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049阅读:2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该挡风雨条设于敞篷车(日文>K一 f O車)等车顶可收纳式车(格納式>一7車)或硬顶车(日文"、一 F卜7°車)的车门开口缘部,与车门玻璃弹性接触来对车内外进行密封。
背景技术
图8表示通过将能自由开闭的车顶折起而敞开的类型的车顶可收纳式车的外观。车顶包括顶篷1,被折起的顶篷I收纳在车体后方侧下部的车尾行李箱2内。另外,也存在如下情况车顶包括车顶板和位于车顶板后方的后窗板,以代替顶篷1,被折起的车顶板以与后窗板重叠的状态收纳在车尾行李箱2内。这种类型的车辆一般被称为伸缩式硬顶车 (日文卜9夕夕7' ;W、一卜''卜7。)、篷顶式两门汽车(日文夕一 力7'丨J才)、双门敞篷车(日文夕一 -在这种车顶可收纳式车辆中,在作为车门3的开口缘部的前柱4的侧缘与顶篷I的侧缘通过胶带20安装有挡风雨条10 (或者也可以嵌入护圈等保持件),该挡风雨条10用于在车门3关闭时与升降的车门玻璃(侧面玻璃)5弹性接触以使车内外密封。如图9至图12所示,安装于前柱4侧缘的挡风雨条10是连接有位于挤压成型部101两端的、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的上下位置的模具成型部102、103的构件,上侧的模具成型部102与安装于对前方玻璃6的上端进行固定的顶盖7的顶盖挡风雨条(未图示)的端部连接,在下侧的模具成型部103上安装有与车门反光镜(未图示)一体化的角撑板21。挡风雨条10包括安装基部11,该安装基部11粘贴有胶带20 ;中空密封部12,该中空密封部12与上述安装基部11 一体成型,并与可升降的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弹性接触;以及密封唇部13,该密封唇部13从中空密封部12的下方朝向车外侧延伸设置,并同样地与可升降的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弹性接触。密封唇部13的前端部朝上弯曲以与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弹性接触,且在连接根部侧形成有水槽状(日文樋状)的盛水部14。此外,在密封唇部13的车内侧设有中空部15,在较该中空部15更靠车内侧的位置设有与装饰品等内饰件(未图示)抵接的唇部16。此外,在下侧的模具成型部103中形成有从盛水部14贯穿至中空部15的排水孔22,从挡风雨条10的上方至下方被引导至盛水部14的水W通过排水孔22被引导至中空部15。被引导至中空部15的水W(Wl)从车辆前方被排出至车外。对于像这样使中空密封部和密封唇部分别与可升降的车门玻璃的前端部和车内侧侧面弹性接触来从上方和下方进行双重密封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能采用各种技术(参照专利文献I、2)。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发明是在上侧的模具成型部,用硬质橡胶仅形成盛水唇部的发明,该盛水唇部比车门玻璃更朝车外侧突出,以接收从顶篷滴下的水,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发明是在顶篷的前端分型部以朝车外侧突出的方式形成密封唇部来接收沿着顶篷流下的水的发明。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特开2006-26459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特开平10-71860号公报根据现有例中所示的挡风雨条10,如图13所示,由于在车门玻璃5升起时中空密封部12的下侧壁面12b弯曲从而包入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因此,即便在洗车时冲洒高压水,也能防止水W从车外侧经由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与中空密封部12的下侧壁面12b之间进入车内侧,即便水进入车内侧,沿着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落下的水W也会被密封唇部13截住,并被引导至盛水部14内。但是,存在以下问题如图8所示的因下雨或洗车而从顶篷I流向车外侧的水W、或如图13所示的因洗车而被直接冲洒至挡风雨条10的高压水W会积存在构成挡风雨条10的中空密封部12的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即下侧壁面12b与同样构成中空密封部 12的车外侧壁面12a的连接部(图13中,将在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积存的水涂黑)。由于积存在上述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的水W沿着挡风雨条10延伸的长度方向(在此为车辆的前方)的车外侧端部P流下,不进入排水孔22,而是到达车门玻璃5的前方侧前端部分并积存在角撑板21,因此,在打开车门3时,积存的水W(W2)会进入车室内而发生漏水。此外,还存在以下问题在冲洒如图13所示的高压水W时,由于水W直接到达比车外侧端部P更靠车内侧且比车门玻璃5更靠车外侧的下侧壁面12b的一部分,或是积存在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的水W的一部分漫延、通过毛细管现象漫延到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与中空密封部12的下侧壁面12b之间、并沿着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的边缘朝车辆的前方流下,上述水W也不会进入排水孔22而是积存在角撑板21,因此,在打开车门3时积存的水W(W2)会进入车室内。另外,在雨停止之后或是完成洗车之后,如图14所示,由于在使车门玻璃5下降时,渗入布制顶篷I的水W会积存在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 (图14中将在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中积存的水涂黑),因此,水W沿着挡风雨条10延伸的长度方向流下,不会进入排水孔22,而是积存在角撑板21,在打开车门3时,积存的水W2会进入车室内。另外,在此叙述了安装于前柱4侧缘的挡风雨条10的排水结构,但对于安装于顶篷I侧缘(车顶侧缘)或后柱侧缘的挡风雨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此外,不局限于车顶可收纳式车,对于安装于硬顶车的前柱侧缘、后柱侧缘或车顶侧缘的挡风雨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此外,如上所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不能防止在挡风雨条10的中空密封部12中积存在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的水W等沿着挡风雨条10的长度方向及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朝前方流下并最终进入车室内。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防止雨水或洗车用水从车顶可收纳式车或硬顶车的车门开口缘部进入车室内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I的实用新型的挡风雨条(10)的排水结构包括安装基部(11),该安装基部(11)安装于车顶可收纳式车或硬顶车的车门(3)的开口缘部;中空密封部(12),该中空密封部(12)相对于上述安装基部(11)朝向车外侧下方设置,并与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弹性接触;以及密封唇部(13),该密封唇部(13)从上述中空密封部(12)的下方朝向车外侧延伸设置,且前端部朝向上方弯曲以与上述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弹性接触,并形成有水槽状的盛水部(14),其特征是,在下侧壁面(12b)的至少与上述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弹性接触的位置形成有卷边部(30),其中,上述下侧壁面(12b)形成与上述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弹性接触的上述中空密封部(12)。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的挡风雨条(10)的排水结构包括安装基部(11),该安装基部(11)安装于车顶可收纳式车或硬顶车的车门(3)的开口缘部;中空密封部(12),该中空密封部(12)相对于上述安装基部(11)朝向车外侧下方设置,并与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弹性接触;以及密封唇部(13),该密封唇部(13)从上述中空密封部(12)的下方
朝向车外侧延伸设置,且前端部朝向上方弯曲以与上述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弹性接触,并形成有水槽状的盛水部(14),其特征是,从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至至少比上述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的弹性接触位置更靠车内侧的位置形成有朝下方倾斜的卷边部(30),其中,上述下侧壁面(12b)形成与上述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弹性接触的上述中空密封部(12)。另外,在技术方案I及技术方案2的实用新型中,由于形成有卷边部(30)的位置是下侧壁面(12b),上述下侧壁面(12b)形成安装于车顶可收纳式车或硬顶车的车门(3)的开口缘部的挡风雨条(10)的中空密封部(12),因此,既可以形成于挤压成型部和模具成型部中的任意一个,也可以形成于前柱侧缘、车顶侧缘和后柱侧缘中的任意一个。此外,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的特征是,上述卷边部(30)的车内侧端部延伸设置到上述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将沿着上述卷边部(30)流动的水(W)引导至上述盛水部(14)。此外,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上述密封唇部(13)的车内侧设有中空部(15),并且在上述盛水部(14)形成有贯穿至上述中空部(15)的排水孔(22),上述卷边部(30)的车内侧端部延伸设置到上述排水孔(22)的前方,从而将被引导至上述盛水部
(14)的水(W)经由上述排水孔(22)引导至上述中空部(15)。另外,括号内的标记表示附图及后述具体实施方式
中记载的对应要素或对应事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安装于车顶可收纳式车或硬顶车的车门开口缘部的挡风雨条包括中空密封部和密封唇部,因此,能在上方和下方对车门玻璃进行双重密封,其中,上述中空密封部在车门玻璃关闭时与车门玻璃的前端部弹性接触,上述密封唇部与车门玻璃的车内侧侧面弹性接触。藉此,能防止雨水或洗车的水从车外侧经由车门玻璃的前端部与中空密封部之间进入车内侧,即便水进入车内侧,沿着车门玻璃的车内侧侧面落下的水也会被密封唇部截住,并被引导至水槽状的盛水部内,因此,水密性高。特别是,在形成与车门玻璃的前端部弹性接触的中空密封部的下侧壁面中至少与车门玻璃的前端部弹性接触的位置形成有卷边部,因此,在车门玻璃的前端部与卷边部抵接时,下侧壁面发生挠曲,在卷边部的两端形成两个槽。藉此,由于沿着车门玻璃前端的边缘流动的水经由所形成的两个槽朝车内侧或车外侧流下,因此,能防止水进入车室内。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由于从下侧壁面的车外侧端部至至少比车门玻璃的前端部的弹性接触位置更靠车内侧的位置形成有朝下方倾斜的卷边部,其中,上述下侧壁面形成与车门玻璃的前端部弹性接触的中空密封部,因此,在车门玻璃关闭的状态下,因下雨或洗车而从车顶流至车外侧的水或因洗车而直接冲洒至挡风雨条的水通常会积存在下侧壁面的车外侧端部,但积存在此的水会沿着挡风雨条延伸的长度方向(车辆前方或后方)流至具有卷边部的位置,并经由卷边部被强制地从车外侧朝车内侧引导。此外,由于水被引导至至少较车门玻璃的前端部的弹性接触位置靠车内侧的位置,因此,水会直接落下至水槽状的盛水部内,或从下侧壁面的车内侧经由与该车内侧抵接的壁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如图2及图3所示的车外侧竖壁17)落下,或沿着车门玻璃的车内侧侧面落下,被密封唇部截住,并被引导至水槽状的盛水部内。 此时,由于卷边部被车门玻璃的前端部按压而挠曲,因此,在卷边部的两端形成两个槽。因而,沿卷边部流出的水会沿着在车门玻璃关闭的状态下形成的槽流动,因此,水不会漏到车室内,而是被稳定地引导至盛水部内。因此,能防止如现有例所示下述情形的发生,积存在中空密封部的下侧壁面的车外侧端部的水沿着挡风雨条的长度方向到达车门玻璃的前方侧前端部分并积存在角撑板,在打开车门时,积存的水进入车室内造成漏水。此外,积存在下侧壁面的车外侧端部的水的一部分等通过毛细管现象漫延至车门玻璃的前端部与中空密封部的下侧壁面之间,但上述水也被位于水的流动方向前方或与水的流动方向相对的卷边部截住、或沿上述卷边部被引导至车内侧并被引导至盛水部,因此,也能防止如现有例所示下述情形的发生,沿车门玻璃的前端部的边缘朝车辆前方流下的水到达车门玻璃的前方侧前端部分并积存在角撑板,在打开车门时积存的水进入车室内。此外,在雨停止之后或完成洗车之后,当使车门玻璃下降时,例如渗入顶篷的水会积存在下侧壁面的车外侧端部,但由于即便在车门玻璃打开的状态下,水也会沿着挡风雨条延伸的长度方向流下,经由卷边部被强制地从车外侧朝车内侧引导,并被引导至盛水部,因此,能防止水进入车室内,还能使从中空密封部的下侧壁面的车外侧端部流下的水的量大幅减少。此外,根据技术方案3的实用新型,由于卷边部的车内侧端部延伸设置到车门玻璃的车内侧侧面,沿着卷边部流动的水直接落下至盛水部、或容易从下侧壁面的车内侧经由与该车内侧抵接的壁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图2及图3所示的车外侧竖壁17)被引导,因此,沿着卷边部流动的水流过车门玻璃的车内侧侧面并被密封唇部截住,被引导至盛水部的量变少。藉此,能减轻密封唇部的密封性能的负担。此外,根据技术方案4的实用新型,由于在密封唇部的车内侧设有中空部,并在盛水部形成有贯穿至中空部的排水孔,卷边部的车内侧端部延伸设置到排水孔的前方,因此,能通过排水孔将被引导至盛水部的水可靠地引导至中空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密性。

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的立体图。[0038]图2是表示图I的Y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是图2的C-C线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2的D-D线放大剖视图。图5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中排水孔与卷边部(日文H— F部)上部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中排水孔与卷边部下部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车门玻璃升起的状态的图2的E-E线放大剖视图。图8是表示车顶可收纳式车的外观立体图。图9是表示现有例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图9的X部的放大立体图。图11是图10的A-A线放大剖视图。图12是图10的B-B线放大剖视图。图13是表示在图11中车门玻璃升起的状态的图10的A-A线放大剖视图。图14是表示在图11中车门玻璃下降的状态的图10的A-A线放大剖视图。(符号说明)I顶篷(车顶)2车尾行李箱3 车门4 前柱5车门玻璃5a前端部6前方玻璃7 顶盖10挡风雨条11安装基部12中空密封部12a车外侧壁面12b下侧壁面13密封唇部14盛水部15中空部16 唇部17车外侧竖壁18车内侧竖壁19 底壁20 胶带21角撑板22排水孔[0075]30卷边部31 槽32 槽101挤压成型部102上侧的模具成型部103下侧的模具成型部[0081 ]P下侧壁面的车外侧端部Q下侧壁面的车内侧端部 ff(WUW2)水
具体实施方式
參照图I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进行说明。图I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I的Y部的放大立体图。此外,图3及图4是图2的C-C线及D-D线放大剖视图。图5及图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中排水孔与卷边部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图5表示卷边部上部的剖面,图6表示卷边部下部的剖面。对与在现有例中表示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与将可自由开闭的顶篷I折起并收纳在车尾行李箱2内这种类型的车辆相关,特别是在挡风雨条10上形成有卷边部30。挡风雨条10通过胶带20安装于作为车门3的开ロ缘部的前柱4的侧缘和顶篷I的侧缘(或者也可以嵌入护圈等保持件),在车门3关闭时与可升降的车门玻璃(侧面玻璃)5弾性接触来使车内外密封,如图I所示,安装于前柱4侧缘的挡风雨条10连接有位于挤压成型部101两端的、在安装于车辆时位于车辆上下方的模具成型部102、103,上侧的模具成型部102与安装于对前方玻璃6的上端进行固定的顶盖7的顶盖挡风雨条(未图示)的端部连接,在下侧的模具成型部103安装有与车门反光镜(未图示)一体化的角撑板21。如图2所示,挡风雨条10包括安装基部11,该安装基部11安装于车门3的开ロ缘部;中空密封部12,该中空密封部12相对于安装基部11朝向车外侧朝向下方设置,并与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弾性接触;以及密封唇部13,该密封唇部13从中空密封部12的下方朝向车外侧延伸设置,并形成有水槽状的盛水部14,该盛水部14的前端部朝向上方弯曲以与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弹性接触。此外,在密封唇部13的车内侧设有中空部15,在较该中空部15更靠车内侧的位置设有与装饰品等内饰件(未图示)抵接的唇部16。在模具成型部102、103处,为了插入模具成型用的型芯(未图示)而将安装基部11 一分为ニ,但在挤压成型部101处安装基部11是连接的。从安装基部11的大致中央处朝下设置有车外侧竖壁17,在车外侧竖壁17的前端设有密封唇部13。此外,中空密封部12由车外侧壁面12a和下侧壁面12b构成,其中,上述车外侧壁面12a从安装基部11的车外侧端部以进一歩朝车外侧伸出的方式弯曲,在上述下侧壁面12b中,车外侧端部连接至上述车外侧壁面12a的下端部,车内侧端部以和安装基部11空开间隔的方式连接至车外侧竖壁17的上部,升起的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与下侧壁面12b的大致中央处弹性接触。[0090]在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与下侧壁面12b弾性接触时,形成有卷边部30的部分如图7所示,没有形成卷边部30的部分如图13所示,朝向上方弯曲以包住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此外,从安装基部11的车内侧端部朝下设置有车内侧竖壁18,通过用车外侧竖壁17、车内侧竖壁18、连接两个竖壁17、18的下端部且朝向下侧弯曲的底壁19以及安装基部11的车内侧的一部分围起,从而形成中空部15。此外,如图2和图4所示,在下侧的模具成型部103中形成有从盛水部14贯穿至中空部15的排水孔22,从挡风雨条10的上方至下方被引导至盛水部14内的水W通过排水孔22引导至中空部15。被引导至中空部15的水W从车辆前方排出至车外。排水孔22呈矩形形状,其是通过去除盛水部14的车内侧一部分和车外侧竖壁17而形成的。在此,考虑了设置各种形态的排水孔22,可以设置与盛水部14的连续方向垂直的 面,并在该面上设置排水孔22以形成与中空部15连通的通道。此时,卷边部30只要设置成到达通道前方或通道中间即可。此外,如图2所示,在形成挡风雨条10的中空密封部12的下侧壁面12b上形成有卷边部30,该卷边部30的车内侧朝向排水孔22倾斜、呈带状且形成中央部朝下方突出的突条。卷边部30从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即车外侧壁面12a与下侧壁面12b的连接部分朝车内侧越过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的弹性接触位置,延伸至下侧壁面12b的车内侧端部Q即下侧壁面12b与车外侧竖壁17的连接部分。此外,卷边部30的车内侧端部延伸设置到排水孔22的前方。此外,卷边部30的车内侧端部也可以不在排水孔22前方处而是与排水孔22连接,或是以朝向排水孔22内部突出的方式延伸设置。卷边部30与挡风雨条10同时进行模具成型,与挡风雨条10 —祥由橡胶这样的弹性体构成。根据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由于在车门玻璃5关闭时,在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与中空密封部12的下侧壁面12b弹性接触,并在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与密封唇部13弾性接触,因此,车门玻璃5在上下方向被双重密封,从而能防止雨水或洗车用的水W直接从车外侧进入车内側。此外,即便水W进入车内側,由于沿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落下的水被密封唇部13截住并被引导至水槽状的盛水部14内,因此,水密性较高。特别是,由于从形成与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弹性接触的中空密封部12的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开始,越过至比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的弾性接触位置更靠车内侦牝直至排水孔22前方的位置处,形成有朝向车内侧向下方倾斜的卷边部30,因此,在关闭车门玻璃5的状态下,因下雨或洗车而沿着顶篷I流至车外侧的水W、或因洗车而直接洒至挡风雨条10的水W通常积存在中空密封部12的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但积存于此的水W会沿着挡风雨条10延伸的长度方向(在此是车辆前方)流下,并经由卷边部30被强制地从车门玻璃5的车外侧引导至车内侧,并直接被引导至排水孔22。此时,由于卷边部30被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按压挠曲,因此,如图7所示,在卷边部30的两端形成有两个槽31、32。因而,沿卷边部30流出的水W沿着在车门玻璃关闭的状态下形成的槽31、32流动,因此,水W不会漏到车室内,而是稳定地被引导至排水孔22。因此,能防止如现有例所示下述情形的发生,积存在中空密封部12的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的水W沿着挡风雨条10的长度方向到达车门玻璃5的前方侧前端部分并积存于角撑板21,在打开车门3时积存的水W进入车室内造成漏水。此外,积存在中空密封部12的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的水W的一部分等通过毛细管现象流至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与中空密封部12的下侧壁面12b之间,但该水W被位于水W的流动方向前方或与水W的流动方向相对的卷边部30截住或沿该上述卷边部30被引导至车内侧并被引导至排水孔22,因此,也能防止如现有例所示的,沿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的边缘朝车辆前方流下的水W到达车门玻璃5的前方侧前端部分并积存在角撑板21,在打开车门3时积存的水W进入车室内造成漏水。而且,在雨停止之后或完成洗车之后,当使车门玻璃5下降吋,特别是在布制顶篷
I的情况下,渗入顶篷I的水W会积存在中空密封部12的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但由于在车门玻璃5打开的状态下,水W也会沿着挡风雨条10延伸的长度方向流至有卷边部30的部位,并经由卷边部30被强制地从车外侧朝车内侧引导,并被引导至排水孔22,因此,能防止水W进入车室内,使得从下侧壁面12b的车外侧端部P落下的水W的量也大幅減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卷边部30由橡胶这样的弾性体构成,其与挡风雨条10同时进行模具成型,但也可以使卷边部30不与挡风雨条10 —体成型,而是将与挡风雨条10分体的卷边部30在挡风雨条10成型后粘接上去。此外,作为用于将水W从车外侧越过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引导至车内侧的流路,只要形成卷边部30便具有防水效果,因此,卷边部30也可以不是橡胶这样的弾性体。此外,将卷边部30的车内侧端部延伸设置到排水孔22的前方以前的位置,但也可以延伸设置到至少比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的弾性接触位置更靠车内侧的位置。即,由于被引导至卷边部30的水W直接落下至水槽状的盛水部14内、或从下侧壁面12b的车内侧沿车外侧竖壁17落下、或沿着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落下,会被密封唇部13截住,并被引导至盛水部14内,因此,能防止水W进入车室内造成漏水。此外,由于只要将卷边部30的车内侧端部延伸设置到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或盛水部14的铅垂方向的线的上方,则沿着卷边部30流下的水W会直接落下、或从下侧壁面12b的车内侧沿着车外侧竖壁17而容易被直接引导到盛水部14,因此,沿着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流下并被密封唇部13截住并引导至盛水部14的量变少,从而能减轻密封唇部13在密封性能上的负担。此外,只要在下侧壁面12b的至少与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弾性接触的位置形成卷边部30,就能在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与卷边部30抵接时使下侧壁面12b挠曲,并在卷边部30的两端形成两个槽31、32,因此,沿车门玻璃前端的边缘流动的水W经由所形成的两个槽31、32朝车内侧或车外侧流下,从而能防止水W进入车室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卷边部30形成在安装于车顶可收纳式车的前柱4侧缘的挡风雨条10下侧的模具成型部103上,从而能将沿卷边部30流下的水W引导至排水孔22,但也可以仅将卷边部30或是如形成于下侧的模具成型部103的例子那样将卷边部30和排水孔22的组合设置在上侧的模具成型部102上、或是形成在安装于车顶侧缘的挡风雨条上、或是形成在安装于后柱侧缘的挡风雨条上,并可以形成在挤压成型部或模具成型部上。此外,也可以不是只设置ー处而是设置多处。例如,若设置多个卷边部30,则能使只有一处卷边部30而溢出这样大量的水W逐渐分割水量来进行导水及排水。在上述设置多个卷边部30的情况下,例如可以在挡风雨条10下侧的模具成型部103和上侧的模具成型部102上各设置ー个卷边部30。藉此,从顶篷I流出的水W的全部或一部分被设于上侧的模具成型部102的卷边部30引导至车内侧的盛水部14、或是经由车门玻璃5的车外侧侧面流至车外。此外,在下侧的模具成型部103中,能将积存在设于上侧的模具成型部102的卷边部30与设于下侧的模具成型部103的卷边部30之间的水W和来自顶篷I的残留的水W弓丨导至车内侧的盛水部14、或经由车门玻璃5的车外侧侧面流至车外。能实现如上所述两个阶段的导水。而且,也可以相邻并连续地设置多个卷边部30,例如连续设置两个或三个卷边部30。如上所述,由于只要使卷边部30从车外侧越过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并延伸设置到车内侧,就能起到可靠地将沿着卷边部30流下的水W引导至盛水部14的功能,因此,未必一定要与卷边部30成对地设置排水孔22。在如上所述仅设置卷边部30的情况下,为了将水W引导至盛水部14,也可想到将卷边部30延伸设置至盛水部14。 但是,若与排水孔成对,则能进行高效率的排水。此外,作为挤压成型部的例子,也可以设置在图I的挤压成型部101的中间。此外,不仅能适用于车顶可收纳式车是顶篷式的车辆,还能适用于其它的车顶收纳式车辆或车顶可拆卸式车辆,这些车辆的车顶包括车顶板和位于车顶板后方的后窗板,被折起的车顶板以与后窗板重叠的状态收纳在车尾行李箱2内。另外,不局限于车顶可收纳式车,还可以在安装于硬顶车的前柱侧缘、车顶侧缘和后柱侧缘中的任一处的挡风雨条上形成卷边部。
权利要求1.一种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包括安装基部,该安装基部安装于车顶可收纳式车或硬顶车的车门的开口缘部;中空密封部,该中空密封部相对于所述安装基部朝向车外侧下方设置,并与车门玻璃的前端部弹性接触;以及密封唇部,该密封唇部从所述中空密封部的下方朝向车外侧延伸设置,且前端部朝向上方弯曲以与所述车门玻璃的车内侧侧面弹性接触,并形成有水槽状的盛水部,其特征在于, 在下侧壁面的至少与所述车门玻璃的前端部弹性接触的位置形成有卷边部,其中,所述下侧壁面形成与所述车门玻璃的前端部弹性接触的所述 中空密封部。
2.一种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包括安装基部,该安装基部安装于车顶可收纳式车或硬顶车的车门开口缘部;中空密封部,该中空密封部相对于所述安装基部朝向车外侧下方设置,并与车门玻璃的前端部弹性接触;以及密封唇部,该密封唇部从所述中空密封部的下方朝向车外侧延伸设置,且前端部朝向上方弯曲以与所述车门玻璃的车内侧侧面弹性接触,并形成有水槽状的盛水部,其特征在于, 从下侧壁面的车外侧端部至至少比所述车门玻璃的前端部的弹性接触位置更靠车内侧的位置形成有朝下方倾斜的卷边部,其中,所述下侧壁面形成与所述车门玻璃的前端部弹性接触的所述中空密封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边部的车内侧端部延伸设置到所述车门玻璃的车内侧侧面,将沿着所述卷边部流动的水引导至所述盛水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唇部的车内侧设有中空部,并且在所述盛水部形成有贯穿至所述中空部的排水孔,所述卷边部的车内侧端部延伸设置到所述排水孔的前方,从而将被引导至所述盛水部的水经由所述排水孔引导至所述中空部。
专利摘要一种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能防止雨水或洗车用水从车顶可收纳式车或硬顶车的车门开口缘部进入车室内。所述挡风雨条的排水结构包括安装基部(11),该安装基部(11)安装在车顶可收纳式车的车门(3)的开口缘部;中空密封部(12),该中空密封部(12)相对于安装基部(11)朝车外侧下方设置,并与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弹性接触;以及密封唇部(13),该密封唇部(13)从中空密封部(12)的下方朝向车外侧延伸设置,且前端部朝向上方弯曲以与车门玻璃(5)的车内侧侧面弹性接触,并形成有水槽状的盛水部(14),在下侧壁面(12b)的至少与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弹性接触的位置形成有卷边部(30),其中,所述下侧壁面(12b)形成与车门玻璃(5)的前端部(5a)弹性接触的中空密封部(12)。
文档编号E06B7/14GK202493200SQ20112050380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2日
发明者小川浩史, 森康辅 申请人: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