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881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儿童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学步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学步车,通常包括上框架、设置于上框架上的能够供儿童双腿伸入并托住儿童臀部的座位兜、底架、设置于所述底架底部的多个车轮,设置于所述上护围和所述底架之间的呈X型的支撑架。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学步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儿童学步车,包括具有供儿童站立于地面的站立空间的底架、设置于所述的底架下部的多个滚轮,所述的底架的前侧部设置有前撑架,所述的前撑架的上部设置有供儿童握持的把手。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儿童学步车还包括与所述的前撑架相转动并且能够沿着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座位架、一侧部与所述的底架的后部通过第三轴相枢轴连接的后撑架,所述的座位架的一侧部与所述的后撑架的另一侧部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具有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当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座位架的一侧部与所述的后撑架的另一侧部相分离,所述的座位架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收容于所述的前撑架上,当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座位架的一侧部与所述的后撑架的另一侧部相连接,所述的座位架的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儿童学步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的儿童学步车锁定的锁定机构。在某些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撑架包括下部与所述的底架的前部通过第一轴相枢轴连接的前下撑架、下部与所述的前下撑架的上部通过第二轴相枢轴连接的前上撑架,所述的把手设置于所述的前上撑架的上部,所述的前下撑架与/或所述的前上撑架与所述的座位架相转动并滑动地设置。在某些再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轴与所述的座位架相转动并滑动地设置。在某些再进一步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前上撑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左上撑杆、右上撑杆,所述的前下撑架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左下撑杆与右下撑杆,所述的左上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左下撑杆的上部通过所述的第二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右上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右下撑杆的上部通过所述的第二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座位架位于左侧的所述的左上撑杆与所述的左下撑杆以及位于右侧的所述的右上撑杆与所述的右下撑杆之间。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儿童学步车还包括呈闭合的框形的上框架,所述的上框架上设置有能够供儿童的双腿伸入的座位布兜,所述的把手与所述的上框架的前部相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的后撑架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上框架的后部相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具有第三工作位置,当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三工作位置下,所述的把手与所述的上框架的前部相连接,所述的后撑架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上框架的后部相连接,所述的座位架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收容于所述的前撑架上。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坐寸O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构思的技术方案,儿童能够站在底架的站立空间内,双手握着把手向iu移动学步。

附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下);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下);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三工作位置下);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下);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儿童学步车在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的转换过程中);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下);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三工作位置下);其中I、底架;2、滚轮;3、前撑架;4、前上撑架;5、前下撑架;6、把手;7、座位架;8、后撑架;9、上框架;11、第一轴;12、第二轴;13、第三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I所示,一种儿童学步车,包括具有供儿童站立于地面的站立空间的底架I、设置于底架I下部的多个滚轮2,底架I的前侧部设置有前撑架3,前撑架3的上部设置有供儿童握持的把手6。儿童学步车还包括座位架7、一侧部与底架I的后部通过第三轴13相枢轴连接的后撑架8,所述座位架7与前撑架3相转动并且能够沿着座位架7的长度方向相滑动地设置。座位架7的一侧部与后撑架8的另一侧部能够拆卸地连接。儿童学步车具有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如附图I、附图4所示,当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下,座位架7的一侧部与后撑架8的另一侧部相分离,座位架7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收容于前撑架3上,后撑架8收拢于底架I上,如附图2、附图6所示,当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下,座位架7的一侧部与后撑架8的另一侧部相连接,座位架7的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儿童学步车还包括用于将儿童学步车锁定于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或者下述提到的第三工作位置下的锁定机构。关于前撑架3,前撑架3可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下部可以与底架I的前部相固定连接或相转动连接。而本实施例中,前撑架3包括下部与底架I的前部通过第一轴11相枢轴连接的前下撑架5、下部与前下撑架5的上部通过第二轴12相枢轴连接的前上撑架4,把手6设置于前上撑架4的上部,从而方便儿童学步车在第一工作位置、第二工作位置或者下述提到的第三工作位置下,把手6可以定位于一个合适儿童握持的角度位置下。前下撑架5或者前上撑架4与座位架7相转动并滑动地设置。而本实施例中,前下撑架5、前上撑架4与座位架7相转动并滑动地设置,即座位架7与第二轴12相转动并滑动地设置。座位架7上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长槽,第二轴12能够转动及滑动地位于长槽内。前上撑架4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左上撑杆、右上撑杆,前下撑架5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左下撑杆与右下撑杆,左上撑杆的下部与左下撑杆的上部通过第二轴12相转动地连接,右上撑杆的下部与右下撑杆的上部通过第二轴12相转动地连接,座位架7位于左侧的左上撑杆与左下撑杆以及位于右侧的右上撑杆与右下撑杆之间。如附图3、附图7所示,儿童学步车还包括呈闭合的框形的上框架9,上框架9上设置有能够供儿童的双腿伸入的座位布兜,把手6与上框架9的前部相能够拆卸地连接,后撑架8的另一侧部与上框架9的后部相能够拆卸地连接,拆卸方式不是用本实用新型的要点,只要是能够部件相分离或相连接即可。儿童学步车具有第三工作位置,当儿童学步车处于 第三工作位置下,把手6与上框架9的前部相连接,后撑架8的另一侧部与上框架9的后部相连接,座位架7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收容于前撑架3上。当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下,即把上框架9取下。以上锁定装置可以是设置于座位架7与前撑架3之间,即座位架7与前上撑架4之间,与/或座位架7与前下撑架5之间,与/或设置于前下撑架5与底架I之间,与/或是前上撑架4与前下撑架5之间,具体结构只能是能够使得相互转动地两个部件之间位置固定即可。说明如附图I、附图4所示,儿童学步车在第一工作位置下时,儿童能够手握把手6向前移动步行;如附图5所示,将前下撑架5绕第一轴11转动,并将前上撑架4与前下撑架5之间绕第二轴12转动,将座位架7转动向后滑动,并且将座位架7的一侧部与后撑架8的另一侧部相连接,如附图2、附图6所示,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下,儿童可以坐在座位架7上;当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下,将上框架9分别与把手6与后撑架8相连接,如附图3、附图7所示,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三工作位置,此三种工作状态可互相切换,不区分先后顺序;本实用新型具有三个工作位置,具有三种使用功能,使用时具体童趣。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儿童学步车,包括具有供儿童站立于地面的站立空间的底架(I)、设置于所述的底架(I)下部的多个滚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架(I)的前侧部设置有前撑架(3),所述的前撑架(3)的上部设置有供儿童握持的把手(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儿童学步车还包括与所述的前撑架(3)相转动并且能够沿着长度方向滑动设置的座位架(7)、一侧部与所述的底架(I)的后部通过第三轴(13)相枢轴连接的后撑架(8),所述的座位架(7)的一侧部与所述的后撑架(8)的另一侧部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具有第一工作位置与第二工作位置,当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一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座位架(7)的一侧部与所述的后撑架(8)的另一侧部相分离,所述的座位架(7)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收容于所述的前撑架(3)上,当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二工作位置下,所述的座位架(7)的一侧部与所述的后撑架(8)的另一侧部相连接,所述的座位架(7)的长度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的儿童学步车还包括用于将所述的儿童学步车锁定的锁定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撑架(3)包括下部与所述的底架(I)的前部通过第一轴(11)相枢轴连接的前下撑架(5)、下部与所述的前下撑架(5)的上部通过第二轴(12)相枢轴连接的前上撑架(4),所述的把手(6)设置于所述的前上撑架(4)的上部,所述的前下撑架(5)与/或所述的前上撑架(4)与所述的座位架(7)相转动并滑动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轴(12)与所述的座位架(7)相转动并滑动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上撑架(4)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左上撑杆、右上撑杆,所述的前下撑架(5)包括位于左右两侧部的左下撑杆与右下撑杆,所述的左上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左下撑杆的上部通过所述的第二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右上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右下撑杆的上部通过所述的第二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座位架(7 )位于左侧的所述的左上撑杆与所述的左下撑杆以及位于右侧的所述的右上撑杆与所述的右下撑杆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儿童学步车还包括呈闭合的框形的上框架(9),所述的上框架(9)上设置有能够供儿童的双腿伸入的座位布兜,所述的把手(6)与所述的上框架(9)的前部相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的后撑架(8)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上框架(9)的后部相能够拆卸地连接,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具有第三工作位置,当所述的儿童学步车处于第三工作位置下,所述的把手(6)与所述的上框架(9)的前部相连接,所述的后撑架(8)的另一侧部与所述的上框架(9)的后部相连接,所述的座位架(7)的长度沿着上下方向延伸并收容于所述的前撑架(3)上。
专利摘要一种儿童学步车,包括具有供儿童站立于地面的站立空间的底架、设置于所述的底架下部的多个滚轮,所述的底架的前侧部设置有前撑架,所述的前撑架的上部设置有供儿童握持的把手。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构思的技术方案,儿童能够站在底架的站立空间内,双手握着把手向前移动学步。
文档编号A47D13/04GK202751087SQ20122037630
公开日2013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约瑟夫·塞诺思科, 蔡辉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