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组合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284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组装式组合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装式组合架结构,具体涉及一种这样的组装式组合架结构,即其中可将多个架子方便地组装至支撑部件,从而各种物品可方便地放置和储存在每一架子上。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在传统的组装式组合架结构中,圆柱状的组装部件200焊接在各架子100相对侧的拐角部分处,而构成直角棱柱形状。圆柱状支撑部件400组装并支撑架子100。固定部件300以等间隔插入圆柱状支撑部件400。设于架子100的各拐角处的圆柱状的组装部件200插入到接合于圆柱状支撑部件400处的固定部件300中。
在圆柱状支撑部件400上的特定高度处形成有固定槽。在每个固定部件300的中心处形成通孔和接合肩部,以便其插入圆柱状支撑部件400中,且固定部件300形成为上侧较窄下侧较宽的圆柱形。
在该组装式架结构中,通过将固定部件300插入到4根圆柱状支撑部件400中而将固定部件300的接合肩部插入到圆柱状支撑部件400的固定槽内。将圆柱状支撑部件400插入焊接在架子100的拐角部分的圆柱状的组装部件200中,从而将架子的圆柱状组装部件200插入到接合于圆柱状支撑部件400处的固定部件300中并借此得以支撑,由此,架子100接合于圆柱状支撑部件400。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固定部件300插入圆柱状支撑部件400中而将架子100调节成具有同样的高度。设于架子100的各拐角部分的圆柱状组装部件200插入到圆柱状支撑部件400中,从而将架子100的组装部件200牢固地插入固定部件300中。圆柱状固定部件300装配在圆柱状支撑部件400的特定高度处,且将架子100的组装部件200插入以便安装。按照这种方式,可将组装式组合架安装成两层、三层或多层结构。
在传统的组装式可组合架中,组装部件仅仅基于焊接方法而接合于各架子的四个拐角部分处,并且固定部件由具备一定弹力的橡胶或合成树脂制成。因此,当架子的组装部件用坏时,该架子便不能使用。另外,由于组装部件由橡胶或合成树脂制成,其易于损坏。当组装圆柱状支撑部件时,会遇到很多困难。由于支撑部件、固定部件和组装部件制成为圆柱形,支撑部件很容易松弛和旋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组合架结构,其中可使用支撑部件容易地组装各层架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组合架结构,其中组装到支撑部件上的固定部件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从而固定部件不易于损坏,由此架子能够使用很久。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组合架结构,其中架子的组装部件易于替换。
本发明的再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式连接部件,从而使架子可以组装成两层、三层甚至是多层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组装式组合架结构,其包括多个上侧敞开的直角棱柱形架子;组装部件,其组装于各架子相对侧的拐角部分处并在内侧具有三角形通孔;固定部件,其具有位于中心部分处的支撑部件孔、形成于内壁两侧的引导肋以及形成于侧表面的接合突起,且其插入所述组装部件的通孔中;以及支撑部件,其包括当固定部件插入其外部时与所述引导肋接合并引导固定部件运动的引导槽,且在其一侧表面形成有与固定部件的接合突起相接合的接合槽。
在本发明中,组装部件的通孔形成为上侧较窄而下侧较宽的三角形;接合部分在组装部件的两侧一体形成;且固定肋向内弯折并且在接合部分的上端和下端处与架子相接合;并且固定部件具有沉槽形截面,且其外部对应于所述通孔而设为上部较窄下部较宽。


图1是传统的组装式架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组装式组合架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组装式组合架结构的主要元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组装式组合架结构的接合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组装式组合架结构的接合部分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2是示出本发明组装式组合架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组装式组合架结构的主要元件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组装式组合架结构的接合部分的立体图,而图5是示出本发明组装式组合架结构的接合部分的平面图。
以下参照图2到图5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根据本发明的组装式组合架结构包括多个架子10,且其每个自身都形成为上侧敞开的直角棱柱形。
组装于架子10的相对侧的拐角部分处的组装部件20包括上侧较窄而下侧较宽的三角形通孔21。接合部分22一体形成于组装部件20的两侧。固定肋23在接合部分22的上端和下端处向内弯折。此处,接合部分22的固定肋23接合在形成于架子10的拐角处的上侧和下侧水平支撑框架11处。
插入到组装部件20的通孔21中的固定部件30每个均形成有一个一侧敞开的沉槽形截面。固定部件30的外侧上窄下宽以与通孔21相对应。接合突起31形成在固定部件30的内表面,且与支撑部件40的接合槽42相接合。如图3所示,支撑部件孔32开设在固定部件30的后侧方向上。引导肋33形成于固定部件30的内壁。
插入固定部件30的支撑部件孔32中的支撑部件40包括引导槽41,该引导槽41与引导肋相接合并引导固定部件的运动。与固定部件30的接合突起31相接合的接合槽42形成在每个支撑部件40的一表面处。
此处,组装部件20优选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当组装部件20与架子10组装在一起时,接合部分22的固定肋23受到弯折并与架子10的水平支撑框架11相接合。组装部件20的接合部分22可基于一弯折接合方法与架子10的水平支撑框架11相接合,或者,基于一钩式接合方法与其相接合。在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中,接合部分2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法来接合。
固定部件30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并且具有一侧开口的沉槽形截面形状。固定部件30的外部上侧较窄而下侧较宽。支撑部件40通过形成于固定部件30内侧的支撑部件孔32以及形成于内壁两侧的引导肋33而在支撑部件孔32处接合。即,引导肋33由引导槽41引导并组装到支撑结构40上。固定部件30的接合突起31插入到支撑部件42的接合槽42中,从而将固定部件30牢固地组装在支撑部件40的特定位置处。
固定部件30插设到支撑部件40中,且4个支撑部件40插设到组装于架子10的四个拐角部分的组装部件20的通孔21中。
此处,在组装到支撑部件40上的固定部件30的外侧中,上侧较窄而下侧较宽,从而固定部件30稳固地插入到组装部分20的通孔21中,该通孔20也具有上窄下宽的结构。架子10安装在4个支撑部件40上。
在此情况下,固定部件30插设到支撑部件40的特定高度处,从而固定部件30的接合突起31接合于支撑部件40的接合槽42处,且固定部件30组装到支撑部件40上。支撑部件40插入到组装于架子10的四个拐角部分处的固定部件30的通孔21中。架子10的组装部件20环绕支撑部件40的固定部件30,以便固定该固定部件和组装部件。
固定部件30插设到支撑部件40中并且固定在一定高度处,从而可使用组装在架子10的拐角部分处的组装部件20的通孔21来将架子10安装到四个支撑部件40处,以便由此得到两层或三层甚至多层的结构。
在组装于支撑部件40的架子10中,固定部件30的外部上侧较窄而其外部下侧较宽。对应于固定部件30,组装部件20的通孔21的上侧较窄而其下侧较宽。组装到支撑部件40上的固定部件30被插入到组装于架子10的组装部件20的通孔21内,从而可稳固地设置架子10的位置。
在架子10以多层的方式安装于支撑结构40的情况下,当架子需要脱开接合时,通过沿支撑部件40的向上方向提升架子10,就可将架子10的组装部件20从支撑部件40的固定部件30上脱开接合。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组装部件在各架子的拐角部分处易于组装或易于更换。组装在支撑部件上的固定部件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从而各架子可以接近永久性地使用。当固定部件组装到支撑部件时,它们以等间隔高度安装,从而各架子可以顺次组装成2层、3层、甚至多层。另外,可以很容易地将该架子脱开接合。
由于本发明可以在不脱离其主旨及其必要特征的情况下,以多种方式实现,应该理解,所述实施例不限于前面描述的细节,除非另行具体说明,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应广义构建,因此,落入权利要求的要求和界限中的所有改变和修改或者说这样的要求和界限的等同物都旨在包含于所附权利要求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组装式组合架结构,其包括多个上侧敞开的直角棱柱形架子;组装部件,其组装于所述架子相对侧的拐角部分处并且内侧具有三角形通孔;固定部件,其具有位于中心部分处的支撑部件孔、形成于内壁两侧的引导肋以及形成于侧表面的接合突起,且该固定部件插入所述组装部件的通孔中;以及支撑部件,其包括当所述固定部件插设在该支撑部件外部时与所述引导肋相接合并引导所述固定部件的运动的引导槽,且在所述支撑部件的一个侧表面处形成有与所述固定部件的接合突起相接合的接合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组装部件的通孔形成为上侧较窄下侧较宽的三角形;且接合部分一体形成于所述组装部件两侧;固定肋向内弯折并且在所述接合部分的上端和下端处与所述架子接合;所述固定部件具有沉槽形截面,且与所述通孔相对应,所述固定部件的外部上侧较窄而下侧较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固定肋弯折并且固定于所述架子,从而使所述组装部件与所述架子相接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组装部件由金属或合成树脂制成。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组装部件的接合部分基于弯折接合方法而接合到所述架子。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结构,其中,所述组装部件的接合部分基于钩式接合方法接合到所述架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组装式组合架结构。多个架子可以容易地组装到一支撑结构上,从而各种物品可放置和储存在每一层架子上。所述组装式组合架结构包括多个上侧敞开的直角棱柱形架子;组装部件,其组装于架子相对侧的拐角部分处并且其内侧具有三角形通孔;固定部件,其具有位于中心部分处的支撑部件孔、形成于内壁两侧的引导肋以及形成于侧表面的接合突起,且其插入所述组装部件的通孔中;以及,支撑部件,其包括当固定部件插设在其外部时与引导肋相接合并引导固定部件运动的引导槽,且支撑部件的一个侧表面处形成有与固定部件的接合突起相接合的接合槽。
文档编号A47B47/00GK1911136SQ200510114540
公开日2007年2月14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2日
发明者朴文善 申请人:株式会社原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