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浮体式铰链闸门,其例如为了在涨水时不使上涨的水流入建筑物、地下空间,而设置在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入口部分的路面上,在涨水时使闸门体立起从而阻断所述入口部分。
背景技术:
有时为了在涨水时不使上涨的水流入建筑物、地下空间,在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入口部分的路面上设置阻断该入口部分的浮体式铰链闸门。
这种浮体式铰链闸门在闸门体上设置有浮力形成部,利用将要流入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入口部分的水的水压和闸门体自身的浮力使闸门体立起,而阻断该入口部分。
所述浮体式铰链闸门的闸门体通过设置在闸门体的宽度方向上的两处的铰链,以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设置在路面上或设置在设于路面上的承台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采用通过所述铰链使闸门体立起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结构的复杂化,需要高的制作精度、组装精度,制作工时增加。另外,由于施加在闸门体上的负荷集中在铰链部,因此构成闸门体的框架需要高的强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平成10-121444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点在于,通过铰链以可以自由旋转的方式在路面或设于路面上的承台上设置了闸门体的浮体式铰链闸门,由于结构的复杂化,制作工时增加;另外负荷集中在铰链部,因此构成闸门体的框架需要高的强度。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采用使施加的负荷分散而不集中在闸门体上的结构,在使构成闸门体的框架简化的同时,由于闸门体的支承部结构的简化,降低制作精度和组装精度,减少制作工时。
本发明是一种浮体式铰链闸门,其最主要的特征在于,为了在涨水时阻断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入口部分而设置在所述入口部分的路面上,以在水流入的方向上在高度方向的平面内闸门体的前端侧可以以基端侧为支点而立起摆动的方式构成,
用下述的底部金属件、树脂板、止水膜、第一压板、第二压板构成在所述闸门体的基端侧设置的立起摆动的支承部。
底部金属件安装在所述闸门体的基端侧的端部,具有与所述闸门体的宽度相同的长度,在处于倒伏状态的所述闸门体的表面的基端侧的角部,形成有凸圆弧状面。
树脂板在闸门体立起时成为所述底部金属件的形成所述凸圆弧状面的部分的承座而支承闸门体,所述树脂板的长度与所述底部金属件相同,具有与所述底部金属件的所述凸圆弧状面匹配的凹圆弧状面。
止水膜以在所述底部金属件以及树脂板的表面侧覆盖这些底部金属件以及树脂板的方式配置。
第一压板以与所述底部金属件一同一体地夹住所述止水膜的覆盖所述底部金属件的部分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底部金属件的表面侧。
第二压板以与所述树脂板或配置在所述闸门体的基端侧的基台一同一体地夹住所述止水膜的覆盖所述树脂板的部分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树脂板的表面侧。
在上述的本发明中,采用如下结构,该结构为:在安装在闸门体的基端侧的端部且长度与闸门体的宽度相同的底部金属件的形成凸圆弧状面的部分,具有与该凸圆弧状面匹配的凹圆弧状面且长度与底部金属件的长度相同的树脂板成为承座,而支承闸门体。因此,能够分散支承闸门体的负荷,并能够简化构成闸门体的框架。
另外,闸门体的支承部由底部金属件、树脂板、以覆盖这些底部金属件以及树脂板的方式配置的止水膜、与所述底部金属件、树脂板或基台一同一体地夹住该止水膜的第一、二压板构成。因此,能够简化支承部的结构而降低制作精度和组装精度,并能够减少制作工时。
(三)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分散支承闸门体的负荷,因此能够简化构成闸门体的框架。另外,能够简化支承部的结构,因此能够降低制作精度和组装精度,并能够减少制作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的浮体式铰链闸门整体的图。
图2是图1的闸门体的基端侧的放大图。
图3是图1的闸门体的立起摆动的支承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从立起摆动的支承部的侧面观察立起时的本发明的浮体式铰链闸门中用树脂板支撑闸门体重量的状态的图。
图5是从立起摆动的支承部的侧面观察立起时的本发明的浮体式铰链闸门中在闸门体承受水压负荷而浮起的情况下该水压负荷的支撑状态的图。
图6是对止水膜的其它结构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采用对施加在闸门体上的负荷进行分散的结构,在简化闸门体的框架的同时,降低制作精度和组装精度,并减少制作工时。
而且,通过如下结构来实现上述目的,该结构为:在长度与闸门体的宽度相同的底部金属件的形成凸圆弧状面的部分,具有与该凸圆弧状面匹配的凹圆弧状面且长度与底部金属件的长度相同的树脂板成为承座,而支承闸门体的基端侧的端部。
实施例
以下,使用图1~图5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从侧面观察本发明的浮体式铰链闸门整体的图,图2是图1的闸门体的基端侧的放大图,图3是图1的闸门体的立起摆动的支承部分的放大图。
在图1~图3中,1是本发明的浮体式铰链闸门。该浮体式铰链闸门1,例如在设置于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入口部分的侧部门挡2之间的路面rs上,平时以倒伏状态设置。而且,该浮体式铰链闸门1以设置有浮力形成部的闸门体4的基端侧的端部4a为支点,利用将要流入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入口部分的水的水压,使前端侧的端部4b无动力地立起摆动,以水密状态阻断所述入口部分。以下,将闸门体4的基端侧的端部4a称为基端部4a。另外,将前端侧的端部4b称为前端部4b。
在本发明的浮体式铰链闸门1中,在闸门体4的基端部4a设置的立起摆动的支承部采用以下所说明的结构。
5是底部金属件,其是与闸门体4的基端部4a的端面4aa、和处于倒伏状态的所述闸门体4的表面4d接触,且以水密状态安装的例如l字状的底部金属件,为了存在于闸门体4的整个宽度方向,具有与闸门体4的宽度相同的长度。而且,使底部金属件5的与闸门体4的表面4d接触的部分,向与闸门体4的前端部4b相反的方向突出,在突出的部分的与路面rs相对的一侧形成有凸圆弧状面5a。以下,将形成有该凸圆弧状面5a的所述突出的部分称为突出部5b。
6是长度与所述底部金属件5的所述长度相同的树脂板,使与所述底部金属件5的所述凸圆弧状面5a相对的面,形成为与所述凸圆弧状面5a匹配的凹圆弧状。以下,将形成为该凹圆弧状的面称为凹圆弧状面6a。
在图1~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处于倒伏状态的闸门体4在闸门体4的内面4c的前端侧和基端侧被在闸门体4的宽度方向(图1~图3的纸面前后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配置的多个闸门体承受材11支承。该闸门体承受材11具有闸门体4b的承受面11a、和设置在该承受面11a的相反侧的螺旋轴11b。而且,所述螺旋轴11b与固定配置在水平材9的下面上的内螺纹部件10拧合,能够调整高度方向的位置,该水平材9用于连结设置在闸门体4的基端侧的基台8与设置在所述闸门体4的前端侧的闸门体前端承受材7的高度方向中间部分。
此外,与处于倒伏状态的闸门体4的前端侧接触的所述闸门体前端承受材7、以及设置在所述闸门体4的基端侧的所述基台8具有与闸门体4的宽度相同的长度。
然而,所述树脂板6载置于树脂板承受材12上,该树脂板承受材12配置在所述水平材9上,在闸门体4被闸门体承受材11支承的倒伏状态下,在其凹圆弧状面6a与所述底部金属件5的凸圆弧状面5a之间具有间隙s(参照图3)。
13是止水膜,其为了覆盖所述底部金属件5以及所述树脂板6来防止从所述底部金属件5与树脂板6的所述间隙s、树脂板6与基台8之间等漏水,而配置在所述底部金属件5和所述树脂板6的表面5c、6b上。
在该止水膜13的覆盖所述底部金属件5的部分配置第一压板14,将该第一压板14、止水膜13、以及所述底部金属件5,通过例如螺栓15紧固为一体。
另外,在所述止水膜13的覆盖所述树脂板6的部分配置第二压板16,将该第二压板16、止水膜13、以及例如基台8通过螺栓15紧固为一体。
该第二压板16为了在闸门体4立起时闸门体4承受水压负荷而浮起时,能够通过所述止水膜13支承所述底部金属件5,所述第一压板侧的端部16a具有到达所述底部金属件5的突出部5b上方的长度。
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的浮体式铰链闸门1中,在闸门体4因水的流入而立起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树脂板6的凹圆弧状面6a成为底部金属件5的突出部5b的承座,在箭头所示的位置支承闸门体4的重量。即,在本发明中,底部金属件5和止水膜13发挥铰链的作用。
另一方面,若处于立起状态的闸门体4承受水压负荷而浮起,则如图5所示,承受了水压负荷的闸门体4变为在第二压板16的第一压板侧的端部16a(箭头所示的位置)被支承。
在承受了水压负荷的闸门体4的这样的支承状态下,止水膜13会承受拉伸负荷。因此,为了抑制止水膜13在承受了拉伸负荷的情况下的伸展,优选使用含有纤维的止水膜13。
另外,止水膜13在承受拉伸负荷的同时还承受拉拔负荷,因此优选地,止水膜13在闸门体4的前端侧以及基端侧的端部13a呈比中央部分更厚的形状,即使对止水膜13施加拉拔负荷的情况下,也不会脱出。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例子,在各权利要求所述的技术思想范畴内,可以适宜变更实施方式。
例如,如图6所示,止水膜13也可以是具有抗拉强度的纤维膜13b、和具有止水性能的橡胶膜13c的双重结构。
另外,在上述例中对将本发明的浮体式铰链闸门1设置在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入口部分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浮体式铰链闸门1不限于建筑物、地下空间的入口部分,还能够设置在防潮壁或防波堤的开口部等处。
附图标记说明
1-浮体式铰链闸门;4-闸门体;4a-基端部;4b-前端部;4d-表面;5-底部金属件;5a-凸圆弧状面;5b-突出部;5c-表面;6-树脂板;6a-凹圆弧状面;6b-表面;8-基台;13-止水膜;14-第一压板;16-第二压板;16a-端部;rs-路面;s-间隙。