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紧凑型的泡茶自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02673发布日期:2018-06-05 19:0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一种紧凑型的泡茶自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泡茶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紧凑型的泡茶自流装置。



背景技术:

泡茶用的自动流水装置的结构已为公知,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0820102698.8公开一种新型自动出水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壶座及可分离设于壶座上 方且具有一定液体容积的壶体,壶体底部设有出水口,壶体内侧容腔与出 水口之间设有过滤网,所述出水口设有可向上开启的出液阀,壶座上设有 出液通道,所述出液通道的两端分别位于壶座的顶部和侧面,壶座上设有 用于开启出液阀的出液装置。所述出液装 置是一根顶杆,所述顶杆为折弯结构,顶杆的折弯部分可转动的设于壶座 上,顶杆的一个自由端与出液阀的底部无限接近设置,顶杆的另一个自由 端位于壶座内侧,且其末端设有磁铁。所述出液装 置是一根顶杆,所述顶杆为折弯结构,顶杆的折弯部分可转动的设于壶座 上,顶杆的一个自由端与出液阀的底部无限接近设置,顶杆的另一个自由 端延伸至壶座外侧适宜手动按压。该实用新型可实现茶水的自动流出,但是其结构过于复杂,合理性程度不足,生产成本高,实用性有待提高。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紧凑型的泡茶自流装置,其具有结构紧凑、操作简单方便和导流效果好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紧凑型的泡茶自流装置,其中,包括泡茶碗、出水嘴以及底座,所述泡茶碗的底部形成有下水口,所述下水口配设有活动密封球;

该出水嘴包括进水部和出水部,该进水部的重量大于出水部的重量,该进水部形成有盛接进水口,出水部的外端形成有出水口,盛接进水口与出水口通过在出水嘴内的通道连通,盛接进水口内设有导流顶杆,所述出水部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拨柄;

所述底座形成有活动容置所述进水部的容置槽,且所述容置槽的深度大于所述进水部的竖向厚度,所述底座在上述拨柄处具有供杯子活动抵靠的凹缺部,所述凹缺部对应所述拨柄形成有凹槽。

进一步,所述容置槽侧壁形成有供所述出水部探出的豁口,所述进水部形成扩头状处于所述容置槽内,并卡于所述豁口处。

进一步,上述导流顶杆设于上述通道的进水口的边缘。

进一步,上述导流顶杆由下至上逐渐变细。

进一步,上述底座包括承载上述容置槽且较小的上座,和承载上述凹槽且较大的下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的泡茶自流装置,突破传统泡茶装置的构造形式,当人们用茶杯抵靠拨柄时,拨柄向底座靠拢,出水嘴依靠豁口底部边缘作为支点,出水部向下倾斜,进水部在容置槽内翘起,导流顶杆向上抵顶活动密封球,打开下水口,泡茶碗内的茶水经导流顶杆导流,顺着导流顶杆依次由下水口、通口进入盛接进水口,并被直接导流进入通道,进而由出水口自然流出落入茶杯,实现自动流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泡茶自流装置,其结构紧凑且新颖合理,操作简单方便,水流通畅,实用性强。

本发明还提出两种制作前述泡茶自流装置的方法,步骤简洁清晰,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

1-泡茶碗 11-下水口

12-活动密封球 13-碗座

2-托盘 21-通口

22-托盘座

3-出水嘴 31-进水部

311-盛接进水口 312-导流顶杆

32-出水部 321-出水口

322-拨柄 33-通道

4-底座 41-容置槽

411-豁口 412-台阶槽

42-凹缺部 43-凹槽

44-上座 45-下座

5-茶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发明的一种泡茶自流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泡茶碗1、托盘2、出水嘴3和底座4。

泡茶碗1、托盘2、出水嘴3和底座4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托盘2承托泡茶碗1,出水嘴3与泡茶碗1和托盘2连通,底座4用于承载泡茶碗1、托盘2、出水嘴3;泡茶碗1的底部形成有下水口11,下水口11配设有活动密封球12;托盘2对应下水口11的下方形成有通口21;泡茶碗1的底部形成有匹配套入通口21内的碗座13;出水嘴3包括进水部31和出水部32;底座4形成有活动容置进水部31的容置槽41,且容置槽41的深度大于进水部31的竖向厚度,容置槽41侧壁形成有供出水部32探出的豁口411,进水部32形成扩头状处于容置槽41内,并卡于豁口411处,且进水部31的重量大于出水部32的重量,保证出水嘴3不会发生非意愿的低头情况;托盘2固定盖设于容置槽41的上开口上;进水部31对应下水口11的下方形成有盛接进水口311,出水部32的外端形成有出水口321,盛接进水口311与出水口321通过在出水嘴3内的通道33连通;盛接进水口311内设有导流顶杆312,导流顶杆312的上端对应活动密封球12的下方,且导流顶杆312的高度大于盛接进水口311的深度;出水部32形成有向下延伸的拨柄322,且拨柄322与底座4之间具有间隙。当人们用茶杯5抵靠拨柄322时,拨柄322依靠拨柄322与底座4之间的间隙向底座4靠拢,出水嘴3依靠豁口411底部边缘作为支点,出水部32向下倾斜,朝向茶杯,进水部31在容置槽41内向上翘起,带动导流顶杆312向上抵顶活动密封球12,打开下水口11,泡茶碗1内的茶水经导流顶杆312导流,顺着导流顶杆312依次由下水口11、通口21进入盛接进水口311,并被直接导流由通道33进水口进入通道33,进而由出水口321自然流出落入茶杯5,实现自动流水。

为了具体实现和进一步增强导流顶杆312的导流效果,优选地,导流顶杆312设于通道33进水口的边缘,从而茶水可直接被导入通道33。

优选地,导流顶杆312由下至上逐渐变细,此结构在保证导流顶杆312整体强度的同时,流线型的外形使上端更容易伸入下水口11对活动密封球12进行抵顶操作。

为了增强本发明结构的整体性,优选地,容置槽41的上开口边缘形成有台阶槽412,托盘2的下端形成有固定嵌设于台阶槽412的托盘座22。

为了便于实现茶杯的抵靠操作,具体实现拨柄322的工作摆动,使整体使用空间更加合理,优选地,底座4在拨柄322处具有供杯子活动抵靠的凹缺部42,凹缺部42对应拨柄形成有凹槽43。

为了使底座的结构更加稳固,优选地,底座4包括承载容置槽41且较小的上座44,和承载凹槽43且较大的下座45。

为了便于茶杯5对拨柄322进行抵靠,优选地,拨柄322呈所在平面与出水嘴3长度方向相垂直的板状。

优选地,泡茶碗1为陶瓷材料制成的独立结构,托盘2、出水嘴3和底座4为陶瓷材料制成的组合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制作前述泡茶自流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底座4、出水嘴3、托盘2和泡茶碗1的结构分别制作底座4、出水嘴3、托盘2和泡茶碗1的陶瓷坯体;

(2)对底座4的表面进行施釉,但容置槽41和台阶槽412的内表面不施釉;对出水嘴3的表面进行施釉,但底面与容置槽41槽底接触的部分不施釉,在出水嘴3和底座4整体美观的基础上,可保证出水嘴3和底座4分别独立成型,接触处不会发生粘连现象,成型后可自由相对活动;对托盘2的表面进行施釉,但托盘座22与台阶槽412相接触的部分不施釉,为接下来托盘2与底座4的陶瓷坯体自然粘接做准备;

(3)将出水嘴3的进水部31活动安装于底座4的容置槽41内,此时出水嘴3和底座4均为施釉后的陶瓷坯体;

(4)将托盘2的托盘座22安装于底座4的台阶槽412内,并保证相接触处的粘接湿润度,使相接触处的陶瓷坯体自然粘接在一起,使托盘2与底座4成为一个整体,将进水部31限位在容置槽41内,制成除泡茶碗1外的组合结构,为烧制前的组装;

(5)对托盘座22与台阶槽412的连接处外表面进行施釉,待烧制成型后,此处的釉可进一步增强托盘2与底座4的连接强度;

(6)将安装好的托盘2、出水嘴3和底座4一同进行烧制成型,将泡茶碗1单独烧制成型,此“单独”意为泡茶碗1在不与前三者组装在一起进行烧制;

(7)将碗座13套装于通口21内,使烧制成型的泡茶碗1与托盘2、出水嘴3和底座4组装在一起,得到本发明的整个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种制作前述泡茶自流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底座4、出水嘴3、托盘2和泡茶碗1的结构分别制作底座4、出水嘴3、托盘2和泡茶碗1的陶瓷坯体;

(2)对底座4、出水嘴3、托盘2和泡茶碗1的表面进行施釉;

(3)将底座4、出水嘴3、托盘2和泡茶碗1分别烧制成型;

(4)将烧制成型的出水嘴3的进水部31活动安装于底座4的容置槽41内,此时出水嘴3和底座4均为烧制成型的;

(5)对托盘2的托盘座22和底座4的台阶槽412的接触处分别涂抹胶水,将托盘座22安装于台阶槽412内,使相接触处牢固粘接在一起,将进水部31限位在容置槽41内,制成除泡茶碗1外的组合结构,为烧制后的组装;

(6)将碗座13套装于通口21内,使泡茶碗1与托盘2、出水嘴3和底座4组装在一起,得到本发明的整个结构。

本发明的泡茶自流装置及其制作方法,泡茶自流装置的各个部分的材料优选为陶瓷,也可根据实际要求选取其他材料;拨柄的具体形状、尺寸等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上座和下座的具体外形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凹缺部和凹槽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凹槽以大于拨柄的尺寸为宜;托盘座与台阶槽优选为陶瓷坯体自然粘接或胶合的连接方式,具体连接方式也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导流顶杆的具体形状、尺寸和倾斜角度以及设置位置等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泡茶碗优选为具有盖子的现有结构形式,但可为配合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作适应性的结构调整,如下水口、活动密封球和碗座的结构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托盘及其通口和托盘座的具体形式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陶瓷坯体的制作方法可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设计。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