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31120阅读:来源:国知局
两侧壁之间均预留5毫米的间隙,对于螺杆与豁口 32的边缘之间预留间隙的大小,取决于全玻璃幕墙设计时结构受力情况以及抗地震等级的情况来决定。
[0029]此外,上述的第一连接板31的穿设部还可以为圆孔,优选为长圆孔,其实只要在第一连接板31上开设一个孔,能将第一连接件22卡在其上,孔的边缘与第一连接件22之间预留一定间隙,使玻璃肋3可以随着顶部受力结构I移动即可,对于开设孔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第一连接件22除了可以是螺栓组件外,还可以为铆接组件或卡接组件等等,只要能实现上述连接功能即可。同时,这种滑动连接方式,简单易操作,便于全玻璃幕墙的施工,成本也相对较低,只需将现有技术中的幕墙的玻璃肋3底部与底部受力结构2之间改成滑动连接方式即可。
[0030]更佳地,将第一连接板31设计成折弯截面为U型的折弯板,折弯板的其中一个支板的自由端与玻璃肋3固定连接,折弯板沿其折弯段向上开设上述豁口 32。
[0031]对于第一连接板31与玻璃肋3底部的固定方式有很多种,优选地,将第一连接板31通过第一夹板33固定在玻璃肋3上,具体地,第一夹板33上侧夹设于玻璃肋3上并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一夹板33的下侧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上并通过紧固件连接。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夹板33优选包括两块不锈钢板,玻璃肋3的底部夹在两块不锈钢板顶部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例如螺栓组件;第一连接板31的顶部夹在两块不锈钢板底部之间,并通过紧固件固定,例如不锈钢螺栓组件。
[0032]具体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玻璃肋3顶部上的第二夹板34,固定在顶部受力结构I上的第三连接板11,以及将所述第二夹板34固定在第三连接板11上的连接结构。其中,第二夹板34也可以包括两块不锈钢板,将玻璃肋3的顶部夹在两块不锈钢板之间,两块不锈钢板的顶部之间夹着第三连接板11的底部,并通过连接结构固定,例如不锈钢采用螺栓组件。
[0033]此外,第三连接件11通常固定在顶部受力结构I的横梁上,例如采用焊接方式;第二连接板21固定在底部受力结构2的横梁上。
[0034]所述玻璃面板4的顶部通过托件6固定在顶部受力结构I上,所述玻璃面板4的底部通过托件6固定在玻璃肋3的底部上;托件6优选设计成U型,两托件之一的开口朝下,底部固定在顶部受力结构I上,玻璃面板4的顶部安装在此托件6的U型凹槽内;另一托件6的开口朝上,且U型槽的侧壁固定连接在玻璃肋3上,玻璃面板4的底部安装在托件6的U型槽内。
[0035]为了减少玻璃面板4在水平方向上承受的风荷载力,优选地在玻璃面板4与玻璃肋3之间设置若干固定件5,例如设置I个、2个、3个等等;固定件5也优选设计成U型,其底部固定在玻璃面板4上,例如采用螺钉固定连接,玻璃肋3靠近玻璃面板4的一侧位于U型固定件的两侧壁之间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当玻璃面板4在水平方向上受到较大的风荷载力时,固定件将此风荷载力传递给玻璃肋3,进而传递到顶部受力结构I上,减少玻璃面板4本身承受的水平方向上的荷载力,防止玻璃面板4的损害,影响全玻璃幕墙系统的使用寿命。
[0036]上述的螺栓组件、托件6、连接板、夹板以及固定件5均优先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0037]本实施例提供的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在施工过程中,首先将几片玻璃肋3在地面定尺寸放好,通过螺栓组件将第二夹板34固定在玻璃肋3的顶部上,第一夹板33固定在玻璃肋3的底部上,并将第一连接板31固定在第一夹板33底部上;之后定位吊装连接好的玻璃肋3,将玻璃肋3的顶部通过螺栓组件固定在顶部受力结构I上的第三连接板11,把底部受力结构2上第二连接板21的螺栓组件直接卡在第一连接板31上开设的通孔上;在玻璃肋3上安装固定件6,以及在顶部受力结构1、玻璃肋3底部上分别设置托件6,再将玻璃面板4安装在两托件6之间,对所有安装位置进行调整到位,最后在缝隙处打胶,完成安装。
[0038]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包括顶部受力结构(I),底部受力结构(2),以及设置在所述顶部受力结构(I)与底部受力结构(2)之间的玻璃肋(3),设置在玻璃肋(3)上的玻璃面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肋(3)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顶部受力结构(I)上,所述玻璃肋(3)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结构滑动连接在底部受力结构(2)上;所述玻璃肋(3)随着所述顶部受力结构(I)的移动相对于所述底部受力结构(2)有一定的移动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玻璃肋(3)底部上的第一连接板(31),固定在底部受力结构(2)上的第二连接板(21),以及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21)上的第一连接件(22),所述第一连接件(22)与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穿设部之间具有设定间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的穿设部为通孔或豁口(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为折弯截面为U型的折弯板,所述折弯板的其中一个支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玻璃肋(3)固定连接,所述折弯板沿其折弯段向上开设所述豁口(32)。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22)为螺栓组件或铆接组件或卡接组件。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通过第一夹板(33)固定在所述玻璃肋(3)上,所述第一夹板(33)上侧夹设于所述玻璃肋(3)上并通过紧固件连接,所述第一夹板(33)的下侧夹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上并通过紧固件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固定在玻璃肋(3)顶部上的第二夹板(34),固定在顶部受力结构(I)上的第三连接板(11),以及将所述第二夹板(34)固定在第三连接板(11)上的连接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面板(4)通过分别位于其顶部及底部的托件¢)固定在顶部受力结构(I)与玻璃肋(3)上。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件(6)呈U型;两托件(6)之一的开口朝下,底部固定在顶部受力结构(I)上,所述玻璃面板(4)的顶部安装在此托件(6)的U型凹槽内;另一托件(6)的开口朝上,且U型槽的侧壁固定连接在玻璃肋(3)上,玻璃面板(4)的底部安装在托件¢)的U型槽内。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玻璃面板(4)与玻璃肋(3)之间还设置若干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呈U型,其底部固定在玻璃面板⑷上,玻璃肋⑶靠近玻璃面板⑷的一侧位于所述U型固定件的两侧壁之间并通过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应于地震的全玻璃幕墙系统,包括顶部受力结构,底部受力结构,以及设置在顶部受力结构与底部受力结构之间的玻璃肋,设置在玻璃肋上的玻璃面板,玻璃肋的顶部通过第一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在顶部受力结构上,玻璃肋底部通过第二连接结构滑动连接在底部受力结构上;玻璃肋随着所述顶部受力结构的移动相对于所述底部受力结构有一定的移动量。在地震时,鉴于玻璃肋底部与底部受力结构之间采用滑动连接,玻璃肋以及玻璃面板相对底部受力结构可以随着顶部受力结构一起移动,避免因玻璃肋不能随着顶部受力结构一起移动使玻璃肋破碎,导致玻璃面板掉落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全玻璃幕墙的安全性能。
【IPC分类】E04B1/98, E04B2/96
【公开号】CN204940639
【申请号】CN201520597671
【发明人】黄键, 曹文娜, 王浙武
【申请人】苏州柯利达光电幕墙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