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69686发布日期:2021-04-30 09:39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建筑业必将从传统粗放的生产方式逐步向社会化大生产方式过渡,建筑工业化就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房屋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结构防水十分重要,目前对于预制墙板接缝的防水处理施工工艺复杂、不易操作、效率低而且效果不明显,很难做到防水结构与主体结构同寿命,从而导致装配式建筑后期的防水维修等一系列的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根据建筑实际需求在工厂大批量生产预制墙体和接缝防水结构,再在工地现场进行拼装;通过海绵状弹性材质制成的可充气双耳空气囊,解决建筑的防水构造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所述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从内到外依次分布有弹力圈、双耳空气囊和预留槽,均竖向垂直于地面,所述防水结构的高度与墙体预制板的高度相同;所述双耳空气囊中间为一中空圆柱体,中空圆柱体两个侧面外表面有两个对称竖向设置的半圆柱体凸起,所述凸起与双耳空气囊中间的中空圆柱体一体设置;双耳空气囊内表面为致密光滑层,外表面为海绵层;双耳空气囊充气后其外表面与预留槽内侧紧密接触,挤压填充密实预留槽;所述弹力圈是由若干个螺圈连接而成的螺旋状圆柱体,弹力圈整体竖向嵌入双耳空气囊中间的中空圆柱体内部,弹力圈与双耳空气囊内侧紧密贴合;所述双耳空气囊顶部靠近室内墙体一侧设有充气装置。

进一步,所述双耳空气囊的外表面海绵层为海绵状弹性材质。

进一步,所述双耳空气囊的壁厚不小于1.5mm。

进一步,所述双耳空气囊充满气状态下最宽处的外径比预留槽的内径大1-3mm。

进一步,所述弹力圈的外径比双耳空气囊的内径大1-3mm。

进一步,所述弹力圈螺圈端部套接有弹力套。

进一步,所述弹力圈为刚性耐腐蚀材质。

进一步,所述充气装置设有充气管、充气口和充气芯,充气芯设置在充气管内。

进一步,所述预留槽顶部横向延伸至室内部分设有检查孔。

进一步,所述充气装置一端与双耳空气囊固定连接,充气装置另一端延伸至室内检查孔。

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预制墙体结构预留槽结构表面并非绝对光滑,其预留槽表面可能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在双耳空气囊充气后其外表面的海绵状弹性材料,最大限度的挤压在预留槽的表面,并将预留槽表面凹凸不平的位置都挤压填充密实,从而防止水气的渗入,达到防水的效果。

2)充气装置带有气芯,从而保障双耳空气囊内部气体的压力稳定。

3)本实用新型弹力圈螺圈端部设有弹力套,保证了双耳空气囊的稳定性。

4)双耳空气囊内部嵌入的螺旋状弹力圈是带有弹性的刚性耐腐蚀材质,弹力圈外径大于双耳空气囊的内径,对双耳空气囊有一个向外的支撑力作用,从而使双耳空气囊与预制构件预留槽之间形成挤压,提高防水效果。

5)预留槽顶部横向延伸至室内部分设置的检查孔,方便检查或维护保养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预留槽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双耳空气囊充气状态示意图。

其中,1-双耳空气囊、2-充气装置、3-弹力圈、3.1-弹力套、4-预留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所述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从内到外依次分布有弹力圈3、双耳空气囊1和预留槽4,均竖向垂直于地面,所述防水结构的高度与墙体预制板的高度相同;防水结构还包括位于预留槽4的顶部横向延伸至室内部分的检查孔;双耳空气囊1中间为一中空圆柱体,中空圆柱体两个侧面外表面有两个对称竖向设置的半圆柱体凸起,所述凸起与双耳空气囊1中间的中空圆柱体一体设置;双耳空气囊1内表面为致密光滑层,外表面为海绵层,其壁厚不小于1.5mm,外表面海绵层为海绵状弹性材质;如图3-4所示,双耳空气囊1充气后其外表面的海绵状弹性材料最大限度的挤压预留槽4的表面,挤压填充密实预留槽4内表面凹凸不平的位置,从而保证了双耳空气囊1的气密性,防止预留槽4内表面凹凸不平的位置将双耳空气囊1划破,又能防止水气的渗入,达到防水的效果;双耳空气囊1充气后最宽处的外径比预留槽4的内径大1-3mm,双耳空气囊1外表面与预留槽4内侧紧密接触,挤压填充密实预留槽4。

如图1-4所示弹力圈3是由若干个刚性耐腐蚀材质的螺圈连接而成的螺旋状圆柱体,弹力圈3整体竖向嵌入双耳空气囊1中间的中空圆柱体内部,弹力圈3与双耳空气囊1内侧紧密贴合,弹力圈3的螺圈端部套接有弹力套3.1,保证了双耳空气囊1的稳定性,不会因施工挤压双耳空气囊1造成弹力圈3端部的尖刺刺破双耳空气囊1;弹力圈3的外径比双耳空气囊1的内径大2mm,从而使弹力圈3对双耳空气囊1有一个向外的支撑作用力,进而使双耳空气囊1与预制构件预留槽4之间形成挤压,防止双耳空气囊1变形,同时提高防水效果;所述双耳空气囊1顶部靠近室内墙体一侧设有充气装置2,充气装置2一端与双耳空气囊1固定连接,充气装置2另一端延伸至室内检查孔,充气装置2包括充气管、充气口和充气芯,充气芯设置在充气管内,从而保障双耳空气囊1内部气体的压力稳定;用打气泵将双耳充气囊充气,当双耳充气囊充满气,完全可密实填充预制板的预留槽4,充气装置2延伸到检查孔方便业主在装修或出现渗水等情况时方便将双耳空气囊1补气或更换。

本实用新型一种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的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预制墙体预留槽4的尺寸确定所需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的尺寸。

步骤二,吊装第一块预制墙体和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并使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紧贴第一块预制墙体的预留槽4内表面。

步骤三,吊装第二块预制墙体,并与第一块预制墙体对准,使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处于两块预制墙体的预留槽4内部。

步骤四,将充气泵与充气装置2连通对双耳空气囊1充气,当充气使得双耳空气囊1达到预定压力值,对充气装置2进行封堵,使双耳空气囊1紧压预留槽4,隔绝外部水汽,实现防水功能。

步骤五,当预制墙体顶部的上层楼板完成施工,在两块预制墙体预留槽4顶部横向延伸至室内部分的楼板上设置检查孔,以方便检查或维护保养预制墙体拼接缝防水结构。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