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幼儿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541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婴幼儿学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学步车,适用于帮助8个月至14个月的婴幼儿学步,属婴幼儿车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学步车让婴幼儿坐着学步的方式,对婴幼儿腿部发育不利,同时家长又必须扶持车体进行引导与保护,很不方便与省力,婴幼儿坐着的座位不能调节,不能适应不同高度和胸围的婴幼儿学步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婴幼儿学步车,与裹胸式学步带结合,既避免了对婴幼儿腿部发育的阻碍,又方便了家长,高度和胸围度可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和胸围的婴幼儿。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婴幼儿学步车,包括车体与车轮,所述车轮包括六个导向轮,所述车体包括围体和裹胸围圈,所述导向轮通过导向轮架安装在围体下圈,所述裹胸围圈安装在围体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裹胸围圈的位置上下可调节,其围度大小可调节,围体后部设置有手推杆圈。本实用新型的围体和手推杆圈为竹子材料。达到光滑又环保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裹胸围圈为牛津布材料。牢固又柔软。本实用新型的围体下端为透空式。能让婴幼儿的脚踩到地面,利于学步。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外形灵巧便利和美观,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学步车让婴幼儿坐着学步的方式,与裹胸式学步带结合,既避免了对婴幼儿腿部发育的阻碍,又方便了家长,学步带的高度和围度可调节,适应不同身高和胸围的婴幼儿学步需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婴幼儿学步车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车体,II车轮,I导向轮,2导向轮架,3围体,4裹胸围圈,5手推杆圈。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下实施例,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的婴幼儿学步车包括车体I与车轮II,车轮II包括六个导向轮1,车体I包括围体3和裹胸围圈4,导向轮I通过导向轮架2安装在围体3下圈,裹胸围圈4安装在围体3上部。裹胸围圈4的位置上下可调节,其围度大小可调节,围体3后部设置有手推杆圈5。本实施例的围体3和手推杆圈5为竹子材料。达到光滑又环保的目的。[0014]本实施例的裹胸围圈4为牛津布材料。牢固又柔软。本实施例的围体3下端为透空式。能让婴幼儿的脚踩到地面,利于学步。下面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婴幼儿学步车的工作过程。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帮助8个月至14个月的婴幼儿学步,把婴幼儿的胸部用裹胸围圈4裹住,裹胸围圈4的位置上下可调节,其围度大小可调节,不同高度和胸围的婴幼儿可根据需要调节;围体3后部设置有手推杆圈5,家长可扶持车体进行引导与保护,根据婴幼儿学步的熟练程度,适当可进行放手训练,由婴幼儿自己挪动脚步练习走路,家长亦方便与省力,这样能较快地学会走路。根据以上公开的内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实施。本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仅限于实施例所述的具体形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能够想到的等同技术手段。
权利要求1.一种婴幼儿学步车,包括车体与车轮,所述车轮包括六个导向轮,所述车体包括围体和裹胸围圈,所述导向轮通过导向轮架安装在围体下圈,所述裹胸围圈安装在围体上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裹胸围圈的位置上下可调节,其围度大小可调节,围体后部设置有手推杆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体和手推杆圈为竹子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幼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裹胸围圈为牛津布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婴幼儿学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围体下端为透空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幼儿学步车,适用于帮助8个月至14个月的婴幼儿学步。本实用新型包括车体与车轮,车轮包括六个导向轮,车体包括围体和裹胸围圈,导向轮通过导向轮架安装在围体下圈,裹胸围圈安装在围体上部,裹胸围圈的位置上下可调节,其围度大小可调节,围体后部设置有手推杆圈。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的效果是结构设计合理,外形灵巧便利和美观,本实用新型改变了传统学步车让婴幼儿坐着学步的方式,与裹胸式学步带结合,既避免了对婴幼儿腿部发育的阻碍,又方便了家长,学步带的高度和围度可调节,可适应不同身高和胸围的婴幼儿。
文档编号A47D13/04GK202843047SQ20122055116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5日
发明者肖哲也, 严增新, 雷达, 周波 申请人:中国美术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