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体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925006阅读:来源:国知局
S;所述角部固定部件30C配置在板基材12的外周端部14e的角部12C。
[0203]由此,可以分别进行在板基材12直线部分12S上安装直线部固定部件30S的操作、以及在板基材12角部12C上安装角部固定部件30C的操作。在板基材12的角部12C,将表皮材料14卷入沟槽25内侧的操作相较于直线部分12S更繁琐。因此,通过使安装角部固定部件30C的操作与安装直线部固定部件30S的操作分开进行,从而易于顺畅地进行操作。
[0204]固定部件30具备侧部板部31、31及连接板部32,其中,所述侧部板部31、31与形成沟槽25的两侧的侧壁部21f、21f相对,并将表皮材料14的外周端部14e夹入其与侧壁部21f之间;所述连接板部32将两侧的侧部板部31、31连接为一体。
[0205 ]由此,两侧的侧部板部31、31能够将表皮材料14的外周端部13e、14e夹入并固定在其与形成沟槽25的侧壁部21f之间。
[0206]连接板部32形成为向比两侧的侧部板部31、31的前端部31a、31a更远离沟槽25底面的方向偏移。
[0207]由此,由侧部板部31的前端部31a、31a侧、连接板部32及沟槽25的底形成空间SI。该空间SI作为能够将表皮材料14的外周端部14e的剩余部收纳到沟槽25内的收纳空间来发挥作用。
[0208]在侧部板部31,在沟槽25的侧壁部21f相对的那一侧形成有凸起33、33。该凸起33、33咬入到夹在侧部板部31与沟槽25的两侧的侧壁部21f之间的缓冲材料13的外周端部13e及表皮材料14的外周端部14e。由此,固定部件30能够防止缓冲材料13及表皮材料14从沟槽25脱尚。
[0209]如图5B、图6B所示,在这样构成的隔断装置10中,以使一个板体11的芯材15相对于另一个板体11的外表面即表皮材料14分离的方式,使邻接的板体11、11通过下侧连接部55及上侧连接部61固定。在该状态下,比一个板体11的芯材15的外周端面15a更向另一板体11侧突出的缓冲材料13的突出部13t与另一板体11的突出部13t抵接。也就是说,突出部13t、131之间不产生间隙。因此,板体11、11背侧的光被缓冲材料13、13的突出部131、131的抵接部分遮住。由此,能够抑制板体11、11背侧的光从邻接的板体11、11的连接部分透进板体
11、11的表侧。因此,即使在一个板体11的芯材15相对于另一板体11而分离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板体11、11间漏光。
[0210]此外,由于缓冲材料13及表皮材料14以覆盖芯材15整体的方式设置,因此在主视视角下能够形成使板体11整体具有统一感的外观。因此,能够使隔断装置10的美观性良好。
[0211]此外,缓冲材料13及表皮材料14的外周端部13e、14e绕着板基材12的外周缘部,也就是绕着各框架材料21A、21B、21C、21D侧壁部21f,从而卷入沟槽25内侧。因此,缓冲材料
13、13在被卷入的部分呈面状抵接。因此,由于缓冲材料13、13的抵接面积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漏光。
[0212]此外,由于缓冲材料13可以弹性变形,因此缓冲材料13的突出部131在与另一缓冲材料13的突出部13t抵接部分,相互挤压并发生弹性变形。由此,由于缓冲材料13、13的抵接面积增大,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漏光。
[0213]此外,邻接的板体11、11各自的上部由上侧连接部61连接,下部由下侧连接部55连接。由此,能够使邻接的板体11、11在上下方向上稳定地连接。
[0214]进而,在上述的板体11上,缓冲材料13的外周端部13e与表皮材料14一起在板基材12的外周缘部卷入沟槽25内侧。这样,不仅是表皮材料I,被表皮材料14覆盖的缓冲材料13也绕着板基材12的外周缘部卷入沟槽25的内侧,因此板体11的外周部的外观具有更加柔软印象。
[0215]此外,缓冲材料13通过贯通孔16在板基材12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表皮材料14由于覆盖板基材12及缓冲材料13,通过沿着凹凸形状而形成凹部17。
[0216]这样一来,被表皮材料14覆盖的部分形成有凹部17,因此使板体11的外观设计性提尚O
[0217]而且,缓冲材料13具有弹性且在板基材12表面形成具有角部16v的凹凸形状,表皮材料14使角部16 V向压缩方向弹性变形并覆盖缓冲材料13及板基材12。
[0218]由此,形成的凹部17使缓冲材料13的角部16v通过表皮材料14向压缩方向弹性变形。因此,表皮材料14在与角部16v碰触的部分通过角部16v的反弹力被挤压。因此,在维持凹部17的形状的同时,使表皮材料14沿着缓冲材料13的外表面13f的方向向图7B中箭头T所示方向拉伸,从而能够抑制表皮材料14的松弛。
[0219]这样一来,能够以低成本提供一种外观设计性优异的板体11。
[0220]此外,缓冲材料13上形成有在周缘具有角部16v的贯通孔16。
[0221]由此,能够在板基材12的表面形成凹凸形状。
[0222]若使缓冲材料13的大小设为比板基材12表面小,则能够通过缓冲材料13的外周缘部的角部16v,在板基材12表面形成凹凸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按照设计形成凹凸形状,需要使缓冲材料13相对于板基材12表面准确地定位。对此,若缓冲材料13自身形成有贯通孔16,则仅沿着板基材12表面配置缓冲材料13,便能准确地实现凹凸形状。由此,使凹凸形状的设计自由度提高。
[0223]在缓冲材料13上形成有周缘具有角部16v的贯通孔16。表皮材料14穿过贯通孔16与作为板基材12表面的基片18的露出面18f直接粘接。
[0224]由此,与利用未贯通缓冲材料13的凹部来形成凹凸形状的情况相比,在由表皮材料14覆盖的部分形成的凹部17,高度差具有较大跳跃性,使外观设计性提高。
[0225]此外,缓冲材料13通常由海绵状的多孔质材料等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缓冲材料13与表皮材料14的碰触面积小,难以确保粘接强度。对此,通过表皮材料14在贯通孔16内方直接与板基材12表面粘接,使表皮材料14与缓冲材料13呈面状粘接。因此,与将表皮材料14与缓冲材料13粘接的部分相比,表皮材料14被牢固的粘接。由此,能够防止随时间经过表皮材料14发生剥离,并能够长时间稳定地维持形状。
[0226]进而,表皮材料14由可弹性变形的材质形成,以拉伸的状态覆盖缓冲材料13及板基材12。
[0227]由此,表皮材料14形成为拉伸的状态,使外观设计性提高。
[0228]这里,板基材12具备蜂窝结构的芯材15及在芯材15双面设置的片材。由此,板基材12重量轻且具有充分的强度。
[0229]此外,如上所述的板体11的制造方法具备在板基材12表面粘贴缓冲材料13的工序、以覆盖板基材12及缓冲材料13的方式配置表皮材料14的工序、以及使表皮材料14挤压缓冲材料13并使表皮材料14沿合凹凸形状,同时通过表皮材料14使缓冲材料13的角部16v向压缩方向弹性变形的工序。由此,能够制造出如上所述的板体11。
[0230](变形例)
[0231]对上述示出的实施方式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17及图18所示,变形例的隔断装置110具备板体11及设置在板体11端部的架子120。
[0232]架子120具有底板120A、从底板120A的两端向上方延伸的一对侧板120B、120B、将侧板120B、120B相互连接的背板120C、以及连接侧板120B、120B及背板120C且配置于底板120A相反侧的顶板120D。架子120具有在底板120A和顶板120D之间在上下方向上间隔配置的多个架板12(^、12(?。
[0233]该架子120的顶板120D的背板120C侧与板体11上端的架子120侧通过连接部件161彼此连接。同样地,架子120的底板120A的背板120C侧与板体11下端的架子120侧通过未图示的连接部件彼此连接。
[0234]在隔断装置110中,缓冲材料13、表皮材料14的突出部13t、14t与架子120的背板120C抵接,在缓冲材料13与背板120C之间不产生间隙。因此,能够抑制板体11背侧的光从板体11与架子120的连接部分透进板体11的表侧。因此,即使板体11的芯材15相对于架子120分离配置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从板体11与架子120的连接部分漏光。
[0235](固定部件30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
[023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列举了在沟槽25内固定表皮材料14的固定部件30的例子,但如果能够固定表皮材料14,贝Ij固定部件30可以为其他任何结构。例如,对于固定部件30的截面形状、结构等并没有任何限定。
[0237]图14A、14B、15是表示固定部件30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的图。
[0238]图14A示出的变形例中,固定部件30(直线部固定部件30S、角部固定部件30C)具备处于相互平行的侧部板部81、81以及将侧部板部81、81连接为一体的连接板部82。
[0239]侧部板部81、81将缓冲材料13及表皮材料14的外周端部13e、14e夹入其与形成框架20的沟槽25的侧壁部21f之间。此外,在侧部板部81、81,在与沟槽25的侧壁部21匕21€相对的那一侧形成有凸起33、33。
[0240]连接板部82以连接侧部板部81、81的前端部81a、81a的方式形成。由此,固定部件30通过侧部板部81、81及连接板部82,形成为截面大致为U字形状。并且,固定部件30以其在嵌入沟槽25内的状态下,使连接板部82与沟槽25基部21e碰触的方式形成。
[0241]而且,各侧部板部81的前端部81a被倒角。由此,在侧部板部81的前端部81a与沟槽25基部21e及侧壁部21f之间,能够收纳卷入到沟槽25内的缓冲材料13及表皮材料14的外周?而部13e、14e的剩余部。
[0242]在图14B示出的变形例中,固定部件30(直线部固定部件30S、角部固定部件30C)具备相互平行的侧部板部81、81、以及将侧部板部81、81连接为一体的连接板部82。
[0243]在侧部板部81、81的前端部81&、81&,形成向远离侧壁部21扣勺方向凹陷的台阶部83。由此,由侧部板部81、81的前端部81&、81&、连接板部82、沟槽25基部216及侧壁部21€围成的部分形成空间S3 ο该空间S3起到收纳空间的作用,即能够收纳卷入到沟槽25内的缓冲材料13及表皮材料14的外周端部13e、14e的剩余部。
[0244]图15示出的固定部件30(直线部固定部件30S、角部固定部件30C)的截面形状的变形例具备相互平行的侧部板部85、85、以及将侧部板部85、85连接为一体的连接板部86。
[0245]侧部板部85、85将缓冲材料13及表皮材料14的外周端部13e、14e夹在其与形成框架20的沟槽25的侧壁部21f之间。
[0246]连接板部86以连接侧部板部85、85的基端部85b、85b的方式形成。由此,固定部件30通过侧部板部85、85和连接板部86,形成朝向沟槽25基部21e开口的截面大致U字形状。并且,固定部件30以其在嵌入沟槽25内的状态下,使侧部板部85、85的前端部85a、85a与沟槽25基部21e碰触的方式形成。
[0247]由此,由侧部板部85、85的前端部85a、85a、连接板部86、沟槽25的基部21e围成的部分形成空间S4。该空间S4起到收纳空间的作用,即能够收纳卷入到沟槽25内的缓冲材料13及表皮材料14的外周端部13e、14e的剩余部。
[0248]此外,在固定部件30未嵌入沟槽25内的状态下,可以使侧部板部85、85的间隔从连接板部86侧的基端部85b、85b侧向前端部85a、85a侧而逐渐变大。
[0249]在将这种固定部件30嵌入沟槽25内时,侧部板部85、85在前端部85a、85a接近的方向上被挤压并保持弹性变形的状态来嵌入到沟槽25内。于是,在沟槽25内,使侧部板部85、85的前端部85a、85a欲向分离方向复原。
[0250]由此,防止夹入侧部板部85、85与侧壁部21f、21f之间的缓冲材料13及表皮材料14的外周端部13e、14e从沟槽25脱离。
[0251 ]在这样构成的隔断装置1中,在一对板体11、11被连接的情况下,通过在板体11的沟槽25上配置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的卡止部72,从而将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的挟持壁部75、上壁部76及前壁部77配置于板体11的一面侧。可以使沙发100的靠背部由该挟持壁部75、上壁部76及前壁部77所挟持,并沿着板体11安装沙发。
[0252]安装有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的沟槽25形成在与另一板体11相对的板体11的外周端面15a上,且在板基材12的表面上配置有缓冲材料13,因此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的安装部分并不明显。
[0253]此外,由于间隙部K在板基材12的双面侧形成,因此能够将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从板基材12的双面侧取出。因此,由于能够将沙发100设置于板基材12的双面,因此能够提尚便利性。
[0254]此外,一部分配置于沟槽25上的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透过形成于设置有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的板体11与另一板体11之间的间隙部K,从设置有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的板体11的一面侧取出。由于安装有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的板体11侧的弹性变形的缓冲材料13与另一板体11的弹性变形的缓冲材料13相互挤压,因此能够抑制在另一板体11与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之间、及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与设置有日常用具上连接部件71的板体11之间产生的间隙。
[0255]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隔断装置、日常用具系统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0256]图2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日常用具系统I的立体图。图27是日常用具系统I的俯视图,图28是日常用具系统I的侧截面图。
[0257](日常用具系统)
[0258]如图26?图28所示,日常用具系统I具备隔断装置2及沿隔断装置2设置的书桌(日常用具)3。
[0259](隔断装置)
[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