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材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62687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向正基片110,上壁315设置在正基片内表面111,下壁316设置在背基片内表面121。
[0023]可以看出,中线dl在实施例二中也是沿上下方向a的,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板材空间130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部分,一侧带有插接机构310,副插接机构320与插接机构310因此划分为板材空间130的同一侧,而另一侧则没有;而且其上壁315、下壁316就分别位于正基片内表面111和背基片内表面121,也没有再额外设置实施例一拥有的侧加强筋318,结构相比实施例一来说简单许多,方便大规模生产,在不同场合,可以通过沿着中线dl裁切的方式将板材裁切为两份,宽度规格减半,并且获得有插接功能和没有插接功能的两种结构,用来适应不同用途的需求,方便生产和提高适用性。
[0024]可以在实施例一和二结合的基础上做进一步扩展,将具有一个副插接机构320与一个插接机构310、以及两者之间沿中线对称布置的板材视为一个单元,那么可以在一体成型时,就已加工出连续横向拼接的多个单元,而且每个单元的宽度都可以是不同规格,那么在使用时进行相应的裁切即可获得多种不同宽度规格的板材单元。
[0025]实施例一和二中的正基片110和背基片120,实施例一中上加强筋311、下加强筋312、侧加强筋318都是具有厚度的薄层片状结构。实施例一和二整体由软质塑料一体成型或硬质塑料一体成型或木塑复合材料一体成型,可以进一步说明是通过挤塑工艺一次性成型。具体举例可以是PVC、ABS、PP、PE、PC、PS、TPR、工程塑料、塑钢等非穷举,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整体强度。
【主权项】
1.板材,包括正基片(110)和背基片(120),正基片(110)的纵向投影和背基片(120)的纵向投影相互重合,所述正基片(110)和背基片(120)之间具有板材空间(130),所述正基片(110)和背基片(120)之外具有外部空间(5),其特征在于: 板材空间(130)设有插接机构(310),所述插接机构(310)包括上壁(315)、下壁(316)以及插接空间(317),插接空间(317)位于上壁(315)、下壁(316)之间,插接空间(317)与外部空间(5)相互贯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材空间(130)设有中线(dl),所述中线(dl)纵向设置,板材空间(130)设有副插接机构(320),副插接机构(320)与插接机构(310)位于以中线(dl)为分界的同一侧板材空间(130),副插接机构(320)与插接机构(310)之间具有副中线(d2),副中线(d2)纵向设置,副插接机构(320)与插接机构(310)对称于副中线(d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正基片(110)具有正基片内表面(111),正基片内表面(111)面向背基片(120),背基片(120)具有背基片内表面(121),背基片内表面(121)面向正基片(110),上壁(315)设置在正基片内表面(111),下壁(316)设置在背基片内表面(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板材空间(130)设有中线(dl),所述中线(dl)纵向设置,板材空间(130)设有两个插接结构(310),两个插接结构(310)对称于中线(dl)设置,每个插接结构(310)设有上壁(315)、下壁(316)以及插接空间(317),插接空间(317)位于上壁(315)、下壁(316)之间,插接空间(317)与外部空间(5)相互贯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板材空间(130)设有两个副插接结构(320),两个副插接结构(320)对称于中线(dl)设置,以中线(dl)为分界的板材空间(130)包括一侧板材空间(130a)和另一侧板材空间(130b),一侧板材空间(130a)和另一侧板材空间(130b)分别设有第一副中线(d2a)和第二副中线(d2b),一侧板材空间(130a)设有对称于第一副中线(d2a)的一个插接结构(310)和一个副插接结构(320),另一侧板材空间(130b)设有对称于第二副中线(d2b)的一个插接结构(310)和一个副插接结构(32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正基片(110)具有正基片内表面(111),正基片内表面(111)面向背基片(120),背基片(120)具有背基片内表面(121),背基片内表面(121)面向正基片(110),每个插接结构(310)均设有上加强筋(311)和下加强筋(312),上加强筋(311)的纵向投影和下加强筋(312)的纵向投影相互重合,上加强筋(311)具有上加强筋内表面(313),上加强筋内表面(313)面向下加强筋(312),下加强筋(312)具有下加强筋内表面(314),下加强筋内表面(314)面向上加强筋(311),上壁(315)设置在上加强筋内表面(313),下壁(316)设置在下加强筋内表面(314),上加强筋内表面(313)和下加强筋内表面(314)之间的纵向间距小于正基片内表面(111)和背基片内表面(121)之间的纵向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正基片内表面(111)和背基片内表面(121)为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上加强筋内表面(313)和下加强筋内表面(314)为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每个插接机构(310)均设有侧加强筋(318),侧加强筋(318)具有侧加强筋内表面(319),侧加强筋内表面(319)分别连接上加强筋内表面(313)和下加强筋内表面(314),侧加强筋内表面(319)和上加强筋内表面(313)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侧加强筋内表面(319)和下加强筋内表面(314)为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整体由软质塑料一体成型或硬质塑料一体成型或木塑复合材料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板材,其特征在于:整体由软质塑料一体成型或硬质塑料一体成型或木塑复合材料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方便拆装的板材,而且还可维持其完整性,进而回收再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正基片和背基片,正基片的纵向投影和背基片的纵向投影相互重合,正基片和背基片之间具有板材空间,所述正基片和背基片之外具有外部空间,板材空间设有插接机构,所述插接机构包括上壁、下壁以及插接空间,插接空间位于上壁、下壁之间,插接空间与外空间相互贯通。
【IPC分类】E04C2-34, E04F13-076, E04C2-20, E04C2-30, E04C2-24, G09F15-00, E04F13-072
【公开号】CN204370678
【申请号】CN201420857356
【发明人】冯乔高
【申请人】冯乔高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