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无端板桩的张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50899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无端板桩的张拉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品构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无端板粧的张拉组件。
【背景技术】
[0002]混凝土粧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基础工程中,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粧主要有管粧和方粧,这两种粧的主要结构类似,主要包括钢筋笼、混凝土、端板、抱箍板等部件,混凝土和钢筋笼形成粧体,而钢筋笼则由非预应力筋、预应力筋和螺旋箍筋组成,粧体的两端为粧头,传统的粧头是由端板和抱箍板组成,端板设置在粧体的两端部,抱箍板与端板通过焊接或铆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从而进一步将端板抱箍在粧体上。
[0003]现有技术中用于管粧的端板结构如图1所示,为圆盘形,在端板I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呈圆形分布的葫芦孔2,葫芦孔数量、位置与预应力筋数量、位置相同,其中葫芦小孔21直径与预应力筋直径相对应,葫芦大孔22直径与预应力筋墩头相对应。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张拉组件包括与张拉机连接的张拉螺杆3,与张拉螺杆3连接的张拉头板4,位于模具外的张拉尾板(图中未视出),连接张拉头板4与端板I的固定螺栓5,张拉头板4上设置与固定螺栓5对应的螺孔。
[0004]在张拉预应力筋时,端板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利用端板进行张拉时存在以下问题:(1)端板的加工制作程序多,材料和加工费用高;(2)端板与抱箍板组装时需要焊接或铆接,增加了工序,占用人工成本和设备资源;(3)端板材质厚重,而抱箍板材质薄轻,在组装、运输、存储和使用的过程中均易造成抱箍板变形,影响成品粧质量;(4)成品粧中包含有端板,增加了成品粧的成本。
[0005]综上所述,在预应力混凝土粧中减少端板的使用,可以达到节约成品粧生产成本,提尚成品粧质量,减少生广工序,提尚生广效率的目的。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需端板的预应力混凝土粧的张拉组件。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8]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无端板粧的张拉组件,包括与张拉机连接的张拉螺杆,位于混凝土粧模具外的张拉尾板和与张拉螺杆连接的张拉头板,所述张拉尾板或张拉头板或两者均设置与预应力筋对应的葫芦孔,葫芦孔为通孔,葫芦小孔直径与预应力筋对应,葫芦大孔直径与预应力筋墩头对应。
[0009]葫芦孔内径为内螺纹。
[0010]所述葫芦孔数量与预应力筋相对应。
[0011]所述葫芦大孔设内螺纹。
[0012]所述葫芦孔内螺纹与固定螺栓相对应。
[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组件,将原来位于端板的葫芦孔与张拉头板与张拉尾板直接结合使用,而省去了端板的使用,从而减少了制作端板的繁琐工序,节约了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现有技术中端板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现有技术中有端板粧的张拉组件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无端板粧的张拉组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本实用新型预应力无端板粧的张拉组件,如图3所示,将在原来端板上的葫芦孔2设置在张拉头板4或张拉尾板上,并将葫芦大孔22设置为内螺纹,葫芦孔数量与预应力筋6相对应,这样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预应力筋穿过葫芦大孔,然后移动到葫芦小孔中,由于葫芦小孔直径小于墩头直径,因此预应力筋被葫芦小孔固定,然后用固定螺栓穿过张拉头板或张拉尾板的葫芦大孔,加固与模具连接,所述张拉头板与张拉尾板设置于模具外侧。
【主权项】
1.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无端板粧的张拉组件,包括与张拉机连接的张拉螺杆、位于混凝土粧模具外的张拉尾板和与张拉螺杆连接的张拉头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尾板或张拉头板或两者均设置与预应力筋对应的葫芦孔,葫芦孔为通孔,葫芦小孔直径与预应力筋对应,葫芦大孔直径与预应力筋墩头对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无端板粧的张拉组件,其特征在于:葫芦孔内径为内螺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无端板粧的张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葫芦孔数量与预应力筋相对应。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无端板粧的张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葫芦大孔设内螺纹。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混凝土无端板粧的张拉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葫芦孔内螺纹与固定螺栓相对应。
【专利摘要】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无端板桩的张拉组件,包括与张拉机连接的张拉螺杆,位于混凝土桩模具外的张拉尾板和与张拉螺杆连接的张拉头板,所述张拉尾板或张拉头板或两者均设置与预应力筋对应的葫芦孔,葫芦孔为通孔,葫芦小孔直径与预应力筋对应,葫芦大孔直径与预应力筋墩头对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张拉组件,将原来位于端板的葫芦孔与张拉头板与张拉尾板直接结合使用,而省去了端板的使用,从而减少了制作端板的繁琐工序,节约了成本。
【IPC分类】B28B23/04
【公开号】CN204819924
【申请号】CN201520542979
【发明人】赵东升, 郭立鹏, 张 浩, 卢明涛, 程焕然, 赵琳, 刘旭峰, 蒋宇龙, 张松伟
【申请人】河南双建管桩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日
【申请日】2015年7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