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66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机动车门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门锁,具有致动闭锁杆机构(1、2),该致动闭锁杆机构具有第一杆(1)和第二杆(2),其中,这两个杆(1、2)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相对位置中能彼此耦合,其中,至少第一杆(1)具有连接上的锁止榫(5),用于接合在另外的第二杆(2)上的至少一个锁止缺口(6)中。
【专利说明】机动车门锁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机动车门锁,具有致动闭锁杆机构,该致动闭锁杆机构具有第一杆和第二杆,其中,这两个杆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相对位置中能彼此耦合。

【背景技术】
[0002]在DE 2 355 556 A公开的现有技术中介绍了一种具有锁定装置的机动车门锁,该锁定装置具有带有两个锁叉臂的钳锁叉。这两个锁叉臂分别支承在销栓上。此外设有由锁叉臂的两个销栓支撑的弹簧。
[0003]在按照DE 89 16 180 Ul的此种类型的现有技术中,两个杆、即耦合杆和致动杆能彼此耦合,并且能在不同的相对位置上彼此耦合。一个相对位置对应于开始耦合的状态,而另一个相对位置对应于脱开耦合的状态。原则上该方案已被证明是成功的。然而该已知的解决方案在运动学方面构造复杂并且几乎不适于其它应用。这是因为耦合位置是通过双行程致动实现的。
[0004]在新型的、具有所谓的快速解锁功能的机动车门锁中,这种快速解锁功能用于,使机动地进行的实际解锁过程近似被缩短,例如作为所谓的“无钥匙进入”功能的一部分。为此需要专门的调节操作,借助于该调节操作使致动杆系直接转移到解锁状态,或建立与释放杆的之前中断的机械连接(见DE 10 2005 043 227 B3)。原则上该方案已被证明是成功的,但是在快速解锁装置中集成的各杆之间所用的耦合构造方面仍需加以改进。事实上一般地存在如下的可能性或甚至是危险:两个在该过程中耦合的杆在其相对位置方面没有精确地彼此对准,从而导致功能故障。本发明旨在整体上补救该缺陷。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进一步改进所述类型的机动车门锁,从而以低成本功能正常地实现两个杆的耦合。
[0006]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所述类型的机动车门锁的突出之处在于:至少第一杆具有连接的锁止榫(Rastfeder),该锁止榫用于接合在另外的第二杆上的至少一个锁止缺口中。
[0007]具有锁止榫的第一杆构造成固定杆。也就是说,与第二杆不同,第一杆或固定杆以及所连接的锁止榫一般不改变其位置。而具有锁止缺口并相对于固定杆能够在不同的锁止位置中取向的第二杆构造成锁止杆。由于锁止杆例如能够占据相对于固定杆的基位置和偏移位置,因此还可以实现快速解锁功能。在基位置中,锁止杆或快速解锁杆不能作用于释放杆,而锁止杆或快速解锁杆的偏移位置对应于:锁止杆能够作用于释放杆以借助释放杆使锁定装置抬起。锁止杆相对于固定杆的偏移位置可以机动地或手动地设定,并且在最短时间内设定。
[0008]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快速解锁,该快速解锁在最短时间内使操作者能通过操纵装置和致动杆机构最终以如下方式加载释放杆:实现期望的锁定装置打开。而同样设置的中央闭锁驱动装置需要明显更多的时间来从其“闭锁”位置转移到“解锁”位置。
[0009]上述的连接在第一杆上的锁止榫一般具有锁止突出部和榫悬臂。榫悬臂在一般情况下连接在第一杆上。这可以通过常见的连接技术、例如通过铆接、螺纹连接等实现。原则上也可能的是,榫悬臂和第一杆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杆和榫悬臂或第一杆连同锁止榫可以在一个共同的制造过程中生产和设计。
[0010]具有锁止榫的第一杆如所述地构造成固定杆,具有锁止缺口的第二杆构造成能相对于固定杆在不同的锁止位置中取向的锁止杆。在一般情况下可以实现至少两个锁止位置,即锁止杆相对于固定杆的、上述的基位置和偏移位置。一般而言,锁止杆以一转轴支承在固定杆上。此外这样构造:锁止榫产生一在转轴区域中作用于锁止杆的榫接力。在此,榫悬臂原则上可以在同一平面内连接在固定杆上或也可以在不同平面内连接在固定杆上。在最后提到的变型方案的范围内证明有利的是:榫悬臂相对于由固定杆张成的平面垂直地延伸。
[0011]由于锁止榫有利地在转轴区域中产生作用在锁止杆上的榫接力,所以锁止榫可以借助其锁止突出部沿锁止杆的侧向接合到设置于该位置的一个或多个锁止缺口中。大多在转轴区域中在锁止杆上布置有多个锁止缺口。实际上,多个锁止缺口可以参照转轴沿弧向(radial)布置,从而锁止杆可以相对于固定杆固定在不同的弧向位置中。在每个弧向位置中,锁止榫借助其锁止突出部接合到锁止杆上的对应的锁止缺口中。
[0012]除了锁止榫的锁止突出部沿锁止杆的侧向接合到那里的锁止缺口中的可行方案之外,还存在以下备选方案:锁止榫的锁止突出部与锁止杆垂直地接合到锁止缺口中。在这种情况下,锁止缺口原则上可以设置在锁止杆的整个表面上,也可以设置在边缘上。而锁止榫借助其锁止突出部在侧向接合在锁止杆上则要求锁止缺口布置在锁止杆的边缘上。
[0013]一般地,锁止突出部构造成连接在榫悬臂上的突起。在此,突起和榫悬臂可以一体形成。突起、榫悬臂和对应的固定杆也可以一体形成。替代地,锁止突出部也可以是锁止榫的U形或V形的成型部(Auspraegung)。在这种情况下,锁止突出部通常通过额外的制造过程、例如深拉而在锁止榫中限定出。
[0014]除了具有连接在其上的锁止突出部的榫悬臂之外,锁止榫经常还具有切换悬臂。该切换悬臂可以相对于榫悬臂成角度地布置。在此彼此成直角的布置结构被证明是特别有利的。但也可以考虑,切换悬臂布置在榫悬臂的延长部中并且因此与榫悬臂共线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切换悬臂和榫悬臂相对于锁止榫在固定杆上的铰接点形成跷板或致动跷板。
[0015]为了吸收固定杆与锁止杆之间的高负荷,锁止榫或其榫悬臂可以具有附加锁止部。与连接在榫悬臂上的突起不同,附加锁止部接合到固定于壳体上的缺口中。大多时候证明有利的是,附加锁止部布置在锁止榫在固定杆或榫悬臂上的上述的铰接点与突起之间。由此特别有效地吸收了作用在固定杆与锁止杆之间的力。
[0016]如上所述,锁止杆原则上可以是快速解锁杆。此外,固定杆和锁止杆大多可以彼此平行地布置。原则上,锁止杆也可以相对固定杆倾斜并因此具有成角度、例如成直角的布置结构。总之,在固定杆与锁止杆之间提供了构造特别简单且功能可靠地工作的锁止连接,这还适用于实现快速解锁。
[0017]为此,锁止杆例如从其相对于固定杆的基位置摆动到偏移位置。在该偏移位置中,锁止杆此时可以加载释放杆,该释放杆又打开锁定装置。为此,可通过操纵装置对固定杆加载,从而通过位于偏移位置中的锁止杆提供期望的功能性。本发明的主要优点便在于此。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下面根据仅示出一个实施例的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附图中:
[0019]图1示出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
[0020]图2a示出一个变体的视图,
[0021]图2b示出根据图2a的俯视图,
[0022]图3a示出另一个变型设计方案的剖面图,和
[0023]图3b示出根据图3a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在附图中整体上示出了机动车门锁,该机动车门锁具有致动杆机构I和闭锁杆机构2。致动杆机构I具有第一杆或固定杆1,并还具有另外的未示出的杆。此外,致动杆机构I还可包括操纵装置(车门内把手和/或车门外把手)。
[0025]闭锁杆机构2中仅示出了第二杆2或锁止杆2。锁止杆2以转轴3支承在固定杆I上。转轴3可以固定于壳体上。然而这不是必须的。锁止杆2可以相对于固定杆I摆动到在图1中以实线示出的基位置和(以点划线示出的)偏移位置。
[0026]锁止杆2的在图1中以虚线或点划线示出的偏移位置对应于:锁止杆2此时可以加载的释放杆4,而锁止杆2在其以实线示出的基位置中不能加载释放杆。借助释放杆4可以打开未示出的锁定装置。实际上,释放杆4作用于锁定爪并使其抬离转动锁叉。转动锁叉在弹簧支持下打开并放开之前被抓住的挡块。因此,对应的机动车门可以被打开。这在所谓的快速解锁的过程中进行。
[0027]实际上,锁止杆2在本实施例中非限制性地构造成快速解锁杆。在基位置中并在图1中以实线示出:对致动杆机构I的加载并不作用于释放杆4。与此相对应的是“闭锁”功能位置。然而,如果通过手动的和/或机动的加载使锁止杆2处于其在图1中以点划线示出的位置,则围绕转轴3以在图1中示出的沿顺时针方向摆动的方式对固定杆I的加载用于:使释放杆4能如所述地那样被加载。因此可以在快速解锁的过程中打开对应的机动车门。事实上,所述的锁止杆2的摆动过程也就实际上无延迟地进行,这与在其它情况下进行的解锁过程不同。
[0028]为了实际上实现这种功能性,两个杆1、2可以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相对位置一即上述的基位置和偏移位置——中彼此耦合。为此目的,第一杆或固定杆I具有连接的锁止榫5。该锁止榫5设计用于接合到另外的第二杆或锁止杆2上的至少一个锁止缺口 6中。根据图1可以看到,锁止榫5具有锁止突出部5a和榫悬臂5b。此外,锁止榫5也还可具有切换悬臂5c,在下面还将对该切换悬臂详细说明。
[0029]榫悬臂5b连接在第一杆或固定杆I上,并且以铰接点7连接在第一杆或固定杆上。锁止突出部5a接合到第二杆或锁止杆2上的锁止缺口 6中。在此,锁止突出部5a和锁止缺口 6的截面可以分别构造成矩形的,如在根据图1的例子中所示地那样。在这种情况下,锁止突出部5a构造成与榫悬臂5b相接的突起5a。但原则上锁止突出部5a也可以构造成锁止榫或榫悬臂5b的U形的或V形的成型部。这在根据图3a和3a的实施例中示出。
[0030]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锁止突出部5a通过一个额外的制造过程一大多是深拉过程一而在榫悬臂5b上限定出来。如上所述,具有锁止缺口 6的第二杆或锁止杆2可以相对于具有锁止榫5的第一杆或固定杆I在不同的锁定位置中取向。为此,锁止榫5 —般地在转轴3的区域中产生一作用于锁止杆2的榫接力F。该榫接力F在根据图1的例子中参照转轴3沿径向起作用。在根据图2a的实施例中,榫接力F沿轴向起作用。对于根据图3a的实施例也是如此。
[0031]对于锁止榫5与锁止缺口 6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不同的变型方案。因此锁止榫5可以借助其锁止突出部5a在锁止杆5 —侧接合到锁止缺口 6中。这在图1中示出。在这种情况下,锁止缺口 6位于锁止杆2的边缘上。
[0032]但替代于此也可以考虑:锁止榫5借助其锁止突出部5a垂直于锁止杆2接合到锁止缺口 6中。这在图2a和3a中示出。在这种变型方案中也证明有利的是:锁止突出部5a构造成榫悬臂5b的U形或V形的成型部。实际上,这种U形或V形的成型部或这样实现的锁止突出部5a不仅接合到锁止杆2上的缺口 6中,而且原则上也穿过固定杆I的相应的缺口,如在图3a和b中所示。借助切换悬臂5c可以使锁止榫5或其锁止突出部5a摆离锁止缺口 6。为此,切换悬臂5c可以成角度地连接在榫悬臂5b上。这在图1中以点划线示出。然而,以实线示出的变型方案显示出如下情况:切换悬臂5c在延长部中与该榫悬臂共线地相接。通过这种方式,切换悬臂5c和榫悬臂5b整体上形成相对于锁止榫5在固定杆I上的铰接点7的致动踐板。
[0033]图1中的详细视图还表明,锁止榫5可以配有附加锁止部8。该附加锁止部8可以接合到固定于壳体上的缺口 9中。通过这种方式,附加锁止部8可以在该区域中吸收负荷。此外,附加锁止部8布置在锁止榫5在固定杆I上的铰接点7与突起5a之间。
[0034]所有实施方式的共同特征在于,锁止杆2在固定杆I的延长部中通过转轴3连接在该固定杆上。在此,这两个杆1、2可以彼此平行地布置。为了使突起5a从锁止缺口 6a中移出,切换悬臂5c只需要在图1所示的变型方案中被加载。另选地或附加地也可以如根据图2a,b和3a,b所示地那样设计。在此,切换力Fs通过以下方式作用于锁止榫5:使切换力Fs直接作用于锁止榫5的U形或V形的成型部上或这样设计的锁止突出部5a上。总之,能毫无困难地使锁止杆2从其基位置转移到偏移位置,并又返回到基位置,从而可以直接实现上述的快速解锁功能。
[0035]当然本发明不限于这种快速解锁功能。而所述的杆1、2的相互作用也可以用于机动车门锁中的所有其它的、可考虑的应用领域。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车门锁,具有致动闭锁杆机构(1、2),该致动闭锁杆机构具有第一杆(I)和第二杆(2),其中,这两个杆(1、2)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相对位置中能彼此耦合,其特征在于,至少是其中的一个第一杆(I)具有连接的锁止榫(5),该锁止榫用于接合到另外的第二杆(2)上的至少一个锁止缺口(6)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榫(5)配有锁止突出部(5a)和榫悬臂(5b)。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悬臂(5b)在铰接点(7)中连接在第一杆(I)上,锁止突出部(5a)接合到第二杆(2)上的锁止缺口(6)中。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具有锁止榫(5)的第一杆(I)构造成固定杆(I),具有锁止缺口(6)的第二杆(2)构造成能够相对于固定杆(I)在不同的锁止位置中取向的锁止杆(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杆(2)以转轴⑶支承在固定杆⑴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榫(5)产生一在转轴(3)的区域中作用于锁止杆(2)的榫接力(F)。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榫(5)借助其锁止突出部(5a)沿锁止杆⑵的侧向接合到锁止缺口(6)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榫(5)借助其锁止突出部(5a)与锁止杆(2)垂直地接合到锁止缺口(6)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突出部(5a)构造成连接在榫悬臂(5b)上的突起(5a)。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突出部(5a)构造成锁止榫(5)的榫悬臂(5b)的U形或V形的成型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榫(5)具有切换悬臂(5c)。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悬臂(5b)和切换悬臂(5c)布置成彼此共线或彼此成角度、特别是彼此成直角。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榫悬臂(5b)配有附加锁止部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锁止部(8)接合在固定于壳体上的缺口(9)中。
15.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机动车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锁止部(8)布置在锁止榫(5)的铰接点(7)与突起(5a)之间。
【文档编号】E05B85/00GK104395544SQ201380026506
【公开日】2015年3月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T·班德尔, C·特普费尔 申请人:开开特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