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风玻璃除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4314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挡风玻璃除雨系统的制作方法
挡风玻璃除雨系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挡风玻璃除雨系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方案一、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包括闭路循环膜1、上转轴3、下转轴2、除雨头5,所述闭路循环膜I为透明质地且位于挡风玻璃前方,所述上转轴3位于挡风玻璃上方,所述下转轴2位于挡风玻璃下方,所述闭路循环膜I位于所述上转轴3和所述下转轴2外围,所述除雨头5位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外围且紧贴所述闭路循环膜I。方案二、根据方案一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所述闭路循环膜I形状能够覆盖挡风玻璃全部位置。方案三、根据方案一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所述上转轴3为从动转轴,所述下转轴2为主动转轴。方案四、根据方案一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所述闭路循环膜I转动时外层由上向下运动。方案五、根据方案一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所述除雨头5位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下部。方案六、根据方案五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所述除雨头5位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内层。方案七、根据方案一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还包括导雨槽4,所述导雨槽4入口位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底端下方。方案八、根据方案六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还包括导雨槽4,所述导雨槽4入口位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底端下方,且所述除雨头5位于所述导雨槽4入口端靠近挡风玻璃一边的内侧壁。方案九、根据方案七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还包括挡雨板6,所述挡雨板6位于所述导雨槽4入口端远离挡风玻璃一边的内侧壁上方。方案十、根据方案八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雨板6,所述挡雨板6位于所述导雨槽4入口端远离挡风玻璃一边的内侧壁上方。


图1,挡风玻璃除雨系统的结构示意 图2,挡风玻璃除雨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权利要求
1.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闭路循环膜(I)、上转轴(3)、下转轴(2)、除雨头(5),所述闭路循环膜(I)为透明质地且位于挡风玻璃前方,所述上转轴(3)位于挡风玻璃上方,所述下转轴(2)位于挡风玻璃下方,所述闭路循环膜(I)位于所述上转轴(3)和所述下转轴(2)外围,所述除雨头(5)位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外围且紧贴所述闭路循环膜(I)。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形状能够覆盖挡风玻璃全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轴(3)为从动转轴,所述下转轴(2)为主动转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转动时外层由上向下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雨头(5)位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雨头(5)位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内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雨槽(4),所述导雨槽(4 )入口位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底端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雨槽(4),所述导雨槽(4)入口位于所述闭路循环膜(I)底端下方,且所述除雨头(5)位于所述导雨槽(4)入口端靠近挡风玻璃一边的内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雨板(6),所述挡雨板(6)位于所述导雨槽(4)入口端远离挡风玻璃一边的内侧壁上方。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挡雨板(6),所述挡雨板(6 )位于所述导雨槽(4 )入口端远离挡风玻璃一边的内侧壁上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包括闭路循环膜、上转轴、下转轴、除雨头,所述闭路循环膜为透明质地且位于挡风玻璃前方,所述上转轴位于挡风玻璃上方,所述下转轴位于挡风玻璃下方,所述闭路循环膜位于所述上转轴和所述下转轴外围,所述除雨头位于所述闭路循环膜外围且紧贴所述闭路循环膜。所述闭路循环膜可以在上转轴、下转轴的固定和转动作用下循环运动,阻挡雨水落到挡风玻璃上。落到闭路循环膜上的雨水在闭路循环膜转动的时候被除雨头擦拭除去。本发明所提供的挡风玻璃除雨系统,克服了汽车挡风玻璃的除雨设备雨刷的诸多技术功能上的不足。
文档编号B60S1/02GK103171518SQ201310063639
公开日2013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8日
发明者张金桂 申请人:张金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