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装饰材料以及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3566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表面装饰材料以及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在建筑物内壁或外壁上的表面装饰材料以及贴有该表面装饰材料的建筑物。
【背景技术】
[0002]为了建筑物的美观在建筑物内壁或外壁粘贴表面装饰材料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作为这种表面装饰材料,已知有具有耐污染性、耐水性、或抗藻、防霉性的材料。例如,专利文献I记载了一种具有耐污染性、耐水性、以及抗藻、防霉性的装饰性的装饰用墙布。专利文献2记载了一种具有装饰性、耐酸性、耐碱性以及耐冲击性的玻璃纤维复合壁布。专利文献3记载了一种具有大理石和花岗岩的装饰的新型石纹板。这些材料均为用粘接剂或砂浆黏合进行施工的材料。
[0003]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实用新型CN201447816U
[0005]专利文献2:实用新型CN100447358C
[0006]专利文献3:实用新型CN2734885Y
[0007]上述各种表面装饰材料一般为大致矩形,并以多个排列在一起的方式粘贴于建筑物内壁或外壁上。在进行粘贴表面装饰材料时,各个表面装饰材料之间会出现缝隙,也就是说表面装饰材料之间不连续。采用这样的结构情况下,在下雨或结露时会出现水通过上述的不连续部分进入表面装饰材料和建筑物内壁或外壁之间,从而造成表面装饰材料的脱落并使建筑物内壁或外壁劣化。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贴在建筑物的内壁或外壁上的表面装饰材料之间的连接部分的耐水性的表面装饰材料以及建筑物。
[0009]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形态为一种贴在建築物内壁或外壁的表面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大致矩形的主体部;以及带状的重叠部,沿所述主体部的相邻的两边延伸,其宽度方向上的一部分与所述主体部的建筑物侧的面相粘接或结合,其宽度方向上的其他部分从所述主体部的所述两边突出并可以与其他表面装饰材料相粘接或结合。
[0010]优选地,所述主体部为层积体,该层积体以从建筑物向外的顺序依次层积有基材部以及装饰部。
[0011]优选地,所述重叠部由被合成树脂涂料覆盖的无纺布构成。
[0012]优选地,所述基材部由被合成树脂涂料覆盖的无纺布构成。
[0013]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形态为一种建筑物,在其内壁或外壁贴有多个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表面装饰材料,其特征在于,
[0014]各个所述表面装饰材料的重叠部的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的部分与相邻的其他表面装饰材料的未设有重叠部的主体部的边相粘接或结合,所述多个表面装饰材料通过所述重叠部与所述主体部的粘接或结合而一体地贴在建筑物的内壁或外壁。
[0015]优选地,所述表面装饰材料通过弹性粘合剂粘接在所述建築物上。
[0016]优选地,进一步具备固定部件,其设置在贴在所述建筑物的外壁上的所述多个表面装饰材料的所述重叠部处,将所述重叠部固定在所述建築物上。
[0017]优选地,各个所述表面装饰材料的重叠部与相邻的装饰材料的未设置重叠部的主体部的边通过带状粘合部件粘接在一起。
[0018]优选地,所述带状粘合部件为双面胶带。
[0019]实用新型效果
[002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表面装饰材料以及建筑物,能够提高贴在建筑物的内壁或外壁上的、表面装饰材料之间的连接部分的耐水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面装饰材料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
[0023]图3 (a)是表面装饰材料的主视图。
[0024]图3 (b)是表面装饰材料的后视图。
[0025]图4是示出贴有表面装饰材料的建筑物的示意图。
[0026]图5是示出使用固定部固定表面装饰材料的示意图。
[0027]图6是示出用于将表面装饰材料固定到建筑物外壁上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图1为本实用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表面装饰材料的立体图,图2为沿图1的A-A线的剖视图。图3(a)为表面装饰材料的主视图,图3(b)为表面装饰材料的后视图。
[0029]如图1及图2所示,表面装饰材料包括:大致矩形的主体部I ;以及带状的重叠部5。主体部I为层积体,该层积体以从建筑物侧向外的顺序依次层积有基材部2以及装饰部
3。另外,主体部I为薄板状天然石材色调装饰材料,其透湿度优选为50-300g/m2.24h,在本实施方式中为100g/m2.24ho
[0030]如果主体部I的透湿度过小,会出现该表面装饰材料因来自建筑物的水蒸汽而膨胀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装饰部的透湿度过大,装饰部则会过于疏松而强度不足。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透湿度为50-300g/m2 *24h的装饰部3,可以避免装饰部3因来自建筑物的水蒸气而膨胀的同时使装饰部3保持一定的强度。
[0031]基材部2构成主体部I的基础,基材部2优选采用防水性或斥水性的材料。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材部2由被合成树脂涂料覆盖的聚酯无纺布构成,该聚酯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0-150g/m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0g/m2。并且,基材部2的抗拉强度(横向以及纵向)优选为150-500N/5cm,在本实施方式中,横向抗拉强度为260N/5cm,纵向抗拉强度为420N/5cm。作为基材部2的材料,如果选择抗拉强度过大的无纺布,则较难加工,而如果选择抗拉强度过小的无纺布,则会使降低材部2防止瓷砖等剥落的效果。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采用抗拉强度适中的材料形成基材部2,可以在保证防止瓷砖等剥落的同时使基材部2容易加工。
[0032]另外,如果仅适用无纺布或网格布构成基材部2而不在其上覆盖树脂涂料的话,会出现主体部I耐碱性差的问题。而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可以良好地抑制此问题。
[0033]作为无纺布的材料,还可以采用尼龙、聚丙烯、芳香族聚酰胺、丙烯酸维尼纶等化学纤维,或者玻璃纤维。另外,基材部2还可以由被合成树脂涂料覆盖的网格布构成。在此,即使通过在无纺布或网格布上覆盖树脂涂料而为其付与斥水性,也不意味着基材部2失去透湿性。换句话说,在无纺布或网格布上覆盖树脂涂料后,仍可保持基材部2的透湿性。
[0034]在基材部2的整个表面上(图2中的上方)形成有装饰部3,该装饰部3可由水泥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或树脂砂浆等砂浆形成。采用水泥砂浆时,装饰部柔韧性较差但外观性较好,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时,装饰部的柔韧性较高,但外观性较差。而采用树脂砂浆时,装饰部的柔韧性和外观性都较好。在本实施方式中,选择树脂砂浆作为装饰部3的材料。
[0035]装饰部3是通过将掺杂了多彩涂料的树脂砂浆涂布到基材部2的整个表面上并使树脂砂浆固化,从而使装饰部3的表面凹凸不平且呈现石材色调(例如,花岗岩、砂岩、大理石等)花纹。另外,装饰部3的厚度大于基材部2的厚度。
[0036]在装饰部3的表面上进一步形成有透明层4,该透明层4通过在整个装饰部3的表面上以保持装饰部3的凹凸的状态热压接透明树脂而形成。透明层4可为聚氨酯树脂系、硅树脂树脂系以及氟树脂树脂系等树脂。考虑到透明层4的耐热性、耐碱性、耐水性以及弯曲加工等,其厚度优选为40-100 ym(在本实施方式中,透明层厚度为40 μ m)。
[0037]如图1-3所示,带状的重叠部5沿主体部I的相邻的两边LI,L2延伸,其宽度方向上的一部分5a与主体部I的建筑物侧的面相粘接或结合,其宽度方向上的其他部分5b从主体部I的两边L1,L2突出,并可以与其他表面装饰材料的主体部I相粘接或结合。
[0038]在本实施方式中,重叠部5由与基材部2相同的材料、即由被合成树脂覆盖的无纺布构成。具体来讲,重叠部5由被合成树脂涂料覆盖的聚酯无纺布构成,该聚酯无纺布的单位面积重量优选为50-150g/m2,在本实施方式中为70g/m2。并且,重叠带部5的抗拉强度(横向以及纵向)优选为150-500N/5cm,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