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85169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包括门柱、剪刀撑和踏板,所述门柱包括相互连接的脚柱、横杆和扶手梯,所述脚柱的两端具有用于叠加构架的连接装置,所述扶手梯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镰刀杆,以及连接于镰刀杆之间的脚踏杆,所述镰刀杆的顶端固连在横杆上,所述镰刀杆的底端向外弯折并固连在脚柱上;所述踏板的两端搭接在横杆上,所述剪刀撑的两端连接在脚柱上。本实用新型在构架叠加时,上层构架的脚柱底的套筒可套在底层构架的脚柱上,实现构架的叠加。构架的侧壁沿径向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锁紧螺栓,在叠加的构架上螺栓可起到锁紧构架的作用,使上、下构架不会分离,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架装置表面涂覆有一层铱,增强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
【专利说明】
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建设工程施工行业中的构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强,以及海洋生物养殖和海洋工程活动的不断增多,近岸海洋污染和典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已成为我国海洋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运输码头、港口航道等存在混凝土结构的地方,海洋附着生物常常附着于结构之上,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美观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需要进行清理和去除,对于可以装卸的部分,往往是采取先取下混凝土结构,再送到工厂进行清理。然而这样的方法并不是十分方便,对于不能装卸的大型混凝土结构,一般采用人工清理的方式。以此为背景,研发一种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为清理工人提供支撑装置。
[0003]在海洋工程施工中,构架装置以其灵活便捷的特性在诸多场合使用,现有的构架装置为组装结构,拆卸方便,便于携带,尤其是带有滚轮的构架装置在诸多场合使用灵活,省时省力。在一些小型海洋工程建设的场合需要清理混凝土表面的附着物,往往一层架可基本完成,但在混凝土构件略高时要用到两侧架,这就要对构架进行叠加,其中,在构件叠加时,现有的构架的叠加方式是有中间结构连接,中间结构的两端穿在上下构架上的脚柱上,没有锁紧结构,而且中间结构与上下脚手架连接的不是很牢固。在携带时要单独携带中间结构,不是很方便,中间结构比较小有时会被忽略,会影响正常的作业。另外,由于构架工作时经常接触海水,且海水具有较强腐蚀性,极易发生锈蚀,造成经济损失。而且现有构架具有多处矩形转折的焊点,尤其是靠近中间结构部分的焊点,使用时容易积水锈蚀。

【发明内容】

[0004]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
[0005]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包括门柱、剪刀撑和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柱包括相互连接的脚柱、横杆和扶手梯,所述脚柱的两端具有用于叠加构架的连接装置,所述扶手梯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镰刀杆,以及连接于镰刀杆之间的脚踏杆,所述镰刀杆的顶端固连在横杆上,所述镰刀杆的底端向外弯折并固连在脚柱上;所述踏板的两端搭接在横杆上,所述剪刀撑的两端连接在脚柱上。
[0006]作为优选,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套筒和锁紧螺栓,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在脚柱上,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插入所叠加脚柱的管壁,所述管壁上具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安装在螺纹孔上。
[0007]套筒可以固定连接在脚柱的顶端,也可以固定连接在脚柱的顶端。由内径略大于脚柱的钢管制成,其固定端与脚柱焊接。连接装置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如铰接的一对半圆形套筒,连接处采用螺栓或偏心轮挤压夹紧。
[0008]作为优选,所述横杆上开有沟槽,所述踏板两端具有用于卡入沟槽的挂钩。沟槽与挂钩相配合的结构可以使踏板更加平稳可靠地搭接在横杆上。
[0009]作为优选,所述门柱、剪刀撑和踏板的表面具有耐腐蚀保护层。
[0010]作为优选,所述耐腐蚀保护层是铱层。
[0011]作为优选,所述踏板上具有菱形的排水孔。
[0012]使用时,本实用新型的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包括有门柱、剪刀撑和踏板,各一对,一对剪刀撑把一对门柱撑起,一对踏板摆放在一对门柱上;在门柱的脚柱底设有套筒,套筒可套住脚柱上,套筒的侧壁沿径向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锁紧螺栓。门柱顶部依靠横杆支撑踏板,踏板的挂钩挂在横杆上,所述横杆在挂钩位置开有沟槽,挂钩可陷在沟槽内。门柱包括两根支撑的脚柱和顶部的横杆,还包括有扶手梯,扶手梯包括两根镜像设置的镰刀杆,镰刀杆的垂直部分连接在横杆上,镰刀杆的弯头部分与脚柱连接,两根镰刀杆之间由脚踏杆连接。在作业现场将构架装置逐个组装,并利用脚柱底端部的套筒进行构架的叠加,叠加后再用锁紧装置固定。
[00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门柱的脚柱底设有套筒,在构架叠加时,上层构架装置的脚柱底的套筒可套在底层构架的脚柱上,实现构架的叠加。构架装置的侧壁沿径向开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锁紧螺栓,在叠加的构架上螺栓可起到锁紧构架的作用,使上、下构架不会分离,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架装置表面涂覆有一层铱,增强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而且门柱上的扶手梯采用镰刀杆的形式,在满足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焊接接头的数量,使整个桁架在竖直方向上无积水点,适应海洋环境。
[0014]除了上面所述的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以及由这些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所带来的优点外,本实用新型的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所能解决的其他技术问题、技术方案中包含的其他技术特征以及这些技术特征带来的优点,将结合附图做出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单个构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图1中门柱的具备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1的置加使用状态不意图;
[0018]图中:门柱I,剪刀撑2,踏板3,脚柱4,套筒5,螺纹孔6,锁紧螺栓7,横杆8,挂钩9,沟槽10,镰刀杆11,脚踏杆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包括门柱1、剪刀撑2和踏板3各一对,一对剪刀撑2把一对门柱I撑起,一对踏板3摆放在一对门柱I上;在门柱I的脚柱4底设有套筒5,套筒5可套住脚柱4上,套筒5的侧壁沿径向设有螺纹孔6,螺纹孔6内安装有锁紧螺栓7。
[0021]在门柱I的脚柱4底设有套筒5,在构架叠加时,上层构架的脚柱4底的套筒5可套在底层构架的脚柱4上,实现构架的叠加。套筒5的侧壁沿径向开有螺纹孔6,螺纹孔6内安装有锁紧螺栓7,在叠加的套筒5上螺栓可起到锁紧构架的作用,使上、下构架不会分离,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22]门柱I顶部依靠横杆8支撑踏板3,踏板3的挂钩9挂在横杆8上,所述横杆8在挂钩9位置开有沟槽10,挂钩9可陷在沟槽10内。这样踏板3依靠挂钩9可牢固的陷在沟槽10里,踏板3不会在横杆8上滑动,也是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0023]本实施例中的门柱I包括两根支撑的脚柱4和顶部的横杆8,还包括有扶手梯,扶手梯包括两根镜像设置的镰刀杆11,镰刀杆11的垂直部分连接在横杆8上,镰刀杆11的弯头部分与脚柱4连接,两根镰刀杆11之间由脚踏杆12连接。方便操作人员往上攀爬,在实际操作中非常便捷。
[0024]由于构架是由门柱1、剪刀撑2和踏板3支撑活动组装而成,安装和拆卸都比较灵活,拆卸后携带方便。构架装置表面涂覆有一层铱,增强耐腐蚀性和抗疲劳性。
[0025]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出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形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包括门柱、剪刀撑和踏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柱包括相互连接的脚柱、横杆和扶手梯,所述脚柱的两端具有用于叠加构架的连接装置,所述扶手梯包括对称设置的一对镰刀杆,以及连接于镰刀杆之间的脚踏杆,所述镰刀杆的顶端固连在横杆上,所述镰刀杆的底端向外弯折并固连在脚柱上;所述踏板的两端搭接在横杆上,所述剪刀撑的两端连接在脚柱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套筒和锁紧螺栓,所述套筒的一端固定在脚柱上,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具有用于插入所叠加脚柱的管壁,所述管壁上具有螺纹孔,所述锁紧螺栓安装在螺纹孔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上开有沟槽,所述踏板两端具有用于卡入沟槽的挂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柱、剪刀撑和踏板的表面具有耐腐蚀保护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耐腐蚀保护层是铱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洋环境下混凝土附着物清理便携式构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上具有菱形的排水孔。
【文档编号】E04G1/15GK205677221SQ201620556000
【公开日】2016年11月9日
【申请日】2016年6月8日 公开号201620556000.4, CN 201620556000, CN 205677221 U, CN 205677221U, CN-U-205677221, CN201620556000, CN201620556000.4, CN205677221 U, CN205677221U
【发明人】孟依柯, 赵夕瑶, 王雷, 汪传跃
【申请人】河海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