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把手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425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把手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门把手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 (即,JP4079646B)、专利文献2 (即,JP3502848B)、专利文献3 (即, JP2009-30360A)以及专利文献4(即,JP2009-30358A)中公开已知的门把手设备。所谓的智能进入系统(注册商标)安装在以上专利文献中公开的门把手设备上,其中,例如,智能进入系统基于由车辆使用者携带的便携式装置和车辆的传送装置之间的通信识别车辆使用者接近车辆或车辆使用者从车辆中出来,同时智能进入系统检测关于使用的车辆的车门的门锁定命令或门解锁命令以自动地执行锁定操作和解锁操作。用于检测门锁定命令的检测电极和用于检测门解锁命令的检测电极布置在构成门把手的外形的把手壳内。检测电极分别布置成对应于根据使用者的锁定/解锁车门的意图由车辆使用者输入门锁定/解锁命令的点。例如,用于检测门锁定命令的锁定检测电极布置成面对把手壳(门把手设备)的外部分——限定把手壳(门把手设备)的设计表面——的内表面。在以上专利文献中公开的门把手设备中,提出了将装饰应用于把手壳的外部分以改进门把手设备的美学外观。在该情况下,采用铟膜而不是已知铬涂层的装饰件设置在把手壳的外部分处以覆盖把手壳的外部分,其中该铟膜不经受与例如锁定检测电极的联接反应并且不阻挡天线的输出。因此,操作门把手的车辆使用者和锁定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以装饰件的厚度增大,这可以使锁定检测电极的检测灵敏度降低。另一方面,在操作门把手的车辆使用者和锁定检测电极之间的距离设定在一定范围内以限制锁定检测电极的检测灵敏度的下降的情况下,则限制了装饰件可以布置的位置(即,允许装饰的区域)。因此,存在对改进美学外观同时避免锁定检测电极的检测灵敏度的降低的门把手设备的需要。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门把手设备,所述门把手设备适于安装在车门的外面板上,所述门把手设备包括第一把手壳,所述第一把手壳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在所述握持部与所述车门的所述外面板的外表面之间限定间隙;第二把手壳,所述第二把手壳以所述第二把手壳覆盖所述第一把手壳的方式附接于所述第一把手壳;导电构件,所述导电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把手壳的外表面处;锁定检测电极,所述锁定检测电极布置成面对所述导电构件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把手壳的内表面以便建立所述锁定检测电极与所述导电构件之间的电容性联接,所述锁定检测电极基于响应于车辆使用者的相对于所述导电构件的接触或接近而产生的静电电容的波动来检测门锁定命令;以及装饰件,所述装饰件围绕所述导电构件,所述装饰件连结于所述第二把手壳的所述外表面并且限定所述门把手设备的设计表面。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装饰件连结于第二把手壳的外表面。因此,改进第二把手壳的美学外观和最终门把手设备的美学外观。在该情况下,布置成面对第二把手壳的内表面的锁定检测电极和车辆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以装饰件的厚度增大。然而,因为电容性联接建立在被装饰件围绕的导电构件和锁定检测电极之间,所以适当地保证响应于车辆使用者与导电构件的接触或接近产生的、锁定检测电极的静电电容中的波动。因此,防止锁定检测电极的关于门锁定命令的检测灵敏度的降低。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所述导电构件布置成贯穿所述装饰件并且暴露在所述装饰件的表面上。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导电构件贯穿装饰件并且暴露在装饰件的表面上,这使车辆使用者能够直接触摸导电构件。这改进锁定检测电极的关于门锁定命令的检测灵敏度, 该锁定检测电极具有与导电构件之间的电容性联接。此外,车辆使用者可以视觉地识别暴露在装饰件的表面上的导电构件并且通过例如触摸导电构件以给出门锁定命令而操作门把手设备。因此,改进门把手设备的可操作性。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所述门把手设备还包括台阶,所述台阶设置在所述装饰件的所述表面与所述导电构件的表面之间。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台阶设置在装饰件的表面和导电构件的表面之间。因此,即使在低能见度下,例如,在夜间,车辆使用者仍可以通过摸索装饰件的表面而感觉台阶,并且可以通过例如触摸导电构件以给出门锁定命令而操作门把手设备。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所述导电构件由所述装饰件覆盖。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导电构件不暴露在装饰件的表面上,由此进一步加强美学外观。此外,导电构件由装饰件覆盖,并且因此,可以限制因为例如导电构件变湿而使锁定检测电极错误地检测门锁定命令。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所述装饰件设置有操作点指示标记,所述操作点指示标记与所述导电构件的布置对应地布置。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操作点指示标记形成在装饰件处从而对应于导电构件的布置。因此,车辆使用者可以通过确认操作点指示标记而识别导电构件(即,锁定检测电极的传感部)的布置,并且可以通过例如触摸装饰件以给出门锁定命令而操作门把手设备。因此,改进门把手装置的可操作性。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提供了一种改进美学外观同时避免锁定检测电极的检测灵敏度的降低的门把手设备。


本公开的前述和附加的特征和特点从参照附图进行的下列详细描述中将变得更清楚,在所述附图中图1是示出本文中公开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图2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沿图1中的线III-III截取的横截面图;图4是主要示出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门锁定系统的系统构造的方块图;图5是示出本文中公开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图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7是沿图5中的线VII-VII截取的横截面图;图8是示出本文中公开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纵向截面图;图9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沿图8中的线X-X截取的横截面图;图11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以及图12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将在下文中描述智能进入系统(注册商标)安装在其上的门把手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外”、“内”、“前”、“后”、“上”、“下”及其派生词基于相对于门把手设备构造成安装在其上的车辆的方向。如图1所示,门把手10包括第一把手壳11和第二把手壳12。第一把手壳11设置成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把手壳11以长盖子的形状形成并且构成门把手10的内部分。第二把手壳12设置成覆盖第一把手壳11,第二把手壳12形成为长盒子的形状并且构成门把手10的外部分。第一把手壳11和第二把手壳12中的每一个由具有高刚度的树脂材料制成。第一把手壳11和第二把手壳12以例如螺钉紧固于彼此。第一把手壳11包括布置成以间隙GP与车门的外面板20的外表面隔开的握持部 11a。具有向外开口的盒子的形状的基板容纳部lib形成在握持部Ila的前部分处。电子部件安装在其上的电路基板30容纳在基板容纳部lib中。静电电容传感器41的锁定检测电极31电连接于电路基板30。基于静电电容的波动,静电电容传感器41检测给出门锁定命令,即,用于锁定车门的命令。锁定检测电极31布置成面对第二把手壳12的外壁的内表面和布置成面对电路基板30。锁定检测电极31紧密地附接于第二把手壳12的外壁的内表面。第一把手壳11包括静电电容传感器42的解锁检测电极32,基于静电电容的波动, 静电电容传感器42检测给出车辆的门解锁命令,即,用于解锁车门的命令。解锁检测电极 32设置在握持部Ila的内表面处并且电连接于电路基板30。此外,天线33设置在第一把手壳11的握持部Ila的内表面附近。例如,信息信号经由天线33在由使用者携带的便携式装置和门控制部50之间传送以验证使用者。天线33电连接于电路基板30。经由设置在电路基板30的背面处的连接器34向传感器IC(集成电路)40和天线33供应电,同时通过传感器IC40输出的信息信号经由连接器34输入到门控制部50中,其中静电电容传感器 41,42结合于传感器IC40,并且传感器IC40安装在电路基板30上。天线盖组件由第一把手壳11和例如设置在第一把手壳11处的锁定检测电极31、解锁检测电极32以及天线33 构成。第二把手壳12由设置在外面板20的内侧中的支承构件21支承。支承构件21由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以框架的形状形成。通过贯穿车门的外面板20,转动部延伸部12b设置在第二把手壳12的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即,设置在位于基板容纳部lib前方的纵向端部部分处。由支承构件21可转动地支承的转动部1 从转动部延伸部12b延伸。操作部延伸部12d设置在第二把手壳12的另一个纵向端部部分处,即,操作部延伸部12d相对于握持部Ila定位成与转动部延伸部12b相对。操作部延伸部12d延伸成贯穿车门的外面板20。设置在外面板20的内侧处的、用于操作门开闭机构的控制杆22的操作部12c从操作部延伸部12d延伸。因此,当车辆使用者握持握持部Ila并且牵拉门把手10时,门把手10 在操作部延伸部12d被牵拉的方向上枢转,同时转动部延伸部12b起到枢转的基部端部的作用。此时,除非车门处于锁定状态,否则借助于操作部12c操作控制杆22,并且因此打开车门。设置在第一把手壳11处的电路基板30在前/后方向上布置在握持部Ila和转动部延伸部1 之间。如图2所示,具有基本上U形状的附接凹槽1 形成在第二把手壳12的外壁—— 面对车辆的外侧——的外表面处以在其纵向方向上沿着第二把手壳12的全长延伸。由例如丙烯酸泡沫制成并且具有带形状的双面胶带13在其纵向方向上沿着第二把手壳12的全长粘附于附接凹槽12e。由例如金属或导电树脂制成并且起到导电构件的作用的导电件14 在经由第二把手壳12面对锁定检测电极31的部分处固定地粘附于双面胶带13 (附接凹槽 12e)的前端部部分。导电件14设置成平行地面对锁定检测电极31,S卩,导电件14的内表面和锁定检测电极31的外表面经由第二把手壳12和双面胶带13平行于彼此。因此,在导电件14和锁定检测电极31之间建立电容性联接,即,导电件14和锁定检测电极31静电电容性地联接,从而保证用于检测门锁定命令的检测性能。具有矩形形状的基部部分Ha形成在导电件14处,该矩形形状的横向宽度比附接凹槽12e的横向宽度小。此外,具有从基部部分Ha的基本上中间的部分向外突出的矩形杆形状的锁定操作部14b形成在导电件14 处。具有带形状的装饰件15在其纵向方向上沿着双面胶带13的全长固定地粘附于导电件14设置在其处的双面胶带13。如图3所示,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基部部分1 装配到其中的接合凹进部1 形成在装饰件15处。此外,具有长孔形状的接合孔1 通过使接合凹进部15a的基本上中间的部分开口而形成在装饰件15处。粘附于双面胶带13的装饰件 15在接合凹进部1 处与基部部分Ha接合并且在接合孔1 处与锁定操作部14b接合, 由此支承导电件14。把手壳组件由第二把手壳12和例如设置在第二把手壳12处的导电件 14和装饰件15构成。围绕导电件14的装饰件15装饰门把手10的设计表面(即,美观的表面)。装饰件15包括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以带形状形成的本体部,并且铟膜设置在本体部的外表面处。因为与已知的铬涂层不同,铟膜将不经受例如与锁定检测电极31的联接反应 (coupling reaction)并且不阻挡天线30的输出,所以使用由金属制成的铟膜。面对锁定检测电极31的锁定操作部14b通过贯穿接合孔1 而从装饰件15的本体部的外表面向外暴露,由此起到指示锁定检测电极31的传感部的操作点指示标记——即,指示输入门锁定命令的点的操作点指示标记——的作用。锁定操作部14b设定成从定位成与锁定操作部 14b相邻的、装饰件15的外表面稍微向外突出。换而言之,台阶设置在装饰件15的表面和导电件14 (锁定操作部14b)的表面之间。接下来,将描述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门锁定系统相关的电气构造。如图4所示,锁定检测电极31电连接于结合在传感器IC40中的静电电容传感器41。静电电容传感器41电连接于主要由例如微控制器构造并且电连接于驱动电路51的门控制部50。驱动电路51电连接于用于锁定车门的致动器52a,致动器5 设置在锁定机构52处。接下来,将描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操作(检测原理和操作的要点)。如图4所示,接地GND和导电件14之间的静电电容被称为静电电容Cl。随着车辆使用者触摸或接近导电件14,静电电容Cl波动。此时,因为电容性联接建立在导电件14和锁定检测电极31之间, 所以锁定检测电极31的静电电容响应于车辆使用者触摸或接近导电件14时产生的静电电容Cl中的波动显著地波动。另一方面,根据不包括导电件14并且接地GND和锁定检测电极31之间的静电电容被称为静电电容C2的已知门把手,随着车辆使用者触摸或接近门把手,静电电容C2波动。然而,在该情况下,锁定检测电极31定位成以装饰件15的厚度离开车辆使用者,并且因此,锁定检测电极31的静电电容中的波动是相对较小的。换而言之,因为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导电件14定位成更靠近车辆使用者,所以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车辆使用者触摸或接近导电件14时产生的、锁定检测电极31的静电电容中的波动比在已知门把手中的大。例如,当车辆使用者的手接近或触摸导电件14的锁定操作部14b(面对锁定检测电极31的部分)时,静电电容性地联接于导电件14的锁定检测电极31的静电电容转移到静电电容传感器41中。基于锁定检测电极31的静电电容,静电电容传感器41检测到已经给出门锁定命令。因此,当经由静电电容传感器41检测到门锁定命令的发出时,门控制部 50基于静电电容传感器41的检测信号确定通过车辆使用者给出门锁定命令。门控制部50 经由驱动电路51驱动锁定机构52的致动器52a,并且因此锁定车门,锁定机构52的致动器 52a是用于锁定车门的致动器。如上所述的检测原理和操作的要点也适用于用于与解锁检测电极32和结合于传感器IC40的静电电容传感器42配合而解锁车门的门解锁系统。如上所述,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获得下列效果和优点。(1)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装饰件15连结于第二把手壳12的外表面,由此加强第二把手壳12的美学外观和最终门把手设备的美学外观。在该情况下,面对第二把手壳12的内表面的锁定检测电极31和车辆使用者之间的距离以装饰件15的厚度增大,然而,被装饰件15围绕的导电件14静电电容性地联接于锁定检测电极31。因此,可以适当地保证车辆使用者触摸或接近导电件14时引起的、锁定检测电极31的静电电容中的波动,由此限制锁定检测电极31的关于门锁定命令的检测灵敏度的降低。(2)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导电件14贯穿装饰件15并且从装饰件15的外表面向外暴露,这使车辆使用者能够直接触摸导电件14(锁定操作部14b)。这改进锁定检测电极31 的关于门锁定命令的检测灵敏度,其中锁定检测电极31具有与导电件14之间的电容性联接。此外,车辆使用者可以视觉地识别暴露在装饰件15的表面上的导电件14并且通过例如触摸导电件14以给出门锁定命令而操作门把手设备。因此,改进门把手设备的可操作性。(3)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台阶设置在装饰件15的表面和导电件14的表面之间。因此,即使在低能见度下,例如,在夜间,车辆使用者仍可以通过摸索装饰件15的表面而感觉台阶,并且可以通过例如触摸导电件14以给出门锁定命令而操作门把手设备。(4)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向外暴露的锁定操作部14b可以起到指示锁定检测电极 31的传感部的操作点指示标记的作用。(5)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导电件14固定于其的双面胶带13可以使水与导电件14隔离,并且因此获得止水功能,其中该水积累在沿第二把手壳 12的纵向方向的、第二把手壳12(附接凹槽12e)和装饰件15的分界部中。(6)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门把手10 (第二把手壳1 可以被容易地装饰,不受锁定检测电极31 ( S卩,传感部)的布置——即,例如,位置和定向——的约束,同时限制检测性能的劣化。因此,改进门把手10的从美学观点来看的自由度。(7)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天线盖组件独立于把手壳组件的设计,因此,例如,在不修改天线盖组件的结构的情况下,可以改变在图1中观看时的把手壳组件的设计表面的高度 (门把手的厚度)。因此,天线盖组件可以容易地标准化以适用于许多车辆类型。(8)根据第一实施方式,门把手10的外壳(壳)由可分离本体构造,该可分离本体可以分离成包括第一把手壳11和第二把手壳12的两个部分,从而可以更自由地且更容易地设计和制造门把手10。(9)根据第一实施方式,导电件14和锁定检测电极31固定地设置成使得导电件 14和锁定检测电极31的位置不随时间变化。此外,车辆使用者触摸导电件14的锁定操作部14b的方式基本上没有变化。这是因为在车辆使用者的手指触摸导电件14的锁定操作部14b的情况下,可以获得与在车辆使用者的手指触摸锁定检测电极31的具有接触锁定检测电极31的接触区域的传感部的情况下获得的效果等同的效果,该接触区域对应于面对锁定检测电极31的、基部部分14a的接触区域。因此,导电件14和锁定检测电极31的位置中的变化以及车辆使用者触摸锁定操作部14b的方式中的变化减少,由此使锁定检测电极31的检测灵敏度的变化减少。换而言之,车辆使用者触摸锁定操作部14b时获得的检测灵敏度等同于车辆使用者触摸锁定检测电极31的检测灵敏度最大的传感部(即,锁定检测电极31的中间部)时将获得的检测灵敏度。具体地,随着导电件14的区域——即,面对锁定检测电极31的、导电件14的部分的区域——增大,锁定检测电极31的检测灵敏度增大, 因此,锁定检测电极31的检测灵敏度的变化甚至更多地减少。将在下文中描述门把手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装饰件设置成覆盖导电板,这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不同。因此,将省略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的详细说明。如图5和6所示,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门把手60,由例如金属或导电树脂制成并且起到导电构件的作用的导电板61在经由第二把手壳12面对锁定检测电极31的部分处固定地粘附于双面胶带13 (附接凹槽12e)的前端部部分。导电板61设置成平行地面对锁定检测电极31,S卩,导电板61的内表面和锁定检测电极31的外表面经由第二把手壳12和双面胶带13平行于彼此。因此,电容性联接建立在导电板61和锁定检测电极31之间,从而保证用于检测门锁定命令的检测性能。以矩形板形成导电板61,该矩形板的横向宽度比附接凹槽12e的横向宽度小。具有带形状的装饰件62在其纵向方向上沿着双面胶带13的全长固定地粘附于导电板61设置在其处的双面胶带13。如图7所示,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导电板61装配到其中的接合凹进部6 形成在装饰件62处。粘附于双面胶带13的装饰件62在接合凹进部 62a处与导电板61接合,由此支承导电板61。因此,以接合凹进部62a的表面覆盖导电板 61的外表面,更具体地,以面对导电板61的表面覆盖导电板61的外表面。围绕导电板61 以便将导电板61隐藏在装饰件62内的装饰件62装饰门把手60的设计表面(即,美观的表面)。装饰件62包括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的本体部并且以带形状形成,并且铟膜设置在本体部的外表面处。具有条形状的操作点指示标记62b在面对锁定检测电极31的、装饰件62的外表面处以凹进的方式形成在装饰件62的前端部部分处。操作点指示标记62b指示锁定检测电极31的传感部,即,输入门锁定命令的点。接下来,将描述第二实施方式的操作。当车辆使用者的手接近或触摸装饰件62的操作点指示标记62b (面对导电板61和面对锁定检测电极31的部分)时,静电电容性地联接于导电板61的锁定检测电极31的静电电容转移到静电电容传感器41中。基于锁定检测电极31的静电电容,静电电容传感器41检测到已经给出门锁定命令。因此,当经由静电电容传感器41检测门锁定命令的发出时,车门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方式相似的方式锁定。根据以上描述的第二实施方式,除了根据第一实施方式获得的效果和优点(1)和 (6)至(8)之外,还获得下列效果和优点。(10)根据第二实施方式,导电板61不暴露在装饰件62的表面上,由此进一步加强美学外观。此外,导电板61由装饰件62覆盖,并且因此, 可以限制因为例如导电板61变湿而使锁定检测电极31错误地检测门锁定命令。(11)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操作点指示标记62b形成在装饰件62处从而对应于导电板61的布置。因此,车辆使用者可以通过确认操作点指示标记62b而识别导电板61的布置,即,例如,位置和定向,并且可以例如通过考虑到导电板61的布置而触摸装饰件62以给出门锁定命令来操作门把手设备。因此,改进门把手装置的可操作性。特别地,装饰件62 形成为包括起到操作点指示标记62b的作用的凹部和突部,并且因此,即使在低能见度下, 例如,在夜间,车辆使用者仍可以通过摸索装饰件62的表面而感觉操作点指示标记62b。因此,车辆使用者可以通过例如考虑到导电板61 (和锁定检测电极31)的布置而触摸装饰件 62以给出门锁定命令来操作门把手设备。将在下文中描述门把手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相比,例如锁定检测电极和面对锁定检测电极的导电件的布置改变。因此,将省略关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的详细说明。如图8和9所示,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门把手70,静电电容传感器41的一对锁定检测电极71、71安装在设置在第一把手壳11处的电路基板30上。静电电容传感器41基于静电电容的波动检测给出门锁定命令。该对锁定检测电极71、71设置在第二把手壳72 的内表面附近,更具体地,分别设置在第二把手壳72的上壁部72a的内表面处和第二把手壳72的下壁部72b的内表面处以便面对彼此(参照图10)。构成门把手70的外部分的第二把手壳72由具有高刚度的树脂材料制成并且以长盒子的形状形成。如图10所示,第二把手壳72包括以基本上弓形的形状形成在上壁部72a的外表面处的附接凹进部72c和以基本上弓形的形状形成在下壁部72b的外表面处的附接凹进部 72d。附接凹进部72c、72d沿着第二把手壳72的全长延伸。由例如丙烯酸泡沫制成并且以基本上弓形的形状形成为对应于附接凹进部72c、72d的外轮廓的双面胶带73粘附于附接凹进部72c、72d中的每一个。由例如金属或导电树脂制成并且起到导电构件的作用的导电件74在经由第二把手壳72面对对应锁定检测电极71的部分处固定地粘附于每个双面胶带73(附接凹进部72c、72d)的前端部部分。导电件74设置成经由第二把手壳72和双面胶带73平行地面对锁定检测电极71。因此,电容性联接建立在每个导电件74和对应锁定检测电极71之间,从而保证用于检测门锁定命令的检测性能。具有矩形形状的基部部分74a 形成在每个导电件74处,该矩形形状的横向宽度比附接凹进部72c、72d中的每一个的横向宽度小。此外,具有从基部部分74a的基本上中间的部分向外突出的矩形杆形状的锁定操作部74b形成在导电件74处。具有对应于附接凹进部72c、72d的外轮廓的基本上弓形的形状的装饰件75固定地粘附于导电件74设置在其处的每个双面胶带73。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基部部分7 装配到其中的接合凹进部7 形成在每个装饰件75处。此外,具有长孔形状的接合孔7 通过使接合凹进部75a的基本上中间的部分开口而形成在每个装饰件75处。粘附于每个双面胶带73的装饰件75在接合凹进部7 处与基部部分7 接合并且在接合孔7 处与锁定操作部74b接合,由此支承导电件74。围绕导电件74的装饰件75装饰门把手70的设计表面(即,美观的表面)。装饰件75包括由树脂材料制成的本体部并且形成为基本上弓形的形状,并且铟膜设置在本体部的外表面处。锁定操作部74b通过贯穿接合孔7 而从装饰件75的本体部的外表面向外暴露,由此起到指示锁定检测电极71的传感部的操作点指示标记——即,指示输入门锁定命令的点的操作点指示标记——的作用。锁定操作部74b设定成从定位成与锁定操作部 74b相邻的、装饰件75的外表面稍微向外突出。换而言之,台阶设置在装饰件75的表面和导电件74 (锁定操作部74b)的表面之间。如上所述,根据第三实施方式,将获得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获得的效果和优点相似的效果和优点。将在下文中描述门把手设备的第四实施方式。在第四实施方式中,装饰件设置成覆盖导电板,这与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结构不同。因此,将省略关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的构造的详细说明。如图11和12所示,根据第四实施方式的门把手80,由例如金属或导电树脂制成并且起到导电构件的作用的导电板81在经由第二把手壳72面对对应锁定检测电极71的部分处固定地粘附于每个双面胶带73(附接凹进部72c、72d)的前端部部分。导电板81设置成经由第二把手壳72和双面胶带73平行地面对锁定检测电极71。因此,电容性联接建立在每个导电板81和对应锁定检测电极71之间,从而保证用于检测门锁定命令的检测性能。 以矩形板形成导电板81,该矩形板的横向宽度比附接凹进部72c、72d中的每一个的横向宽度小。具有对应于附接凹进部72c、72d的外轮廓的基本上弓形的形状的装饰件82固定地粘附于导电板81设置在其处的每个双面胶带73。具有矩形形状并且导电板81装配在其中的接合凹进部8 形成在每个装饰件82处。粘附于双面胶带73的装饰件82在接合凹进部8 处与导电板81接合,由此支承导电板81。因此,以接合凹进部82a的表面覆盖导电板81的外表面(S卩,例如,面对以图11中的“下侧”指示的箭头的方向的、导电板81 的表面),更具体地,以面对导电板81的表面覆盖导电板81的外表面。围绕导电板81以便将导电板81隐藏在装饰件82内的装饰件82装饰门把手80的设计表面(即,美观的表面)。装饰件82包括由例如树脂材料制成的本体部并且以基本上弓形的形状形成,并且铟膜设置在本体部的外表面处。具有条形状的操作点指示标记82b在面对锁定检测电极71的、装饰件82的外表面(即,例如,面对以图11中的“下侧”指示的箭头的方向的装饰件82的表面)处以凹进的方式形成在装饰件82的前端部部分处。操作点指示标记82b指示锁定检测电极71的传感部,即,输入门锁定命令的点。
如上所述,根据第四实施方式,将获得与第二实施方式中获得的效果和优点相似的效果和优点。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可以改变或修改如下。在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导电件14、74的锁定操作部14b、74b可以分别从定位成与锁定操作部14b、74b相邻的、装饰件15、75的外表面稍微向内凹进。可以不必设置装饰件15、75的表面和导电件14、74(锁定操作部14b、74b)的表面之间的台阶。在第二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中,可以借助于印刷、双色树脂模制方法或其它的方法设置操作点指示标记62b、82b。在第三实施方式和第四实施方式中,装饰件75、82可以连结于第二把手壳72的上壁部7 和下壁部72b中的任一个。在该情况下,由于更好的能见度,因此更加期望的是,装饰件75、82连结于第二把手壳72的上壁部72a。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可以连续地涂覆导电件14、74和导电板61、 81中的每一个的整个表面。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装饰件15、62、75、82可以固定地热焊接于第二把手壳12、72。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装饰件15、62、75、82的形状和构造是示例的并且可以改变成满足门把手10、60、70、80的设计。例如,装饰件15、62、75、82可以构造成仅在第二把手壳12、72的前部分上伸展。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门把手10、60、70、80可以在与实施方式中应用的定向相反的定向上安装在车门上。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四实施方式中,门把手10、60、 70、80可以固定成不相对于外面板20 (支承构件21)移动。在该情况下,可以设置机构,该机构以与根据例如锁定检测电极31的检测结果而执行的锁定/解锁操作配合的方式电操作车门以用于打开和关闭。
1权利要求
1.一种门把手设备,所述门把手设备适于安装在车门的外面板00)上,所述门把手设备包括第一把手壳(11),所述第一把手壳(11)包括握持部(11a),所述握持部(Ila)在所述握持部(Ila)与所述车门的所述外面板OO)的外表面之间限定间隙(GP);第二把手壳(12,72),所述第二把手壳(12,7 以所述第二把手壳(12,7 覆盖所述第一把手壳(11)的方式附接于所述第一把手壳(11);导电构件(14,74,61,81),所述导电构件(14,74,61,81)设置在所述第二把手壳(12, 72)的外表面处;锁定检测电极(31,71),所述锁定检测电极(31,71)布置成面对所述导电构件(14,74, 61,81)并且面对所述第二把手壳(12,72)的内表面以便建立所述锁定检测电极(31,71)与所述导电构件(14,74,61,81)之间的电容性联接,所述锁定检测电极(31,71)基于响应于车辆使用者的相对于所述导电构件(14,74,61,81)的接触或接近而产生的静电电容的波动来检测门锁定命令;以及装饰件(15,62,75,82),所述装饰件(15,62,75,82)围绕所述导电构件(14,74,61, 81),所述装饰件(15,62,75,82)连结于所述第二把手壳(12,72)的所述外表面并且限定所述门把手设备的设计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设备,其中,所述导电构件(14,74)布置成贯穿所述装饰件(15,7 并且暴露在所述装饰件(15,75)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把手设备,还包括台阶,所述台阶设置在所述装饰件(15,7 的所述表面与所述导电构件(14,74)的表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把手设备,其中,所述导电构件(61,81)由所述装饰件 (62,82)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把手设备,其中,所述装饰件(62,8 设置有操作点指示标记(62b,82b),所述操作点指示标记(62b,82b)与所述导电构件(61,81)的布置对应地布置。
全文摘要
一种门把手设备,包括第一把手壳(11),其包括握持部(11a),握持部在握持部与车门的外面板(20)的外表面之间限定间隙(GP);第二把手壳(12,72),其附接于第一把手壳;导电构件(14,74,61,81),其设置在第二把手壳的外表面处;锁定检测电极(31,71),其面对导电构件并且面对第二把手壳的内表面以便建立锁定检测电极与导电构件之间的电容性联接,锁定检测电极基于响应于车辆使用者与导电构件的接触或接近而产生的静电电容的波动来检测门锁定命令;以及装饰件(15,62,75,82),装饰件围绕导电构件,装饰件连结于第二把手壳的外表面并且限定门把手设备的设计表面。
文档编号E05B1/00GK102477817SQ201110380599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6日
发明者田端恒博, 立石将司, 虫明荣司, 长谷川达志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