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电加温玻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9129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强度电加温玻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电加温玻璃。
目前,用于火车和飞机的电加温玻璃普遍采用以下结构(玻璃+PVB胶+玻璃+PVB胶+…+玻璃)。其中一层PVB胶嵌有电阻丝或覆盖一层导电膜,从而在通电时能起到电加温的作用。其特点是造价低,但缺点是玻璃强度不够,或在满足玻璃强度的情形下玻璃过于重。对于目前不断提速的火车和飞机,这种玻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强度高,单位面积重量轻的高强度电加温玻璃。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列措施高强度电加温玻璃具有外侧面层为玻璃,内侧面层为玻璃或有防划伤膜的聚碳酸酯板的多层玻璃和聚碳酸酯板(polycarbonate)的任意组合,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或聚碳酸酯板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用聚氨酯(polyurathane)胶夹层粘接,玻璃与玻璃之间可以用PVB胶或聚氨酯胶夹层粘接,其中一层或几层夹层为嵌有电阻丝或导电膜的电加温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玻璃或聚碳酸酯板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相同曲率的单曲面或双曲面。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或聚碳酸酯板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用聚氨酯(polyurathane)胶夹层粘接,玻璃与玻璃之间可以用PVB胶或聚氨酯胶夹层粘接,其中一层或几层夹层为嵌有电阻丝或导电膜的电加温层。通过玻璃与聚碳酸酯板的组合,使玻璃整体防护能力增强,PC板的强度是玻璃的250倍,从而有效地吸收外来袭击物的能量。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作详细说明附图为高强度电加温玻璃结构示意图。
高强度电加温玻璃具有外侧面层为玻璃1,内侧面层为玻璃或有防划伤膜的聚碳酸酯板5的多层玻璃和聚碳酸酯板3的任意组合,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或聚碳酸酯板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用聚氨酯(polyurathane)胶夹层粘接,玻璃与玻璃之间可以用PVB胶夹层2或聚氨酯胶夹层4粘接,其中一层或几层夹层为嵌有电阻丝或导电膜的电加温层。多层玻璃和聚碳酸酯板为平面或者为相同曲率的单曲面或双曲面。电阻丝或导电膜嵌于聚氨酯胶夹层。
实施例1高强度电加温玻璃的第一层为6毫米厚钢化玻璃。第二层为4.5毫米厚抗划聚碳酸酯板。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用厚度为1.5毫米厚嵌有电阻丝的聚氨酯胶粘合,电阻丝应在玻璃一侧。
实施例2高强度电加温玻璃的第一层为5毫米厚钢化玻璃。第二层为3毫米厚聚碳酸酯板,第三层为2毫米厚玻璃。外侧面层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用厚度为1.5毫米厚嵌有电阻丝的聚氨酯胶粘合,电阻丝应在玻璃一侧,内侧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厚度0.6毫米的聚氨酯胶粘合。
实施例3高强度电加温玻璃的第一层为8毫米厚钢化玻璃。第二层为8毫米钢化玻璃,第三层为4.5毫米厚抗划伤聚碳酸酯板,玻璃麦收玻璃之间用1.5毫米厚嵌有电阻丝的PVB胶粘合。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用厚度为1.3毫米的聚氨酯胶粘合。
实施例4高强度电加温玻璃的第一层为10毫米厚钢化玻璃。第二层为4.5毫米聚碳酸酯板,第三层为6毫为厚钢化玻璃。外侧面层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用1.5毫米厚嵌有电阻丝的聚氨酯胶粘合。电阻丝应在玻璃一侧。内侧面层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用厚度为1.3毫米的聚氨酯胶粘合。
实施例5高强度电加温玻璃的第一导层为10毫米厚钢化玻璃,第二层为10毫米厚钢化玻璃,第三层为8毫米厚玻璃,第四层为6毫米厚表面抗划伤聚碳酸酯板外侧面层。外侧面层玻璃与第二层玻璃之间采用1.5毫米厚嵌有电阻丝的PVB胶粘合。第二层与第三层玻璃之间用1.5毫米厚PVB粘合,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用厚度为1.3毫米的聚氨酯胶粘合。
权利要求1.一种高强度电加温玻璃,其特征在于它具有外侧面层为玻璃[1],内侧面层为玻璃或有防划伤膜的聚碳酸酯板[5]的多层玻璃和聚碳酸酯板[3]的任意组合,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或聚碳酸酯板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用聚氨酯(polyurathane)胶夹层粘接,玻璃与玻璃之间可以用PVB胶夹层[2]或聚氨酯胶夹层[4]粘接,其中一层或几层夹层为嵌有电阻丝或导电膜的电加温层。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说的一种高强度电加温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多层玻璃和聚碳酸酯板为平面或者为相同曲率的单曲面或双曲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高强度电加温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电阻丝或导电膜嵌于聚氨酯胶夹层。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电加温玻璃。它具有外侧面层为玻璃,内侧面层为玻璃或有防划伤膜的聚碳酸酯板的多层玻璃和聚碳酸酯板的任意组合,玻璃与聚碳酸酯板之间或聚碳酸酯板与聚碳酸酯板之间用聚氨酯胶夹层粘接,玻璃与玻璃之间可以用PVB胶或聚氨酯胶夹层粘接,其中一层或几层夹层为嵌有电阻丝或导电膜的电加温层。本实用新型通过玻璃与聚碳酸酯板的组合,使玻璃整体防护能力增强,PC板的强度是玻璃的250倍,从而有效地吸收外来袭击物的能量。
文档编号C03C27/12GK2394907SQ9921933
公开日2000年9月6日 申请日期1999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8月19日
发明者曹元 申请人:曹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