊装条件。另外,项目周边场地和道路环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限制了大质量受力墙板等预制构件的运输和安装,如车辆过大导致无法回转、起重设备尺寸较大导致场地无法满足要求等。因此,在保证墙板承载能力的前提下,需尽量使受力墙板轻量化,以适应受力墙板的生产乡镇化,满足广大乡村地区的生产、运输和安装条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低多层装配式建筑的轻量化受力墙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一种用于低多层装配式建筑的轻量化受力墙板,包括混凝土主体及嵌设在混凝土主体中的中心轻质充填板、填充区保护层钢筋网与受力钢筋骨架,所述中心轻质充填板位于混凝土主体的中心位置,所述受力钢筋骨架包括位于中心轻质充填板上方的横向受力钢筋骨架及连接在横向受力钢筋骨架两端的且位于中心轻质充填板左右两侧的纵向受力钢筋骨架,所述填充区保护层钢筋网位于中心轻质充填板厚度方向的两个外侧,填充区保护层钢筋网的上部延伸至所述横向受力钢筋骨架所在区域,下部延伸至墙板的下边缘处,填充区保护层钢筋网的左右两边延伸至所述纵向受力钢筋骨架所在区域,所述用于低多层装配式建筑的轻量化受力墙板还包括中间穿过中心轻质充填板、末端连接在受力钢筋骨架且用于传力的拉筋。

进一步的,所述拉筋为交叉设置的两根,两根交叉的拉筋的中间部位嵌设在所述中心轻质充填板内,两端延伸至墙板的边角位置处并与所述受力钢筋骨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拉筋采用两根交叉设置的与墙板对角线重合或接近重合的角钢,两根角钢的中间区域嵌设在中心轻质充填板中,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骨架的上下两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用于低多层装配式建筑的轻量化受力墙板还包括预埋在混凝土主体中的位于纵向受力钢筋骨架所在的区域的纵向子母螺栓组件和横向子母螺栓组件,所述纵向子母螺栓组件用于上下相邻的两块墙板的连接,所述横向子母螺栓组件用于左右相邻的两块墙板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受力钢筋骨架包括若干横向主筋及第一箍筋,各横向主筋平行设置,若干所述第一箍筋沿横向主筋长度方向间距排布并与各横向主筋连接成一体,所述纵向受力钢筋骨架包括纵向主筋和第二箍筋,各纵向主筋平行设置,若干所述第二箍筋沿纵向主筋长度方向间距排布并与各纵向主筋连接成一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箍筋与第二箍筋均为矩形的箍筋,矩形的箍筋长宽之比为10:2.86~3.24。

优选的,所述中心轻质充填板的厚度为墙板总厚度的50%~55%,所述中心轻质充填板的宽度为墙板总宽度的80%~85%,中心轻质充填板的高度为墙板总高度的85%左右,墙板的厚度为宽度的3.5%~4.5%。

优选的,所述中心轻质充填板采用eps聚苯板。采用导热系数较低的eps板填充,能够有效降低整墙传热系数,提高房屋的保温性能。采用eps板,材料成本低,取材容易,同样体积的混凝土材料成本约为550元/m3,eps板约为250元/m3,在轻量化、减轻运输成本的同时,也降低了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墙板既具备轻质的特点,又可以作为承重受力墙板,墙板包括有两个区域,墙板中间区域采用轻质充填板充填,以减轻墙体重量,每一块墙板的重量可减轻35%左右,能够使用小型起重设备起吊,预制构件转运、运输方便,运费成本可降低20~30%,在构件制作、转运过程中能够保证轻型或小型起重设备满足重量限载和场地条件,非常适用于设备与场地有限、项目分散的乡村住宅。

墙板周围区域设置受力钢筋骨架,在中心轻质充填板的上侧、左侧及右侧各构成一条受力梁柱,作为承受荷载的主要构件,中心轻质充填板通过拉筋与受力钢筋骨架连接,对力进行传导,使墙板构成一个受力整体。

本实用新型的轻量化墙板可视作一块整体受力的墙板,可承受竖向与侧向荷载,且在使用过程中不用增加墙板厚度,可用于代替现有的低多层装配式建筑中的框架结构,不会存在凸柱与凸梁,有效的满足住户的空间使用需求。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低多层装配式建筑的轻量化受力墙板的主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a-a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图1中的b-b截面图。

图中:1-混凝土主体,2-轻质充填板,3-填充区保护层钢筋网,31-锚固构造,4-横向受力钢筋骨架,41-横向主筋,42-第一箍筋,5-纵向受力钢筋骨架,51-纵向主筋,52-第二箍筋,6-拉筋,7-纵向子母螺栓组件,8-横向子母螺栓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其中,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上、下、左、右方位的描述或定义是针对墙板处于某一特定方位或位置时作出的,当墙板的位置或方位方位发生改变时,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上、下、左、右方位的描述或定义也应当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改变,即本实用新型中对于上、下、左、右方位的描述或定义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参见图1~图3的用于低多层装配式建筑的轻量化受力墙板,包括混凝土主体1及嵌设在混凝土主体中的中心轻质充填板2、填充区保护层钢筋网3、拉筋6与受力钢筋骨架,中心轻质充填板位于混凝土主体的中心位置,受力钢筋骨架包括位于中心轻质充填板上方的横向受力钢筋骨架4及连接在横向受力钢筋骨架长度方向两端的且位于中心轻质充填板左右两侧的两个纵向受力钢筋骨架5,所述填充区保护层钢筋网位于中心轻质充填板厚度方向的两个外侧(即中心轻质充填板的前后两侧),填充区保护层钢筋网的上部延伸至所述横向受力钢筋骨架所在区域,下部延伸至墙板的下边缘处,填充区保护层钢筋网的左右两边延伸至纵向受力钢筋骨架所在区域,拉筋穿过填充区域连接在受力钢筋骨架之间。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拉筋为交叉设置的两根单边宽度为50mm、厚度为5mm的角钢,两根角钢开不断开的缺口交叉焊接成十字结构,两根交叉的拉筋嵌设在中心轻质充填板内部,两端延伸至墙板的边角位置处,角钢的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纵向受力钢筋骨架的上下两端焊接固定。

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用于低多层装配式建筑的轻量化受力墙板还包括预埋在混凝土主体中的位于纵向受力钢筋骨架所在的区域的纵向子母螺栓组件7和横向子母螺栓组件8,纵向子母螺栓组件用于上下相邻的两块墙板的连接,横向子母螺栓组件用于左右相邻的两块墙板的连接,子母螺栓组件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横向受力钢筋骨架包括平行设置的4根横向主筋41,以及若干沿横向主筋长度方向间距排布并与各横向主筋连接成一体的第一箍筋42,纵向受力钢筋骨架包括平行设置的6根纵向主筋51,以及若干沿纵向主筋长度方向间距排布并与各纵向主筋连接成一体的第二箍筋52。

本实施例中,横向主筋41与纵向主筋51均采用直径12mm的hrb400钢筋,第一箍筋与第二箍筋均采用直径6mm的hpb300钢筋,且第一箍筋与第二箍筋均为矩形的箍筋,矩形的箍筋外包尺寸长为360mm,宽为110mm,直径为6mm。

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根第一箍筋之间沿横向主筋长度方向的间距为200mm,相邻两根第二箍筋之间沿纵向主筋长度方向的间距也为200mm。

本实施例中,中心轻质充填板采用eps聚苯板,中心轻质充填板的厚度为80mm,两侧各夹设有35mm厚的混凝土,填充区保护层钢筋网嵌设在此35mm厚的混凝土中,墙板的总厚度为150mm,宽度为4200mm,高度为3050mm,距墙板左右边部400mm以内的区域及距墙边上边部400mm以内的区域为受力区,左右纵向受力钢筋骨架与该两个区域的浇筑的混凝土构成两根宽约400mm、厚约150mm的纵向受力暗柱,横向受力钢筋骨架与该区域浇筑的混凝土构成一根高约400mm、厚约150mm的横向受力暗梁,横向受力暗梁两端与纵向受力暗柱下端通过两根交叉的角钢拉筋6穿过墙体中心的轻质充填板连接,填充区保护层钢筋网的纵横间距为250mm,且通过锚固构造31锚固至各结构受力区域(即受力钢筋骨架所在区域),锚固长度不小于15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