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281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把手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闭锁装置的把手设备,带有把手部件,把手部件以能相对车辆的门运动的方式支承,以及带有用于防止门因为作用到把手部件上的、尤其是在事故情况下作用到车辆上的加速度的影响而不期望地打开的锁定单元,其中,锁定单元能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位,其中,在释放位置中使得把手部件能够运动并且在锁紧位置中阻止把手部件的运动。此外,本发明还涉及用于运行把手设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公知的是,锁定单元在把手设备中用作撞击锁定装置(Crashsperre)。由DE 199 49 119 Al例如公开,将锁定单元的质量元件基于其惯性而在事故情况下使用用于保护车辆门。在此情况下,将质量元件以如下方式布置,即,该质量元件在出现加速度的情况下作用到锁定单元上,从而防止门的不期望地打开。锁定单元在此情况下由松散地布置的质量元件组成,该质量元件在事故的情况下在出现力时运动能枢转的锁定元件,由此阻止车辆把手的运动。按照这种现有技术,锁定单元总是处在释放位置中,在该释放位置的情况下, 把手部件可以由使用者操纵,尤其是可以枢转。仅在出现到把手部件上的加速度的情况下, 才将锁定单元暂时地通过质量元件带至其锁紧位置中,由此有效地阻止把手部件的运动。 被证明是不利的是,带有质量元件的可靠工作的锁定单元装配复杂。同时,整个设施的重量会由于使用了质量元件而增加。此外还表明,仅在锁定单元内设置质量元件不能完全排除在侧面碰撞时在极端情况下的车辆门的打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创造把手设备和用于运行把手设备的方法,其中,避免了上述缺陷,特别是提高了把手设备的安全性,而不会存在如下风险,即,在加速度作用到把手部件上的情况下门被不期望地打开。为解决该任务,建议了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把手设备。在从属权利要求中实施优选的改进方案。此外,为了解决该任务建议了按权利要求21的方法。相应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22至四中建议。为此,按照本发明设置如下,即,设置有操纵单元,该操纵单元与锁定单元以如下方式作用连接,即,通过激活操纵单元而能将锁定单元从锁紧位置带入释放位置中。本发明的重要核心在于,把手设备总是通过锁定单元保险。这意味着,锁定单元总是处在其锁紧位置中并且由此防止门的不期望的打开。门的打开仅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操纵单元被激活,由此将锁定单元暂时地从其锁紧位置带入释放位置中。在锁定单元的释放位置中,使用者可以操纵把手部件,尤其是通过把手部件上的牵引运动来触发车辆的门打开。在本发明的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通过手动激活操纵单元,锁定单元可以带入其各个位置。激活可以例如通过到操纵单元上的单纯的接近进行。在该接近的情况下,可以例如在把手设备上,尤其在操纵单元内设置电容式传感器,该电容式传感器检测相应的接近。 备选地,可以考虑操纵单元的通过使用者的接触,由此进行操纵单元的激活。同样可以考虑的是,将操纵单元从其静止位置带出,尤其是通过使用者被压入和/或枢转。激活、尤其是手动激活操纵单元的现在描述的可能性会造成与操纵单元作用连接的锁定单元可以被带入其各个位置、特别是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若例如期望如下,即,使用者想要乘上已联锁和锁闭的车辆,那么可以通过操纵单元的所述激活将总是位于其锁紧位置中的锁定单元去保险,由此锁定单元移位到其释放位置,由此使得使用者能够打开门。同样可以考虑的是,通过ID发送器进行操纵单元的激活,ID发送器可以在相对把手设备的限定的距离上通过使用者来触发。在此情况下可以考虑的是,闭锁装置整合在以无钥匙方式工作的安全系统中,尤其在进入和/或行驶授权控制系统中,所述安全系统与移动的ID发送器进行数据通信。通过使用者尤其在ID发送器和/或在把手设备上的有意识的操作,可以实施在ID发送器和安全系统之间的鉴权。在肯定的识别的情况下,可以将锁定单元从它的锁紧位置带入释放位置中。同样可能的是,锁定单元以如下方式与把手部件联接,S卩,锁定单元通过操纵单元的手动激活来运动把手部件。在此情况下可以设置,把手部件能在静止姿态和运行姿态之间运动,其中,把手部件尤其在静止姿态中几乎与门的外侧齐平并且在运行姿态中从门的外侧呈突出状地伸出,其中,在运行姿态中,为了打开门和/或为了激活闭锁装置,尤其是为了打开闭锁装置的锁,把手部件能手动地操纵。有利地,通过把手部件相对门的外侧的几乎齐平的布置大大减少了风噪。此外,在把手部件的静止姿态中,整个把手设备几乎沉入门中并且由此无法看到,由此几乎防止了把手部件上的污染。此外,由现有技术的把手也在一定的极限情况下具有致伤风险,这些致伤风险利用几乎齐平地布置在门的外侧上的把手部件几乎排除。有利地,锁定单元在可能出现的作用到把手部件上的例如在侧面碰撞时产生的加速度的情况下是碰撞锁定装置。此外,锁定单元作为驱动器起作用,该驱动器既能与操纵单元连接又能与把手部件连接。通过相应地激活操纵单元进行了锁定单元的相应的激活,该锁定单元可以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位,其中,锁定单元同时将把手部件从静止姿态运动到运行姿态中。 有利地,锁定单元总是占据其锁紧位置,其中,将锁定单元仅为了把手部件从静止姿态运动到运行姿态而带入释放位置中。同样可以设置,把手部件能带入第一和第二运行姿态中,其中,把手部件在其第二运行姿态中要比在其第一运行姿态中进一步由门的外侧伸出。在操纵单元被激活以及把手部件通过锁定单元被移入第一运行姿态中后,使用者可以操纵把手部件,尤其是施加相应的牵引到把手部件上,以便把手部件从其第一运行姿态运动到第二运行姿态中,尤其是使把手部件绕转动轴线枢转。由此可以实现,在把手部件从第一运行姿态运动到第二运行姿态中期间,将与把手部件作用连接的闭锁装置激活,由此闭锁装置的锁被打开并且由此使用者能打开门。优选地,把手部件用力传递元件与闭锁装置、特别是与锁作用连接。力传递元件可以例如是鲍登线(Bowdenzug)或杆,杆通过把手部件从第一运行姿态转入第二运行姿态而相应地激活或者说打开闭锁装置的锁。取代力传递元件显然同样可以考虑,在把手部件从其第一运行姿态转入第二运行姿态的情况下激活电气构件、特别是开关,该构件接下来相应地操控闭锁装置,由此可以将锁打开和/或闭锁。
改善本发明的措施可以设置,锁定单元具有锁定元件,其中,在锁定单元的锁紧位置中,锁定元件占据第一定位并嵌入到把手部件内,并且在释放位置中锁定元件处在第二定位中并且从把手部件分离。备选地可以考虑的是,锁定单元具有锁定元件,锁定元件在锁定单元的锁紧位置中占据第一定位并且嵌入到把手部件内,其中,在锁定单元移位到其释放位置期间,锁定元件运动到第二定位中,其中,该锁定元件以如下方式作用在把手部件上,即,把手部件从其静止姿态运动到运行姿态中。此外可以考虑的是,锁定元件具有第一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与把手部件协作并且第二端部布置在操纵单元上。锁定单元可以构造有安全轮廓,该安全轮廓确保锁定元件可以可靠地在其第一定位和其第二定位之间被运动,尤其确保了,当把手部件从其运行姿态移动回到其静止姿态中时,锁定元件可靠地从其第二定位回到第一定位中以嵌入的方式又返回到把手部件内。把手部件从运行姿态到静止姿态的运动可以例如有意地通过使用者的相应操作进行,例如通过使用者重新激活操纵单元。同样可以考虑的是,在使用者乘入车辆中后,将这种操作通过一定的传感器件识别,该传感器件触发把手部件到静止姿态中的运动。可以考虑的是,通过ID发送器的操纵能触发把手部件运动回到静止姿态中。同样可以考虑备选的触发机构用于把手部件引导回到静止姿态中,特别是通过车辆的点火接触装置将把手部件到静止姿态中的运动触发。按照本发明,可以设置牢固地布置在门内部的把手保持装置并且在门的开口上布置把手壳,该把手壳附着在把手保持装置上。把手保持装置位于门的内侧。把手保持装置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用于锁定单元的支承部位和/或用于把手部件的支承部位。同样可以考虑的是,把手壳和/或把手保持装置具有用于把手部件和/或用于锁定单元的支承装置。本发明的特殊的优点在于,把手保持装置以及把手部件实施成标准构件,它们能使用在多样且不同设计的把手设备模型中。把手壳以及把手部件可以在第一装配步骤中首先组装成一个构件。在此情况下,把手部件能转动/能枢转地支承在把手壳上,尤其能够在该把手部件的运动期间绕把手壳的转动轴线在静止姿态和运行姿态之间运动。将这种由把手壳和把手部件组成的模块单元接下来插入门的开口中。在此情况下,把手壳相应地与门的开口在其几何造型上适配。把手壳由此在插入状态下在门上掩盖门开口。同时,把手壳实施有相应的容纳部,把手部件可靠地容纳在该容纳部的内部。这种模块单元的附着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即,将把手壳与把手保持装置形状锁合、力锁合和/或材料锁合地附着。在本发明的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把手壳与把手保持装置螺栓连接。通过上述把手壳与把手部件的预装配可以实现把手设备的快速和准确的装配。在本发明的可考虑的设计方案中可以设置驱动器,该驱动器通过操纵单元的枢转运动和/或转动运动使锁定元件平移地运动。操纵单元可以例如掩盖锁芯,该锁芯与闭锁装置、尤其与闭锁装置的锁作用连接。锁定元件可以沿车辆方向延伸,尤其是呈杆状地实施,特别是具有限定的呈曲线状的分布。在此情况下可以考虑的是,锁定元件构造有几何状构型的区段,该区段在从静止姿态转入运行姿态期间接触把手部件。锁定元件可以具有沿其延伸的呈曲线形的分布,其中,成型的区段用于在从静止姿态转入运行姿态期间相应地接触把手部件并且由此将把手部件从门中压出,更确切地说在锁定元件从其第一定位运动到其第二定位期间。
有利地,操纵单元以能转动运动的方式布置在把手保持装置上。此外可以设置,操纵单元具有这样小的质量,使得在由于作用到操纵单元上的加速度的影响下,锁定单元保持在其锁紧位置中。操纵单元的质量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即使在能作用到把手部件上以及作用到操纵单元上的加速度很大的情况下,操纵单元以及锁定单元的结构也确保了锁定单元不会从其锁紧位置脱出。操纵单元和/或把手部件可以受弹簧加载。在此情况下,弹簧元件可以作用到把手部件上。若锁定元件从其第一定位运动到第二定位中,那么弹簧元件将把手部件从其静止姿态压到运行姿态中,其中,在第一定位中把手部件锁紧地保持在把手壳中,在第二定位的情况下锁定元件释放把手部件。备选地可以考虑的是,弹簧元件以如下方式作用到把手部件上,即,在运行姿态中,弹簧元件施加力到把手部件上,以便把手部件又运动回到其静止姿态。有利地,弹簧元件可以附着在把手保持装置上。按照本发明的可能的实施方式,把手部件能够保持在其第一运行姿态中,因为锁定元件用其相应的区段相对把手部件按压,并且防止通过在把手部件上作用的弹簧元件使把手部件运动回到其静止姿态。若进行把手部件从其第一运行姿态到第二运行姿态的枢转,那么锁定元件的区段与把手部件的接触解除,从而使得锁定元件从其第二定位线性移动回到其第一定位中。当使用者现在将把手部件从第二运行姿态松开时,弹簧元件以如下方式作用到把手部件上,即,将把手部件运动回到其静止姿态。在静止姿态中锁定单元用其锁定元件达到(angekommen)搭扣或卡止到把手部件的相应的卡止开口中,由此锁定单元到达其锁紧位置。此外该任务通过用于运行用于车辆的闭锁装置的把手设备的方法解决,把手设备带有以能运动的方式支承在车辆的门上的把手部件,还带有用于防止门由于作用到把手部件上的、尤其在事故的情况下作用到车辆上的加速度的影响而不期望地打开的锁定单元, 其中,锁定单元能在锁紧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移位,在释放位置中使得把手部件能够运动并且在锁紧位置中阻止把手部件的运动,设置有操纵单元,该操纵单元与锁定单元以如下方式作用连接,即,通过激活操纵单元将锁定单元从锁紧位置带入释放位置中。有利地,通过激活操纵单元同时运动把手部件。同样可以考虑的是,把手部件能在静止姿态和运行姿态之间运动,其中,尤其在静止姿态中,把手部件基本上与门的外侧齐平,并且在运行姿态中,把手部件从门的外侧呈突出状地伸出。此外可以设置,通过将把手部件从第一运行姿态手动运动到第二运行姿态来激活闭锁装置,尤其是打开闭锁装置的锁。可以设置,闭锁装置整合在以无钥匙方式工作的安全系统中,尤其在进入和/或行驶授权控制系统中,所述安全系统与移动的ID发送器进行数据通信,其中,在使用者尤其在ID发送器或在把手设备上有意地操作的情况下,将执行在ID发送器和安全系统之间的鉴权。有利地,在肯定的鉴权的情况下,把手部件从静止姿态移动到运行姿态中,其中,尤其地同时激活闭锁装置,尤其是将闭锁装置从联锁状态带到解锁状态中。此外,鉴权可以通过激活操纵单元被启动。通过把手部件的手动运动能够以从第一运行姿态到第二运行姿态的方式打开闭锁装置的锁。


本发明其它的措施和优势以及技术特征由权利要求、接下来的说明和附图得出。 在接下来的附图中用多个实施例细节示出了按本发明的把手设备。附图中图1是用于车辆闭锁装置的按本发明的把手设备的分解图;图2是按图1的把手设备,其中,设置有锁定单元,锁定单元处在锁紧位置中;图3是按图1的把手设备,其中,锁定单元处在释放位置中;图4是由图1的把手保持装置的放大图;图5是由图1的把手保持装置的其它视图;图6a是把手部件和锁定单元的部分区域的纯示意图,锁定单元处在其锁紧位置中;图6b是按图6a的锁定单元,其中,锁定单元处在释放位置中;图7是把手设备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带有处在静止姿态中的把手部件;以及图8是按图7的把手部件,该把手部件处在运行姿态中。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示出了用于车辆的闭锁装置7的把手设备的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闭锁装置 7在图1中纯示意性示出。闭锁装置7是车辆的以无钥匙方式工作的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 尤其是进入和/或行驶授权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安全系统可以例如与ID发送器3进行数据通信,其中,在使用者尤其在ID发送器3上或把手设备上有意操作吋,可以实施在ID 发送器3和安全系统之间的鉴权。在肯定的识别吋,闭锁装置7可以从联锁状态20带入解锁状态21(也见图2、3、6a和6b)。在解锁状态21中例如能打开车辆的门,对此在下文中还将探讨。把手设备具有以能相对车辆的门5运动的方式支承的把手部件10。把手部件10 在此情况下以能绕其轴线14转动的方式支承。支承销15在此情况下形成转动轴线。把手部件10可以在图7中示例性所示的静止姿态11和图8中示出的运行姿态12、 13之间运动。把手部件10在静止姿态11中与门5的外侧6表面齐平。在运行姿态12、13 中把手部件10呈突出状地从门5的外侧6伸出。如由图1可识别的那样,设置有把手保持装置70,其附着在门5的内侧并且同样在图4和图5中示出。此外,把手设备具有布置在门5的开ロ 8上的把手壳30,其中,把手壳 30附着在把手保持装置70上。在本实施例中,把手壳30的附着通过与把手保持装置70的螺栓连接32进行。在把手部件10的静止姿态11中,把手部件10位于把手壳30的容纳部33中。容纳部33因此完全容纳处在其静止姿态11中的把手部件10。把手部件10具有沿把手保持装置70方向延伸的突起16,转动轴线14穿过该突起分布。突起16延伸穿过把手壳30的第一开ロ 34。把手壳30还具有两个彼此间隔的接片35,这两个接片通过支承销15相互连接,该支承销形成用于把手部件10的转动轴线14。此外,把手壳30具有第二开ロ 36,这个开ロ 36的内部容纳有锁芯9。锁芯9通过附着元件22固定在把手保持装置10上。此外在把手壳30上设置有第三开ロ 37,该第三开ロ设置用于操纵単元50。操纵単元50具有操纵元件51,该操纵元件能转动运动地布置在把手保持装置70的支承部位72 上。在此情况下,操纵元件51具有转动轴线52。转动轴线52由销53形成。此外,操纵元件51通过弹簧元件M负载。弹簧元件同样在图2和3中示出。操纵单元50还具有挡板55,该挡板55与把手壳30的容纳部开ロ 33的轮廓适配。 此外,把手部件10具有向车辆门5的外侧6去地指向的挡板17,该挡板17以相邻于挡板 55的方式布置。当把手部件10处在其静止姿态11中吋,这个挡板17也完全掩盖把手部件 10以及把手壳30的容纳部开ロ 33。操纵单元50与锁定单元40作用连接。防止门5因为作用到把手部件10上的加速度的影响而被不期望地打开的锁定单元40可以在图6a中所示的锁紧位置1和图6b中所示的释放位置2之间进行移位。在释放位置2中把手部件10能运动。反之在锁紧位置1中则阻止把手部件10的运动,从而例如在侧面碰撞时有效地防止门5的不期望的打开。按照所示实施例,锁定单元40总是占据在其锁紧位置1中。锁定单元40仅通过操纵单元50由使用者的有意激活才能从锁紧位置1带入释放位置2中,该实施例在图2和图3中示出。按图2和图3所示,操纵单元50与锁定单元40联接。锁定单元40在此情况下具有在图1至图5中示出的锁定元件43。锁定元件43纵向沿车辆方向R延伸并且呈杆状地实施。在此情况下,锁定元件43具有限定的呈曲线状的分布。锁定元件43可以由金属或也由合成材料、特別是经纤维增强的合成材料实施。锁定元件43具有第一端部43. 1和第二端部43. 2,其中,第一端部43. 1与把手部件10协作,该锁定元件在图5、图6a和图6b中示出。锁定元件43的第二端部43. 2布置在操纵单元50上,该第二端部在图2至图4中示出。能绕轴线52枢转的操纵元件51具有长孔56,锁定元件43的第二端部43. 2嵌入到该长孔中。按照图2,把手部件10处在其静止姿态11中并且操纵单元50和其挡板55处在它们的起始位置中,其中,两个挡板17、55与门5的外侧6表面齐平地布置。现在若通过手动压入挡板55进行操纵单元50的有意的激活,那么操纵元件51绕轴线52枢转,其中,操纵元件51绕轴线52逆时针转动。同时地进行了在长孔56中引导的锁定元件43的平移的向右移动。弹簧元件M用限定的弹簧カ顺时针作用到操纵元件51上。通过锁定元件43的从其按图2的第一定位41中的该平移移动,使锁定元件43基于操纵元件51的所述操纵而按图3运动到锁定元件在图3中以及图 6b中达到的第二定位42中,在第一定位中,锁定元件用其在图6a中示出的第一端部43. 1 锁紧地作用到把手部件10内,在第二定位的情况下,锁定元件则从把手部件10分离。若锁定元件43处在其第二定位42中,那么把手部件10可以从其经保险的静止姿态11运动到移出的运行姿态12、13中。把手部件10到其各个姿态11、12、13中的运动可以通过图1中示意性示出的驱动器60进行。在当前实施例中,作为撞击锁定装置起作用的锁定单元40同时是用于把手部件10相应运动到其各自的姿态12中的驱动器60。按照图 4以及图6a和图6b,锁定元件43构造有几何状构型的区段44,锁定元件在从第一定位41 转入第二定位42期间利用区段44接触把手部件10并且由此按图6a把手部件10以顺时针绕轴线14朝运行姿态12、13方向按压。区段44同样在图8中示出,该区段将把手部件 10从门5压出。
按照图5所示的实施例,把手部件10的突起16具有槽16a,其中,在图6a中示出的锁定元件43的第一端部43. 1伸入卡止开ロ 47中。若锁定元件43朝运行姿态12、13进行所述平移运动,那么成型的区段44相对把手部件10的边缘区域按压,将把手部件通过锁定元件43的运动以顺时针绕轴线14运动并且到达按图6b的第一运行姿态12中。在图1和图5中示出的弹簧元件46作用到突起16上,以便使把手部件10又运动回到其静止姿态11。但按照图6b,基于锁定元件43的姿态,将把手部件10保持在第一运行姿态12中。按照图8,可以将把手部件10从其第一运行姿态12带入第二运行姿态13中,其中,把手部件10在其第二运行姿态13中要比在其第一运行姿态12中进ー步从门5的外侧 6伸出。通过将把手部件10从第一运行姿态12手动运动到第二运行姿态13,可以按图1 相应激活闭锁装置7,由此将闭锁位置7的锁打开并且由此使用者可以打开车辆的门5。在把手部件10绕其轴线14从第一运行姿态12运动到第二运行姿态13中吋,锁定元件43用其第一端部43. 1保持在突起16的槽16a中(见图6a和图6b)。因此确保了,在把手部件 10从运行姿态12、13中的一个引导回到静止姿态11中吋,锁定单元40可靠地到达其锁紧位置1,这意味着,锁定元件43在把手部件10运动回到其静止姿态11中的情况下用其第一端部43. 1可靠地移入卡止开ロ 47中。按照操纵元件51的运动,同时引起锁芯9的暴露,锁芯可以按图3用钥匙进行操纵。通过操纵锁芯9,可以同样达到闭锁装置7的联锁和解锁或者说闭锁装置7的锁的打开。在把手部件10的内部实施有空腔18,电子单元可以位于这个空腔18的内部。按照图 1,挡板17具有附加的覆盖装置17a,该覆盖装置透光地实施。在覆盖装置17a后面有灯光元件。覆盖装置17a用作透光的窗。按照图6a和图6b,突起16的槽16a以及卡止开ロ 47形成安全轮廓45,由此确保了锁定元件43可靠地运动回到和转入其第一定位41中或者说确保了锁定单元40转入锁紧位置1中。按照图5,把手部件10的突起16实施有附着开ロ 23。在附着开ロ 23中可以例如附着有力传递元件,在此为鲍登线。鲍登线与由图1的闭锁装置7连接,其中,通过把手部件10从第一运行姿态12到第二运行姿态13的相应的运动,可以引起闭锁装置7的锁的打开过程。鲍登线在把手部件10的引导装置M中引导。按照图1,把手保持装置70实施有支承部位71,锁定元件43沿该支承部位引导。 按照图4,这个支承部位71在放大图中示出。由此达到锁定元件43在把手设备内部的可靠的线性引导。按照图1,把手壳30具有支承装置31,由此把手部件10以能绕轴线14枢转的方式支承。显然可能的是,锁定元件43取代线性运动备选地和/或附加地实施转动运动或枢转运动,以便从第一定位41运动到第二定位42中以及相反地运动。附图标记列表1锁紧位置2释放位置3ID发送器
5 门6门的外侧7闭锁装置8门的开ロ9 锁芯10把手部件11静止姿态12运行姿态,第一运行姿态13运行姿态,第二运行姿态14 轴线15支承销16 突起16a突起的槽17 挡板17a覆盖装置I8 空腔20联锁状态21解锁状态22附着元件23附着开ロM引导装置30把手壳31支承装置32螺栓连接33容纳部34 第一开ロ35 接片36 第二开ロ37第三开ロ40锁定单元41第一定位42第二定位43锁定元件43. 1锁定元件的第一端部43. 2锁定元件的第二端部44锁定元件的区段45安全轮廓46弹簧元件47卡止开ロ
50操纵单元
51操纵元件
52轴线
53销
54弹簧元件
55挡板
56长孔
60驱动器
70把手保持装置
71支承部位
72支承部位
R车辆方向
权利要求
1.用于车辆的闭锁装置(7)的把手设备,带有把手部件(10),所述把手部件以能相对所述车辆的门( 运动的方式支承,锁定单元(40),用于防止所述门(5)由于作用到所述把手部件(10)上的、尤其在事故的情况下作用到所述车辆上的加速度的影响而不期望地打开,其中,所述锁定单元GO)能在锁紧位置(1)和释放位置( 之间移位,在所述释放位置O)中使得所述把手部件(10)能够运动并且在所述锁紧位置(1)中阻止所述把手部件(10)的运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操纵单元(50),所述操纵单元与所述锁定单元00)以如下方式作用连接,即, 通过激活所述操纵单元(50)所述锁定单元00)能从所述锁紧位置(1)带入所述释放位置 (2)中。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通过手动激活所述操纵单元(50)所述锁定单元GO)能够带入其各个位置(1、2)。
3.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单元00)与所述把手部件(10)以如下方式联接,即,通过手动激活所述操纵单元(50)所述锁定单元G0)运动所述把手部件(10)。
4.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件(10)能在静止姿态(11)和运行姿态(12、13)之间运动,其中,尤其在所述静止姿态(11)中所述把手部件 (10)几乎与所述门(5)的外侧(6)齐平并且在所述运行姿态(12、13)中所述把手部件从所述门(5)的外侧(6)呈突出状地伸出,其中,在所述运行姿态(12、13)中,为了打开所述门 ⑶和/或为了激活所述闭锁装置(7),尤其是为了打开所述闭锁装置(7)的锁,所述把手设备(10)能够手动地操纵。
5.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单元G0)总是占据其锁紧位置(1),其中,所述锁定单元G0)仅为了所述把手部件(10)从所述静止姿态(11)运动到所述运行姿态(12、1 而处在所述释放位置O)中。
6.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件(10)能带入第一运行姿态(1 和第二运行姿态(13),其中,所述把手部件(10)在其第二运行姿态(13)中要比在其第一运行姿态(12)中进一步从所述门(5)的外侧(6)伸出。
7.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7)整合在以无钥匙方式工作的安全系统中,尤其是进入和/或行驶授权控制系统的以无钥匙方式工作的安全系统中。
8.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单元G0)具有锁定元件(43),其中,在所述锁定单元00)的所述锁紧位置(1)中所述锁定元件占据第一定位Gl)并且嵌入到所述把手部件(10)内,并且在所述释放位置O)中所述锁定元件G3) 处在第二定位G2)中并且从所述把手部件(10)分离。
9.按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单元00)具有锁定元件(43),在所述锁定单元00)的所述锁紧位置(1)中所述锁定元件占据第一定位 (41)并且嵌入到所述把手部件(10)内,其中,在所述锁定单元G0)移位到其释放位置(2) 期间,所述锁定元件^幻运动到第二定位0 中,其中,所述锁定元件以如下方式作用在所述把手部件(10)上,即,所述把手部件(10)从其静止姿态(11)运动到运行姿态 (12,13)中。
10.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驱动器(60),所述驱动器与所述锁定元件^幻连接,由此所述锁定元件能在所述第一定位Gl)和所述第二定位0 之间运动,其中,尤其地所述驱动器(60)包括所述操纵单元(50)。
11.按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60)以如下方式设计, 即,所述锁定元件G3)通过所述操纵单元(50)的枢转运动和/或转动运动而平移地运动。
12.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具有第一端部1)和第二端部幻,其中,所述第一端部1)与所述把手部件(10)协作并且所述第二端部2)布置在所述操纵单元(50)上。
13.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牢固地布置在所述门 (5)内部的把手保持装置(70)并且在所述门( 的开口(8)上布置有把手壳(30),所述把手壳附着在所述把手保持装置(70)上。
14.按权利要求13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壳(30)和/或所述把手保持装置(70)形成用于所述把手部件(10)的支承装置(31)。
15.按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单元(50)以能转动运动的方式布置在所述把手保持装置(70)上。
16.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保持装置(70)具有至少一个用于所述锁定单元GO)的支承部位(71)。
17.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沿车辆方向(R)延伸,尤其是呈杆状地实施,尤其具有限定的呈曲线状的分布。
18.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单元(50)具有这样小的质量,使得在由于作用到所述操纵单元(50)上的加速度的影响下所述锁定单元GO) 保持在其锁紧位置(1)中。
19.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元件构造有几何状构型的区段(44),所述区段在从所述第一定位转入所述第二定位0 期间与所述把手部件(10)接触。
20.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把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单元(50)和/或所述把手部件(10)受弹簧加载。
21.用于运行用于车辆的闭锁装置(7)的把手设备的方法,所述把手设备带有把手部件(10),所述把手部件以能运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汽车的门( 上;锁定单元(40),用于防止所述门(5)由于作用到所述把手部件(10)上的、尤其在事故的情况下作用到所述车辆上的加速度的影响而不期望地打开,其中,所述锁定单元GO)能在锁紧位置(1)和释放位置( 之间移位,在所述释放位置O)中使得所述把手部件(10)能够运动并且在所述锁紧位置(1)中阻止所述把手部件(10)的运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操纵单元(50),所述操纵单元与所述锁定单元00)以如下方式作用连接,即, 通过激活所述操纵单元(50)能将所述锁定单元GO)从所述锁紧位置(1)带入所述释放位置⑵。
22.按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激活所述操纵单元(50)同时运动所述把手部件(10)。
23.按权利要求21或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部件(10)能在静止姿态 (11)和运行姿态(12、1;3)之间运动,其中,尤其在所述静止姿态(11)中所述把手部件(10) 基本上与所述门( 的外侧(6)齐平并且在所述运行姿态(12、1 中所述把手部件从所述门(5)的外侧(6)呈突出状地伸出。
24.按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把手部件(10)从第一运行姿态(1 手动运动到第二运行姿态(1 来激活所述闭锁装置(7),尤其是打开所述闭锁装置 (7)的锁。
25.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闭锁装置(7)整合在以无钥匙方式工作的安全系统中,尤其在进入和/或行驶授权控制系统中,所述安全系统与移动的 ID发送器C3)进行数据通信,其中,在使用者尤其在所述ID发送器C3)上或在所述把手设备上有意地操作的情况下执行在所述ID发送器(3)和所述安全系统之间的鉴权。
26.按权利要求2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肯定的识别的情况下,所述把手部件 (10)从所述静止姿态(11)移动到所述运行姿态(12、1;3)中,其中,尤其地同时激活所述闭锁装置(7),尤其地将所述闭锁装置(7)从联锁状态00)带入解锁状态01)。
27.按权利要求25或沈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鉴权通过激活所述操纵单元 (50)来启动。
28.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把手部件(10)从第一运行姿态(1 手动运动到第二运行姿态(1 来打开所述闭锁装置(7)的锁。
29.按前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方法,用于运行按权利要求1至20所述的把手设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于车辆的闭锁装置(7)的把手设备,该把手设备带有以能相对车辆的门(5)运动的方式支承的把手部件(10),还带有用于防止门(5)由于作用到把手部件(10)上的、尤其在事故的情况下作用到车辆上的加速度的影响而不期望地打开的锁定单元(40),其中,锁定单元(40)能在锁紧位置(1)和释放位置(2)之间移位,在释放位置(2)中使得把手部件(10)能够运动并且在锁紧位置(1)中阻止把手部件(10)的运动。按照本发明设置如下,即,设置有操纵单元(50),该操纵单元与锁定单元(40)以如下方式作用连接,即,通过激活操纵单元(50)能将锁定单元(40)从锁紧位置(1)带入释放位置(2)中。
文档编号E05B5/02GK102575487SQ201080047284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0日
发明者克里斯托夫·布劳纳, 斯特凡·默尼希, 诺贝特·黑勒, 迪尔克·米勒, 马丁·维特, 马里奥·克里斯滕森 申请人:胡夫·许尔斯贝克和福斯特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