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侧方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3543发布日期:2021-02-03 17:13阅读:69来源:国知局
智能侧方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场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侧方停车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城市“停车难”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城市车位,尤其是老旧小区土地越来越紧张,加上司机停车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停车停不进车位,停车耗时长,甚至因停车产生的剐蹭事故时有发生。
[0003]
然而,如图1所示,根据根据《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小汽车的最小停车位、通车道宽度具体如下:
[0004][0005]
其中,单侧侧方停车,即平行式停车需要的车位尺寸为2.4m
×
6.0m,通道最小宽度为3.8m。
[0006]
因此,如何实现智能、精准、快捷的侧方停车;在用地面积一定的情况,如何增加更多的停车位;在老旧小区、狭窄巷道内或者地下车库原本不具备停车的区域,如何利用相应手段或设备将车停进去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7]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智能侧方停车设备,实现的目的是提高了停车效率,杜绝了停车事故,降低了停车难度,降低停车通道需求及单位停车面积,增加既有车库、老旧小区、狭窄巷道等特定场所的停车位数量。
[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智能侧方停车设备,包括通道区,以及与所述通道区连接的停车区;所述停车区用于停放车辆,所述通道区用于驶入或者驶出所述车辆。
[0009]
其中,每一所述通道区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均设有移车装置、停车装置和感应探测装置,所有所述移车装置、所述停车装置和所述感应探测装置均与plc 控制系统连接,由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工作;
[0010]
所述停车装置包括若干车位搁架;若干所述车位搁架设置于每一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
[0011]
所述移车装置包括若干滑轨和若干液压升降装置;
[0012]
每一所述通道区以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均设有若干沿所述车辆纵向布置的所述滑轨;
[0013]
每一所述滑轨均能够沿所述车辆横向滑动,滑动轨迹为从相应的所述通道区至相
应的所述停车区;每一所述滑轨的下面均设有最少一个所述液压升降装置;若干所述滑轨在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内与若干所述车位搁架沿所述车辆的纵向间隔布置;
[0014]
所述感应探测装置包括前越线探测器、后越线探测器、左前越线探测器、右前越线探测器、左后越线探测器和右后越线探测器;
[0015]
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分别设置于相应的每一所述通道区以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的车头位置和车尾位置,用于探测所述车辆的车头和车尾是否越线;
[0016]
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分别设置于相应的每一所述通道区对应所述车辆四个车轮外侧的位置,用于探测所述车辆靠近四个车轮的部分是否越线;
[0017]
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通道区时,所述plc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分别的反馈,提示驾驶员调整所述车辆的前后位置;
[0018]
然后,所述plc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控制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及相应的液压升降装置,调整所述车辆两侧的位置,移动所述车辆至相应的所述停车区。
[0019]
优选的,每一所述通道区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所述停车区;
[0020]
每一所述通道区与两侧的所述停车区之间分别设有一套独立的所述移车装置;
[0021]
两套所述移车装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及相应的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在所述通道区的部分沿所述车辆的纵向间隔布置。
[0022]
优选的,对应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设有提示装置;
[0023]
所述提示装置为声音提示装置、灯光提示装置和/或led文字提示屏幕。
[0024]
优选的,每一所述滑轨均为卡槽式滑轨,均包括滑轨主体、若干电控滑轮和滑杆;
[0025]
所述滑轨主体设置于相应的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的上端,所述滑轨主体上设有所述滑杆;所述滑杆和所述滑轨主体之间通过若干所述电控滑轮形成移动。
[0026]
优选的,每一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均设置于底座基础杆上;
[0027]
每一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均包括液压装置和杠杆支架;所述杠杆支架通过所述液压装置的液压杆件的伸缩来控制折叠或张开,提升或者降下相应的所述滑轨。
[0028]
优选的,每一所述停车位尺寸均为横向2.4m、纵向5.3m;每一所述通道区的尺寸均为横向3.5m、纵向5.3m;
[0029]
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对应相应的所述通道区和所述停车区的纵向的宽度均为1000mm;
[0030]
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距离相应的所述通道区和停车区的纵向边界的最小距离均为720mm;
[0031]
所述液压升降装置降到最底时,相应的所述滑轨的上表面低于相应的所述车位搁架上表面最少50mm;
[0032]
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升到最高时,相应的所述滑轨的上表面高于相应的所述车位搁架上表面最少100mm。
[003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34]
1、提高了停车效率,杜绝了停车事故
[0035]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的提高停车效率,自动移车装置的速度按照 0.5m/s考虑,从车辆停在通道中起算,只需要8~10s就可以完成车辆位置摆正、车辆移至停车位搁架等一系列操作,并且停车位置精准受控,有效杜绝了人工侧方停车由于视线受阻、判断不准、技术不佳导致的停不进、停不正、停车事故导致纠纷等一系列问题。
[0036]
2、降低了停车难度
[0037]
通过本实用新型,车主停车时只需要人为控制车辆前后位置,无需考虑车辆左右是否停正,大大降低了停车难度。
[0038]
3、降低停车通道需求及单位停车面积
[0039]
根据《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以单通道单侧停车为例,通道宽度为3.8m,停车位尺寸为2.4m
×
6.0m,单位停车位面积为37.2平方米,而采用本实用新型后,通道宽度由于不需要考虑人工回车功能,通道宽度最小可降低至3.0m,停车位由于不需要考虑停车后开车门问题,停车位尺寸最小可降至2.1m
×ꢀ
5.3m,单位停车位面积为27.03平方米,通过比较单位停车面积可以降低27.3%。
[0040]
4、增加既有车库、老旧小区、狭窄巷道等特定场所的停车位数量
[0041]
本实用新型通过降低停车通道宽度、减小单位停车位面积方式可以效增加既有停车空间的停车数量,也可以将原本不满足停车宽度要求的边角料区域 (老旧小区、狭窄巷道)通过本实用新型降低停车宽度要求后,使其满足停车需求,增加停车位数量。
[0042]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附图说明
[0043]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中平行式停车示意图。
[0044]
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45]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46]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感应探测装置的示意图。
[0047]
图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个滑轨处在液压升降装置降下状态的示意图。
[0048]
图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个滑轨处在液压升降装置升起状态的示意图。
[0049]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一个车位搁架的立面结构示意图。
[0050]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液压升降装置升起状态的示意图。
[0051]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液压升降装置降下状态的示意图。
[0052]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面降下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53]
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立面升起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54]
图1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双侧移车装置降下状态示意图。
[0055]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单侧移车装置升起状态示意图。
[0056]
图1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移车入位时移车装置高于停车搁架状态示意图。
[0057]
图1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止车辆时移车装置低于停车搁架状态示意图。
[0058]
图1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移车滑杆回位后停车搁架与滑轨的状态示意图。
[0059]
图17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移车装置降下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60]
图18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移车装置升起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61]
图19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移车装置移动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62]
图20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移车装置移动状态顶视结构示意图。
[0063]
图2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plc控制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0064]
图2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运行流程图。
[0065]
图2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辆车头越线状态的示意图。
[0066]
图2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辆车尾越线状态的示意图。
[0067]
图2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辆处于范围内的状态示意图。
[0068]
图2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辆左侧车头左侧越线状态的示意图。
[0069]
图27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移车装置调整车辆左侧车头左侧越线状态的示意图。
[0070]
图28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辆右侧车头右侧越线状态的示意图。
[0071]
图29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移车装置调整车辆右侧车头右侧越线状态的示意图。
[0072]
图30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车辆左侧车头和车尾左侧越线状态的示意图。
[0073]
图3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移车装置调整车辆左侧车头和车尾左侧越线状态的示意图。
[0074]
图3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1的端面示意图。
[0075]
图3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1的侧面示意图。
[0076]
图3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2的端面示意图。
[0077]
图3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2的侧面示意图。
[0078]
图3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3的端面示意图。
[0079]
图37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3的侧面示意图。
[0080]
图38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4的端面示意图。
[0081]
图39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4的侧面示意图。
[0082]
图40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5的端面示意图。
[0083]
图4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5的侧面示意图。
[0084]
图42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6的端面示意图。
[0085]
图4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6的侧面示意图。
[0086]
图4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7的端面示意图。
[0087]
图45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7的侧面示意图。
[0088]
图46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8的端面示意图。
[0089]
图47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8的侧面示意图。
[0090]
图48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9的端面示意图。
[0091]
图49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9的侧面示意图。
[0092]
图50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10的端面示意图。
[0093]
图5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运行方法步骤10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94]
实施例
[0095]
如图2、图3、图10、图11和图21所示,智能侧方停车设备,包括通道区,以及与所述通道区连接的停车区;所述停车区用于停放车辆,所述通道区用于驶入或者驶出所述车辆。
[0096]
其中,每一所述通道区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均设有移车装置、停车装置和感应探测装置,所有所述移车装置、所述停车装置和所述感应探测装置均与plc 控制系统连接,由所述plc控制系统控制工作;
[0097]
所述停车装置包括若干车位搁架;若干所述车位搁架设置于每一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
[0098]
所述移车装置包括若干滑轨和若干液压升降装置;
[0099]
每一所述通道区以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均设有若干沿所述车辆纵向布置的所述滑轨;
[0100]
每一所述滑轨均能够沿所述车辆横向滑动,滑动轨迹为从相应的所述通道区至相应的所述停车区;每一所述滑轨的下面均设有最少一个所述液压升降装置;若干所述滑轨在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内与若干所述车位搁架沿所述车辆的纵向间隔布置;
[0101]
所述感应探测装置包括前越线探测器、后越线探测器、左前越线探测器、右前越线探测器、左后越线探测器和右后越线探测器;
[0102]
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分别设置于相应的每一所述通道区以及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对应所述车辆的车头位置和车尾位置,用于探测所述车辆的车头和车尾是否越线;
[0103]
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分别设置于相应的每一所述通道区对应所述车辆四个车轮外侧的位置,用于探测所述车辆靠近四个车轮的部分是否越线;
[0104]
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通道区时,所述plc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分别的反馈,提示驾驶员调整所述车辆的前后位置;
[0105]
然后,所述plc控制系统根据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控制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及相应的液压升降装置,调整所述车辆两侧的位置,移动所述车辆至相应的所述停车区。
[0106]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通道区的两侧均设有一个所述停车区;
[0107]
每一所述通道区与两侧的所述停车区之间分别设有一套独立的所述移车装置;
[0108]
两套所述移车装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及相应的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在所述通道区的部分沿所述车辆的纵向间隔布置。
[0109]
在实际应用中,如图12至图20所示,通过移车装置的升降形成的移车装置之间的高差或者移车装置与车位搁架之间的高差,来实现对车辆位置及状态的控制。如下表所示4种移车装置间及与车位搁架的几种状态如下表所示:
[0110][0111]
如图4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对应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设有提示装置;
[0112]
所述提示装置为声音提示装置、灯光提示装置和/或led文字提示屏幕。
[0113]
探测器功能前越线探测器感应车辆前方是否越线后越线探测器提示车辆后方是否越线左前越线探测器感应车辆左前车轮附近是否越线右前越线探测器提示车辆右前车轮附近是否越线左后越线探测器感应车辆左后车轮附近是否越线右后越线探测器感应车辆右后车轮附近是否越线
[0114]
如图5至图7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滑轨均为卡槽式滑轨,均包括滑轨主体、若干电控滑轮和滑杆;
[0115]
所述滑轨主体设置于相应的所述液压升降装置的上端,所述滑轨主体上设有所述滑杆;所述滑杆和所述滑轨主体之间通过若干所述电控滑轮形成移动。
[0116]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均设置于底座基础杆上;
[0117]
每一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均包括液压装置和杠杆支架;所述杠杆支架通过所述液压装置的液压杆件的伸缩来控制折叠或张开,提升或者降下相应的所述滑轨。
[0118]
在某些实施例中,每一所述停车位尺寸均为横向2.4m、纵向5.3m;每一所述通道区的尺寸均为横向3.5m、纵向5.3m;
[0119]
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对应相应的所述通道区和所述停车区的纵向的宽度均为1000mm;
[0120]
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的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距离相应的所述通道区和停车区的纵向边界的最小距离均为720mm;
[0121]
所述液压升降装置降到最底时,相应的所述滑轨的上表面低于相应的所述车位搁架上表面最少50mm;
[0122]
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升到最高时,相应的所述滑轨的上表面高于相应的所述车位搁架上表面最少100mm。
[0123]
如图22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智能侧方停车设备的运行方法,步骤如下:
[0124]
步骤1、当所述车辆行驶至所述通道区时,所述plc控制系统启动所述感应探测装置;
[0125]
通过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分别对所述车辆的车头和车尾是否越线进行检测;
[0126]
通过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分别对所述车辆靠近四个车轮的部分是否越线进行检测;
[0127]
步骤2、将所述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采集到的所述车辆的车头和车尾的位置数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超过阈值时,发出声和/或光提示,提示所述驾驶员调整所述车辆的前后位置,直至所述车辆的车头和车尾的位置数据进入所述阈值范围;
[0128]
步骤3、将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采集到的所述车辆的车头和车尾的位置数据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超过阈值时,控制相应的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或后轮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及相应的液压升降装置,调整所述车辆两侧的位置,直至所述车辆两侧的位置数据进入所述阈值范围;
[0129]
步骤4、控制对应所述车辆前轮和后轮位置所设置的若干所述滑轨及相应的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将所述车辆移动至所述停车区;
[0130]
步骤5、控制所有的所述液压升降装置降下,完成所述车辆的停放。
[0131]
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4中,将所述车辆移动至所述停车区的步骤如下:
[0132]
步骤4.1、所述液压升降装置升起,将所述车辆抬起;
[0133]
步骤4.2、若干所述滑轨将所述车辆平移指相应的所述停车区内;
[0134]
步骤4.3、当所述车辆移至指定位置后,所述液压升降装置降下。
[0135]
在实际应用中,自动侧方停车设备的控制系统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控制系统,通过事先置入的程序在接收到相应的信号后进行相应的顺序控制、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等功能。停车时首先通过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接收到的信息,转化为前后越线提示灯信号,提示车主车辆前、后是否越线,然后再通过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接收到的信息,通过plc控制系统处理后发送给自动移车装置,再由自行移车装置完成车辆位置矫正、移动车辆位置等动作。
[0136]
自动侧方停车设备的停车流程为:车辆前后位置调整,通过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的反馈启动声光信号提示车主——车辆左右位置调整,通过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控制移车装置调整摆正车辆位置——滑杆移动车辆至停车位——滑杆回位。
[0137]
自动侧方停车设备的取车流程为:滑杆移至车位下——滑杆升起——滑杆将车辆移至通道处——滑杆降下。
[0138]
自动侧方停车设备停、取车的具体流程详解如下文所述:
[0139]
如图23和图24所示,分别为停车时车辆位置过于靠前或靠后的状态,此时分别通过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将信息反馈给plc控制系统,再由plc控制系统发送给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后越线探测器,提示司机调整车辆前、后位置,当车辆前、后位置经过调整合适后(如图25所示),提示灯熄灭。
[0140]
如图26和图29所示,分别为停车时车辆位置左前侧、右前侧越线,此时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在探测到相
应的越线信息后,将信息反馈给plc处理系统,plc处理系统将移车命令发送给前方滑杆(移车装置),进而调整车辆位置,当将车辆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后,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右前越线探测器、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右后越线探测器的越线信息传输中止,plc随即发送停止调整车辆位置命令,前方滑杆停止运动。
[0141]
图30和图31所示,为车辆左前侧、左后侧同时越线的情况,此时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同时将越线信息反馈给plc处理系统,plc 处理系统将移车命令发送给前、后方滑杆(移车装置),当将车辆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后,所述左前越线探测器和所述左后越线探测器的越线信息传输中止, plc随即发送停止调整车辆位置命令,前、后方滑杆停止运动。
[0142]
当车辆位置通过前、后越线提示灯及左、右越线自动调整装置摆正后,则由自动移车装置将车辆移至停车搁架上,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3.5m的通道宽度及2.4m的停车位宽度,当车辆位于通道正中间时,无法通过移车装置一次性将车移至停车搁架上,而是需要先将车辆平移0.55m,然后再一次性将车辆移至停车搁架上,如图2所示的通道上的两个停车位的位置。
[0143]
如图32至图51所示的移车流程,具体如下:
[0144]
第1步:车辆位置经过调整后位于车道正中间。
[0145]
第2步:右侧移车装置升起,将车辆抬起。
[0146]
第3步:右侧移车装置将车辆向右平移0.55m。
[0147]
第4步:车辆移至指定位置后,右侧移车装置降下。
[0148]
第5步:左侧移车装置升起,右侧移车装置左移归位。
[0149]
第6步:左侧移车装置降下。
[0150]
第7步:右侧移车装置升起,将车辆重新抬起。
[0151]
第8步:右侧移车装置将车辆移至右侧停车位。
[0152]
第9步:右侧移车装置降下,车辆落下停车搁架上。
[0153]
第10步:右侧移车装置的滑杆左移归位。
[0154]
停车完成。
[0155]
逆向步骤则为取车过程。
[0156]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